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风沃,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2023/4/22 21:15:34 人民作家



每周一期 周六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散 文
歪 狗( 福建 | 吴曾雄 )
那个老头( 江苏 | 黄思羽)
避风沃,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福建 | 吴建泉)
小说
桑 桑( 江苏 | 许起 )

避 风 沃,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福建|吴建泉
福建黄瓜岛,古称兴化府奉谷里黄岗境,即莆田市秀屿区内的一座小岛。位于兴化湾海南岸,四面环水,犹如迷阵般守护着这里的在水一方,与淇沪、后亭、汀港三个自然村隔海相望。
福建黄瓜岛,距大陆2.5海里,离莆田市区57公里,由黄瓜岛和后青屿组成。这里曾是革命老区,闽中海上游击队根据地,也是闽中游击队长王天明的故乡。

在对面海岸秀屿汀港山顶向北远眺黄瓜岛,形似一只展翅而飞的“蝙蝠”,后青屿则似一条温文尔雅的“蜈蚣”,因为在屿的东头有一座“鸡笼”小屿,鸡是蜈蚣的剋星,而相得益彰、生活祥和。
不忘远方,不忘古人。从“黄瓜号”渡轮码头上岛,一座不禁被岁月洗礼的避风沃展现眼前,像母亲的双手一样细腻地环抱着,生怕“沃”里的“子女”受一丁点儿伤,尽管现已有些残缺不全的“双臂”,她深深吸引游客和岛民。
这是曾经几辈人的艰辛,用自我的真诚筑起海岛人不可或缺的“生活饭碗”——渔船避风港,现少有人知晓她是如何传奇而来的。

曾经在这里,渔船的避风港不知有多少人参与建造,也不知花费多少心血。几何时,没有现代的建筑工具,仅凭肩膀和一双双手,扛起了百担、千担的大岩石,垒起这石缝匀称的牢固基座,撑起这智慧的港湾。
曾经在这里,不知有多少船只在此停靠、庇护,享受岁月静好,美美地与她相伴,面对飓风的侵袭,受尽她的恩惠。不知有多少渔家子弟,船一靠岸满载着沉甸甸的海货,踏遍这里的每一寸肌肤,欢天喜地护渔民们周全、保一家人安康。
曾几何时,不知有多少天真烂漫的海之子,夏日炎炎纵入她的怀抱里,大海潮涨至潮落,被喊破嗓子却还像鱼儿般任性畅游,依偎在避风港里不肯离去。

神奇的避风沃,她令人惊艳让人心存恩惠,但也不断遭受重创!
记忆中,2005年遭台风“龙王”袭击,在这避风沃里,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船只被摧毁,岛上电网瘫痪,一片狼籍。灾后,引起市委书记的重视前往调研,但因岛上与岛外的信号全断,无法取得联络而更改路线。记忆中,2012年第5号台风“泰利”走访避风沃的里外,港里的船只被风撞毁,连在这里靠海岸边的厕所,与大机船相撞,不堪入目。而港外的“养鱼养虾池”被风轻扫,垦堤百漏。
记忆中,2015年9月29日,第21号超强台风“杜鹃”走遍海岛,岸边围堤严重被毁,百吨土木轻而吹倒连根拔起。但避风港的整体基座却依然如故!

光阴荏苒,物以情牵。这是几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这是我上岛至今从事教育时所见证的“近代史”,还有那些不被记忆的“血泪史”:曾经,在台风天中,不知有多少船只相撞、冲滩船毁,有多少家人为护一家的“饭碗”——船,而受了重伤甚至在茫茫的大海之中不能自拔,但避风沃,都为渔家之子坚强如初,如顾岁月!
而今,避风沃的容貌憔悴基座完好,几辈人的沧桑史,换取几代人冲出黄瓜岛这座“围城”的拼搏史,别离他乡,努力远方。
海岛避风沃啊!基座之上的建筑虽已断壁残垣,曾经那行:“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用大石泥块制作的宣传标语已不周全,石块参差不一,则基座一直浸泡海水中的层黑,已然渐渐成了她的岁月印记。

龙应台说,和她的缘,是在不断的相聚与分离中渐行渐远,渐行渐好!
岁月无心更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史,一朝人有一朝人的沧桑记忆,一代人更有一代人的芳华。
而她依旧,守住这座兴化湾海的渔民之子,和那一辈人的传奇及抹不去的记忆!
END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3、《人民作家》历年作品(2016—2022)
4、《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
5、会员管理办法【含加入会员条件】
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7、《人民作家》作者领取“发表证书”的通知
8、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栏目主编:陈劲松
责任编辑:王兆嘉


文/吴建泉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黄瓜小学教师,生活在海岛的所见所闻,闲暇时光,喜欢用书写方式印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
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民作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