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林:姹紫嫣红开遍
2023/3/26 20:08:00 人民作家


每周一期 周日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本期目录
⊙ 唱出故乡滋味的歌者(江苏|管国颂)
⊙ 姹紫嫣红开遍(江苏|徐向林)

姹紫嫣红开遍
江苏 |徐向林
一
文学诸多文体中,有两类文体我不大碰:一类是儿童文学,一类是散文。
不是不想碰,而是不敢碰。儿童文学贵在永葆一颗童心,对于注满了人生风霜的成年人而言,一颗童心,是奢侈,是丢失,是可望而不可及;散文似乎是不分年龄段的,她可以在时序流转中自由穿越,也可在青丝白发中悠然行吟,还可在江河湖海中纵横驰骋,只须形散神不散,笔下春秋,纸上风景,似乎都可以称作散文。其实不然。散文入门易,精通难。尤其是在内容为王、流量至上的当下,带有个体视角、个人体验感的散文,往往难以与读者共情共鸣,因而,当下不少散文要么是精英主义的曲高和寡,要么是自赏主义的情感茧房,散文创作队伍浩浩荡,各类散文作品洋洋大观,然而,散文精品力作却极其鲜见。带着这样的成见,当韦国先生转来江兴林的散文集初稿并嘱我作序时,我是有几分担心的,担心这样的散文集也会落入俗套,担心却不过盛情写下的序文会成为一时的应景文章,这也是我极不情愿看到的。及至我打开并深读了江兴林这本散文集后,我的担心一扫而光。散文集开篇的散文《和春天说说话》就让我眼前一亮,“将五指伸张开来,插进风里,春风的柔和与清新让人心醉。”这样的描写,几分灵性,几分俏皮,几分本真,皆丝丝入扣融入其中。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用独到的眼光告诉我们,春天从大地深处款款走来,从色彩斑斓的花朵里走来,从柔柔的柳枝里走来,从翩若惊鸿的风筝上飘来……这样的文字,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画,一幅没有世故的童心描绘出的一幅画,一幅令人看了即能产生走入其间冲动的一幅画。这工笔画般的散文叙事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且直叩心灵。而收入本散文集的诸多散文,虽篇幅较短,却皆以童心书写,弥漫着不一样的质朴气息,作者能够用儿童文学的视角进行散文叙事,这是散文文体的一次突破,或者说是儿童文学文体的一次拓展。
当然,我这里所讲的儿童文学,并非纯文本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而是能够以童心见童真、以童真彰童趣的一种表述策略。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儿童,江兴林用她的文笔,让我们心中的那个“儿童”成活了,归来了,这是她的本事,亦是我们的幸事。

二
文学创作中,作家最难写又必须写的就是身边的风景。“熟悉的地方无风景。”这样的定论,让许多作家陷入了写作困顿,也让一些作家有了远游的充足理由。诗在远方,成为不少作家的口头禅。可是,远方真的有诗?我看未必。一个人如果缺少了观照身边诗意的目光,我想,不论这个人行走在天涯海角的何处,他也未必会寻到想要的那首“诗”。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特别是我们的身边,无论是寻常风景,还是日常生活,其间都蕴含着美的元素,等待我们去开掘、去寻找和去发现。而这,也是散文作家肩负的使命之一。在江兴林这部散文集里,作者书写的多是身边的寻常风景和日常生活,在作者笔下,玉兰、采薇、海棠、槐花、桂花、栀子花、八月花、桑葚花……一朵朵苏北里下河平原的寻常之花,遍地开放。在作者刻意营造的“百花园”中,不独弥漫着花的馨香,还有小蒜香、粽叶香、芦粟香、小方糕香、月饼皮儿香……视觉与嗅觉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而这还不算,作者又充满灵性地“听”到了那花开的声音,在《你听到花开的声音了吗》一文中,作者写道:“夕阳下的校园宁静而美丽,走廊前面的花圃里,园工们还没来得及清理掉的几朵无名的小野花开得正好。一阵秋风吹来,我似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如果仅是这样的描写,并不足以升华文章的主题,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由“花开的声音”迅速激荡起心灵的回音:“原来,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权利,每一朵花也都在努力绽放,只是你听到了花开的声音了吗?”一番追问,前后呼应,浑然天成,文章的主旨和意境也得以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事实上,作者无论是写花写味道还是写声音,最终的意旨都回到了“人”的本身,这个意旨也回归“文学即人学”的主旨,这充分说明江兴林已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造诣。在江兴林的这部散文集中,在这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中,作者的外婆、父亲、母亲、先生、女儿等亲人逐一亮相,他们或在香园小径上徜徉,或在柳堤烟雨中漫步,或在明媚春光里行走,景与人聚合,人与景融合,真真切切地将“生活即风景”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然,江兴林身为人民教师,笔下自然离不开她的学生,她写给学生的既有拳拳师爱之心,亦有谆谆告诫之意,一件件小事中悟出的一个个哲理,不仅让她的学生们受益,也让我们这些社会人深深折服。

三
从文风上来看,江兴林的文风有点接近汪曾祺先生的文风。
在此需要申明的是,我在这里将江兴林与文坛大家汪曾祺先生相比较,并非差强人意地去捧高江兴林,而是我在通读这部散文集时油然而生的个人感觉。
汪曾祺先生文笔清新、空灵,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在这一点上,江兴林的文字与汪文有着形似之处。
更为神似的是,汪文的“留白”方式,在江兴林的文字中亦有生动呈现,比如,在作者《又到桂花香远时》一文中,“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不仅落在了我的身上,更是落在了我的心里……莫道幽芳不为春光发,直待秋风,只待秋风,香比余花分外浓!”几点愁绪,几多希望,几多不舍,几多希望,作者巧妙留白,让一切尽在不言中。
类似这样的“留白”,在这部散文集中随处可见。
借着写这篇序言的“话语权”,我也想给作者提一点中肯的建议,本散文集中虽也收入了《春天到大丰来赶海》《母亲河的春天》等部分地域风情散文,但总体上看,篇数及份量皆略显不足。
作者所生活工作的地方,是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有着许多外人急欲探知的秘境,希望作者能够在今后的创作中,捧得圭臬出深山,拿出更多更好的地域风情散文以飨读者。
对于江兴林这部散文集,我不想作过多的带有浓烈自我色彩的剖析,“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篇序言只想做一个小小的引子,个中的维妙维肖之处,期待读者诸君去细品。
现在,就让我们正式打开江兴林的“百花园”,尽情欣赏那姹紫嫣红开遍吧!
是为序。
二零二二年五月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3、《人民作家》历年作品(2016—2022)
4、《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
5、会员管理办法【含加入会员条件】
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7、《人民作家》作者领取“发表证书”的通知
8、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栏目主编:陈劲松
责任编辑:陈艺璇
实习编辑:王兆怡

作者简介
文/徐向林
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全委会委员,盐城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兼职教授。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小说月报·原创版》《天津文学》《安徽文学》《山西文学》《鸭绿江》《雨花》等,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转载,曾收入多个年度选本和进入全国报告文学排行榜、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江苏散文排行榜等。已出版《白方礼,一个人的爱心长征》《东方湿地》《春天的第七扇门》《蝮蛇行动》《莲花落》等近20部,并有多部作品签约影视剧、舞台剧改编。作品曾获第一届中国工业文学奖,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奖,第四届、第五届江苏报告文学奖,盐城市政府文艺奖等60余项文学奖项。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民作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