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很「有钱」的年轻人是什么样的?
2023/2/21 22:08:00 富人的智慧

     1.△点击顶部△富人的智慧 免费订阅我们!

     2. → 点击屏幕右上角“...”3.→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防大家看不到我们的更新,请按以上步骤星标或置顶

    

     作者:临公子

     来源: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

    

     前阵子我聊到,没钱没资源的普通人,可以考虑程序员及互联网的一些岗位,相对空间更大。

     收到个评论:

    

     实打实地说,高薪职业里,程序员算很友好的了。

     相比金融/医疗,动辄985硕士甚至博士起跳,还经常需要一些背景才能拿到好工作。

     由于本职关系我接触了大量程序员,其中转行的不在少数,之前有做销售的、卖保险的、当中文老师的、做HR的、做设计的等等。通过培训机构+自学实操,半年左右有可能拿到一个初级岗位的offer。

     当然,转行绝非易事,但你既想要高薪,又不想付出努力,哪有这么美的事啊?

     真能随便找到高薪工作的人,绝对不普通。

     这么看了一圈,似乎怎么走都是死胡同。

     问题出在哪?

     结合上面那个“普通人能做程序员?”的评论,我想了想,问题恐怕就出在这3个字上:“普通人”。

    

    

     你们估计经常看到一类评论:

     “普通人根本不适合做这个。”

     “这副业完全不适合普通人。”

     “普通人还是算了吧,都是幸存者偏差。”

     这类评论往往获得大量的赞。

     就说副业吧。

     写作和自媒体,很多人觉得普通人根本没那才华。写一篇才多少钱?投稿通过率现在多低你知道吗?写公众号N年都做不起来的人都多少?100个人做自媒体,有1-2个人做起来就不错了。

     本职也一样。

     某某行业要求什么样学历、要求多少年经验、要求会12345种技能,要求很高啊一般人哪有办法。

     最后得出,普通人还是躺平拉倒吧,再怎么折腾都没用。

     这些事是不是小概率?

     确实是。

     可但凡有些价值的东西,从来都是小概率啊。

     比如考上985/211,把历年录取率拖出来就知道,这比例有多低;

     比如月薪过万,全国平均月收入还不到5千,看似平平无奇的月薪过万已超越了90%的人了;

     比如副业变现,投入时间精力、报各种课程,能持续做一年的就已是凤毛麟角了,顺利变现且有稳定收入的,估计不到5%。

     可那些做到的人,真的是多天赋异禀吗?

     未必吧。

     他们中的大部分绝对都被归为“普通人” 范畴,好像只是努力一些、坚持一些而已。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词:自证预言。

     心理学上指人会不自觉地按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你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那即便有时间也不会用来看书备考,因为你觉得你看了也没用。结果考出来果然一塌糊涂,你便想:

     “果然我不是读书的料!”

     你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义为所谓的普通人,觉得做啥事都没用,最终就做都不会去做,并拿着毫无悬念的结果去验证了自己的猜想。

     而这种猜想,又进一步影响了你未来的行动。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你越相信什么,就越可能实现什么。

    

     反过来,自证也有强大的驱动力量。

     你认定自己能做出点儿什么,最后大概率能实现些小目标。

     同样一件有难度的事,不同的心理暗示,很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我有一次聊大城市买房,很多评论说,那些在大城市买房的人还不是靠父母出钱?没学历没背景没家庭资助,在大城市根本混不下去!

     很正常,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反应。

     然而有个读者留言是这样的:

    

     19岁辍学开始北漂,干了包括打杂、工人、服务员在内的十几个行业,然后自学编程,现在做了5年程序员,月薪2万多,有了100多万存款。

     这位读者的背景,应该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吧?

     在北京摸爬滚打十几年,哪怕他目前还没买房,但至少比当初来北京时好得不是一星半点,夸张些说,已经实现了某种程度的人生逆袭。

     相比之下。

     很多人过度悲观,相信“普通人再怎么努力都没用”那套常见逻辑,看到有人收入高、有人买房、有人在大城市定居,马上抛出因为别人有这样那样的条件,而自己没有,这些客观因素导致自己失败。

     这么想OK吗?

     当然OK,一个人怎么想是他的自由嘛。

     但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但凡能做成点儿什么事的人,都会相信“相信的力量”,而不是整天在质疑一切。

     他们愿意一次次地去尝试。

     刘润在《底层逻辑》中提到一种概率思维。

     假设一件事的成功率是20%,做一次失败的概率为:1-20%=80%=0.8。

     重复做n次至少有一次成功的概率是95%,就相当于重复做n次每一次都不成功的概率是5%。

     所以重复做14次,你的成功率就能达到95%。

     一开始就自证自己无法成功的人,压根不愿意持续投入去做。

     而自证自己能干出点啥的人,他们愿意去尝试,哪怕失败了,他也咽不下这口气,会想着再折腾折腾,折腾次数多了,成功率也就上去了。

     所以有句鸡汤叫“想法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其实是有数据支持的。

    

    

     我常说一句话,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

     假如你对眼前生活不满,又不死心,那就支棱起来好好干,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假如你怀疑一切,踏踏实实躺平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听天由命。

     最怕的是什么呢?

     既想用“普通人”的操作,又想得到不普通的结果。

     《卖油翁》故事里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话:无他,唯手熟尔。

     把一件事做得像点儿样子,其实只要反复去做、反复去练习,就足以超越多数人。

     没错,普通人有个高薪工作不容易、有个好副业不容易、买房定居不容易,成功率都不高。

     但你不信邪,给自己打鸡血,N次尝试后至少有一次成功的几率,是很高的。哪怕没成功,至少能一步步接近目标,怎么样都比在原地好得多。

     没办法年入百万,但多学一些、多储备一些,月薪1-2万还是有希望的;

     没办法买到理想的房子,那省吃俭用+开源节流,大房买不起就买小房,城区买不起就买郊区,先买下以后再想办法置换;

     没办法马上让副业变现,但你乐在其中一直去做,没准一年后抓到一个机会,步入正轨。

     没有哪一行、哪份工作是容易的,能坚持下来的就已经不算普通人了。

     最后我想说。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别把精力浪费在怀疑->自证->更加怀疑->进一步自证->彻底失败的路径上。

     人终将会活成自己想象的样子。

     如果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启发,记得在文末给我点一个免费的「赞」和「在看」,感谢你的慷慨

    。

     -END-

     作者简介: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多家财经/职场平台签约作者,一枚理性爱财的工科产品汪。。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

    

     你若觉得还行,给富叔点个“在看”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富人的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