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优雅地漫步夕阳下?
2023/4/13 20:15:00 人民作家


每周一期 周四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漫步夕阳下(江苏|江晓春)
⊙问家政读书耕田(山东|宋致国)
⊙当善良遇到善良(陕西|吴亚军)
⊙春天那一口鲜(河南|王萌萌)

漫 步 夕 阳 下
江苏 | 江晓春
回首一望,人的一生真的是出奇的快。什么岁月如梭白驹过隙,朝如青丝暮成雪,等等大概都是对人生苦短的感叹。有段古诗说的真好:青丝白发一瞬间,年华老去对谁言。春风如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
要我说来,人生的历程掐头去尾,也就是唱两首歌之间的时间和距离。刚唱完青春啊青春美丽的时光,没多久,就迎来了最美不过夕阳红。

国际上一般将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为老年人的界限。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的,所以,无论是适用古今中外任何一种标准,我都是老年人了。不得不承认,也不得不接受,老年人和慢性病事实上就是一对孪生子。相关数显示,全国现有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近80%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我自然也未能免俗。三四年前,发现血压轻度升高,达到和超过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从2022年3月份起,又正式确诊为二型糖尿病。于是我就成了复合型的基础病患者。从那以后,每日服药和一日三餐一样,都成了生活之必需。所幸,我的血压、血糖升高有限,且很快很有效的得到了控制,到目前为止,一直都维持在正常状态,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外表看上去和正常健康老人无异。如何认识和对待老年和慢性病,成为影响老年人群生命质量的重要问题。漫步夕阳中,如何用一种优雅的姿态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课题。
本人虽然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但毕竟早已不做医生,只能谈谈自己对以上问题体会和感受,不构成对他人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 1 -
认命而不任性
汉语对“认命”释义是,承认不幸的遭遇是命中注定的。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既不够全面,也不够准确。其理由:如果说不幸的遭遇是命中注定的,那人生中“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等幸事同样也是命中注定的吗?两者显然都不是。
古人云,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我认为,人的命运是自身条件与当时社会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博弈的最终结果。这个题目太大,不属于本文讨论的内容。我说的认命,仅限于老年人需要对人的生命过程和发展规律有一个比较清醒和正确的认知和心态。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官生理功能逐渐衰老减退,各种退行性的改变和老年性疾病必然接踵而至。这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会例外,任何一种企图阻止和逆转这个自然规律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愚蠢和徒劳,最终只能收获失败和失望。因此无论是“万寿无疆”还是“永远健康”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人在逗你玩呢。另一个汉语词语“任性”,指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须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这样的行为用俗话讲就是一个字“作”。老年人要抱有对自己、社会、和亲人负责任的态度,千万不可任意由着自己的兴致做事和处理问题。如强制性过度活动、偏执或偏听偏信,自以为是、认死理。
总之就是要服老,不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可力所不能及而为之,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如若不是这样,一味的我行我素,温水煮青蛙,由量变到质变,到那时,说什么也没用了,世上可没有后悔药。

- 2 -
讲科学不迷信老人们在自然规律面前不全是无能为力的。在尊重规律的同时,在一定的范围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主动积极的面对和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能活的更轻松,更健康,更愉快。讲科学,就是要不断的了解和学习一些老年人生理特点,老年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知识。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要求也不可能学得很深很透,最起码的要求,在遇到问题时,能采取和寻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和方式。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自己处理有困难,那就立即联系自己的子女、亲友或直接拨打120、110。所谓不迷信,这里面的内容就比较多了。一是不迷信“专家”。现在所谓专家,鱼龙混杂,太多太乱。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所以。很多人将专家调侃成“砖家”。同一问题,张专家这么说,李专家那么讲,公说公理,婆说婆理,让人无所适从。我想表达的不是一棍子打翻一船人。合法、正规机构和专门领域内具有专业特长专家的意见当然还是要重视的。一定要认清那些化装一下、披件白大褂、贴上个山羊胡说得天花乱坠的那些骗子。那些人往往是粉墨登场、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口若悬河。先搬出古人,装神弄鬼,阴阳五行,虚实寒热,皇帝御用,祖传秘方,包治百病,博大精深;后抬出洋人,高新科技,调节免疫,量子力学,抗氧化,防衰老,无所不能。说得云山雾罩,什么时髦说什么,怎么能打动人就怎么说。说到最后,万变不离其中,推出一款最新科技产品,功效如何如何好,多少人都用了,限时限量,欲购从速,量大从优,团购优惠,原价几何,现价多少,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然后再找些“媒子”上台现身说法。于是,台下不少老人中了邪、洗了脑,兜里的钱就源源不断流入这些骗子们的腰包。有一种简易识别假专家真骗钱的技能。那就是无论那些所谓的专家以什么样的身份,无论他怎么说,故且听之。说到最后,要你出钱买他产品的,那不是个骗子,就是搞产品推销的货色。他所有法术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把你的钱掏到他的腰包里。说到保健品,吃那些玩意,肯定不会吃死人,对特定的人群补充一些物质,可能有些好处。有一点是肯定的,国家有明文规定,保健品不是药品,只是一种功能性食品。宣传其有什么疗效,需要服用几个疗程,那就是活生生的欺骗。对于一个正常饮食的老年人来说,那些所谓的保健品不是必需品,更不能代替药品治疗疾病,保健品根本不可能包治百病和具有返老还童的功效。不少患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在正常医疗措施的干预下,病情稳定。由于上当受骗,服用保健品替代了原先的治疗药物,结果不长时间,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了生命,血淋淋的教训是惨痛的。至于有些人傻钱多的人,买些保健品也无妨。但对于普通的退休老人来说,还是建议把钱花到更实惠,更可靠的地方去。随便买些什么鸡肉鱼蛋奶,水果蔬菜要比吃保健品好的多。普通退休老年人的钱,来源是十分有限,用这钱买些什么不好,非得去交那智商税?
二是不迷信体检。
现在社会上各家医院无论等级都设立了体检中心。大家不要以为医院设立此科的目的就是从患者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早发现、早治疗。实际上这是医院经营的商业模式,深层次的用途和目的,是将医院的潜在客户转变成现实的客户,是医院用于创收的经济增长点。当然,通过体检确实可以发现一部分疾病的存在。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行体检的时间安排、项目和内容并不是普遍适用的。有些实验室检查项目是定性的。查到阳性了,那就可以基本上确诊是患上了恶性疾病。再比如,普通X光胸片,根本不能起到什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作用。如是肿瘤的话,胸片都能发现问题了,那肯定就是中晚期。体检要个性化,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必一定需要定时、定量,面面俱到。二十多年来,原退休机关、行业协会还有居住的小区每年都会安排免费体检,又是电话,又是书面通知,而我确实是有负美意,一共去过两次。因为对我来说,确实没有这个必要,就不浪费这些医疗资源了。对于这一点,不希望大家都学我。不要因我而断了医院的一个财路。客观讲,对于普通老人来说,定期常规健康体检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免费查查也无妨。但对其检查结果不要过度解读,不可风声鹤唳、谈虎色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使用时间长了,必然会出现些变化,某些指标高一些,查出小的结节、小的囊肿都不算是个事。保持良好的心态,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注意观察变化就是了,不能非得要求60的人保持16岁时容貌。现在有一种说法,自己是健康责任第一人。这话应该没错。老年人平常对自己身体细节变化的关注,要比定期去医院体检重要的多。春江水暖鸭先知,人的健康出了问题,最先感受到的,当然只能是自己。关注细节很重要,细节只有自己和身边的亲人才能最先感受到。所以务必请平时多注意自己身体的细节和微小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什么时候,大脑和心肺功能正常是最重要的。何为正常?最简单的测试方法就是:第一,自我感觉。清晨醒来,心不慌、气不喘,思维清晰,耳聪目明,感觉敏锐,活动自如。恭喜你,心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正常,可缓慢起床,迎接新一天的太阳。第二、自我观察。随时随地,略加注意,身体动态信息了自然于胸。精神、体力、面容的状态,大小便的频率、数量、颜色和质地以及排便时的感觉等,都属自我观察的项目和内容。观察这些简单基础日常生活的细节是十分重要的。身体的健康状态和有无疾病都会从这些细节中有效体现出来。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如高血压,高血糖患者,由于血压、血糖这些指标变数很大,影响的因素也很多,在长期服药的情况下,也需要对药物的疗效和机体状况进行适时的观察,可自备一些简易的检测设备,了解不同时间段、不同状态下的生理指标。以更精准的达到治疗和控制的目标。
第一时间掌握把这些日常细节观察到位,等于自己为自己的健康监测加派了固定岗和流动哨,把这些观察做好了,身体各系统重要器官正常与否、有什么变化,都会及时、真实、动态的反映出来,不比到医院做什么体检方便及时有效的多?
还要切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
老年人患什么病,什么时候吃什么药,吃多少剂量,是否需要调整,是否需要换药或减量等,这些专业的问题,必需请教专业医生,不可自行其是,不能因为指标一度正常了就擅自停药或减量。
- 3 -
跟潮流不落伍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便捷,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这种变化,对老年人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方式来说,确实是一场考验和挑战。
老年人如不学习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会无所适从,变的寸步难行。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真是很重要。不为别的,最重要的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保持和拥有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力争做一个时尚的老人。否则就会有被这个社会淘汰的危险。现在的生活环境,百姓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和网络及电子商务密切相关。所以,老年人只要没有患上痴呆症,就要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就要学会熟练使用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软件。能独立完成如网购商品、定票、约车、定餐、定酒店和医院挂号等行为。学会了这些东西,老年人就不需要过多的麻烦和依赖他人,就能获得更多更大的生活自由、自主的空间。这是一件对自己、对大家都有利的事,学起来并不难,习惯后就会得心应手,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掌握了这些技能,再加上身体健康,卡内有钱,老年人只需带上身份证和手机,就可以来一场随时随地,说走就走的旅行,想想都很美。有一点还是要提醒老年朋友注意,如在网上进行大宗交易,如购买贵重商品、投资,还是要慎重一些。有些把握不大的情况下,一定要请子女亲友把一下关,以免误操作,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的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要培养起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千万不要因为年龄大了,就不再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自我提高,以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人的一辈子很短,特别是进入老年后,感觉时间过得更快,甚至怀疑一天还是不是24小时。对于老年人来说,最挥霍不起的是时间。千万不要别浪费这最后的大好时光,健康快乐的享受生活。
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特定内容的美好,进入老年,也不例外。我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大度,忘记名利、恩怨和烦恼。做一个健康、聪明、时尚、自立、优雅的老人,即使老,也要老得漂亮,也要静守灵魂深处的那份骄傲。漫步夕阳下,回顾已经走过的人生历程,我们都曾如旭日东升,怀无限希望和梦想,也曾如日中天,豪情万丈灿烂辉煌,遇阴雨雪霜,亦有失落失望沮丧。
现如今漫步夕阳下,我们心平如镜,习微微晚风,观满天彩霞。
附:江晓春:我的八变人生(点击标题阅读)
栏目主编:陈劲松
责任编辑:梅宜芳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3、《人民作家》历年作品(2016—2022)
4、《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
5、会员管理办法【含加入会员条件】
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7、《人民作家》作者领取“发表证书”的通知
8、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作者简介

文/江晓春
江晓春,1957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丰司法局退休干部,执业律师。1974年高中毕业,1975年下放农村,任赤脚医生。1978年考入南通医学院。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大丰白驹医院当医生,年底调大丰卫校任教,同时兼任大丰人民医院医生。1990年调大丰司法局,通过考试,具有公证员和律师资格,在司法局多个部门任职。2002年提前退休。退休后从事执业律师工作。主要从事医疗纠纷的处理。主要代理患方,为弱势群体发声,代理的案件遍及大江南北和外省市多地。成功办理多起重大疑难复杂医疗损害案件。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为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民作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