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妹给爷爷买一箱奶,整条街都知道,而我给钱买东西,无人知.......
2023/4/12 22:08:00 富人的智慧

     1.△点击顶部△富人的智慧 免费订阅我们!

     2. → 点击屏幕右上角“...”3.→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防大家看不到我们的更新,请按以上步骤星标或置顶

    

     文|杨小米

     来源 | 遇见小mi(yujianxiaomi2015)

    

     爸爸给我打电话,说了一件事,堂妹回老家,给爷爷买了一箱奶,爷爷奶奶宣传得整条街都知道了,夸堂妹有多孝顺。

     而我逢年过节,都给爷爷奶奶钱,不多,也就500块钱,平常隔三差五,只要给爸妈寄东西,也会给爷爷奶奶买一份。

     比如老人的习惯,还是吃自己压榨的油,但里面杂质多、容易致癌,而我会从网上直接下单买好油,让爸妈给他们送去,也会留意一些老人可以吃的零食,比如一些无糖的、软软的蛋糕。

     做这一切的时候,我没想从他们那里获得什么,爷爷奶奶都是农民,也没什么钱,我只是觉得作为孙辈,尽自己一份孝心,问心无愧而已。

     当听到爸爸这么说的时候,我觉得特有意思,原来这事还有后续。

     我这么聪明的小脑袋,很快明白了爸爸想要表达什么,他对爷爷的偏心感到委屈,心里很不平衡。

     他会觉得:"我女儿都做这么多了,你一句夸奖都没有?"

     如今爸爸都56岁了,父母的偏心,他依然很在意。我觉得自家老爸,看不开的样子,好可爱。

    

    

     我想让爸爸表达出来,情绪得到缓解,就没事了。然后,他列举了最近发生的好几件事。

     事件1:弟媳生孩子,爷爷给了2000块钱的红包,其实他只出了1000块钱,让我妈妈帮着给1000块钱,他没有钱了,说等发了工资就还。

     为什么给2000块钱呢?去年堂妹生孩子,他也给了2000块钱,不想让我弟媳觉得偏心。

     妈妈考虑到他的一份心意,就答应了。

     事件2:我之前写过,爷爷在我们镇上扫马路,加上帮着路两边的工厂等也打扫卫生,一个月有2000多块钱。

     这收入,对农村的老人来说,也不错了,那么,爷爷为什么没有钱了呢?

     爷爷藏不住话,他的钱都给叔叔家了。叔叔出去打工,他给了1000块钱的路费;堂弟去读大学,他帮着交了学费;婶婶做了一个小手术,他又给了一笔。

     其他的钱,比如堂妹带着孩子来住,给买爬爬垫等,就不算了。

     夸张到,他没钱了找我妈妈去借钱,我妈妈准备借给他,但是多问了一句,你干什么,才发现借钱给我叔叔家,我妈妈肯定不干。

    

     事件3:家里有什么事,都找爸爸,我爷爷兄弟姐妹8个,奶奶那边亲戚也特别多,这意味着婚丧嫁娶,还有谁生病了谁住院了等各种事特别多。

     逢年过节探望亲戚,我家和叔叔家一家一年。爸爸去,都是自己花钱买东西。叔叔那边,东西都是爷爷提前准备好,哈哈哈。

     而平常这些事,爷爷全都找爸爸。

     比如一个亲戚住院了,看一趟至少100多块钱,大半天工夫都没有了,全年下来,这种人情往来,加起来有不少。

     这样的事,一件件我听下来,在电话这头都快笑死了,这是我真实的反应。

     但爸爸显然没有我这样的心境,他因为在意,很有情绪,觉得爷爷太偏心,他被不公平对待了。

     这样的表述方式,如果你耐心听的话,身边很多人都有,对于在意的人,我也有。

     我逗爸爸,你看看你也偏心我弟弟,我都不生气。他急忙否认:“哪有,在我心里你们都一样。”

     但我对爸爸表示理解,对爸爸说,“爷爷偏心是真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你又做不到不管他。有什么样的爸爸是你的命,有什么样的儿子也是爷爷的命。认命吧!

    

     除了爷爷真的心疼叔叔外,他和爸爸之间的矛盾,深层原因是他对爸爸的不认可,一万个看不上他。

     他俩实在不是一路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上一直没有有效的沟通方式,很难理解彼此。

     爸爸没有活成爷爷期待的样子,我爷爷非常勤快,而爸爸很懒,和农民的优秀品质一点不搭边。

     在我们老家那边,爸爸是心态很开放的,种田机械化,尝新的第一批人里,肯定有爸爸,因为只要不让他干活就行。

     平常人家都干活出苦力,我爸爸就在街上玩,在家里睡觉、喝酒,爷爷每次看到我爸爸都会说:“我看见你这一身膘(170-180斤),就生气。”

     他不止一次给很多亲戚表达过,“你看看老大就是好命,整天吃得肥肥的,喝得脸红扑扑的,真是懒人有懒命,摊上的儿子闺女争气,啥活不干,吃好的喝好的。要不是两个孩子,早就饿张嘴他了。”(我还稍微翻译了一下,用我们方言表述,更搞笑)

     人家都说他,你也别干活了。

     爷爷再酸一句:“我没人家好命呀,摊上的孩子都不争气。”

     在我爷爷眼中,我爸爸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优点都没有,他一直觉得爸爸不听他的话,会过不好,可是偏偏很气人,好事还都让我爸爸碰上了。

     可是,他只看到了表面,爷爷的认知局限,看不到爸爸的勤奋。在我眼中,爸爸只是体力懒,但超级聪明,喜欢动脑子,用脑子赚钱。这一点,我和弟弟深受他影响。

     爷爷家之前过得特别穷,爸爸18岁的时候,就抓阄,拾到了我们队的果园,可以承包。

     当时爷爷不同意,要300块钱把这个名额转出去,而爸爸坚持承包,2年就赚了3000块钱,用这些钱,盖上了叔叔和爷爷后来住的那一排房子。

     后来,爸爸又承包磨坊,他一直想开一家面粉厂,但是爷爷反对,还设置了阻碍,爸爸就没有干成,用我老家的话,爸爸的大后方太不给力了。

     爸爸还考上了农村电工,退休都有一个保障了。

    

     哪怕爸爸创业,生意赔钱后,天天在街上玩,也是在赚钱的,要不然这么多外债怎么还?我读高中+4年大学,花了有6万块钱,外人也没有给一分呀。

     爸爸虽然没有本钱自己开工厂了,可是他销售能力很强,通过打电话找渠道,然后拿到业务,再找别的工厂生产,中间赚点差价,在家里躺着睡觉,好的时候,一天赚1000块钱呢。

     就是这几年,市场行情不行了,他也去出苦力打零工,一天赚100多块钱。

     我家盖房子那会,爷爷看着盖得这么好,就说:“晚不了你的事,没钱,还盖......”

     这个房子的钱,大头都是爸爸拿的,我就拿了一部分。

     在爷爷眼中,爸爸一无是处。但在我的眼中,爸爸真的超级厉害,他初中毕业,长在农村,都可以做到和周围人不一样,这是多么勇敢。

     他再多的缺点,都掩盖不了他是一个善良、有头脑的好爸爸。

     爷爷理解不了爸爸这种赚钱的方式,只能接受他勤勤恳恳的方式。

     爸爸日子过好了,他就觉得爸爸只是命好、运气好,而叔叔勤劳却运气不好,真是太不容易了。

     我堂弟还在读大学,家里房子没盖,楼没有买,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而我爸爸在家里躺着,这一切都有了,更喜欢的儿子过得不好,他如何能做到心理平衡呢?长此以往,他对爸爸自然也疼爱不起来。

     所以,爷爷给叔叔买了养老社保,就是以前工厂里,交15年的那种,每个月退休工资,有1500-2000元,这样叔叔60岁之后,有一个保障。

     爷爷尽最大努力,在给叔叔家帮助。

     他都80岁的人了,认知也难以改变,就这样吧,我只能多劝劝自家老爸。

    

    

     当然,我理解爸爸的情绪,不能因为我是局外人,自己不在乎,就认为他也不应该在乎,反过来责怪他看不开。

     而在和爸妈交流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看见他们的情绪。我理解你的委屈,很多情绪,一旦被看见了,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爸爸就想吐槽两句,答案都清楚。他吐槽爷爷奶奶,而他的孝顺是出名的,有什么好吃的,都第一时间想着爷爷奶奶。

     我喜欢这样的爸爸,爷爷奶奶作为家里的老人,是根,对他们好,是不忘本,也是积福分。

     我劝爸爸,爷爷奶奶没多少钱,都给叔叔就给他呗。再说了,他俩都是快80岁的人了,最重要的是心情好,身体健康。

     要是他们生病了,劳累的还不是你和妈妈?

     这也是我一直对爷爷奶奶好的原因,别管他们是否对外讲,我孝顺他们,不一定觉得我多好,但是我不做这些事,估计内心不顺。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写过,我对他们更多的是作为家里长辈的尊敬,他们是爸爸的爸爸妈妈。

     爸爸一想也是,就没有那么委屈生气了。

    

     其实,还有一个观点挺有意思,身边也有人劝爸爸,不要什么事都管爷爷,他偏心谁,让谁管。

     我是特别不认可这个观点的。

     我发现,在很多家庭里,一个人对老人不好,其他人不管什么原因,就比着不好。你没做,我也不做。

     我在一个心理学课上,听老师提过一个观点,你抱怨别人不负责时,就是自己也没有做好,最终结果是都没人负责。

     我看很多不孝顺老人的,会说一堆理由,比如老人偏心谁谁,对我不好,但结果就是你啥不做,找一个借口合理化,让自己好受。

     事实上,大部分的父母,排除特殊情况,对子女都算可以,至少养大了。

     父母也不是完美的,也会犯很多错。

     基于这一点,爷爷奶奶什么态度,那是他们的选择,而我选择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无非,你对我好一些,我对你投入更多感情,你对我不好,我只对你投入物质,出于爱和责任的区别而已。

     再就是为什么我不太在意爷爷奶奶的态度?

     一方面没有期待,就不会失望。

     另一方面,把焦点聚在自己身上,不需要获得他们的认可。这几年,我修炼的功课是多放注意力在自己身上,活着的目标不是他人的看法。

     再说了,我想要什么,我自己去争取,爷爷多给我2000块钱,对我来说,也是啥都改变不了。

     也希望爸爸早日想明白这一点,对你不认可就是不认可,哪怕这个人是你的爸爸,较劲了这么多年,证明了这么多年,钥匙在别人身上,永远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作者简介:杨小米,《行动变现》一书作者,天秤座,心理学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3年从普通职员到市场总监,并创业,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故事。新浪微博@杨小米1988,个人微信公众号:遇见小mi(yujianxiaomi2015)。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你若觉得还行,给富叔点个“在看”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富人的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