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
2023/3/30 20:11:00 人民作家


每周一期 周四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本期目录
⊙活着就是胜利(江苏|张全宁)
⊙一个老兵的革命生涯(江苏|景学理)
⊙天国里的那缕清香(广东|陈琴)
⊙春祭随想(江苏|陈红林)
⊙有一种爱(江苏|姚霓红)

《人民作家》会员作品
有 一 种 爱
江苏 | 姚霓红
刷到一个视频,颇为震动。视频内容初看很寻常,就是普通的三口之家去看望姥爷。因为回到了自己娘家,有一声“爸”可以喊,她便暂时忘却了自己本来的身份,在花白了头发的老父亲面前各种任性和撒娇。
一会儿告诉老人,说想要吃排骨;一会让父亲把猪蹄炖烂乎点,多放点糖;一会又说要吃石榴。没多久她父亲就端着剥好的一碗石榴给送过来。饭后,又说要吃梨,削好皮的那种。父亲有求必应,乐呵呵忙活着,为自己闺女递这递那。
乍看之下,我觉得有点过了。这种种行为不仅她爱人看不下去,就连她女儿也看不下去,忍不住责备她,怪她不该这样使唤姥爷。尤其是在晚饭后,她连碗筷也没帮着收拾就去房间睡了。孩子见老人不停张罗,有些歉意,对姥爷说:“您歇着,等明早我妈起来让她收拾去。”
然而姥爷却不乐意了,冲着外孙女生气:“让你妈收拾,你就知道喊你妈!她这是累的,就不能让她歇歇?你是有妈喊,可你妈呢?她没有妈妈可以喊了!”
一句“她没有妈妈可以喊了”,让包括我在内的多少人瞬间破防。

行至中年,每个女人都有多重身份。正如视频里那位老人对女婿所言:没错,在你们家,她是你老婆,是你孩子的妈。可在我家,她只有一个身份——是我的女儿。我会永远心疼她,我愿意为她剥一辈子石榴。她没有了妈妈,可她还有我这个爸爸在!我想问一句,你们结婚这么多年,你给她剥过几次石榴?
感动。
如果说这世上有人会无条件地爱你、宠你,那一定不是别人,只能是你的父母。父母心,莫不是如此。
女人甭管多大岁数,只要回了娘家,只要是在自己父母面前,就永远是个孩子。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而这份所谓的“刚”,有时不过是一种逞强,是一种不得已。唯有在娘家,在父母那里,才会卸下所有的刚强和盔甲,还原本来的弱小。
我也有视频里的那位同款父亲。
从小到大,父亲都极为疼我。而我,也很依赖父亲。
兄妹四个里,我是最小的。也最得父母偏爱。尤其父亲,对我更是百般呵护。
记忆里,每到夏天,晚上临睡前,父亲总要替我把纱布帐子里的蚊虫全部赶跑才能放心离开。那会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父亲手里的芭蕉扇轻轻地来回扇动,一遍又一遍。而我,也会在拂面而过的丝丝清凉里安然入梦。
小时候,我最怕吃那种玉米糁子饭,总觉得咽不下。后来,父亲想出办法,做饭时抓上小撮米淘净了倒在铁锅一角,这样我就能吃上可口的白米饭。那会儿米饭特香,不用就着菜也能三两口吃完。
那年头,幸福很简单,快乐也很简单,一小碗米饭就能满足。

童年的我,小腿经常会抽筋。尤其是在冬季。每每睡得正香,却被忽如其来的抽筋痛醒。那种不能伸直又不能蜷曲,站不得亦躺不了的痛楚,即便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心悸。
是父亲,每次在我腿脚抽筋时都会第一时间醒来,安抚我并帮我拍打拉伸,等抽筋症状有所缓解直至消除,父亲仍不能放心,总要等我睡安稳了才走。
彼时,我大概不会知晓那些个寒冷冬夜,父亲为此挨了多少冻。也因为年幼,并不懂得体恤他,只要抽筋发作便会闹出很大动静。
我出生时,父亲已然四十多岁。不同于那些年轻父母,养我长大,二老更为不易。
成年后,我鲜少有抽筋现象。不多的几次,是在我怀孕期间。不管怎么难受,我都忍着不吭一声。毕竟不同于儿时,已不能随意矫情。
在我开店之后的数年里,一日三餐尚不能规律,更不消说有闲情去过好年节。因为离娘家近,因为有父亲在,端午的粽子、中秋的饼都是他老人家早早地给送来。一年不拉。平日里,只要他们家包了饺子或是煎了春卷、藕夹什么的,也从不会少了我一份。
待到过年,啥菜都没准备也不必担心。因为有父亲,或是帮我备好各种熟菜或是直接去他们家团年。年初一至初五几乎不用开火,只管全力做生意,到了吃饭时间直接去就行。
我没有远嫁,原本以为可以就近更好地照顾父母,没曾想倒是父母给了我诸多照应。待母亲走后,父亲虽年事渐高却一如既往地帮衬我。尤其是在年关,人多事乱,父亲总会像个老警察般帮我照看,极其负责,且任劳任怨。
父亲90岁高龄时,身体依然康健。但我终是不舍得再让他为我费心。父亲倒也听我话,只是在年三十晚上拄着拐杖前来等我们一家去吃年夜饭。其时,年夜饭早已是大哥大嫂在准备。父亲只负责敦促我早点收拾打烊。
腊月的夜晚,气温很低。父亲固执,不肯坐店里,坚持在店门口看我收拾。我怕父亲等候过久会被冻坏,即便累得并不想吃饭也还是会紧赶着收拾妥当,然后牵着父亲的手一起回家。

此后两年,每到除夕夜,父亲都会不顾天寒地冻来等我们一家去团聚。92岁的父亲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从他家到我家,不足500米距离,父亲一步步要走很久。路上还会三番两次驻足休息,恢复了气力才继续前行。说过不用他来,我们自会去。父亲很倔,偏要来。
又过两年,又到年三十,店门前再也不见父亲的身影出现。纵然我万般想念,那个可爱又可敬的老头儿,终是不肯相见。
每年年夜饭依然是在娘家。确切说,是在大哥家。只是父亲不在,一切便不一样了。
有一种爱,失去了永不再来。
有一种爱,虽然失去却永在心里,足以温暖一生。
清明至,谨以此文献给我挚爱的父亲。
栏目主编:陈劲松
责任编辑:梅宜芳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3、《人民作家》历年作品(2016—2022)
4、《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
5、会员管理办法【含加入会员条件】
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7、《人民作家》作者领取“发表证书”的通知
8、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文/姚霓红
姚霓红,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人,个体经营者,文学爱好者。《人民作家》会员作者。2013年开始尝试投稿,文字首发于《黄鹤楼周刊》。之后在《新烟草》《泰山周刊》《金周刊》《金华日报》《桂林晚报》《生命时报》《深圳情感侨报》等报刊杂志都有过发表。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民作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