学生慰问师长送粮
2023/3/14 20:13:00 人民作家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本期目录

     封面特稿

     想起那年团拜会……(北京|沈建华)

     刘炜在线

     接近星空的瞬间(广东|刘炜)李燕巧在线学习者的样子(北京|李燕巧)施浩山在线学生慰问师长送粮——《宋公堤》连载之五(江苏|施浩山)王怀明在线

     小孔成像(下)(天津|王怀明)

     施 浩 山在 线

    

     栏目主编:李建丽

     责任编辑:桑 淼

    

     电影文学剧本

     连载(五)

    
江苏| 施浩山

    

    序 言

     “八路军、新四军在苏北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是阜宁东部沿着黄海的一段捍海大堆的修筑;这海堤,将是在新民民主义中国建设史上——特别是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抗战的阶段——永垂不朽的宋公堤。”

     这是著名作家阿英(1900—1977),在1942年撰写的《苏北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宋公堤》的开头语。

     是的,宋乃德修筑的捍海大堤在我们苏北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民众亲切的称之为宋公堤。

     宋公堤的修建距今80年了,如果没有这如此高大坚固的捍海大堤,还不知要发生多少次海啸。

     《滨海县志》记载仅光绪八年(1882年)至1942年60年间滨海就发生过七次海啸。而这80年来,沿海人民没有遭受过一次海啸之苦。

     宋公堤修筑80年周年之际,为了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笔者综合相关资料,采用影视剧本体裁,重现当年宋乃德带领千军万马,修筑海堤的惊天动地的场景。

     往期目录(点击标题阅读)

     1.开辟阜宁任县长

     2.修堤保民定大计

     3.各负其责备战忙

     4.工棚为家擒顽匪

    

     学生慰问师长送粮

     工地上。

     整个工地在打夯。

     领头人唱:“庄稼汉呀么!”

     众人应:“荷嗨!”

     领:“加劲干呀么”

     众:“荷嗨!”

     领:“修海堤呀么!”

     众:“荷嗨!”

     领:“百姓安呀么!”

     齐:“百姓安呀么荷嗨!”

     一块锅盖大硪石上有八个孔,拴上八根绳子。八个人围成圈,每人抓起一根一丈多长绳子,将硪石一起往上一提,硪石扬起一丈多高。然后,手一松,硪石“轰隆”一声,重重地打在地面上。人们随即又将绳子提起,如此反复。领头人跟着节奏唱起自编的打夯歌来,众人附和着。

     陈宜芳搀住吴百卉在打夯的人群旁边走着看着,她俩在找宋乃德和陈振东。

     宋乃德和几个民工一组,八个人的手一提一放,硪夯石一起一落,动作非常齐整、协调,好像在跳舞一样。陈宜芳看迷得了,吴百卉边看边往别处张望。宋乃德摆手示意你们赶快离开,这里危险。

     休息了,陈宜芳跑去抓过宋乃德的绳子:“把我和他们一起夯看看好啊?”

     宋乃德(严厉地):“不行!危险活,赶快走。”

     陈宜芳抓住绳子不放。

     领头人:“行啊,我们这么多人,她一个人,可以的,你不紧张,随和自然一点就行了。来,我们开始吧。”

     宋乃德:“小吳,我带你去找陈振东。”

     不远处,陈振东和民工们扬起嗓子,一唱一和地唱着打夯歌。如果不是宋乃德招手示意,他根本没发现吴百卉的到来。

     陈振东冷着脸连连摆手。

     看着陈振东那潇洒、帅气的姿态,吴百卉迷住了……

     陈宜芳和大家步调一致,随着打夯歌的节奏,手中的绳子一提一放,两只脚也跟着一起一落,显得轻松而优雅。

     五十七里长堤,一千二百多个夯石,号子声、轰击声,响彻云霄,震动着大海,震撼着人心。

     卫生室。

     陈振东进门:“有酒精没有?今天打夯,把手磨破了。”

     吴百卉:“没有。”

     “没有就算了。”陈振东说完就走。

     吴百卉:“回来!有个事情你必须给我解释清楚。”

     陈振东:“什么事?”

     吴百卉:“今天到工地看你们打夯,给你丢脸了吧。”

     陈振东:“什么意思?”

     吴百卉:“什么意思,看见我皱着眉头,冷着脸,丢人现眼来做呢,是不是?”

     陈振东:“不不不!那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打夯危险,让你离远点。”

     吴百卉:“危险,离远点?人家宋县长还叫陈阿姨学打夯呢。不是陈阿姨约我,我哪里想去的。你心里压根就没有我。”

     陈振东:“消消气,消消气,对不起,我错了。”

     吴百卉:“来,把手伸过来,给你消消毒!”

     陈振东:“百卉,你的膀子多白啊!”

     吴百卉(一本正经):“我是白衣天使当然白啊!”

     路上。日。

     一面红旗高高飘扬。

     四五十个十三四岁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路上走着。领头的扛着红旗。后面跟着三位老师和五位推着木桶的农民。

     学生们一边走,一边唱着歌。

     工地上。日。

     宋乃德、江擎宇、汪克浪、监工和几个民工在海堤上。

     江擎宇将铁钎使劲往土里插,然后拔出来又换个地方。插了几个地方:“这是那个工棚的?”

     某排长:“1238工棚的。”

     江擎宇:“好!1238工棚夯土验收合格。”

     汪克浪、监工在作记录。

     江擎宇连续验收四五个工地都是合格。

     “这个工地是谁的?”江擎宇用铁钎试探几处,“这个工地夯的不均匀,有的地方实在,有的地方没夯到家,要重夯一下。”

     宋乃德:“是谁的?”

     某排长:“1046工棚的。”

     宋乃德:“你们怎么夯的?必须重夯一遍才可以加二层土,知道啊?今天晚上加班。”

     某排长:“知道知道!一吃过晚饭就开始夯。”

     管理粮食的陈景石匆匆走来:“宋县长,湖垛那边来电,粮食遇到问题了,不能如数运达。”

     宋乃德:“啊?!这个问题大啦。什么原因?”

     陈景石:“具体原因没说。”

     宋乃德:“江总,你们在这里继续验收,要严格把关,不合格的立即返工,决不迁就,我去问问究竟是什么原因。”

     工地上。日。

     学生们在工地上边走边喊口号。

     “叔叔们!你们辛苦了!”

     “修好海堤,百姓安全!”

     “向参加修筑海堤的叔叔们致敬!”

     “向海堤工程领导者们致敬!”

     老师们在后边敲锣打鼓。

     民工甲:“这些小学生来干嘛?”

     民工乙:“老师带学生大概是来看望我们的。”

     江擎宇:“陈总,你看一队学生来我们工地了!”

     陈振东和江擎宇连忙迎上去。

     陈振东:“请问你们是……”

     校长陆仲选:“我们是二区大套乡套梢小学的。今天星期日,我带部分师生来工地上劳动,向你们学习来了。”

     江擎宇:“哎呀,还带这么多豆腐来,原来你们是来工地慰问大家的。这位就是我们工地上总指挥陈振东同志。”

     陈振东:“欢迎欢迎!哎呀,学生们走这么远累啦,快到指挥部安排地方,让师生们好好歇息,”

     陆仲远:“不累,我们是昨天来的,晚上在八滩住了一宿。”

     陈振东:“你看走了两天了,够累的啦。快走!”

     指挥部。日。

     陈振东:“管老,快,你找几个人,把会议室打扫一下,搞的席子和禾草打地铺,让学生和老师休息,地方不够再到我们宿舍看看,一定要安排好。另外,师生们带六七百斤豆腐给我们,这样,你安排人两个卫生室各送十斤,其余从最西边1680号工棚开始向这边每个工棚五斤,发完为止。”

     管伯宁:“好的!被子困难呐,哪有那么多啊?”

     陈振东:“有办法,我到工棚去说一下,每个工棚腾出一床被子,五十个工棚五十床被子行了吧。”

     宿舍。晨。

     陆仲远:“同学们,都起来吧,洗洗脸,吃早饭,到工地去啦!”

     有的学生很快爬起来了,有的学生不想起来。

     某学生干部:“起来起来!在家怎么说的,打起精神来,上工地去。”

     工地上。晨。

     东方发白,大海银光。

     五十七里工地上人头攒动,挖土推土,一片繁忙的景象。

     民工甲(边挖土边说):“昨天晚上学生送的豆腐,我们吃了蛮解馋的。”

     民工乙:“这是学生和老师来慰问我们的。”

     民工甲:“原来是这样。来啦来啦,学生们到工地来啦!”

     四十多个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抬个木桶,分别走向工地走来。

     校长陆中远带领一个小组来到一处工地。

     陆中远:“工友们,息会儿,来喝茶啦!”

     学生们忙着拿碗倒茶给民工。

     陆中远:“你们来到大海边,起早摸黑地修筑海堤,辛苦了!”

     民工:“现在吃点苦,为的是以后我们不再受海啸之苦啦!”

     陆中远:“说得对,这叫一劳永逸啊!今天我们师生来一是向你们问候,向你们学习;二是来参加劳动的,你们看有什么事情给我们师生做?”

     民工队长:“嗨,孩子们跑这么远来慰问我们,我们就非常高兴了,他们还小,这里没有他们干的活。”

     陆中远:“轻活,学生力所能及的,给你们拉车可以吧,让他们体会体会劳动的艰辛。”

     民工:“队长,那就叫他们去拾脚土么。”

     队长:“不行!没有铁锨怎么拾啊?”

     陆中远:“行啊,没有锨,我们就用手啊!学生们!把车道上的零星土块,用手搬到海堤上去。”

     学生们:“好!好!”

     陆校长卷起袖子和学生们一起干了起来!

     另一处工地。

     陈振东和一个老师带一个组学生来到民工面前。

     陈振东:“大家来喝点茶吧,这是学生们亲自烧的。告诉你们呐,你们昨天晚上吃的豆腐不是买的,是学生自愿从家里带黄豆带到学校。老师们又把黄豆做成豆腐,恐怕有五六百斤呢,都送给我们啦!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感谢套梢小学全体师生!”

     民工:“哎呀,谢谢你们师生的一片心意啊!”

     四个学生拿着竹板站成一排说了起来:“打竹板竹板响,我们来到工地上,叔叔挖土推土忙。早上上工天没亮,晚上收工黑茫茫。领导带头干,大家当自强。修好大海堤,定把海啸挡。感谢叔叔们!感谢共产党!”

     民工们连忙鼓掌喝彩。

     指挥部。日。

     宋乃德:“喂,田老,您好啊!那边粮食加工多少啦?”

     田厚斋(画外音):“将近十万斤吧,要吗?”

     宋乃德:“辛苦您了,那就请您想法运过来好啊?”

     田厚斋:“那我去找几条船来,明天装船,后天启航,估计一天头就到了吧。”

     宋乃德:“好!好!那就麻烦您啦。好,再见!”放下电话,“管伯宁,你立即上湖垛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管伯宁:“和他们说好的,有多少收多少,收好运来,钱和运费照把,不知怎么回事?”

     宋乃德:“现在不谈那个,明天早一点骑马下午就到了。钱有啊?再多带点钱去。”

     管伯宁(看小本本):“钱还有点,那我就去准备啦。”

     宋乃德办公室。日。

     宋乃德一进门:“不好了,粮食还够吃两天了。”

     陈宜芳:“啊?怎么回事?兵无粮草自散,这是个大事,得想办法啊!哎,你打个电话给老黄看看。”

     宋乃德:“乱弹琴,打电话给人家做甚,向他借啊,向他要啊?”

     陈宜芳:“问看看呗,如果部队有先借点也行。”

     宋乃德:“你怎么好意思出口的,人家是军粮!军粮你懂吗,这话一开口?你叫人家怎么说。”

     陈宜芳:“军粮难道就不能借吗?如果民工早上没饭吃,中午就走人,怎么好?这事情你要入神啊!”

     宋乃德:“反正这事不能向黄师长说。哎,宜芳,你打个电话给唐棣华,把这事情告诉她,或许她能有什么办法。”

     陈宜芳:“哎,你不在家,二区一个学校校长带领好多学生来工地。学生们还捐黄豆让老师做成五六百斤豆腐来慰问民工,真是感人啊!”

     宋乃德:“太感人,哪个学校的?校长叫啥名字?”

     陈宜芳:“校长姓陆,哪个学校,你去问下陈振东。”

     宋乃德:“我要写封信给这个学校,还要写个稿子给报社。”

     八滩街头。

     一头牛拉着碾磙子,小男孩在牛后边吆喝着。

     老大爷倒上大麦,加点水,然后顺着碾盘,一边走一边用木耙子不停的翻动麦粒。

     两个人把碾好的大麦装上口袋运走。

     几个人又推着大麦来了。

     磨房。

     一头牛拉着大石磨在磨玉米。

     一个妇女将磨下来的玉米扒下。

     几个妇女用大筛子筛玉米,脸上满是面粉。

     一户人家。

     七十多岁老大爷和十来岁小女孩在拉着磨子磨玉米,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在前边掌磨头,抓玉米。

     田厚斋家门口。

     八滩镇长朱式伊:“田老,人手不够我再去找,要抓紧时间啊,工地上缺粮着急呐。”

     田厚斋:“人员够了,我已安排好,粮食一加工好,立即运走。”

     一辆接一辆小车推着麻袋从大门出来;一辆又一辆小车推着麻袋回来。

     田厚斋在门口指挥着:“你们把加工好的粮食推到后黄河杜家码头上船!小李!仓库还有多少?”

     小李:“玉米还有万把斤了,大麦估计两万斤吧。”

     田厚斋:“好,你现在去告诉船老板,装满就走,装一船,走一船,不要等一起走。”

     东坎小学。日。

     办公室一位老师:“大家快来看,大套套梢小学陆校长带领学生,到海堤上去参观慰问民工登报啦!县长宋乃德亲笔写信给套梢小学全体师生!”

     老师:“校长,我们也组织师生到海堤工地上去吧?”

     路上。日。

     小河边,林荫小道。

     黄克诚:“棣华,你可想好了,婚姻大事,不可儿戏。我比你大16岁,身上还有好多毛病。陈庚曾对我说过,‘黄瞎子,我看你这身子骨最多活到五十岁。’我可能不会长寿的。”

     唐棣华:“你不用瞎说,你才三十多岁,这点小毛病只要注意保养,我看再活五十年也没问题。”

     黄克诚:“民国十一年考入湖南师范,由于家庭贫寒,有一阶段老吃咸菜,太咸了,落下喘咳病。”

     唐棣华:“这算不了什么大毛病,克诚,你放心,你的一切我全都知道。我们的家庭出生虽然不一样,但你我的志向、性格、为人是一样的,我们就这样定下吧。哎,忘了告诉你一件事,陈宜芳打来电话,说宋乃德的工地上粮食接不上了,可能要断炊,这个事情非同小可啊!”

     “啊?你咋不早说的?这事可大啦!”黄克诚说着转身就跑。

     唐棣华:“你,你要干什么?”

     指挥部。日。

     “啪!”陈振东把小本子往桌上一掼:“这如何是好,八滩运来的粮食,还够两天的,怎么办?”

     宋乃德在屋内走来走去。

     陈振东:“他妈的,坏人现在又开始造谣,说什么共产党成心不把民工吃了,上来给米饭吃,是个圈套,还不如韩德勤呢。”

     宋乃德:“你,快!你想法叫师部联系管伯宁,叫管伯宁立即把粮食运回来。”

     某警卫员:“报告总指挥!西边来了一大趟卡车。”

     宋乃德:“啊!什么大卡车?”

     陈振东:“走,好歹去看看。”

     宋乃德:“不去,哪有心思看热闹的。”

     陈景石:“县长!有个运粮的车队来啦!”

     陈振东:“谁运粮给我们?”

     宋乃德:“走!管他谁!”

     路上。

     卡车上麻袋高出车厢,摇摇晃晃,走得很慢。

     宋乃德、陈振东、陈宜芳、陈景石等在路口望着。

     陈宜芳:“是谁送粮来了?管伯宁送粮不会用汽车的?”

     陈振东:“可能路不好走,走得太慢了。”

     陈振东、陈宜芳他们翘首相望。

     运粮车队慢慢地驶来,宋乃德快步向车队走去!

     “部队的车子!”宋乃德到了车前“你们是哪个部队的?”

     前面车子停下,从驾驶室内跳下一个人来:“新四军新编第三师!”

     “我的天呐,是我的老首长来啦!”宋乃德冲上去敬了个军礼,然后拥抱着黄克诚久久不放!

     陈振东、陈宜芳他们也迎了上去。

     黄克诚边走边说:“得知你们脱粮了,我和老张、老洪他们一商量赶快拉点给你们就急。十二万斤粮食,今天起早,十五辆车子拉的,八滩向下路不好走。”

     宋乃德(激动):“老首长,您这是雪中送炭那!你们的粮食也很紧张啊!这粮食我一定要还的!”

     黄克诚:“还什么还,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如果采购上有什么难处我帮你。”

     宋乃德:“现在是春荒不接,粮食是有点紧张,如果你们供给部有可能帮我们采购一部分,不差钱。”

     指挥部。

     陈振东:“黄师长?您亲自给我们送粮来啦!你这是救命粮啊。我们一家子正在一筹莫展,毫无办法呐。”

     陈宜芳:“你真是救了我们一命,非常感谢你,亲自送上门,有一个人应该和你一起来,可她怎么没来?”

     黄克诚:“谁呀?”

     陈宜芳:“我们的唐书记。”

     黄克诚:“你们缺粮的事,就是她告诉我的,不然我哪知道。我们决定送粮给你们我没告诉她。”

     陈宜芳:“那我再问你,你和棣华的事情到底怎样了。”

     黄克诚:“哎,我真感谢她,人家是青岛大学的高材生啊。我大她十六岁,可她一点不嫌弃我,非我不嫁,你说我还能说什么呢?”

     陈宜芳:“棣华是好人,你也是个大好人,你们情投意合,天生的一对啊!哈!哈!太好了,现在我请你们尽快把婚事办了!”

     宋乃德:“老首长今天你们都在这里吃中饭啊!”

     黄克诚:“不不!我们不在这里吃饭。”

     宋乃德:“马上快十点了,再等粮食下了,什么时候啦。”

     黄克诚:“路好走早就到了,把粮食卸下十二点也走,我们到天赐场24团吃中饭。”

     工地上。日。

     一个学校一百多师生来到工地上。

     又一个学校的师生在工地上劳动。

     一个学校的师生向工地走来。

     西望不到边,东望不到头的工地上,人头攒动,川流不息。挖土的挥舞着大锹,将一锹锹泥土从最深处两米的沟底甩上小车;上好八锹土,推就跑。

     宋乃德也和别人一样,挖土、推土,在人群中穿梭。

     突然,东海边传来轰鸣声。飞机!飞得很低。

     “快卧倒!不要跑!”宋乃德看民工四处逃散,拼命呼喊。

     空旷的海边,哪里藏身,民工们拼命往工棚跑。

     飞机沿着海堤向西,扔下两颗炸弹,立即掉头向西南飞走了。

     人们纷纷跑出工棚,跑向海堤。

     民工甲:“好大的一个坑啊!”

     民工乙:“这个小子还算有眼,没炸我们人。”

     宋乃德:“大家注意啦,遇到敌人飞机千万不能跑,就地卧倒,你一跑敌人很容易发现,又容易被炸弹炸伤,千万别跑。这很可能是韩德勤派飞机来侦察、破坏的。

     韩德勤办公室。日。

     韩德勤:“喂,我要顾敦扬接电话!”

     电话(画外音):“你是谁啊?”

     韩德勤:“你他妈的,叫顾敦扬接电话!”

     顾敦扬副官:“旅座,您的电话,不知是什么鸟,直呼其名。”

     “啊?”顾敦扬接过电话,“你是?”

     韩德勤(画外音):“顾大胡子,你小子好自在啊。”

     “啊!韩…..韩主席!你……我该死,我该死,您老人家万寿无疆。”顾敦扬吓得脸上直冒汗。

     韩德勤:“混蛋!我问你,共产党在海边修海堤你知道?”

     顾敦扬:“知道知道!”

     韩德勤:“你知道个屁,我给你个司令,叫你干什么的?”

     顾敦扬:“知道,剿共,剿共,把在苏北的共党全都剿灭!”

     韩德勤:“你的弟弟被共党活活杀了,你剿了几个共党的?顾敦扬,你听好了,前两天我派飞机去海边看了,共党征集几万人正在修海堤,你眼瞎了吗?整天躲在射阳不出头…..”

     顾敦扬:“韩主席啊,我早就行动啦,海堤开工之前我就派人各处宣传、阻拦啦。”

     韩德勤:“你那小打小闹不行,一定得有大动作。”

     顾敦扬:“请主席训示。”

     韩德勤:“杀!将工地上共党头子统统杀掉!”

     顾敦扬:“我也曾想,但是不得进呀,那些共党戒备森严,有警卫,还派兵维护工地。”

     韩德勤:“我不管,顾敦扬告诉你,你不把海堤上共党分子,特别是宋乃德解决掉,我决不饶你。我这里拟定行动方案,叫‘一号工程’要你去实施,听到没有?”

     顾敦扬:“什么‘一号工程’?”

     韩德勤:“我简单的给你说一下。”

     六合庄。日。

     一个蓬头垢面,衣服破烂不堪的要饭在一个草堆下仰巴朝天,翘着腿躺着。

     一个妇女来抱草,到草堆前一看一个要饭的“啊!”一声吓得回头就跑。妇女跑到家:“不得了!一个要饭的脏兮兮的,睡在草堆根,还往我笑呢,我要吓死了。”

     男人:“把我去看看。”男人到了草堆根,“你是哪里人?”

     要饭的笑笑。

     男人:“你到工地上去要吧,那里有大米饭,杂烩汤呢。”

     要饭的笑笑。

     工地上。

     民工们在吃中饭。

     一个要饭的手里拿着碗到工棚前。

     民工:“哪里来要饭的?你替我们推土给你饭!”

     要饭的笑笑。

     排长:“要饭的?马上回报,不准在这里要啊!赶快走。”

     伙夫铲了一锅铲饭:“来,碗来!把点给他,怪可怜的。”

     要饭的一边吃一边走,又到另一工棚。

     下午。

     宋乃德在挖土、推土。

     郑敏之在工地上为宋乃德拉勾。(海堤一公尺高以后就有陡坡,推土很费力,安排一个人拿着带勾子长棍或竹竿,当推土的小车到堆脚时,长杆子勾住小车头下面的木条,使劲往上一拉。一个人可以拉几辆小车。)

     一个连长(乡带队的)推土来了,郑敏之勾子一拉上来了。

     连长:“你们是新四军,我告诉你们一个情况,一个要饭的中午到我们工棚要饭的。”

     郑敏之:“是的吗?长什么样子。”

     连长:“中等个子,刀条脸,一脸凶相。”

     郑敏之:“谢谢,知道了。”对着远处“小张!你来一下。”

     小张:“班长什么事?”

     “有个要饭的在工地上,你去找一下。”郑敏之又在小张耳边说了一番。

     陈振东推一车土到堤边,一个冲劲没有上去,堤上的民工用拉勾使劲一拉上去了。

     民工:“陈指挥,少一点啊,堤高了,坡陡了,费劲啦。”

     陈振东没有吱声,拖着空小车就跑。

     工棚前。

     小张:“请问有个要饭的来过?”

     伙夫:“不错,中午有个要饭的来我们工棚,后来向西去了。”

     一个工棚面前一个人在草堆旁躺着。

     小张:“起来!起来!”

     要饭的仍闭着眼不说话。

     小张:“起来!这里不准来,赶快走!”

     “叫他走他就不走。”伙夫把要饭拉起来“赶快走,到庄上要去!

     要饭的笑笑走了。

     小张躲在一旁看着、望着。

     要饭的不时的回头看一看。

     指挥部门前。凌晨。

     草堆下,伪装要饭的特务(画外音):“工地上还真没法下手。‘一号’究竟是谁?”

     路旁小沟的草丛里埋伏一个人。

     陈振东走到屋外:“宋县长上工了。”

     草丛中的特务一惊,立即从腰后拔出手枪。

     陈景石也喊(画外音):“宋县长今天上不上工地啊?”

     特务探头张望。

     路上,宋乃德、陈振东、陈景石扛着铁锹向工地走去。

     (画外音):“宋县长?总指挥?可能就是那个高个子。”特务用枪在瞄准。

     宋乃德他们走到特务埋伏旁边,特务本能地收起枪,掩在沟下。几个人走过,特务举枪瞄准,可是宋乃德在前边,陈景石在后边。

     特务:“他妈的,上工地去!不行,工地人太多,到底怎么办?怎么办?”

     工地上。日。

     郑敏之:“县长,您今天不去推土,就在堤上平土吧。”

     宋乃德:“为什么?不,我还是推土。”

     郑敏之:“昨天推土,太累了,今天就平土,换一换。”

     宋乃德:“那人家民工不累啊,怎不换的。”

     郑敏之:“谈这话,您就不该拿锹拿锨的,在工地上坐镇指挥,反正今天不把你去推土。”

     一个草堆根,特务在脱衣服。

     伪装民工的特务扛着锨上工地,看见挖土的民工:“请问你们谁看见总指挥的?”

     民工:“总指挥?你找总指挥干什么?”

     特务笑而不答。

     民工:“我们总指挥今天在这个工地,明天在那个工地,难找呢,你就順着这工地去找吧。”

     特务又到一个工地:“请问你们看见总指挥吗?”

     民工:“没看见,没看见。”

     特务又到一个工地:“请问你们看没看见宋县长?”

     民工:“总指挥?宋县长啊,上午在这里挖土的,下午可能在海堤上呢,你找宋县长有什么事?”

     宋乃德在海堤上拍拍打打的在平土。

     郑敏之海堤上拉勾,和宋乃德相隔不远。

     特务到了海堤上,也不劳动,就东张西望。

     郑敏之看到此人有点怀疑。

     特务问一个拉勾的:“谁是总指挥啊?”

     拉勾者用手一指:“那位就是。”

     特务伸手去摸枪,但还不知道究竟那个是宋乃德。

     郑敏之一望特务的衣服就是伪军的旧军服,放下拉勾掏枪。

     特务试探地大喊:“总指挥!”

     宋乃德头一抬,发现喊他的人手里拿着枪,身子本能的向旁边一让。

     特务“啪”一枪没打中。

     几乎就在同时郑敏之伸手一枪,特务印堂开花。

     民工们听到枪声,顿时懵了,立刻往打枪的地方跑着,边跑

     边议论着:“什么人打枪的!”、“打谁的?”、“肯定又是顾大胡子的人”、“不得了啊,不知道哪个被打啦?”

     一时间工地上人声鼎沸,打枪的地方围得水泄不通。

     宋乃德站在海堤高处:“工友们!不要惊慌,没事的,赶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干活吧!”

     郑敏之站起来:“父老乡亲们!敌人派特务来刺杀我们的领导,被我们打死了。乡亲们!敌人看到我们的领导带领你们修筑海堤,他们反对,所以,想方设法搞破坏,搞刺杀。工友们,我们要提高警惕呀!”

     民工们愤怒地高呼:

     “坚决修好海堤,保卫海堤!”

     “打倒汉奸卖国贼!”

     “谁反对我们谁就是的敌人!”

     “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共产党万岁!”

     海堤上。日。

     宋乃德和王玉书、监工在海堤上。

     王玉书:“现在发现一个问题,不少海堤上草根没有拾干净,特别是芦苇根,不拾干净,芦根烂了,土中就成了一个洞,一旦海水冲刷,或者遇到大雨,泥土容易被冲走,越冲越大,后果不堪设想。这个问题你们要向民工再三强调一下。”

     宋乃德:“这倒是个大问题,有必要叫民工重新检查一遍。”

     一个民工跑来:“总指挥,不好了,五丈河大坝倒了!”

     宋乃德(大惊):“五丈河离这里多远?”

     民工:“有十一二里。”

     宋乃德:“小郑!备马!”

     路上。

     宋乃德脸上出汗,他解开衣扣,俩眼紧盯前方,扬鞭策马,飞速前进。

     (敬请关注《人民作家》,每周二晚八点后为您继续更新,越往后越精彩!)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3、《人民作家》历年作品(2016——2022)

     4、《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

     5、会员管理办法【含加入会员条件】

     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7、《人民作家》作者领取“发表证书”的通知

     8、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作者简介

    

     文/施浩山

     1944年出生,江苏省滨海县人,高中文化。1964年从事教育工作,2004年退休,爱好文学、书法。2020年创作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浩瀚流星》,2021年创作电影剧本《宋公堤》。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拉到最后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民作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