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东:老屋门前梨花开了
2023/4/1 20:10:00 人民作家



每周一期 周六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诗 歌
我在墓前落不下的泪(福建 | 虬田)
散 文
老屋门前梨花开了(江苏 | 高新东)
三伯的命运(江苏 | 许佳荣)
爷爷的印记(江苏 | 朱胤)

老屋门前
/
梨花开了
江苏 | 高新东
“小伙啊!梨花开了!你什呢时候回家望望啊?”电话的那头传来老父亲怯怯而又期盼的声音。
不知从何时候起,我对老家门前的那棵老梨树有了一种别样的思念。
每次听到《梨花又开放》这首曲子,我都会想起老屋前的那棵梨树,以及梨花又开放时的情景。每当春季来临,一树白花开,引来成群蜜蜂围着它翩翩起舞,让人满心欢喜;微风吹来,片片花瓣落下,又让人又伤心不已。
父亲的电话让我蓦然想起,春已深,清明已来临,也有几天没回家看望他老人家了。
“啊,好,我马上回去,我带些菜回去。”我在电话这头说。
“不要,不要,我已经准备好了。”
立即丢下手头的工作,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人都说,世间最妥帖最温馨的画面,莫过于回家看到妈。今年春节期间,在家乡乡贤人才座谈会间隙,我有幸与北京零点有数的董事长袁岳先生相聚。品茗叙旧,自然而然地也聊到了他的老妈和一树梨花。
袁先生母亲一生秉性好强,个性直爽干脆,行事麻利果敢,耄耋之时,因种不了大田,在自家门前种上了一棵梨树,时不时整枝、松土、浇水、施肥。这棵被精心培育的梨树,梨花洁白耀眼,结出硕大的梨子,酥脆爽口,村里人称这棵树为“梨王”,引来邻近的农户们争相观赏、取经。老人家笑着说:“我,八十了,一样能做事!无论什么事,要做,就要想办法做得最好!”
听君感慨忆娘亲,往事桩桩入心来。袁先生接着说:“如今,梨树还在,妈妈却已经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妈妈没了,家乡只能称为故乡了,梦见的次数越来越多,回去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袁先生沉浸在他的回忆里。他说起了小时候老家的一情一景,一人一事,突然话锋一转,动情地对我说:“你知道吗?梨花,仿佛成了我内心对家的向往之处,每年都要回家看梨花。妈妈在,家就在,兄弟姐妹回家都有一个奔头;妈妈不在了,家再也不像一个家了。兄弟姐妹虽说血脉相连,但妈妈这尊神佛离我们而去了,团聚似乎缺少了润滑剂和凝合剂,团心圆像被上苍抠去了焦点。大家都会惦着用‘一生辛劳’来渡我们的妈,梨花开了,不知道她老人家现今在哪?过得可好?”
我静静地倾听着袁先生对母亲的哀婉追忆,不由自主地想起我母亲的音容笑貌,内心激起无尽的波澜,奈何时光无法倒转,阴阳两隔泪沾巾。我的妈妈,您现在又在哪里呢?

小时候,妈妈叮嘱我最多的一句话,“做人如梨树,虬枝开白花,清清白白。要多行好事,多积德行善,不能做坏事,不能‘妨法’啊!”
那时候家里穷,子妹三人都在上学,妈妈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地为我们挣工分筹学费,朝闻鸡起劳伤骨,晚伴星眠累断腰。可是一年到头,依然没有多少收益,更谈不上结余了。记得38年前的那年暑假末,即将开学的我要缴学杂费和住宿费。因为家中实在拮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妈妈把养了才4个月大的猪仔卖掉。我含着热泪接过妈妈手中的一沓带有体温的纸币,背过脸,用右手指甲死死地掐着自己的左手掌心,默默发誓:你读书一定要读出个“名堂”来! 人间的甘甜妈妈只尝了三分,生活的苦涩她却饱受了十分。妈妈一生经历了太多,从合作社、大跃进、吃食堂、四清、文革,到包产到户,期间没有兄弟姐妹能帮衬到,受的那些苦能结挂一棚的苦瓜,铺蔓一垄的黄连。妈妈以她的勤劳、坚韧以及柔弱而坚强的肩膀,苦心经营着这个家。而当苦日子过完了,妈妈却老了;好日子开始了,妈妈却走了。母亲在世时,周末回老家探望她老人家是我的规定动作。因为想她,哪怕只看她一眼,陪她吃一顿饭,聊一会儿家常,心就踏实许多。每次回家都成全了我一段安稳的时光。妈妈全心盼望儿女们人生路上有所建树,她不追求营造多好的环境、多优厚的生活,让我们坐享其成;她只希望孩子努力把工作做好,长本事、有出息!在她的心里,没有自己,儿女就是她的一切,是生存的依据和精神的支柱。“爬到梨树上,闻那梨花香……摇摇洁白的树枝,花雨漫天飞扬……给我幸福的故乡,永生难忘……”妈妈的晚年,有一段时期,每到星期天上午,总要到门前梨树旁,焦虑地翘首远方,来来回回踱步。邻居大妈问:“奶奶,你怎么老在路上向东望啊?”她总是笑眯眯地回答:“我家大小伙今天恐怕要回来了!——唉,还不回来的?往日头这个时辰,都回来了!”每次回家看见步履蹒跚的妈妈,一头白发,感到妈妈就像门前的那株老梨树,开了一树白花。这满树的白花让我意识到妈妈真的老了,可也没有想到她走得这么早、这么快。当检查出是癌症晚期时,我感到一座山轰然倒塌。妈妈生病期间,前前后后住院多次,都是弟弟妹妹们照顾,我只能晚上陪陪夜,身体力行伺候妈妈的机会太少太少。如今方知孝不能等啊!
梨 花

父亲在门前场地上拣菜,一边拣一边拿眼远远地瞄着大路尽头,远远地看到我的车子,早早地站起来,手上还捏着一棵刚从地埋挑出来的碧青的青菜。我一下车,他就说,梨花花期短,再不回来,就要谢了,仿佛只有我们家有梨花。母亲走后,父亲突然憔悴了很多,说话、走路都慢了很多,好似年久的柿子树树干。春光犹如一台膨化器,一夜之间,在我家门前的那棵老梨树树冠上膨炸出一树白花,粉白娇嫩,让人不忍碰它,蜜蜂见了也要小心翼翼。老屋前,梨树下,我左右徘徊,感慨着岁月的风霜,摧残着我家老屋往日的容颜。那残损的窗棂,脱落的墙皮,似乎在诉说世事的变迁与人事的代谢。老屋,默然不语,孤独而宁静,我在此反复寻找着妈妈的气息,因为我深知只有母亲与孩子分享过心跳。恍惚之间感觉母亲安安静静地坐在梨树下,一针一线地纳着鞋底,言笑晏晏,依稀昨日。一阵东风拂过,我弯下身,拾起脚边的一朵梨花,轻轻地托在掌心,借着直射而来的暖暖阳光静静端详她。隐隐地,鼻子有些发酸。然后,眼前一片模糊。妈妈早已离我远去的现实深深地刺激着我,我陡然意识到,妈妈再也看不到这世间的梨花了,顿感天地暗淡无光。我的心好像被挖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妈妈从那里掉了下去。而我,无论怎样的思念与呼唤,也填满不了那个洞。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此时,我有一种“低徊愧人子、不敢叹尘间”的自责。我一直忘不了袁先生那天回忆他母亲时寒泉之思的眼神。人在千里,家在心里;家在千里,人在心里。母亲注定要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田里。春寒料峭,星缀长空,梨花零落。我端着一杯清茶,挪步至窗前,希望母亲能嗅到这沁人心脾的芳香。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痛,撕心裂肺,穿越时空。年年岁岁,老屋前的梨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年年落、年年开,一年又一年。
END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3、《人民作家》历年作品(2016—2022)
4、《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
5、会员管理办法【含加入会员条件】
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7、《人民作家》作者领取“发表证书”的通知
8、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栏目主编:陈劲松
责任编辑:王紫瑞


文/高新东
笔名凡夫高,江苏盐城人,研究生学历。1990年7月参加工作。好读书、喜写作、爱音乐、擅书法、乐体育运动。现为机关公务员,代表作有《心中的小城》《晴耕雨读》《音乐下酒》等,编著有《心论语》一书。
诵/陈福东
湖北蕲春人,现为江西省德安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主要从事新闻宣传等工作,爱好朗诵,热衷于播音主持。《人民作家》平台特约主播。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
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民作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