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质
2022/11/9 23:52:03 VC/PE/MA金融圈

    

     许多时刻,我们面对的最大困难,不来自外压和外力,而是来自情绪和精神的内耗。

    

     3个精神内耗特征

     1、生活中,无休止纠结

     有一部获奖短片,叫《星期六》,片中的男主因为纠结浪费掉一整天光阴。

     周六早晨,男子起床后,就开始思考着今日打卡清单。

     他在脑海里,不断地试想着自己今天要做些什么。

     等会儿儿要先洗碗、洗衣服,支付账单,清洁浴室,丢垃圾,打电话给老妈……然后到了晚上,再找点其他有意思的事情做。

     看到这么多要做的事,他一直在脑海里反复盘算,自己应该先从哪一件事做起。

     就这样,在他的纠结之中,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在这一天里,他什么都没干,却感觉身心俱疲。

     没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分配,我们就容易被无数琐事所消耗,被内心的纠结活生生困在方寸之地。

     2、工作中,不停怀疑未来

     邻人问农夫:“你种麦子了吗?”

     农夫叹气:“我担心天不下雨。”

     邻人又问:“那你种棉花了吗?”

     农夫继续叹气:“也没有,我担心棉花生虫。”

     邻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

     农夫回答:“什么也没种,我必须万无一失。”

     对话中的农夫什么也种,忧虑却已经消耗掉他大部分能量,到头来颗粒无收。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当我回顾所有的烦恼时,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临终前说:‘一生烦恼太多,但大部分担忧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阻碍你行动的,往往不是未知的困难,而是你多余的想法。

     3、交际中,过分在意他人

     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所以,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必活在别人的嘴里。

     还记得那对夫妻骑驴的讽刺故事,因为在意他人的评判,最终,夫妻二人只能抬着驴回家。

     人世走一场,众人口难调。越在乎,就会越烦恼。

     有句话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人生路上的成长,不是从别人嘴里冒出来的,而是自己一步一步闯出来的经验。

     做人,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话,而失去了努力前行的勇气。

    

     停止内耗

     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两个概念:影响圈和关注圈。关注圈是指我们日常所关注的事情,比如家庭、天气、健康、事业、时事等。

     影响圈是指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影响或改变的事情,比如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等。

     这两个概念的提出,就是提醒我们关注自身能控制的方面,不要把精力浪费在不可控的方面。

     当你感觉事情多到不知如何着手时,不妨按轻重缓急,给自己制定一个任务清单。

     只有把心思专注在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情上,先解决大事,再处理小事。

     生活才能井井有条,情绪也才能越来越好。

     行动力,是解决自我内耗的关键。

     凡事考虑好后,请立马行动,行动是减少损耗最有效的方法。

     当你陷入犹豫和纠结中时,别想太多,先做了再说。所有臆想的悲剧,都会在行动中瓦解。

     减少过度敏感,学会为精神减负。

     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个人只有戒掉敏感,心大一点,少想一点,才能活得自由舒心。

     请记住,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心理苦痛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

     来源:人民论坛网

     《VC/PE/MA金融圈》:做靠谱的金融人群体。

     汇聚风投、创投、私募、投行、并购、上市公司、产业集团等朋友。感谢高盛、摩根、红杉、IDG、复星等数千家机构朋友的鼎力支持。

    

     21世纪的竞争是信息的竞争,订阅我们,占领投资信息高地。

     商务合作】专用通道:请点击菜单栏或回复1查看。

     【加群】:回复 2 查看如何加入社群(知识星球)。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VC/PE/MA金融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