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夜 春 风 里
2023/3/18 20:08:00 人民作家



每周一期 周六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后宰门之沧桑岁月( 江苏 | 张全宁)
走出珍珠塔的母亲(江苏 | 陆中伟)
街头三女( 广东 | 陈劲松)
一夜春风里( 山东 | 赵公友)
《人民作家》会员作品
一 夜 春 风 里
山东 | 赵公友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风吹遍齐鲁大地,曾经贫穷的广大农村,经济也随之逐步繁荣起来。不知从何时起,农民祖祖辈辈居住的房屋要求重新规划,住房要做到横成行纵成列,整齐划一。对于不在规划线内的住房及破旧的住房要重新改造,以符合规划的新要求。我家的三间茅草房不在规划内,在村里是第一批需要改造的范畴。大门口的那棵歪脖老槐树占据的位置,恰好阻碍着房子迁址。砍了,着实有点舍不得。移栽,因树太大了,担心不一定能成活,难为坏了家人。父亲为此事愁得几天吃饭不香,睡觉失眠。有人说,这不就是一棵槐树嘛,还是棵残了的歪脖子树,成不了什么材,砍了不就完事了?人家不知道的是,这棵老槐树在我们家人的心里,却不是一棵普通的槐树,它身上倾注着爷爷奶奶的心血,有着爷爷奶奶隐隐约约的影子。
我曾听父母说过,在饥荒的青黄不接的岁月里,这棵老槐树春天的幼芽和槐花作为口粮,解决了全家人数日的三餐,说它对我们全家有过“救命”之恩一点也不为过。父亲经过一番艰难地选择,最后还是决定移栽,活不活就听天由命吧。寻了一个安妥的地方,父亲在植树的日子里,小心翼翼地移栽了老槐树,暂时了却了一桩心事。浇水施肥,精心呵护,盼望着它有一天发出新芽。经过一段时间养护,发现树干越来越没有活的迹象,树皮的褶皱里逐渐失去了生命的颜色,树干终于是干枯了。想起爷爷奶奶与老槐树的感情,父亲忍不住伤心落泪,心里期盼着能有奇迹的出现。有一天,从老槐树身旁路过的父亲,无意间发现老槐树的根部冒出了一丛新芽,本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父亲,像个孩子似的高兴地流出了眼泪。俗话说,草木有心,万物皆有灵。父亲说这是老槐树有了灵性,舍不得我们一家人,终于又孕育出了新生命。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观察,父亲从这一丛新芽中选了一株又粗又壮的留了下来,短短几年的工夫,继承了老槐树韧性的小槐树,生机勃勃,茁壮成长。每年到了春天,小槐树从枝岔、枝梢处孕育出细小的槐花穗儿,再渐渐地成了一嘟噜一嘟噜的花瓣,随风散发出浓郁的芳香。“今来花似雪”的美景总会让人心旷神怡,心花怒放。谁说一夜春风里,只有梨花白?槐花恰似一树雪,簇簇碎玉满树开。一家人的念想,随着槐花的芳香,在春风里荡漾。
说起这棵老槐树,父亲告诉我,是爷爷下田劳动时发现的路边的一棵野生树苗。至于树苗的来历,是因飞鸟衔来还是天地造化已无可考。爷爷看到这棵孤零零的柔弱的小树苗,心生恻隐,恐怕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成了路过的老牛们的口中之物。如今遇上了,也算是与这棵小槐树苗的缘分,便顺手移栽到了自己的家门口。栽下这棵槐树苗后,在爷爷奶奶的细心照料下,几年的光景,这棵孱弱的小槐树苗由“少年”就茁壮成长为拳头粗的“青年”了。在槐树的少年时期,有一年的四五月份,小槐树的树冠上开了几串雪白的槐花,浓郁的槐花香味穿过门口,越过院墙,钻进了北屋的房里,连睡觉的屋子里都溢满了槐花的芳香。爷爷高兴地说,没想到这还是一棵开花的槐树,我让小槐躲过了老牛的灭口之灾,这是小槐树在以花报恩呢。有一年的夏天夜里,风雨大作,一夜没停。早上爷爷起来,一出大门发现槐树因吃不住风力,从树干的腰处扭坏了,但还没有断,树干顺着风向弯向了一侧。爷爷又是捆又是绑,费了一番工夫,也没能矫正过来。但槐树的命是保住了,只能任其歪斜着长了,后来便长成了歪脖槐树。在我出生的时候,歪脖槐树已很粗壮了。歪脖的位置距地面一米多高,我八九岁的时候,便经常借助着马扎爬到槐树的歪脖处,在胯下当马骑乐。有时候小孩子们在树下玩耍,也会玩一把以歪脖槐树当马骑的游戏。有时一人单骑,有时候双人骑,手里舞着一节树枝作马鞭,抽打着屁股后面槐树的树干,嘴里不停地喊着:“驾!驾!”对这一切作弄,老槐树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慈祥的老人,任劳任怨地承受着我们爬上爬下的“戏耍”。最后,我们磨破了裤裆,免不了母亲的责备或父亲的一顿“铁砂掌”。而老槐树仍然是老槐树,默默成长,不离不弃,依然是我们的玩伴。
粮食欠收的年份,老槐树发挥了它无可替代的作用。春天里萌发的嫩芽和盛开的槐花,掺上面蒸来吃,成了那一段时光里全家人救命的口粮。老槐树成了我家的救命树,那还是六O年前后的事。三年的自然灾害,给当时的农村带来了无以言状的苦难,家家无余粮,青黄不接。听父母说,春天的时候,野外的树一冒芽,只要吃不死人,就想方设法弄来吃。柳树的叶芽又苦又涩,就是那样也成了抢手的东西。山上、田里、河沟里,只要能吃的东西全吃遍了,最后啥也吃没了,饿极了的时候就只能以水充饥。我家门口的那棵槐树,可就成了全家人的“救命稻草”了,父亲没日没夜地看护着,怕别人偷了槐芽去。春天的槐树芽在当时可算是充饥的好东西了。在父亲的看护下,门口的槐树似乎有了灵性,冒出的芽又粗又壮,帮助家里勉强度过了最艰难的几日。虽然怕别人偷了槐树芽,但父亲的善良如甘露一样滋润着我的成长。有一次,前邻大婶的孩子饿的哇哇哭,父亲便掰了一把槐树的幼芽,还叫母亲挖了一瓢地瓜面送了过去。虽然自己家里也是近乎处于那种“揭不开锅”的地步,但看到邻里的困窘,还是义无反顾地帮衬了一把。
母亲和我闲聊说起这件事的时候,父亲已经离世好几年了。但他的朴素与善良,在我的心里永远扎下了根。老槐树就这样风里雨里,一年一年的与我们家人相伴,护佑着一家人的平安。它虽然歪曲着躯干,但硕大的树冠,在夏季里如一顶巨大的绿伞,遮隐蔽日,成了茶余饭后纳凉消暑的场所,也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中午或晚上,父亲有时会摆上桌子,把我们家唯一的电器“凯歌”牌收音机一放,听着京剧或评书,躺在一把自制的摇椅上休憩。有时沏上一壶茉莉碎,那袅袅的带有茉莉花味的茶香,便会在老槐树下飘荡。与邻居们把茶闲拉,话家长里短,话西院东庄。有时会“扒瞎话”(方言,讲故事),这是我们小孩子最乐意听的,我们的心随着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听得出神,听得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参加工作后,客居他乡的我,每年都能吃到父母给我采摘的老槐树后代小槐树开的槐花。双亲过逝后,我心里牵挂的老槐树的后代小槐树,依然茂盛地成长着。每当槐花飘香的季节,我都会抽时间专门回去一趟,采摘一些槐花捎回来,似乎在幽香的槐花里,能寻到一丝往昔的记忆,感受到过往生活的温度。
END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1、《人民作家》简介2、投稿指南3、《人民作家》历年作品(2016——2022)4、《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5、会员管理办法【含加入会员条件】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7、《人民作家》作者领取“发表证书”的通知8、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栏目主编:陈劲松
责任编辑:王兆嘉


文/赵公友
赵公友,籍贯山东昌乐,常用笔名騢客。中国新农村文学纵横文化联谊会会员,散文、小说、诗歌等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网、首都文学、齐鲁新文学、东方文学等公众号及《文学纵横》、山东税务杂志等。《人民作家》会员作者。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
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民作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