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赚钱轻松点,我做过的23点努力
2023/4/11 22:08:00 富人的智慧

     1.△点击顶部△富人的智慧 免费订阅我们!

     2. → 点击屏幕右上角“...”3.→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防大家看不到我们的更新,请按以上步骤星标或置顶

    

     作者:梁爽

     转载自:哪梁爽哪喜庆(ID:zheliangshuang)

     周末在家翻开我的小账本,看看今年赚了多少钱。

     我觉得自己在自媒体上赚到的钱,完全是读者在帮我,那我也希望我的读者赚到更多钱。

     这就是people help people,我是实在不喜欢girls help girls,boys help boys性别那一套。

     今天我把十来年的工作感悟总结出来,希望帮助我们赚钱的读者,更加轻松地赚到更多钱。

     新人篇

     1,新人最重要的是,尽快熟悉工作环境。

     教你的业务不要做错,交代你办的不要搞砸。虽然一开始接触不到核心业务,可能会做一些跑腿、复印的打杂。但哪怕是这些业务相关的打杂,也不要出错。

     不必主动打扫卫生,不必主动帮人点单,不必主动端茶倒水,有职场书这么建议,但我认为这样显得殷勤且很闲,你来公司是学习业务的,并尽快独当一面。

     2,不要一进公司,就尽百分百努力。

     你说电视上职场综艺的第一个实习项目,人家就通宵睡办公室,因为他们这个月的实习表现,要在电视中播出。

     普通人基本不需要,我们除了实习期,还有转正后的漫长岁月,一开始就用力过猛,身体扛不住不说,也拉高了别人对你的期待。

     一开始你已经100分了,怎么能以冲刺的速度跑完马拉松呢。

    

     交流篇

     3,汇报三段式,结论先行,原因简述,确认应对。

     职场中层需要上传下达,基层只需要上传,但很多人向上汇报做不好。不是太简单,就是太啰嗦。

     汇报的三段式结构真是百发百中,结论先行,原因简述,确认应对。

     例如:领导,你和张总原定下午的会面被取消(结论),因为张总生病要做手术(原因),张总恢复后再定时间,下午要不改约李总面聊(应对),可以吗?

     工作要做到领导的眼里。

     4,专业术语只在确认彼此是专业人士后使用。

     避免想在别人面前做专家的冲动,自己先丢个似专业非专业的术语试试水,迅速调整谈事策略。平时操练用大白话就能把工作说清楚的超能力。

     我曾听一位公职人员讲述HACCP体系,一个由太空食品生产体系推广出的预包装食品生产体系,人家简单几句话,把复杂的生产流程,用“在自家厨房搞卫生”的比方,讲述得明明白白,让我很佩服。

     5,和非专业人士会谈,借助图文很有效。

     有次和一家日本公司会谈,对方的技术领域,我其实不熟悉,但我那天迅速掌握,得益于日本人准备了几页纸,概括他们的几个重要生产工序,配有有助于理解的简单插图,以及该环节的工厂设备。

     十来分钟后,我方已经快速掌握共识,接下来就是日本人提问,他把他的问题也打印在第二页上。

     当天的谈话顺序、节奏,完全被提前做了功课的日本人掌握,他把纸张交给翻译,翻译指着图文跟我们交流,他也知道我们具体说到哪里。

     6,对客户和领导,事先备好陪跑方案。

     做足不止一个备选,当然我说的陪跑方案,不是用心做好A计划,B计划随便瞎弄。

     而是站在两三个视角,来做两三套方案,其中有一个方案是你最有感觉的,这个可能命中率高些,更加用心一些。

    

     操作篇

     7,怀着利他精神去做工作中的具体事。

     很多人都是从操作一件事起步的,但眼高手低的人常常弄出很多幺蛾子,要么抄送和密抄弄混,要么邮件发送后没带附件,要么重发修改稿,但得让人仔细对比后,才知道修改了何处。

     把自己当作交付方试试,由利己转换为利他,那么,一名容易脱颖而出的操作者就诞生了。

     这样的人,会预判发出的EXCEL对方会不会打印,自己要不要提前设置好打印区域,甚至对方最看重哪个最终数据,就把最后的光标就停在那里,节省对方的时间。

     8,对于核心数据,千万不要出错。

     电视剧《欢乐颂》里安迪有句台词,“刘思明,如果公司以你的数据去收购,会亏损一个亿”。

     真是离谱家人去火葬场,因为离谱死了。

     我看美团的传记《长期有耐心》有一处,讲到王兴很少发火,很宽容,但是数据有错,立马炸毛。

     我有时也会需要做一些统计,对于重要数据,需要多角度验证,系统设置参数统计一遍,用计算器或草稿纸简算一遍,对比历史同比、环比等数据粗筛一遍,才敢上报。

     9,在你实际工作中,每个阶段保证有5个学习对象。

     我一路上职场偶像太多了,有点像渣男,看到某位领导或同事的好,默默观察也好,夸赞套近乎也好,把自己当成间谍,迅速知道人家哪方面牛以及变牛的路径。

     我最初的课题是,这哥们的商务邮件怎么写得那么好。

     有次一起等车,一顿贬自己夸对方后,他告诉我,刚进公司就把业务骨干抄送部门的邮件打印出来研究,哪里用简称,哪里用全称,关键信息处如何排版布局等。

     巴菲特说如果你打了半个小时牌,仍然不知道谁是菜鸟,那么你就是。

     工作好几年,你嘴里眼里还是觉得别人有什么了不起,那你就是菜鸟。

     10,保留别人帮你修改的痕迹,常看常新。

     当你把你的工作稿件,拿给比你厉害的同事或领导修改,如果方便的话,最好保留文稿的修改痕迹,看一个人改稿,可以看到他的取舍和思考,自己回来多体会改动原因。

     我记得很早前,我写了篇文章给某本杂志,被采用了,他们在我稿子上勾勾画画,后来拍下来,发给我,我知道哪些句子主语杂糅,哪些产生歧义,哪些可以更加简洁。

     真好,又能拿稿费,还能上节课。

     11,业务方面,你得走量一段时间。

     看李诞的《脱口秀工作手册》,全书中他反复说了多遍的话是“量不够”。

     你的量够吗?能不能做到每天起来先写5个段子再去玩手机呢?能不能做到每天睡觉前把早上写的5个段子改的更好呢?

     我觉得业务方面有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点,好像在某一瞬间,很多东西接连开窍。

     12,时不时感受超负荷工作。

     在我能安排自己工作的范围,我一般会在月经前把月经期的活干掉。

     超负荷的工作,会让我趋近于找到高效的工作方式,也找出一些工作中可省略、可改进的办法,有时找领导反馈,领导也减少部门一些不必要的工作量。

     据说棒球练习有“千次吃球”的说法,并不只是为了锻炼人的忍耐力,在人疲惫至极的状态下,不断的向他们击球,也是为了让他们学会“有效一击”的接球技术。

     流程篇

     13,专门买本笔记本,写工作日志。

     我历来爱写东西,在工作上也是,工作初期我可以一天写好几条业务日志,有业务难题,也有不起眼小事,如针式打印机怎么卡齐打印出来效果最好。

     现在遇到一个不熟悉的问题,再打开本子记录,这样真的很容易让你能举一反三,印象深刻。

     《萧条中的生存智慧》的作者长谷川和广,在工作的50年间,记录下那些让他发出“咦”的赞叹,关于工作技巧、利他主义思维、组织好坏等方面的感悟,写下了283册笔记。

     通过笔记磨练了很多技能,获得了很多知识财富,尤其是在做判断的速度变得格外快,准确率变得格外高。

     14,别人的工作总结,自己也给做了。

     曾经我带实习生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仅要写自己的工作日志,还需要记录别人的工作日志,由于自己是个操作上比较认真细心的人,其实错误并没有那么多。

     但新人不一样,他们的错,我需要在向上级汇报时,像自己做错一样知道犯错的原因,以及想出避免犯错的办法,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15,学会流程管理,太省事了。

     有次我和老公聊天,他告诉他们公司有个流程经理的岗位,我一下来了兴致,问他流程经理是干嘛的,他说了解各环节的流程,然后提出建议,降低差错率,提高效率。

     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工作中的流程经理,像我有时没有具体的事,我就会拿个本子,用“鱼骨图”或者“时间轴”的方式来列明每一个流程,每个流程为了效果应该增加哪些,为了效率应该减少哪些,这个工作隔一段时间做一次,每次都是升华。

     16,流程得思考、得梳理、更得一遍一遍实践并优化。

     有一次看到做过明星经纪人的杨天真说起自己的团队,里面每个人都会受到这样的训练:

     第一,谁坐前座,谁坐后座,需要提前想好,需要沟通的负责人要挨着艺人坐。

     第二,下车后谁负责拿行李,谁负责拿证件办理入住,谁需要先下车,依次倒推,这些负责人就需要坐在离车门更近的位置。

     第三,在办理入住的过程中,艺人在车里等,还是带到酒店大堂,会不会在大堂被认出来?这些都得想好,快下车的时候,有个同事负责收集所有人的证件,让她第一时间去办理手续。

     你看,上车怎么坐这样的小事,都可以是一个流程,都可以被优化。

     17,如果你手下有几个人,那么也要梳理每个人的小流程。

     日本男足国家队前教练加茂周,在担任日产球队教练时,曾训练球员“一毫米作战”的战术,这是指每个人要一毫米一毫米的成长。

     在教练看来,足球队由11个人组成,每个人都进步一毫米,一个队就会进步11毫米,加上工作人员可能会进步20~30毫米,这样子努力积少成多,终在14年后,成为获胜的球队。

     管理也是,每个人进步一小步,就是自己进步一大步。

    

     创作篇

     18,想清楚做一份工作或两份工作。

     有些工作已经在风口上了,热钱涌入,机会难遇,人才供不应求,你就做好这一份再说。

     如果传统行业,休息时间比较充分,那就做点有关创作的事情吧。

     19,创作人尽早放弃分开工作和生活的想法。

     要尽早学会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在享受生活中工作的活法。

     做人很难既要又要还要。

     20,把创作的积累,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不管业余创作,或职业创作,都需要让灵感收集、素材组织、数据反馈和编辑的流程,自然适配到繁忙日程中去。

     成熟的创作者,往往会用笔记软件随手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观察,并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整理,然后用成块的不被打扰的时间进行输出。

     综述篇

     21,什么都会,什么都一般,最容易被淘汰。

     向动物们学习生存方法,第1种是快敌人一步,第2种是有坚硬的外壳抵挡敌人的进攻,第3种是有再生能力,第4种是生活在捕食者无法生存的地方。

     总得靠近一种。

     22,每年让自己切实感受招聘市场。

     我听说有人每年都要出去面试一两次,让自己感受真实的供需关系和职场动向,但这种事很可能也会传到你领导耳里。

     但无论如何,每年打开一些招聘网站,看看自己行业中,排名更靠前的那些公司,对岗位的描述,对人才的需求,对技术的倾向,让自己稍微有点紧迫感,不要随便混日子。

     有规划地成长。

     23,做一个靠谱的职场人,然后向前一步。

     不必研究潜规则,钻研黑话,真没必要,把明面上的规则研究清楚,做一个身体健康、做事靠谱的职场人,已经相当不错了。

     如果你还有余力,记得阶段性帮自己强化能力工具箱,因为你赚不到超过你能力范围内的钱。

     作者简介:梁爽,理性天蝎女,治拎不清、玻璃心、拧巴症,点燃你自律的心。公众号:哪梁爽哪喜庆(ID:zheliangshuang),微博:@梁爽笑抽筋了,代表作《当你自律自控,才能又飒又爽》、《当你又忙又美,何惧患得患失》在当当销魂热卖。富人的智慧经授权发布。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你若觉得还行,给富叔点个“在看”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富人的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