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高境界:独!
2023/3/30 22:08:00 富人的智慧

     1.△点击顶部△富人的智慧 免费订阅我们!

     2. → 点击屏幕右上角“...”3.→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防大家看不到我们的更新,请按以上步骤星标或置顶

    

     作者:碧月

     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

     人,因合群而迷惘,因孤独而高贵。

     正如《庄子●在宥》中说的:“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走过半生,看尽了繁华纷杂,体验了热闹喧嚷,方才顿悟,孤独是人生的常态,也是难得的修行。

     人到中年,独,才是最高的人生境界。

    

     独处以清心

     独处,是一场的清欢。

     一个人在独处之时,能摒除杂念,让心清空,从而产生灵感。

     俞伯牙跟着师父,学了三年琴技,想要精进,但是无法突破自己。

     师父对他说:“我没什么能教给你的了,带你去见我的师父子春,你向他请教吧。”

     于是,师父带俞伯牙来到一处山谷,让在这里等着,自己去去就来。

     但是,一连几天,师父都没有回来。

     俞伯牙独自在山谷中,以青山绿水为伴,采摘野果为食,与花草虫鸟为友。

     内心极静,灵感如泉水般涌现,创作出了《高山流水》/《水仙操》等旷世佳作。

     师父回来后,大喜说:“看来你不用去拜访老师了。”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里说:“静胜燥,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宁静好过聒噪,寒冷胜过炎热。内心平静,思绪清晰,才能看到大道的本源。

     人生的下半场,不必远离尘世,不必深山修炼,给自己留一段独处的时光,倾听内心的声音,让往事清零,让杂念归无,便是最好的活法。

    

    

     独思以明智

     《道德经·第十一章》中讲:“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给房间留有窗户,阳光才能照进来;为心灵留下空间,智慧才会被唤醒。

     王阳明在参悟“心学”之前,曾经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大事?”

     老师告诉他说:“是考取功名”。

     他又问父亲:“世间的真理是什么?”

     父亲对他说:“朱熹老夫子讲过,理就在万物之中。”

     但是,王阳明在“格竹子”的时候,并没有顿悟真理。

     后来,王阳明被贬谪到龙场,环境很差,语言也不通,没有了他人的干扰,放下了固有的认识,他终于领悟了生命的意义。

     最终,创立心学,被誉为“千古圣人。”

     智慧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别人的观念,怀疑自己,会因为固有的认知,阻碍自己。

     一位哲学家说:“人只有在独立思考的时候,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

     学会忠于本心,独立思考,给心灵留下一片空地,让智慧的种子生根发芽。

    

    

     独立以修身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云:“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意思是:大道寂静而虚无,不依靠任何外力而运行,周而复始,不曾间断。

     人由大道演化而来,独立修行,活出自我,才是合乎道法。

     顺应自然,才能顺心如意,不被琐事烦扰。

     在一座道观中,师父告诉道童,自己要出行一个月,嘱咐他看守道观。

     道童不安的说:“师父,您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可怎么办呢?”

     师父笑笑说:“你总要学会一个人生活的,我不能陪你一辈子呀。”

     道童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一个月后,师父回来了,对道童说:“我不在的日子里,感觉怎么样?”

     道童说:“我感觉好极了,您不在的时候,我学会了下山挑水,劈柴做饭,打扫院子,还有照顾花草。感觉每天都有收获。”

     独立,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时候,人在独立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成就自己。

     一位作家说过:“路要靠自己走,才会越走越宽”。

     人生这段路,每个人都只能陪伴我们走一程。

     不依靠他人,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才最踏实,才能领略到最美的风景,活出人生的意义。

     ▽

     杨绛先生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不相关。“

     人到中年,经历的越多,便越会明白,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完成自己的功课,人类的命运并不相通。

     愚者总想在人群中,寻求存在感;智者却在独处中,活出了自我的价值。

     境界高的人,都是懂得享受孤独的人。

     留一段时间,在独处中平静,让心清空。

     留一片空间,在独思中清醒,唤起智慧。

     留一点空隙,在独立中学习,充实自我。

     余生,愿你我能在内心留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治愈自己,慰藉余生。

     作者:木木,一名热爱写作的上班族,平时喜欢阅读国学方面的书籍,对儒释道文化很感兴趣。希望通过文字治愈自己和他人。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你若觉得还行,给富叔点个“在看”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富人的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