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娟:阆苑仙葩的悲婉绝唱
2023/4/23 20:13:00 人民作家


每周一期 周日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本期目录
⊙ 阆苑仙葩的悲婉绝唱(江苏|刘文娟)
⊙ 异域同趣——东西方文艺作品中的夸张(江苏|奚东雷)


阆苑仙葩的悲婉绝唱
——读《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之黛玉诗《秋窗风雨夕》有感
江苏 | 刘文娟
中国的文学是从梦开始的,许多文人墨客将梦写进了文学,但是又有几人能将梦做得像《红楼梦》一样经典的千古流芳?如果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尽了杜工部人生之秋、岁月之秋的深沉和悲凉。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道尽了天下有情人的离愁别绪、萧瑟冷落,那么,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里摹拟唐代以“孤作压群雄”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就的诗作《秋窗风雨夕》,在读者心中,字字从骨子里渗透那份林妹妹低首垂眉,多愁善感的柔美形象,几乎无处不在,惹人爱怜,她为爱彻夜未眠的伤感、苦闷和颓伤,实可谓阆苑仙葩的悲婉绝唱……
江南,一直是诗歌里永远不倒的意象,千古绝唱的《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春、江、花、月、夜五种景致,给人一种烟雨江南朦胧迷离一眸顾盼的意境,撩人情思,并且以明月为主体,以江面辅助,臻于化境,情景交融,一墨一生花,一水一心语,抒发出一种美妙的、淡淡的、若即若离、苦中带甜的离情别绪,同时发出富有人生哲理的慨叹;而《红楼梦》内容浩瀚、繁密博杂,却内里通透。
篇篇透出率真性情,字字折射出阔大境界,构思密达,宏伟壮美,无论官场,官运,官命,还是人性,人情,人物,栩栩如生,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一幅官场众生市井图,让人拍案叫绝。再加上轻松柔美的语言,生动细致的刻画,转折有度的情节,将官场上,伦理上形形色色的大人物小角色刻画得入骨三分。
读罢,心疼中含着辛酸的泪水,浮世中透着深刻的反思。这是一部具有江南性情与传统文化相等的名著,塑造的人物性格,特征与其相应的江南地域特色,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唐诗《秋词》中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今天,我们细读《秋窗风雨夕》这首诗是有源的,源头沉潜在诗人的心中,诗本身是内心的艺术,是灵魂的昭示,生命的感悟。
作者早已融入在主人公那份虔诚而卑微中,独特细腻的视角,幽美清新的语言,以秋、窗、风、雨、夕(与张诗春五景自然匹配)入题,从感觉到感情,从意象到思想,弥漫出空灵唯美的诗意,比那些吟风弄月的句子更清新且富有弹性,先以景切入,一半凝重,一半清浅,给人一种丰沛、濡染,情感不由汩汩渗透,徐徐潜进身心的底层,敷以悱恻的文字,因为凄恻的文字是最能打动人的,现实与想象,客观与主观,冷静与抒情……
对立的统一,自然抒发,流畅,没有那种矫揉造作做秀式的无病呻吟,令人产生强烈的心灵深处的共鸣,放大了风的意味和秋的况味,并留有几分空灵,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不经意间以敏锐细腻的笔锋冷静地卸掉尘俗和锁链,渲染了秋的萧杀与凄婉,每一行的诗都能感受林妹妹她一阵阵的情感涌动,真实而起伏,被她诗句驱赶,使人从世俗的层面潜伏,分不清是身里身外还是戏里戏外了,诗歌的语言成了囚笼,变得深沉,感性。
道出黛玉心底绵绵不绝的悲苦,从炙热甜美到冷静孤寂。蕴含其无尽的无助和悲凉,反复吟叹又铺排、跌宕,目之所至。我以为曹公会顺着秋景、秋风、秋雨写下去,层层推进铺设,景为情生,情因景促,信手拈来,一气呼成,自然贴切地融入诗行,化作堪称经典的原创。然而诗歌很快从秋的景,境中脱离开来,很轻巧地滑到情绪里将内心揉碎,除了有些空落冷清的感觉之外,有种“言近旨远"的意味!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墨花飞扬,紫陌生烟。轻描淡写借景转换抒情,结构上把握得非常妙,感情的抒发又极讲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直抒胸臆的尖锐和深刻都是对主流情感的理解与呼应。
我们仿佛看到一双似怨非怨的含泪眼眸,不染而翠的柳叶眉,手持一柄花描绢扇,文静瘦弱,肌肤胜雪,眉目入画,如清水秋荷、天然去雕饰的林妹妹。
曹公敢于剖析,敢于讽谏。用理性的思维燃烧,让你觉得深刻又不突兀,冷峻又不失内涵。无一处不包含着一种意态美,在人的心灵上占据一席位置。
不知是巧合还是着刻意安排!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立体感,惊异的暗藏逻辑思维,伴着一纸瘦瘦的相思,为宝黛二人被迫分离,黛玉感慨万千,一病不起,终因愁怨难解,郁郁而终------
千帆过尽,蓦然回首,一句“牵愁照恨动离情”清微淡远,闲愁几许,字字句句弥漫开来的,是幽怨,是恻隐之痛,还略带一种凄美,荡涤心中积聚的尘埃,忽略人生中的冷漠凄凉,把喜怒哀乐功利贪欲轻轻放下,包容千里风霜,拥抱万里秋色,精神得以皈依,得以将现实的孤寂,愁怀,写进风里淋在雨中;
将青春的姿容,今世情缘刻在西窗上,和秋的萧瑟里;含蓄隽永的诗歌给人雅而不晦,丽而不靡之感, 使人有一种撕心裂肺刻骨铭心的咀嚼,面对着在封建制度论理下少男少女有太多的无奈,不能轻易打破,掌控,更不想放弃,尽管这是一份没有未来的想念,尽管这是一种永无结果的虚无,不能言语的情感,只能借助秋风秋雨笼罩下的悲伤意象,远离尘俗、融入自然、聆听天籁,眼界和胸襟都变得纯粹。

一声声如泣如诉的幽幽惋叹,都是黛玉情到深处,无怨无悔的相遇不是情非得已,而是真情流露,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完成了她的情感升华却不能突围,执着的期待一个只能想念而不能相守的梦,也无不暗合其忧伤愁苦的心境……
漫漫长夜,秋雨淅沥,全诗并连用了十五个"秋"字,逐波涌动的文笔,荡气回肠,真的是“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让这个“秋”有了自己的灵魂与灵性,也体味到善良、真诚,给人一个全新的情感空间,一半令人血液沸腾,一半给人感性光焰,融合于里,交汇如一。
不能不让人感叹曹公运笔的高妙水准,意念中不由自主坠入一种虚惑的境域。吶喊、悲鸣如泣如诉,不断敲打着窗棂,为主人公伤断肝肠、痛彻肌肤……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诗歌写到此处,已达高潮,心界早已到了文字不能抵达的彼岸,完成自我救赎,超越于世俗,沉浸在自己的心结中,一行行,耐心地读下去,一种由内及外释放的情感开始漫延开来,一种疼痛,一种痊愈以及一种期望从诗歌的天空斜射而出,像水,如火面对这样的文字,仿佛听到穿越时空的叹息, 再坚硬的心也会被融化,烙痛,这里隐匿一些释怀与落寞的放松情结。
有一种平淡标刻奇崛,清心熬制浓稠,俗气中凸显高雅的境界,当然,这刺破秋窗秋梦的秋雨,无不预示着黛玉从梦幻中渐渐醒来,芳华渐渐逝去……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我惊异于一个铮铮铁汉竟也可以写出如此煽情的妙句。细细品味着,思索着,甚至带有点点绝望,这个如此刚强的人,竟然也有着一颗极其柔软的心。当触摸这些文字时,我的内心有了一丝颤动,这是最简单最自然的真性情的流露,根本不用巧词丽句,却字字含情句句动心。
陡然间,又转到《秋窗风雨夕》上,既回应了题目,又意蕴深藏,让人击节不已。感动的是,诗歌没有回避,既善于讴歌善良与美好,更擅长表达沉痛与衷伤,这样的文字值得把玩、细索。

有时,我真不明白,曹公怎那么多绮思究竟从何而来?一 眸泪迷离中,打动你久违的坚强和思念,把人直接送进原点,我们不能用平常的审美姿态去囚禁诗人灵魂的寄语,此处也足见曹公灵动的手笔娴熟的驾驭着诗歌,笔墨淋漓,他将社会、情爱和生命中的破碎,用一支笔精准剖开这沉重的禁锢,切割,缝制,对现实的揭露、不满、鞭挞,对爱情的渴望,对现实生活的无助,可谓用心良苦!让人深深折服诗歌的氛围与凝练。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品格;一种风骨!
鲁迅先生曾一直认为“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任何一位诗人如果不深深植根于民族、历史的土壤里,不把情感置于人类崇高境界中,是不可能达到精神欲求,想来黛玉该是曹公最为心仪女性精神的化身,他像一个抽像与印像大师,尽管他内敛,谦逊,但文字还是泄漏了他藏了又藏,收了又收的情感。你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林妹妹的挚爱,一点一滴,细致入微,构思巧妙,感人肺腑。读罢, 心疼中含着辛酸的泪水,浮世中透着深刻的反思。
动情不煽情,不难看出,曹公他具备一颗滚烫真诚的心,对世事万象的洞若观火,对世态炎凉 的深刻感悟,对人性本真的倾心崇尚,以激情、豪情、深情、真情抒写着他眼里的红尘世界,以冷峻、深思、哲辨,理性描绘着世间百态。
他一身至柔却怀有则骨,能滴水穿石,也能沧海桑田,心间驻有一份感慨、一份洒脱和一份怡然直指社会阴暗。带着人类原始情感特点,用笔表现出人类本能的情欲,同时他又是一位多愁、多情、傲气、心存大爱的人,内心充满了期待但又很无奈。
让最富感染力、最美妙最具文采的诗词大多都出乎黛玉之手,于不知不觉或不经意间给人一种哲思的存在和智慧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忧伤之美,那"忧伤"源于美好、纯净的童话世界远走和消逝,源于个体生命面对“生之挣扎"的苦痛,也源于苍茫世事的变幻无常!
红雨隔窗相望冷,乱世凌光,繁华虚无。“没有悲壮,只有苍凉”。再读《秋窗风雨夕》妙笔生花,将内心的情绪与外在的景物糅为一体,水乳交融,不知者为言情,以为无病呻吟,知者为言志,以为慷慨悲凉的挽歌,每一个文字都有一缕挥之不去的悲怆,如同被阳光所照耀,通透、明亮。那种意境让你默想,不仅仅拥有浓郁的人文情怀,还充满了智慧哲理。
诗带着爱而来,带着爱而去,人生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让人体味到诗独有的神韵和魅力,读者感觉到纸上的并不是一行行简单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不小心触动了我们那根敏感脆弱的神经,并且它以不可抗拒的力量,猝不及防的挫败了我们表面上所谓的坚强,不由的心生唏嘘,无语泪流!

繁华已逝,萦绕千载,《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有毒的,这种毒能攻读者心中的毒,洗劫人的大脑和灵魂,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看来字字带血的,虽然没有梁山的热闹,没有血溅鸳鸯楼的痛快,但它层层深入,委婉如一块玲珑剔透的“通灵宝玉”,需要泪与痛的温润,需要时间舐犊与打磨。
爱恨情仇在具有较深洞察力诗人的笔下,敏锐的眼光拨动心弦的源泉点亮一个精彩绝伦的文学世界,只有词人自己知晓吧!
文学本是有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作为幼失双亲而又多愁善感的颦儿(黛玉),如此纯洁无暇、正值豆蔻年华的柔软少女,本该奔向幸福美好的爱情,然而,寄人篱下的残酷,现实世界的“风刀霜剑严相逼”,我们只能听到这个弱女子哭诉“代别离”,这位“离人”,正是黛玉和亲人的别离: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夜静谧,依窗叫风。低眉,仿佛看见身着绿萝裙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林妹妹自曹公笔下走来,风中,满是你泪眼朦胧的浅吟低唱……
好书推荐:
“本书题材真实独特,故事新颖感人,写作手法独辟蹊径,是青少年励志教育和爱心教育鲜活生动的好教材。”——朱永新

京东、拼多多、抖音、头条、孔夫子旧书网等各大平台、网站已经上架,在相应平台、网站搜索《三十九度人》可以买到!也可以直接添加金海霞微信13770247538(手机同号)付款购买,原价78元/册,现价50元/册(邮费到付)。通过该方式购买的,作者可以给予签名。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3、《人民作家》历年作品(2016—2022)
4、《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
5、会员管理办法【含加入会员条件】
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7、《人民作家》作者领取“发表证书”的通知
8、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栏目主编:陈劲松
责任编辑:陈艺璇
实习编辑:王兆怡

作者简介

文/刘文娟江苏盐城人,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表于作家报,电视报,杂志和公众平台,部分作品获奖。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民作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