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具有评估能力的学习者
2023/4/11 20:11:00 人民作家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本期目录杨盛龙在线饥渴与恶补(北京|杨盛龙)

     丁玉华在线

     走进神奇的麋鹿世界(江苏|丁玉华)周伟在线

     夏黄公猜想(江苏|周伟)

     李燕巧在线如何培养具有评估能力的学习者(北京|李燕巧)施浩山在线民工病危齐抢救 军民奋力修海堤——《宋公堤》连载之九(江苏|施浩山)李 燕 巧在 线

     栏目主编:李建丽

     责任编辑:桑 淼

     教 育 随 笔 系列

    

    


     随着此篇的述说,“评价的高级”已到三分之二处。时间之沙,即将堆成高山,待流沙落尽,调换过来,又将开启新的沙流……

     窗外更加生机勃勃,而沙流突然慢了,使得眼前幽若静止,独享起落笔后的清宁。窗外的远方被红色砖墙遮挡,几声鸣叫中夹杂了阵阵“轰轰”声。看来,砖墙也只能遮挡远方之景,而已。

     在这里,可以尽情思考,听着时间在耳畔匀速划过,使得“思念”是完整的、安静的、、亲密的。一本书打破了空间,梳理了“烦杂”,此刻像脱落了丝带的柔顺的长发,黑得发亮,直得平整,柔得心软。

     宇宙不允许“心”有空洞存在,那,我们放点什么呢?

     任何瞬间的心动都不易,不怠慢它的唯一是用文字记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培养学习者(衔接与贯通)。

     ——卷首语

     如 何 培 养

     具有评估能力的学习者

     北京|李燕巧

     首先,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首要是“行动”(执行力),有了行动才会有“产生”,有了“产生”才会真的进入到“自我管理”。

     除了行动,自我管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便是目标(计划)。

     “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最具有成效的目标是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导向,帮助他们针对课堂参与及课堂学习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可能在追求学习目标的同时追求其他目标,但是在追求某一行为表现目标或人物目标的过程中的学习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即学习有可能发生,有可能不发生,或一直持续下去。当我们有目的地追求学习目标时有意义的学习最有可能发生……学习目标与内在动机或兴趣不是一回事。学习目标并不要求你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或喜欢。”

     学习目标(计划)的设定是不依据兴趣而定的,它是学生自由建构所学知识,能够达到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关键,可以激发自发性和自主性,是取得成功的核心。有关如何设定学习计划,在“自我调整”中有“计划书”框架说明。

     除了目标设定,当然还要有纪律(自律)、行动(执行力)、策略(方法)来跟进,更多关注“学”的过程,不仅是集中在“做”上,结果完成了上,才能让一个学习任务(项目)在“自我管理”中实现成功的完成。那些敷衍式、潦草式、应付式的,也只是停留在了自我管理意识层面(随意性),跳跃“教”的流程,忽略自我管理的原则,即便完成了,久而久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会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教师的“教”重要,学生的愿“学”、乐“学”同等重要(表1.1)。则然,将永远停留在“被动”中,难以形成“具有评估能力学习者”的学习。

     如何让学生“以学为乐”,这是我们一直追求又有挑战的思考,在共同努力下,我们最先定稿了“结构化教育体系”(参看《结构化教育手稿》)。由于它的支撑,我们为学生提供了管理自我学习的学习工具(策略),帮助他们选择,确保他们的思维始终充满热情,积极地获得评估能力,学会学习。

     表1.1自我管理原则

     原则

     课堂(教师)“教”

     自我管理(学生)“学”

     目标(计划)

     学期目标

     ?以横向单元结构梳理知识与技能;

     ?学期基础作业:以“学”为导向;

     ?学期长时作业:“阅读与表达”任务

     规划-分配-调整-达成-质量

     单元目标

     ?以进阶“公式”结构化梳理知识与技能;

     ?单元基础作业:以“学”为导向;

     ?单元长时作业:“主题式”任务

     课堂目标

     ?结构化教学模型;

     ?课堂基础作业:以“学”为导向;

     ?课堂拓展作业:“阅读与表达”训练

     作业目标(含任务)

     ?引导学生规划学期、单元、课堂基础作业;

     ?指导学生进行学期、单元、课堂长时作业;

     ?允许学生超前、自学、完成作业;

     ?鼓励学生以“阅读”为主的自学作业

     纪律(自律)

     行为教导

     ?坐直身体,跟踪讲话人;

     ?听讲,跟踪讲话人板书;

     ?像学者一样提问和回答;

     ?尊重周围人

     ……

     专注-思维-乐于-参与-热情-探究-勤勉-谦逊-广博阅读-深度学习

     高标准行为要求

     ?有严谨的学术;

     ?快速、不露痕迹干预走神学生,及早抓、微创修复,不打断讲解主线;

     ?目标明确、避免冲突,增强掌控力;

     ?保持亲切与严厉,既有高期待,又释放关心与尊重,适当使用“您”;

     ?赞美学习的过程;

     ?使用含快乐因素且有价值的活动

     行动(执行力)

     从程度到惯例

     ?有清晰步骤与框架流程;

     ?有示范或榜样与描述;

     ?有练习的间隔、战略性聚焦问题和及时的反馈;

     ?转移主导权,给更多空间进行“听说读写演”;

     ?公开支持,迅速的、热情的、普遍的;

     ?缩短反馈时间,提出建议与继续,提升责任感,以“成功”为结局;

     ……

     开始-实施-练习-寻求反馈-热情学习-积极改进-有责任感-成功完成(含创造)-重复使用(开始)(含再创造)

     策略(方法)

     结构化教育

     遵循“教”的“公式化”结构思维-寻找“学”的结构化思维-形成学习者(健全人格)

     若,你问,理论性的实际到学生中去了吗?

     自然,我答曰。六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便把“自我管理原则”大致过程述说给了他们,简单分类表达一下变化。

     少数学生,在三周内,“高质量”完成了两本整册教材的练习及整本书阅读任务,正在“管理”更高年级(小初衔接/沉浸中学)的学习任务。

     多数学生,正在行进着,已完成超出我授课内容的任务及逐步进行整本书阅读中的小项目。

     少数学生,虽没“超前”,但也无一“落后”,都在按部就班积极管理着学业内容。

     我们要做的,是“观察”他们,适当“打乱”他们的目标(计划),帮助他们“超越为自己设定的期望”。例如,我会说,“你还可以再完成一份整本书阅读任务,录像可以换成录音。”“如果你对‘良’的成绩不满足,想获得‘优’,我可以安排时间再进行一次测试。”

     值得注意是,不过高“打乱”。

     然后,自我评价

     经验知识通过行动来检验,行动中,有自我管理,要伴随“自我评价”,经常性这样做的学生,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技能掌握上,甚是思维发展与创造上,都会高于同伴,乃至超越更多伙伴。

     我是个语文教师,设计了以“听说读写演”为主的技能“检验”项目与自评方向(表1.2)。来看看,是否可以填补你的思考,即便有的内容仍需推敲与调换。

     听,使学生把“检验”评价关注到“发现问题”后“像‘专家’一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然不止是“听”,“说读写演”都会发现问题,放于此,旨在“听”的重要性,这是从婴儿期,值得培养的第一个技能。“听”的技能越高,思维发展越顺畅,这点是从养育孩子中感悟到的。

     说,你会发现“忘年之交”“谦虚宽容”的评价项目。说,是除生理缺陷外,我们人类的天性技能。“说”的有深度与高度,学生身边需要个积极的“忘年之交”,可以是家人、师者或他人。同时,学会“谦虚宽容”会让思想的深度更深,高度更高,人性品质是素养形成的重要,是时刻都要进行的“自我评价”,是中国文化《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

     读,有读万卷书,也有行万里路;有大声朗读,也有读书笔记,是学生可获得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经。这里强调是,书籍的选择甚为重要,所以尤为推崇经典阅读。

     写,对于语文学科,不禁联想文学性更强的写作,在此评价中增加了“研究创作”。成为一名作家,是极少数的,但我们大多数学生通过文学功底“写”的技能,在各行各业步入“研究”领域,可以是多数的。创造价值应不局限于少数人,所有学生通过对写作的自我评价都能有价值的创造。

     演,更多关注体验与审美。人生其实是个审美过程,审美过程是自我的回归,回归自我是塑造“更好”自己的始端,塑造了“更好”的自己是获得内在自由创造的源泉。所以,评价中设定了“激情释放”与“审美创造”。

     多(跨)学科,未来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的人,一定不是只停留在某一学科的学习,一定是多学科与跨学科的广博学习,从而奠定专业学科的深耕。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发展无限可能,要在“多”与“跨”的学科中以“好奇心”发现与学习,要在此处评价自我,不强求自己非要造出个什么物来。若一定要呈现个物品、作品等,离不开科学精神与态度,离不开热爱与情怀。

     学习进程,懂得用语言不断激励自己、暗示自己的“可能”,尤其敢于报告自己的成绩,从错题中发现新旧知识链接问题,爱上“测试”,这也应是评估学习者要有的样子。

     表1.2语文学科技能“检验”评价

     技能

     检验

     评价

    

     倾听:尊重、理解、审辩

     听讲:专注、发现问题像“专家”一样解决问题

     听讲座(讲解):做记录、思辨

     尊重专注□

     发现解决□

     记录慎思□

    

     课堂:师生交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指出“错误”、 做补充、做解释、敢于“反驳”

     合作:同伴交流有谦让、有讨论、有看法、有帮助、有奉献;师长交流求反馈、促改进、碰灵感、敢创造

     勇敢突破□

     谦虚宽容□

     参与奉献□

     忘年之交□

    

     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技巧)、经常性大声朗读

     自主阅读:阅读中外经典文学、阅读感兴趣书籍、作读书笔记

     选择阅读:与学习内容相关、与探究(深度)学习相关、与个人爱好(发展)相关

     定期“旅行”:博物馆、纪念馆、文化街巷、名胜古迹、异国风情等

     释放激情□

     大声朗读□

     经典阅读□

     阅读探究□

     行万里路□

    

     课堂笔记:工整、完整、有独立思考性批注

     阅读笔记:摘抄、批注、获取、为探究(含学术)记录

     写作:任务驱动性、有感而发性、日积月累性、多文体性

     创作:文学爱好、学科研究、应用性、实用性

     工整书写□

     目的积累□

     认真写作□

     乐于创作□

     研究创作□

    

     戏剧:改编(编写)剧本、扮演角色、沉浸表演、舞台灯光、场景设计等

     影视:改编(编写)脚本、角色扮演、沉浸表演、拍摄技巧、后期制作等

     剧本改编□

     激情释放□

     体验角色□

     审美创造□

     多(跨)学科

     尽可能的参与多(跨)学科学习,找到兴趣点,进行深耕学习

     充满好奇□

     爱上科学□

     学习进程

     描述改进□自我比较□

     接着,自我调整

     当自我管理的行动与自我评价联系到一起,“自我调整”一定“根植”于其中,不管我们管理的行动和不断对自我评价调整的是否“到位”,从潜意识层面都是为了实现价值。

     完全要求学生通过“无师自通”获得自我调整实现价值,显然“不切实际”。所以在这个学生必经过程中,依据“元认知意识”(表1.3),给他们提供在评估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问的问题和审查的过程,以便完成“根植”,真正实现了价值。

     元认知的定义是,“思考自己的思想,包括认识到自己在什么时候不知道什么。”

     学习前,提供“计划书”框架(表1.4),这样会让学生以“学习者”身份根植学习过程,学生身份将有所转换为读者、科学家、数学家或艺术家等,他们在后面的“评估”中,更懂得如何调整思考他们的想法与做法,选择放弃什么,执着什么。

     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或总会伴随困难,要树立“方法总比困难多”意识。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途径,以及不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意念与信念,这十分的重要,自我调整往往是精神世界与实际应用的交融并行。

     学习后,成果的出现,喜悦的暂歇,愉悦的调节,都是为了再次出发,评估能力学习者一定会是个终身学习者。

     表1.3提供问题与过程审查

     行动

     提供问题(教师)

     过程审查(学生)

     学习前

     (含任务)

     ① 这项学习(任务)完成的计划是什么?

     ② 最困难的内容(部分)是什么?

     ③ 预计完成时长是多少?

     ① 书写结构化“计划书”;

     ② 在“计划书”中分配时长;

     ③ 简单描述困难。

     学习中

     ① 行动力是不是强?

     ② 遇到困难找谁(含阅读)能解决,如果找不到怎么办?

     ③ 做不到持续性学习(任务)怎么办?

     ① 以最快开始学习(任务);

     ② 创建“座右铭”,建立“方法总比困难多”思维,使用运动、娱乐等方式调节;

     ③ 懂得学习是艰苦而快乐的事。

     学习后

     ① 这项学习(任务)完成效果(含成果、获奖等)怎样?

     ② 完成时长是多少?

     ③ 接下来要继续完成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① 记录效果(含成果、获奖等);

     ② 简单记录延迟完成原因;

     ③ “计划书”的沿用、修改、重制订。

     注: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可有“间歇性”劳逸结合;除日课程基础作业

     表1.4“计划书”框架

     “计划书”结构(框架)

     ① 学习内容(任务):

     ② 座右铭:

     ③ 学习计划:结构化形式不限,例如图表式、文字式等,有时长分配;

     ④ 困难解决:无困难可忽略;

     ⑤ 完成效果:

     ⑥ 延迟原因:无延迟可忽略。

     注:自主设计,关注实用性、审美性、激励性、调整性

     最后,自主学习

     如何实现自主学习?长久来,一直是我们追求“教”的最高境界。实质上,这与让学生成为具有评估能力学习者是一样的,是我们追求“评”的最高级。

     从“教”与“评”中直接获益的自然是学生,带给他们的价值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成为自己的老师。

     这次,索性将“课堂诀窍”整理为“方式、实现与价值”(表1.5),不知可否妥当?也会看到,自我管理、自我调整与自我评估也在表格中,显然实现自主学习不是易事。

     关于表1.5,有以下几点解读:

     1.注意力与记忆。“注意力对于记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有学习者都使用记忆来编码、存储和检索知识。注意力和记忆对于深化知识、构建模式以及将学习转移到新的及不同寻常的情境中是必不可少的。”③

     由于每个学习者的注意力不同,只有那些通过使用记忆将学习引向深入,技能越来越熟练,开始关注新知识,工作记忆才会进行更复杂的思考。我想,这应该适用于任何学科的学习。

     2.学习动机。这应属于情感范畴,也仿佛世间万物都与“情感”相关。玉兰钟情于春,即便料峭之寒也热情绽放;荷花热恋于夏,愈是酷暑愈是亭亭玉立;菊花迷恋于秋,一定要在严寒到来前留下生命中的最美;梅花忧心于冬,百花凋零的时光唯我陪你度。

     动机中的“兴趣”有学生自身取向,也有教师为实现价值的引导。例如,我们要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当成机会,帮他们度过后,明确称赞他们的学习,以便获得学习兴趣。

     动机中还有“志向”,这太重要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便身处狭小庭院,我们都要心怀广远境界的骋望,树立更高的志向,才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为梦想付出与奉献后,会感到这是何其的幸哉!因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论过往,此时此刻,仍保有那份“初心”,多好。

     3.构建思维。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及我们的学生跳出“思维的墙”去创造,就像汽车代替了马车,机器流水线代替了手工劳作。

     4.教导他人。这里的“教导”不是跟他人讲道理,而是“讲解”之意,做个“小老师”,他人懂得了,更是自己“懂”得更多,获得思维外化的可贵就是获得了价值:成为自己的老师,拥有了成长型思维。

     表1.5方式、实现与价值

     方式

     实现

     价值

     学习策略

     技能

     学习

     认知学习

     ?注意力:使用清晰且一致的“信号”,如批注(感受/问题等)、标画等

     ?记忆:限度、减负、复述等

     ?练习与研究:空间-分散式(阅读笔记等);时间-有针对性(梗概学习/摘要学习等);努力-自我导向(解决问题/重复阅读等)

     ?工作记忆:更复杂的思考

     成为自己的老师(成长型思维)

     元认知学习

     ?对未来学习做好准确:“计划书”等

     ?自我管理

     ?自我评价(含反思)

     情感学习

     ?学习动机(兴趣、志向)

     ?构建学习环境

     ?选择榜样

     ?愿意解决问题

     ?相信“学以致用”

     ?自我调整

     构建思维

     结构化思维

     ?“公式化”结构

     ?思维导图式结构

     ?文体式结构(含提纲)

     合作探索

     构建思维

     批判性思维

     ?敢于表达自己想法

     ?正确面对“批评”

     ?习惯性的追问(探究)

     创造性思考

     ?寻找学习联系

     ?推测及预测

     ?做出判断找最优先

     ?整合、迁移出的新例子(事物)

     教导他人

     内外转化

     自我评估

     ?所学(及技能演示)准确讲解,且他人能学会

     ?讲解(及技能演示)过程清晰,且他人能模仿

     ?修改(及技能演示)思维流畅,且他人能接受

     参考书目

     ① [美]杜安?F,谢尔 戴维?W,布鲁克斯,盖伊?特赖宁,凯瑟琳?M,威尔逊,道格拉斯?F,考夫曼 琳恩?M,赫尔.统一学习模式[M].毛伟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

     ② [新西兰]约翰?哈蒂,[美]南希?费雷,[美]道格拉斯?费舍.可见的学习与深度学习[M]杨洋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

     ③ [新西兰]约翰?哈蒂,[美]南希?费雷,[美]道格拉斯?费舍.可见的学习与深度学习[M]杨洋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

     【往期回顾】(点击标题即可欣赏)

     1,重塑需求侧2,私制课程

     3,真理4,暂分的欢喜5,今日,让我们拥抱6,善与爱,教与学7,聚焦“活动”8,儿童的热情和劳动9,教育需要理性10,“导师制”与创造性11,美德与内在自由12,陪儿童 “玩”13,捡走心中落叶14,超越15,“观察者” 16,“问题解决者” 17,学习者的样子18,一堂评估语文课19,学习的发生20,评估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3、《人民作家》历年作品(2016—2022)

     4、《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

     5、会员管理办法【含加入会员条件】

     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7、《人民作家》作者领取“发表证书”的通知

     8、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文/李燕巧

     北京人,语文教师。出版随笔集《与孩子的对话》,被国家图书馆和北京首都图书馆收录。中国知网出版儿童戏剧《空间》,编号CNKI-25380。《妙·“网红小主播”奇妙之旅》书稿版权登记:国作登字-2020-A-01158316。《结构化教育探索》手稿版权登记:国作登字-2021-A-00202297。《爱在温哥华》作品编号:CNKI-20210225。写过书稿有《我们的心札小记》《生命中的启航,我们的读书会》《爱在芳草地》《寄给芳草地二十九名孩子的信》《趣·仰望星空之小脚印和大脚印》《成长写意之童言童语》《成长写意之毕业季》《成长写意之小学语文结构化课堂教学(教育)模式探索》。正在创作书稿有《you》《成长写意》《成长写意之“观察者”?深度学习》。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民作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