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和平 : 有多少花无可奈何落去
2024/1/20 人民作家


每周一期 周四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有多少花无可奈何落去(江苏|任和平)
⊙生命是一场奇缘(江苏|汤昌军)
⊙永远的遗憾(山东|卓明涛)
⊙电动车爆胎的夜晚(江苏|黄思羽)
⊙“欢乐”丧事,休矣!(河南|孙卫星)
⊙总有一束星光照耀着你执着的前行(江苏|余剑飞)

有多少花
无可奈何落去
江苏 | 任和平
这是一朵“牡丹”,但又不是牡丹。
它是以“牡丹”命名的品牌客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牡丹牌”客车是国家一级合格品、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牡丹牌”中巴车的销量多年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神州大地、牡丹汽车”,一度在各大媒体轮番刊播,成为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
“牡丹”客车的出生地,是我老家那个小镇建筑站的一个工棚,建筑站长就是后来牡丹客车厂的老厂长。
老厂长党性和事业心都很强,但也爱折腾,不太安分,做什么事总要干出点名堂。
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到建筑站上任后,就想着尝试改装客车。他带领建筑站的几名板金工和冷作工,在站内一个工棚内,用榔头、钳子等工具,花了三个月时间,为湖北某厂改装出一辆直窗式旅行车。
在这个工棚车间的基础上,第二年扩建成了车辆修配厂,再到后来发展成为客车厂。
老厂长将厂里生产的改装客车命名为“牡丹”。在他眼里牡丹花是“花中之王”,是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牡丹”客车,寄予了老厂长对企业和产品花开富贵、兴旺发达的美好心愿。后来真的是心想事成,在老厂长等人的精心培育下,牡丹客车厂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牡丹”花开遍神州大地。
让“牡丹”客车声名远播的契机,是1983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全运会。
会前,客车厂如期向上海汽车出租公司交付用于全运会接待的30辆客车。
在沪举行的全运会上,这30辆“牡丹”客车成为贵宾交通车。一个小镇上的乡镇企业的客车亮相大上海,真是让人刮目相看,“牡丹”客车也由此声名鹊起。
全运会后,全国各地到厂里购车的客户络绎不绝,“牡丹”客车供不应求,成为倍受青睐的抢手货。


这一年底,“牡丹”客车所在的乡镇,工农业总产值首次超亿元,昂首挺进省“亿元乡”的行列。
而在全乡总产值中,“牡丹”客车厂的工业产值占到近三分之一,贡献可谓厥功至伟。
1992年12月,我曾作为媒体记者到牡丹客车厂采访。
年初,在小平南巡谈话精神激励下,举国上下掀起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牡丹”客车也赶上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那天接受我们采访时,60多岁的老厂长精神状态很好,满面红光、精神矍铄。
他掩饰不住一脸的兴奋,他说今年是企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牡丹客车从春节过后就一直供不应求。尽管厂里的干部职工加班生产,但生产的客车还是不能满足需求,前来提车的采购人员住满了厂里的招待所,“牡丹”客车只要从生产车间一下线,就被等候已久的客户抢着提走。
在谈到“牡丹”客车发展前景时,老厂长说要抢抓机遇、珍惜机遇,千万不能错失机遇,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大好形势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同时要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努力把“牡丹”客车做大做强,乡镇企业也要为汽车工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到了第二年,全国改装汽车的市场形势依然看好,“牡丹”客车也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这一年的年初,“牡丹”客车厂的当家人换成了老厂长的女婿。新的当家人年轻有为,无论是文化程度,还是经营理念,都不逊于老一辈企业家,上任伊始就着手描绘“牡丹”客车的发展蓝图。
当年的改装客车市场可谓是群雄并起,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单是在一个小镇上,就有三家客车厂。
而为了抢客户、争市场,一些企业往往采取低价销售等恶性竞争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装客车如何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如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是许多人正在观察和思考的问题。
这一年5月,我和一位同事再次来到客车厂采访,想听听新厂长的经营思路和竞争对策。

在两个多小时采访中,新厂长既谈到了“牡丹”客车的自身优势,也讲到了在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面对行业竞争加剧的局面,“牡丹”客车要巩固和发展自身优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培育优质品牌,坚定走好以质取胜的发展之路。
他认为,企业的发展要遵循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律,要在经营管理和产品质量上先人一步、技高一筹,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行稳致远。
这次采访后,我和同事撰写了《“牡丹”花开别样红》一文,后来在省报《新华日报》刊发。
转眼到了1995年,这对牡丹客车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6月,镇办集体企业江苏牡丹客车集团,划给了新组建的市属江苏牡丹汽车集团公司。由多家汽车改装厂合并成立的牡丹汽车集团公司,生产的客车仍用“牡丹”这个知名品牌。
但因为种种原因,多家企业合并成立的汽车集团公司,并未出现出1+1>2的发展效果,后来甚至陷入了1+1<2的窘境。
2001年12月,牡丹汽车(8188.HK)上市香港创业板。
上市后,除了2001年和2002年业绩有盈利外,此后多年亏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牡丹集团在资金、技术、人才、产品、市场等方面没有什么优势,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
2004年11月,深陷发展困境的牡丹汽车集团依然赞助十运会现金、实物、服务等折合人民币800万元。
对十运会的慷慨赞助,可以说是牡丹汽车的最后一次高光亮相。此后,牡丹股份先后被停牌、被H股摘牌。即使一度有新的大股东接手,但牡丹汽车最后还是复牌无望。
当初牡丹汽车集团公司成立后,对企业文化还是较为重视,按照“牡丹”文化的要求,干部职工在工作上,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好中求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风气上,要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公道正派的工作作风;在人际关系上,要有团结齐心、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同志关系。
而“牡丹”干部的作风,则概括为四句话32个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雷厉风行、说到做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
后来熟悉“牡丹”内情的人说,所谓的“牡丹”文化,只是墙上挂挂、嘴上说说而已。
在集团公司领导层人事变动频繁之际,疾病缠身的“牡丹”汽车却始终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病情”日益严重,业绩一路下滑,如王小二过年般的一年不如一年。
最后,曾经产销旺的牡丹汽车集团,机器停转、人去楼空、杂草丛生、大门紧闭。
谁能想到,耀眼的“牡丹”会从辉煌走向衰败,直至江河日下、无奈谢幕。
与此相反的,当年曾到牡丹集团参观学习的金龙客车、宇通客车等同行企业,以及本地与牡丹集团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沙钢集团、永钢集团等企业,都是一路向好发展迅猛。
有人剖析了“牡丹”悲剧的原因,说是组建牡丹汽车集团像是乱点鸳鸯谱,并非两厢情愿的自由恋爱,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强扭的瓜不甜。
也有人指出,新组建的牡丹汽车集团对未来的发展战略没有明确定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生产的低档客车模仿多于创新,给人的印象是弱品牌、低档次,且创新乏力。
还有人说,行政干预、决策失误、用人不当、盲目扩张、管理松懈等,都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牡丹”品牌的倒掉,教训深刻,令人心痛。
家乡的那个小镇,曾是全市汽车改装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国内中巴车改装起步最早、产品最好和声誉最佳的乡镇,如今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成为一段不愿说道而又难以忘怀的历史。
无可奈何花落去,“牡丹”花谢,一声叹息。
不知道,在全中国,有多少像这样曾经绚烂的“花”如这般无可奈何地落去?

《人民作家》公告(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3、《人民作家论坛》栏目往期目录
4、2022年《人民作家》第一批会员名单
5、《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
6、关于发展2022年第二批会员的通知
7、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栏目主编:陈劲松
责任编辑:桑 淼


文/任和平
江苏省张家港市人,先后在高校党委宣传部、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局、张家港日报社、张家港市纪委、张家港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工作,现为张家港市委组织部主任科员。平时喜欢读书写作,并有文章在有关媒体刊发。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民作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