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乃德三拆龙王庙,顾顽匪工地行暗杀
2023/3/28 20:08:00 人民作家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本期目录

     沈建华在线

     老师的泪水(北京|沈建华)周伟在线王国的烟尘(江苏|周伟)

     刘炜在线

     接近星空的瞬间(广东|刘炜)李燕巧在线学习的发生(北京|李燕巧)施浩山在线宋乃德三拆龙王庙,顾顽匪工地行暗杀——《宋公堤》连载之七(江苏|施浩山)施 浩 山在 线

    

     栏目主编:李建丽责任编辑:桑 淼

    

     电影文学剧本

     连载(七)

    
江苏| 施浩山

    

    序 言

     “八路军、新四军在苏北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是阜宁东部沿着黄海的一段捍海大堆的修筑;这海堤,将是在新民民主义中国建设史上——特别是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抗战的阶段——永垂不朽的宋公堤。”

     这是著名作家阿英(1900—1977),在1942年撰写的《苏北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宋公堤》的开头语。

     是的,宋乃德修筑的捍海大堤在我们苏北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民众亲切的称之为宋公堤。

     宋公堤的修建距今80年了,如果没有这如此高大坚固的捍海大堤,还不知要发生多少次海啸。

     《滨海县志》记载仅光绪八年(1882年)至1942年60年间滨海就发生过七次海啸。而这80年来,沿海人民没有遭受过一次海啸之苦。

     宋公堤修筑80年周年之际,为了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笔者综合相关资料,采用影视剧本体裁,重现当年宋乃德带领千军万马,修筑海堤的惊天动地的场景。

     往期目录(点击标题阅读)

     1.开辟阜宁任县长

     2.修堤保民定大计

     3.各负其责备战忙

     4.工棚为家擒顽匪

     5.学生慰问师长送粮

     6.军民大战五丈河

    

     宋乃德三拆龙王庙

     顾顽匪工地行暗杀


     宋乃德办公室。晚。宋乃德在看小本子。门外(画外音):“宋总在家吗?”宋乃德:“是江总啊,进来啊!”江擎宇进门坐定:“宋总,据裴天明、马国权他们反映说,陶家湾那边有一段洼地,没下雨那里还有水,怎么办?”宋乃德:“在线路上,洼就洼吧,有什么办法。”江擎宇:“那地方一下雨就没法弄啊,即使弄成功,那地方的海堤如同漂在水中,时间不长就塌了。”宋乃德:“这是个问题啊,那地方多长啊?”江擎宇:“他们说有六百米长。”宋乃德:“一里多么,在那地方填土加高呢?”江擎宇:“也不行,一是工作量太大,二是加了土也会被雨水冲走,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改道。”宋乃德:“改道?把那地方越得了,走别的地方?”江擎宇:“对!除此别无他法。”宋乃德:“开玩笑啦,那里转个弯子像什么?龙王庙在陶家湾北边吧。走,我和你去看看再说。”

     海边。日。江擎宇:“你看,这么一大片洼滩,还有水呢。”“宋总来了,这地方没法筑堤啊。”裴天明说着找来一个柴棒插入洼地,“宋总你看,下面还有三尺多深淤泥呢。现在唯一办法就是改道。”宋乃德:“怎么改?”裴天明:“向东离海太近,只有向西,走龙王庙那地方。”宋乃德:“龙王庙咋办?”裴天明:“拆!现在只有这个办法。”宋乃德:“你这不天方夜谭么,老百姓同意吗,你敢拆吗?不行,还按这个线路,就这样弄。”裴天明:“那对不起,弄成功以后这六七百米地方如同虚设。”宋乃德:“那?如何是好呢?”江擎宇:“说难也不难,把老百姓思想说通了不就行了么。”宋乃德:“这老百姓旧思想,旧风俗根深蒂固,难呐,好歹试试看吧。”

     乡长家。张乡长:“修海堤是好事,要拆龙王庙,难呐,实在难呐!”宋乃德:“我们花了这么大代价,老百姓费了好大力气修筑海堤,如果不拆,这海堤就会前功尽弃,老百姓会怎么想?”张乡长:“怎么想,弄不好上海啸吧,又要淹死无数人呐。那就拆!海堤能阻挡海啸,龙王庙他就没挡住海啸,拆!”宋乃德:“这事情请乡长慎重考虑,老百姓同意吗?”张乡长:“不同意也得同意,都是为自己的,有什么不同意,有谁不同意找我。”宋乃德:“这样不好吧,那你要去和村民讲清楚呐。”张乡长:“放心吧,县长!”

     村庄。日。外。几十个民工扛着锹、锨、铁锤走向海边。彭庄。一个老大爷满庄跑:“不好啦!我看见一趟人去海边,说是去拆龙王庙的!”老百姓一听个个都“啊?”顾庄。路上围着很多人,都在议论:“谁这么大胆啊!”“海边人,靠龙王保平安呢,谁敢拆!”“赶快去人看看。”骆庄。“快!快!去人,男女老少全去啊!”一个老大爷在招呼。一个老奶奶扛着木耙子:“共产党胆多大?龙王庙也敢拆?”路上聚集一二百人。

     海边。民工们在龙王庙前。某民工:“这龙王庙建的多漂亮啊。我还舍不得拆呢。”宋乃德:“大家来了就开始拆吧,张乡长怎么没来?”某民工:“县长,请您开个头吧,锤子给您。”宋乃德接过锤子对着庙门旁墙面猛砸几下,掉下两块砖头。民工跟着拆了。某民工:“县长,西边来了一大趟人!”宋乃德一望:“来人了!大家不要惊慌,不要吵闹,一切有我应付,与你们无关。”老百姓一头跑一头喊:“不准拆!不准拆!”一个老大爷跑到龙王庙前举起铁叉:“谁敢拆龙王庙我就把谁叉死这这里!”老百姓排成队站在庙门口。宋乃德:“乡亲们!我和你们乡长说过了,他同意拆,我们才来拆的。那边地势洼,实在没办法修堤。”老百姓甲:“没办法也不能拆龙王庙呀,你们真是胆有天大啊!你惹怒了海龙王不得了啊,那你就打十八丈高海堤也没用啊!”老百姓乙:“今天他就天王老子来也不把拆!”所有老百姓举起棍棒:“不把拆!不把拆!不把拆!”宋乃德:“好!我们不拆,我们不拆,我们回去,你们也回去吧!”

     宋乃德住地。日。宋乃德:“嗨,这里出事,那里出事,一天到晚尽是事。”陈宜芳:“今天又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啊?”宋乃德:“昨天说好好的,同意拆的,今天老百姓来不把拆。”陈宜芳:“拆什么拆?”宋乃德:“南段有个地方洼没法筑堤,江总说要绕个弯子,正巧对着龙王庙,你说这是不是个问题。”陈宜芳:“那你们今天是去拆龙王庙的?怎么又不把拆呢?”宋乃德:“老百姓死活不把拆,昨天我去和乡长说好了,他同意拆的。”陈宜芳:“乡长?你啊,有些事情领导说了没用的,要大多数民众同意才行。我们修海堤当初不也是召集各方人士,去争取大多数人意见的吗。这点你怎么忘了呢?”宋乃德:“按照你的意思?”陈宜芳:“分头到周围几个村去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

     指挥部。日。宋乃德、陈振东、管伯宁、陈宜芳、江擎宇在开会。一个战士跑来:“快快!龙王庙那里打起来了!”宋乃德:“啊!昨天晚上我们几个到村里去做工作,老百姓不已经同意拆的么?”陈振东:“把我去望望!李学元备马!”宋乃德:“你去要注意啊!不把拆就不拆。”

     海边。日。一个民工:“哎哟歪,没得命了,打死人了。”陈振东在远处就喊:“住手!”还有一个民工被打昏了。两个民工抱住受伤的民工。陈振东下马:“谁打的?谁打民工的?昨天晚上不和你们几个庄上人都说好的吗,今天怎么又反悔的?”老奶奶:“谁同意的?为起这个龙王庙我家还出了两块洋钱呢。龙王老爷好容易请来的,说拆就拆了,你们就把刀架我脖子上我也不同意!”陈振东走到伤者面前:“谁打你的?伤势怎么样?”伤者(用手指着):“就是那个老头,他指使那个青年打的。”陈振东:“你们四个民工把两位伤员带走,你们四个民工把这打人的带走。有话归话说,动手打人是不对的,带走!”某打人者:“走就走,随他到哪里不怕。”老百姓(起哄):“不准带走!不准带走!”民工要走,老百姓不把走,吵着、对峙着。宋乃德骑着马到了龙王庙翻身下马,“怎么啦?有人被打伤了!快送卫生室去。你们真是……,乡亲们,我们是为你们好的,你们怎么就不懂的?”“我们懂,但你们要拆龙王庙我们就不懂!几十年了,我们烧香磕头求得平安,你们这一下不是送了我们的命吗?”一个老大爷说完哭了起来。宋乃德(站在高处,动情地):“乡亲们!你们为了生计,为了太平,修了龙王庙,乞求龙王爷保佑。可是你们太平了吗?龙王爷保佑你们了吗?你们想想,你们这里上过多少次海啸?多少妻儿老小被淹死。”宋乃德语重心长地讲述着,现场一片寂静,人们都低下头,有个奶奶在哭泣。宋乃德:“远的不说,就说前年39年7月16的一次海啸吧,你们沿海地区淹死上万人,龙王保佑你们了吗?乡亲们,不能靠龙王,得靠人王,你们自己就是人王。我们现在有两万人王在修筑海堤保佑你们,你们怕什么……”一位妇女小声说:“说得也是啊。”一位老大爷:“不要再多说啦!我们回家吧。”宋乃德:“乡亲们回去好好想想,究竟谁能保护你们平安无事,想好了告诉我们。”陈振东:“那你们都回去吧!”

     工地上。日。所有民工在工地上平整、铲坎。宋乃德、陈振东、江擎宇在工地上边走边谈。江擎宇:“这边就算成功啦,老天有眼,没下什么雨,十五个晴天就竣工了。”宋乃德:“不知道南段开工以后怎么样呐?”江擎宇:“南段?六七月正是雨季,就很难说啦。龙王庙那里怎么办啊?你们也没章程,我在着急啊。”宋乃德:“这个问题确实棘手啊!老百姓思想就转不过弯子来,你有什么法子,等等再说吧。”陈振东:“再说不通就强行拆,没有别的办法,他们总有一天会想通的。”一个战士边跑边喊:“拆了!拆了!报告总指挥!老百姓把龙王庙拆了!”宋乃德:“是哪里人?”战士:“不知道,好像还是昨天那些人。”宋乃德:“走!看看去!”陈振东:“他们想通了?!”

     宋乃德住地。日。宋乃德刚进门:“宜芳,快盛饭给我吃,实在饿了。告诉你好消息,龙王庙终于拆了。”陈宜芳:“你们今天又去拆龙王庙的?”宋乃德:“老百姓自己拆的,今天一大早几个庄上老百姓就去了,我们到那里已经拆差不多了。”陈宜芳:“老百姓的思想转变真快啊!”宋乃德:“我们真没有想到。”陈宜芳:“你们这叫‘海堤改个道,三拆龙王庙。’哈哈哈!”

     一个窗口。日。指挥部旁边一个宿舍窗口前,排了个长长的队伍。屋内(画外音):“西洼村!”排队的民工:“在!”屋内。管伯宁看着西洼村单子:“20个民工,1660方土。这四个人每人怎么55方的?”窗外民工:“我们全工是90方,这四个人后来的。”“噢,乘上二七。”管伯宁边说边拨弄着算盘,“四百四十八元二角,再算一遍。”窗外民工:“对的,我们在家全算过了。”管伯宁:“好的。”(翻看小本子)“再加上杂工12个十二元。”窗外民工:“什么叫杂工?”“就是你们有人参加堵缺口的,搭台子的,运粮食等等。一共四百六十元二角。”管伯宁算好数钱,连续数三遍“请西洼村的签字。”民工签了字,钱给他,“请你把钱再数两遍。下一个!”

     工棚里。日。某民工手里摇晃着钱:“你们看呐!一个月不到二十四元三到手了。要买五六百斤粮食呢。前年韩德勤修海堤,忍饥挨饿,弄的要死,就把几元钱,还是共产党好啊!回家先买点粮食,剩下的钱替女人孩子做件新衣服。”二癞子:“喏,我参加五丈河打坝的,比你还多两元呢。回家给老娘买点好吃的,再给她做件衣服。”某民工:“二癞子还真孝顺,但是你还要买一样东西?”二癞子:“买什么?”某民工:“买个狗皮膏药,把癞头搽好了,娶个老婆啊。”二癞子跑来追着打某民工。某民工连连喊:“你你,我说的是好话,你打我干嘛?”工棚内一片笑声。

     海堤上。日。宋乃德、陈振东、管伯宁骑马站在海堤上。宋乃德:“今天我们从东到西看看竣工的新海堤好吗?”陈振东:“好!那我们仨就来检阅一下我们的胜利战果吧!”宋乃德:“驾!”管伯宁:“大海!我来啦!”俯视,三面新的海堤(堤顶上夯得平平的,两边堤坡上铲得光滑滑的)海堤在晨曦中光彩熠熠。三匹马在海堤上疾驰着。从海上看崭新的海堤好比一个巨大的梯形钢锭横在海岸边。宋乃德、陈振东、管伯宁脸上露出胜利地喜悦。三匹马在海堤上奔驰着五十七里海堤从他们脚下越过。五十七里工棚在他们左边飞快的向后退去。宋乃德他们仨来到中山河口伫立眺望,然后,掉转马头向东返回。陈振东骑着马对着转场的民工大声喊道:“出----发---”三匹马在海堤上迎着朝霞向东飞驰!一万多民工推着小车,排着长长的队伍迎着朝霞向东,随着宋乃德他们的方向前进!前进!

    工地上。日。所有民工在搭工棚。宋乃德、陈振东、江擎宇在工地上边走边看。宋乃德:“工棚还和北边一个样子,按照画好的的线路搭好,一眼望去一条线。”某民工:“一条线整齐好看啊,但遇到洼地咋办?”江擎宇:“基础垫高点,然后在工棚四周挖个排水沟。哎,这里是什么地方?”某民工:“这里叫陶家湾,北边黄河口那边叫岳堆湾,向南是尖头洋、二罾,再向南二十里地就是扁担港。”三个人边走边看边谈。傍晚,工棚都搭好了,十八公里的南段工地炊烟袅袅,好不热闹!

     尖头洋。晚。内。指挥部。宋乃德(打开小本子):“各人来回报一下情况。”陈振东:“我们还是按原来的顺序由北向南,一区和十一区在一起,三区和六区,二区和十二区,十三区和八区。各区民工已按标志找到自己的工地,搭好工棚,埋锅造饭了。”江擎宇:“昨天我们都把土方按各区各村原来的人数分好了,但发现一个问题,个别乡长说,有的民工说小孩有病,有的说老妈妈有病,请假回去了,来不来很难说。”陈振东:“这你别管他,你还按原来数字分就是了。”宋乃德:“另外,尖头洋这地方住户不多,我们指挥部住房还有点紧张,附近有谁家愿意出租的找找看。”管伯宁:“哎!我听庄上人说顾敦扬的一个表侄叫徐瑞生,听说我们来尖头洋修海堤全家吓跑了,他家房子空着。”宋乃德:“房主不在家,我们进驻有点不妥吧。”陈振东:“有什么不妥,我正好没地方,让我进去住,做办公室,又当宿舍。”宋乃德:“那要和徐家邻居说一下,想法让徐家人知道啊。老管粮食什么情况?”管伯宁:“七十多万斤粮食几天前就运抵尖头洋了,八滩还有三十多万斤,估计南段工程没问题。但是大米少杂粮多,有大麦、黄豆、还有山芋干子。眼前正是青黄不接之时,粮食确实有些紧张啊。”宋乃德:“我们指挥部人员要继续保持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要告知所有民工,节约粮食,艰苦奋斗,共渡难关。”陈景石:“尖头洋这地方地势太洼,存放粮食的这家地上潮湿大,加之天气渐暖,我担心粮食受潮变霉。”宋乃德:“那不行,赶快地面上搭一尺高架子,上面放粮食,粮食不能靠地。八滩田老那边加工好的粮食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运,这地方不好存放。”陈宜芳:“另外,宋乃德、陈振东、陈景石你们都有枪,最近形势紧张,一定要保管好你们的枪支。日间不能离身,晚上放在枕头底下,哪怕你的警卫也要注意,千万不可粗心大意。”宋乃德:“好,会议就此结束,大家早点休息,准备明天奔赴第二战场吧!”

     工地上。日。海面上一道道白色横浪一个接一个地向岸边涌来。一万多民工迎着朝霞在工地上挖土、推土、倒土、忙而不乱的如此重复着。宋乃德推起一车土和民工并肩向前。管伯宁在挖土。陈振东将一车土倒下。田厚斋和陈宜芳在堤上平土。

     顾敦扬住地。日。顾敦扬(躺坐在椅子上,撅起山羊胡子):“我为什么老失算啊!”某副官:“不是司令失算,是手下太无能。我们凶悍的干将太少啦!”女报务员进来:“报告!北狼来电!”副官接过:“共党南段开工。”(打了一下自己脑门):“啊,共党如此逞能,我乃屡屡失败。”顾敦扬在屋内走来走去,“想什么办法呢?”电话铃声,某副官拿起电话:“韩主席电话。”顾敦扬:“韩主席好啊!”韩德勤(画外音):“好什么好,共党海堤马上全成功了,你还一事无成,怎么说。”顾敦扬:“韩主席啊,我已经动了不少脑筋啦,就……”韩德勤:“就怎么样啊?你个草包,躲在射阳好自在啊,你忘了你的季家圩,你的兄弟。我们正在组织人马配合皇军到苏北地区大扫荡,把共党占据我们的地盘统统地夺回来。”顾敦扬(擦汗):“好!好!没忘,没忘,这回我一定要把个样子给韩主席看看,再不成功,提头相见。”韩德勤:“你再不下招就晚了。我命令你,一号二号全都解决,这个任务完不成,休怪我韩德勤。”顾敦扬(头直点):“保证完成!保证完成!”韩德勤(画外音):“要你立即行动,我会配合你的。”顾敦扬一下子摊坐在椅子上:“这如何是好啊?”“司令,我有个主意,您看这样好不好?”副官和顾敦扬小声地耳语着。顾敦扬摸着山羊胡子连连点头。

     工地上。日。宋乃德、陈振东和两个警卫向工地走去。宋乃德:“从今天开始晚上就睡在工棚里,不回去啦。”陈振东:“天气暖了,据说海边蚊虫又大又多啊!”宋乃德:“这有什么办法,民工能住,我们也能住。”民工甲:“上工啦!”宋乃德在上面挖好一车土,陈振东在三锹深地方挖好一车土,两人推起土一起走。二尖嘴(顺口溜):“两‘指挥’一起推,看看大家怎么追。怎么追,我们也来个大比拼,看谁推得多,看谁快如飞。快如飞,修好海堤把家回!把家回!”“嗡------”“飞机?”“飞机!”“飞机来啦!”“卧倒!快卧倒-----”民工们原地卧倒。有的蹲在小车底下,有的趴在复堆河坎上。“呜-----呜-----呜-----”“我看到了驾驶员,清清楚楚。”“老蒋还是韩德勤的?韩德勤,你又来干嘛,有本事下来和老子干一仗!”飞机从南边顺着海岸向北低空飞行。掠过二罾,飞过尖头洋,到黄河口打弯、起高向南飞去。民工甲:“总指挥,您说韩德勤他有飞机吗?上次来送两个‘蛋’给我们,今天一个都没给,来干什么的?”宋乃德:“这哪知道?我估计一是来侦察情况的,二是来威吓我们的。”陈振东:“还有,韩德勤他害怕啦,我们的海堤修的比他好,是给他当头一棒。他可能还要来骚扰、破坏,大家要高度警惕。”

     民工住地。日。陈景石在工棚前问伙夫:“你们的粮食放什么地方?”伙夫“粮食?晚上我和它睡在一起,很安全的。”陈景石:“不是怕偷,我的意思马上天气暖了,雨水多了,防止粮食受潮霉变。”伙夫:“科长放心,粮食是我的命根子,我会把它保管好的。”一个战士跑来:“陈科长,二十三团来了十几个战士,说是来向我们借粮的。”陈景石:“借粮?在哪里?”战士:“在仓库门口。”

     仓库门口。一家大院门口十三个冒充新四军的土匪,有的坐在地上,有的躺在小车上睡觉。特务头子北狼:“马上人来了,谁也别乱说话,听我指挥。我控制住头子,来几个你们就控制几个。现在各人检查一下自己家伙。”每个人看看麻袋中的手枪。陈景石和一个战士来了。十三个土匪立即站起来了。陈景石:“让你们久等啦,你们是…..”北狼:“老……我们是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三团的,我们团长向你们借点粮食的。”陈景石:“粮食!军民一家,有啊!你们有团部介绍信吗?”北狼:“怎么?不想给啊,磨磨唧唧地,要条子?有啊!”北狼靠近陈景石,假装掏介绍信,突然右手甩出手枪,左手抓住陈景石衣领。另外两个土匪封了陈景石的两膀子。北狼:“快,把他们嘴都堵上!我们是顾司令派来的人,识相的乖乖地跟我们走吧!”陈景石和两个战士拼命挣扎,被土匪一阵拳打脚踢。北狼:“快!走屋后芦苇滩,然后往干河!”

     小河边。日。十几个土匪穿过一块芦苇滩到了一条河边。北狼拉着陈景石过河。陈景石不下水,北狼硬拉,被陈景石顺势一脚踢下水。北狼爬上岸,“啪!啪!”两枪(他知道不该打枪),“将那两个敲死扔水里!快走!”陈景石倒在地上。两个战士被土匪敲死扔进河里。土匪过了河,飞快的又跑进一片芦苇滩里去了。

     陈振东、陈宜芳、管伯宁和民工们火速赶到。民工下水抱起两个战士。管伯宁解开陈景石身上绳索,将他搂着:“陈科长!陈科长!”宋乃德:“景石!景石!”陈景石醒来,睁大眼,嘴角鲜血直流,用手指了指,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屋内。晚。宋乃德在灯下奋笔疾书《为尖头洋事告工友书》:“广大的工友们!正当我们如火如荼地修筑海堤的时候,土匪汉奸顾敦扬派遣特务残忍地杀害我八滩公粮管理局的科长陈景石同志,是可忍孰不可忍!”灯光下,宋乃德的脸上呈现出悲痛、愤怒、刚毅!(特写)“我们修筑海堤是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着想的,广大老百姓是非常拥护并积极参加修筑的。可是,国民党反动派、地方上的土匪恶霸,反对我们修筑海堤,就是不希望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千方百计的来搞破坏,搞暗杀,疯狂至极…..”宋乃德停笔凝思,忽而奋笔疾书。“工友们!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揭穿敌人的阴谋诡计,团结起来,并肩战斗,不修好海堤决不收兵。”灯光下,宋乃德在写着。

     工棚旁边的“公告栏”上贴着《为尖头洋事告工友书》工地上。一个带队队长拿着一沓纸:“大家来看呐,土匪顾敦扬杀害我们的陈景石陈科长,宋县长写了告工友书,要我们团结起来,共同反对敌人的险恶用心!”民工甲:“韩德勤、顾敦扬怎么这么坏啊!这不分明与我们老百姓为敌吗,这些东西今后肯定不得好死!”民工乙:“打倒汉奸卖国贼!”工地上整个民工:“打倒汉奸卖国贼!打倒土匪顾敦扬!团结起来修好海堤!修好海堤!修好海堤!”

     宋乃德住地。日。内宋乃德在屋里走来走去。陈宜芳:“真没想到敌人的手段这么残忍。我在想顾敦扬他们还可能要对你和陈振东下手。”宋乃德:“难道我们被他们吓住了吗,敌人越是反对我们,说明我们所干的事是对的,我们越是要干下去,怕什么!他们越是这样凶残,越是说明他们的末日快到了,妄想垂死挣扎。”陈宜芳:“敌人越是疯狂,他就越是要灭亡。另外,这几天我感到海浪特别响,夜里有时睡不着觉。老百姓说龙王一叫,大雨必到。”宋乃德:“不错,这几天乌云滚滚的,夏至到了,俗话说夏至水门开啊。”一个战士在门口:“县长,师部电话。”指挥部报房。宋乃德:“首长好!”黄克诚:“情况我都知道了,敌人真是不甘心失败啊。现在我再给你一个连好啊,为了你的工地安全。”宋乃德:“现在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敌人诡计多端,有时候我们是防不胜防啊。不过,你放心,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一定注意防范的。”黄克诚:“特别是你,要注意安全,就是在工地上身边也要有警卫员,千万不要粗心大意啊。”宋乃德:“谢谢首长的关心!”

     指挥部。晚。天空下起小雨。指挥部门口一个连的战士排列整齐。张连长:“报告陈指挥,八旅二十三团三营一连战士前来报到!一连连长张得海。”陈振东:“快请同志们屋里坐!”陈宜芳:“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来我们工地维护治安。经我们指挥部研究决定对你们作了具体安排。现在我宣布:一连三个排,一个排住扁担港,负责扁担港到二罾工地治安;一个排住二罾,负责二罾、尖头洋之间工地治安;三排36个人24个人到陶家湾,负责陶家湾到尖头洋工地治安;12个人在指挥部,负责指挥部治安。请张连长安排一下,一定要保持日夜有人在工地上巡查。下面说说你们在工地上的任务和有关纪律制度。”

     顾敦扬住地。日。女报务员:“报告!北狼来电!”副官(接过电报):“好啊,大功告成了,司令您看。”顾敦扬:“嘿,什么大功告成,小事一桩!我要的是大鱼,我要他们实行的‘一号工程’。回电,限十五天内一定完成‘一号工程’。”

     工地上。日。小车轮子飞转。一车土倒下了,又一车土倒下。海堤一点一点在增高。天空阴云密布,海面上白浪滔滔。工地上人山人海,热火朝天。天空下起了小雨,民工们反而更加来劲。二蜡嘴(顺口溜):“张大贵推起土一车,屁头邋开推,他头里走,我后头追,一天推它二百车。”看见了王汝汉,“二大汉,推小车不要小车襻,一车八锹土,走起来如猛虎,女人看见笑开了颜。”

     宋乃德住地。日。房檐下雨织如帘。陈宜芳:“这个晦气天,下几天不开门怎好呢?你昨天上工地去,今天还要去,下雨天去干嘛,在家歇息也好的。”宋乃德:“这你就不知道,下雨更要去,查查海堤,看看工棚,问问民工有什么难处,小郑把蓑衣拿来。”

     工地上。宋乃德:“今天我们到二罾工地去看看好吗?”郑敏之:“有好几里呐,雨天,路上不好走。”宋乃德:“边走边看,不觉得。”前望不到头,后看不到尾的乳白色工棚,远看犹如长长的一块白布摆在海滩边一样;灰褐色的海堤在雨天里显得黑里发亮。36里工棚,36里海堤,黑白相间,为荒凉的大海边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宋乃德走进一家工棚。民工甲:“宋县长来了!就这土床上坐啊。”民工们喜笑盈盈,拍手欢迎。雨滴打在棚顶上“咚咚”作响。宋乃德:“你们看雨水打在棚顶上‘咚咚’好似鼓声呐。要不是这个天啊,我们第一层前天就该夯好了,开始加第二层了。”民工乙:“是啊,这有什么法子,夏至到了,就该发水了。”民工甲:“县长,没事您讲个故事给我们听听好吗?”宋乃德:“故事?我肚里多呐。我是来检查工地的,还要到别的工棚去呢。”民工:“您看外边雨还下呢,讲一个!讲一个嘛!”大家拍手欢迎。宋乃德:“我们在打夯的时候,或者在拔河的时候你们都喊什么的?”民工:“加油!加油!”宋乃德:“对!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喊‘加油’,不喊加水、加劲呢?这里有个典故,你们知道吗?”民工:“不知道!”宋乃德:“相传在清道光年间,宰相张之洞父亲张瑛在苏州任巡抚,此人非常重视教育,经常捐资兴学。他给差役定了一条规矩,每天晚上午夜时分,两个差役挑着油篓巡城,看哪户人家亮着灯,有学子挑灯夜读,就敲门进去给他油灯里加上一勺油,勉励学子好好读书。这就是‘加油’的由来。”又是一阵掌声。民工甲:“噢,怪不得我们苏州文人多。”民工乙:“那我们拼命挖土推土,拼命的夯土,你也给我们加点油好不好?”宋乃德:“好!”工棚里笑声阵阵。

     指挥部。晚。宋乃德:“天公不作美啊,疾风凄雨,彻夜不停。第一层土刚刚上齐,该打夯了,风雨连连,如何是好?”江擎宇:“我早就说了,寒宜挑河,夏不打堆。正是梅雨时节,什么时候好天很难说啊。”陈振东:“你也不用说这话,北段不就比较顺利吗,这边怎么就不好弄了呢?好天加油干,小雨不停干,好天每天可以增加一个小时,抢时间,再有十个晴天就差不多了。”管伯宁:“雨天,运输也成问题,我想海运,从八滩走黄河入海到尖头洋,问题是尖头洋这里没有港口。”宋乃德:“大局已定,困难之下,民工们以及社会上难免有风言风语。那我们领导首先要统一思想,更要坚定信心,带头做好各项工作,抢时间,抢进度,大干加巧干,坚决打好这一仗!”

     工地上。日。雨渐停。工地上车辙成渠,有的地方一片泽国。民工在水里挖土,一锹土往起一端,土全没了都是水。木质的小车轮子陷在泥泞里,不得前进,不得后退。民工上身都光着,身上又是汗又是泥。两个人拉一辆小车,到了堆脚怎么也推不上去。拉车人:“你把它倒下来!”推车人:“倒这地上哪行呐。”拉车人:“你倒啥。”推车民工将土倒了。拉车人:“三人来,用手把土块捧上海堤上去。”宋乃德用铁锨在地面上挖小沟将积水排走。陈振东穿件白衬衫,卷起裤子光着脚,推起小车,两个民工在前边拉。脚下水“哗!哗!”地响。民工:“哎!我看有水才好推呢,又不占泥土。”工地上都是一人推,两人拉。二蜡嘴:“大家瞧,大家看,工地上全是光身汉,水里走,泥中陷,浑身是泥就好看!”推土人:“加油!加油!”拉车人:“嗨哟!嗨哟!”小车在水里“哗啦!哗啦!”。36里工地上奏起一个震撼天地交响曲!

     晚上。每个工棚前升起一股浓烟。民工甲:“今晚工棚内又闷又热,蚊子太多了。”民工乙:“海边蚊子又大又咬人,赶快全到外边去睡。”大家席子一提来到火堆旁。民工:“再加点青草,烟弄大点,把这些蚊子全给它薰死。天和我们作对,人和我们作对,小小的蚊子也和我们作对,我们非常累,它还不把睡,你说气人不气人!”宋乃德从工棚前经过:“大家火烛小心啊,注意安全!”民工:“总指挥来坐坐啊,来呐,来讲个故事给我们听听。”宋乃德:“我到前边工棚看看,你们累了,早点休息吧。”(画外音):“下雨了!快进家喽!”一个工棚前十个民工围着火堆在地上睡着了。雨水把火堆渐渐打湿了。宋乃德看到立即跑过来摇醒酣睡的民工:“下雨啦!下雨啦!赶快到工棚去睡啊!”又喊到另一个工棚,“醒醒,起来,下雨啦!”宋乃德和民工进工棚:“大家把被子蒙着头睡吧,天不早了。”警卫员郑敏之:“首长!西边发现火光!”宋乃德走出工棚:“啊!”一个工棚顶子烧了个大窟窿,火已经扑灭,民工们披着被子站在工棚前。某乡长:“这是谁干的?这么矮的工棚里能生火吗?”宋乃德跑来喘着气:“人受伤没有?”民工:“没有人受伤。蚊子太多了,弄点青草薰蚊子的。”某乡长:“薰蚊子应该在外边啊。”宋乃德:“好了,好了。现在你们到别的工棚去休息吧,你是乡长是吧,每个工棚安排一两个还是可以的。”民工:“不,我们把棚子修理一下,不到人家去。”宋乃德:“不行,里边有水,外边又下雨,工棚明天再说,赶快到别的工棚去。”乡长:“来,我来安排!”

     (敬请关注《人民作家》,每周二晚八点后为您继续更新,越往后越精彩!)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3、《人民作家》历年作品(2016—2022)

     4、《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

     5、会员管理办法【含加入会员条件】

     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7、《人民作家》作者领取“发表证书”的通知

     8、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作者简介

    

     文/施浩山

     1944年出生,江苏省滨海县人,高中文化。1964年从事教育工作,2004年退休,爱好文学、书法。2020年创作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浩瀚流星》,2021年创作电影剧本《宋公堤》。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拉到最后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民作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