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会吃鸡的省,究竟有多爱白切鸡?
2022/8/27 8:57:00 群学书院


白切鸡,一统南方吃鸡江湖
一只绝好的鸡,要经得住白切的检验!
鸡,再常见不过的一种家禽;切,在厨房生存的最基本技能;而“白”,则不仅是一种色泽,一种口味,一种将调味降到最低的技法,更是南方人用来征服世上老饕的绝技。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喜好清淡还是钟情热辣,白切鸡都是一道难以拒绝的美味。

纯纯的白切鸡,尽量保存着“鸡味”。摄影/innesslam,图/图虫·创意
在人们心里,白切鸡最讲究“鸡味”这道门槛,却也因这道门槛而最没门槛。在不知道该作何选择时,白切鸡就是不必再去选择的最好选择。

店家向顾客展示做好的文昌鸡。图/视觉中国
中国最会吃鸡的省,
究竟有多爱白切鸡?
文 | 地道风物
来源 | 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

01
广东,白切鸡第一大省
一句走遍广东都颠扑不破的“无鸡不成宴”,既是每一只鸡在广东的宿命,也是广东人走遍山水与时光,一直不变的生活眷恋。
在一个广东人心中,一道白切鸡值不值得自己食指大动,最基本的标准就是有没有鸡味。而鸡味么,往玄了说是广东人对于食材本味的追求,往实了说,不过是广东三黄鸡们实在天生丽质。

广式烧腊档口,少不了白切鸡。图/视觉中国
在广东绵长的热意里,顶着一身紧凑被毛的三黄鸡像是一块陆上的海绵。山林的水分被蕴藏,骄阳的热意被凝聚。它们只是小小一只四处奔走,像是岭南大地的延续,食桑梓谷、饮家乡水,与广东的一草一木都难以分割。

广东美食烧腊拼盘,白切鸡占据重要地位。图/视觉中国
无论是最早作为三大名鸡的清远鸡、湛江鸡、惠州胡须鸡,还是后来居上的肇庆杏花鸡、信宜怀乡鸡、中山沙栏鸡,亦或是江村黄鸡、凤山鸡等,广东的鸡离不开广东的山山水水。
无需多余的技法,没有其他食材的遮遮掩掩,不隔氤氲的雾气,没有烫口的嫌疑。为了保留鸡味的鲜,广东人精准把握煮鸡的时间,不愿让它在锅中多呆一秒。不过“斩开鸡骨一线红”之时,鸡的肉质虽最是相宜,但若有似无的腥气对不少人来说也是一种遗憾。

白切鸡要美味,可不能煮过头。摄影/Hui生活,图/图虫·创意
都为了鸡味,把控好了从养鸡到煮鸡的每一步,最后一步怎能就此失足?蒜能去腥,但味太重,反倒伤了鸡的鲜美;辣虽有效,但易过头,不和广东人素来的喜好;倒是那在别处总令人捶胸顿足的土姜——刀背拍出的姜蓉,挤出些姜汁后不辣,能去腥却也不会喧宾夺主。

白切鸡配上姜蓉才完美。摄影/爱旅行的EvieRose,图/图虫·创意
姜蓉搭上新鲜的红葱头或小葱,浅浅用鸡汤一煨,提前牵连起葱姜与鸡肉,迎头而上的花生油又开启驱散腥气的闸门。虽然配上葱姜蓉蘸料的白切鸡,和用上了生抽的香菜红葱头蒜蓉版白切鸡各有千秋,但等来蘸料的广东人却总不约而同地想起自家阿嫲的手艺。

白切鸡充实了打工人的盒饭套餐。摄影/跨界大叔,图/图虫·创意
不是所有白切鸡都承载着姜葱蓉味的情谊,拿沙姜蓉蘸白切鸡的也大有人在(湛江人:谁?谁在叫我?)。得到湛江人喜爱的沙姜剁蓉搭配酱油和花生油,或者用热的花生油短暂的激发一下沙姜再加酱油,随后清爽的鸡肉裹满蘸料入口——“家味”配“乡味”,怎么吃都是绝配。

湛江人吃白切鸡认准湛江鸡。摄影/Hui生活,图/图虫·创意
也不是所有鸡都专心“跳水”,惠州的客家人琢磨出了煮、腌、蒸的酿鲜三件套。与一心追求卡点纯鲜的广府白切鸡不同,客家的白切鸡可以带着盐渍干爽,又裹着蒸汽的嫩滑。鸡肉完全熟透,鸡味却鲜少溜走。

客家人的白切鸡,可以蒸出来。摄影/GAGALing,图/图虫·创意
闷热的空气里,一丝微弱的冰凉,一丝浅淡的鸡味,构成了不少广东孩子对人间百味的第一印象。作为宴席的标配,白切鸡出现在广东百日宴上的概率,和红包出现的概率相差无几。
在春节、寿宴、嫁娶这样的场合,没有白切鸡也是不完整的。甚至在不那么顺遂的日子里,不重口腹之欲的梁启超都曾放话:“假若十块钱买一亩田,或十块钱买一只鸡,我宁愿吃鸡不买田。”

广东茂名年例,白切鸡是必备美食。图/视觉中国
广东几乎市市都有令家乡人骄傲的一只鸡:于是湛江的白切鸡得是湛江鸡;惠州白切鸡首选胡须鸡;肇庆白切鸡得用杏花鸡……又有谁说得清,在面对一盘白切鸡时,广东人在乎的到底是“鸡味”,还是那深入骨髓的家乡气息?
02
海南鸡,世界级名鸡
一处的山水毕竟只在那一处,一家的口味也只有这一家最清楚。扑腾着文昌鸡的海南,也有属于自己的“白切之路”。就品质来说,文昌鸡与清远鸡各有所长,难分伯仲。但在海南人眼里,一份配上了油亮鸡饭的白切鸡,同炎炎夏日里不可缺席的清补凉一样,是常吃常想的海南味道。

海南文昌,众多美味的文昌鸡正在售卖。图/视觉中国
虽说养鸡在农家向来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恐怕只有文昌鸡,才会还未动身去新家,就被安排妥帖了在新家的生活:这只鸡小年做白切鸡吃;那只鸡除夕做白切鸡吃;最后那只鸡,等到正月十五,再做白切鸡吃……每只鸡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海南文昌市潭牛镇天赐村,为宴席准备的文昌鸡。图/视觉中国
自家人照料着长大的肥嫩白切鸡,水煮切件,再搭配上沙姜蓉、甜辣酱、红醋、酸橘汁等等,小青橘的汁水给蘸料带来满满的热带风味。再配上一碗海南人的冬菜汤,也用鸡汤熬煮,真当是把鸡肉的味道发挥到了极限。如果说海南是依靠自然风光成为旅游圣地,那文昌鸡做成的白切鸡,就是凭借原汁原味成为海南人的家乡味。

海口一家美食店的文昌鸡套餐。图/视觉中国
海南鸡饭早已成了新加坡的“国菜”,这道有着海南印记的美味,最先出现在新加坡。据说,当年“下南洋”的人,根据家乡的做法,将白切文昌鸡和祭祖用的鸡饭团稍加改制,成为了海南鸡饭的雏形。改用南洋菜中的黑豉油和辣椒酱做蘸料,含有椰糖的黑豉油浓厚醇正,以糖、醋、蒜和鱼露调制的辣椒酱带着酸甜滋味,风靡东南亚一带。

新加坡一个海南鸡饭小吃摊。图/视觉中国
不论实际上和海南有没有关系,但终究“海南”这块招牌随着这白白嫩嫩的鸡,飘向了世界各地。这早已不仅仅是一份特色美食,更像是由一份份鸡饭组成的“白切之路”,飘荡着各地华人对故土的思念。

一份海南鸡饭不仅是美食,更是故乡情。摄影/大军,图/图虫·创意
03
广西的好鸡,
经得起清淡的检验
与广东接壤,同海南相望,广西同样出产好鸡。肉鸡品种的多样,自然环境的变换,以及民族饮食的特色,广西人在吃鸡这件事上大有可为。
在河池南丹,苍翠密林遮掩了人们往来的脚步,却给南丹瑶鸡创造了生长的天堂。好山好水加上充足的运动量,让南丹瑶鸡的肉质韧而不柴,嫩而不油。只需配上几片老姜和一小撮盐,便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南丹瑶鸡所积淀的山野之甘。

簸箕宴是广西代表性的宴席,少不了白切鸡。摄影/月色,图/图虫·创意
河池南部的大化,被布努瑶族写进神话的七百弄鸡也是广西鸡界的翘楚。七百弄鸡虽然总是生活在大化的山野丛林,却身披雪花。它们吃着火麻、稻谷、玉米等长大,肉质紧实,常常占据宴席餐桌的C位。

在广西大化,有无鸡不成宴一说。摄影/壹米网线
在贺州的客家人家,只用上了食盐和米酒的盐酒鸡,更称得上广西版的特色白切鸡。十几度的醇香米酒取代一般白切鸡的清水,食盐为鸡肉带去淡淡的咸香,盐酒鸡的鸡味或许没那么纯正,但盐酒鸡的香味足以陶醉好客的贺州人。

米粉和白切鸡组成了美味的崇左鸡肉粉。图/视觉中国
04
清淡之外,好鸡有更多味道追求
不同于两广和海南围绕鸡这一核心,着重突出鸡味本身,在浙江、上海、四川等地,鸡肉虽是主角,烹饪调味也很重要,人们用配料重新塑造“鸡味”。
爱酒的绍兴人喜爱拿酒香来酿鸡。嫩鸡清水煮熟切件,而后泡入用绍兴黄酒和鸡汤混制的冰凉糟卤。微黄的酒卤将嫩黄的鸡肉泡得更加水嫩鲜亮;清冽的酒味除去淡淡的鸡腥;浓浓的酒香醉熟了鸡块,更醉倒了吃的人。

绍兴醉鸡,鸡肉有着浓郁的酒香。摄影/明天会更好,图/图虫·创意
上海的白斩鸡则选用本地的三黄鸡,蘸料更喜欢选用调配出的酱油。对葱油有着那么一丝丝执念的上海人,还将香葱与嫩鸡搭配,创造出清雅油亮的香露葱油鸡。对不吃葱的人来说,这道菜让人敬而远之;可对于爱葱香的上海人来说,有葱的鸡味或许才是真正的鸡味。

上海人的三黄鸡和小葱很搭~图/视觉中国
到了江西,葱油鸡里的葱被换成了豆豉,水煮的待遇也被更改为蒸制,不变的是弋阳鸡那具有地域特色的香浓;福建的香露鸡把“香露”换成了丁香和高粱酒,鸡也换成了福建特产的河田鸡。
而到了川渝,汤汤水水总不满足急性子们的好吃嘴。于是,为了征服这群各有所爱的好吃嘴,群鸡携手,布下了层层白切鸡关卡。口水鸡,就是白切鸡在川渝的第一关。比白切鸡更加不拘小节的煮制,利落的切件,再搭配上经典的红油,一叠可鲜可香可白可红的川渝特质白切鸡就能爽快上桌。

四川人的口水鸡,特别费米饭。图/视觉中国
怪味鸡,则是白切鸡大军设下的第二关。怪味,虽说所是“怪”,但其实是盐与糖、醋、辣椒、花椒的奇妙综合。煮熟切件的白切鸡,自由地蘸上随性的怪味,虽则看似毫无章法,但又何尝不是追求鸡味路上的另一种尝试?
棒棒鸡、百味鸡,或者纯纯吃鸡和鸡杂的钵钵鸡,作为口水鸡的种种变形,在巴蜀成为了白切鸡大军夺取人们喜爱的又一道杀手锏。至于好似切过头了的鸡豆花,大概能算是白切鸡留给这些老饕们的一个小小彩蛋。

钵钵鸡早已超出了吃鸡的范畴。摄影/马多,图/图虫·创意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如果只是最简单的白切,就能让南方人尝到最真实的家乡气息,让他们回忆起童年时候“无尽”的鸡腿和家人的偏爱,那他们有很多理由,一辈子深爱着白切鸡。山水成滋味,切鸡慰乡人。

广东佛山盐步,人们在为宴席准备白切鸡。图/视觉中国
作者介绍:“地道风物”是《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原创内容平台,这里汇聚了一群热爱山川美食的人,作为行走的风物百科,立志踏遍中国每一寸土地河山,探寻风物美食,传播地域文化。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周志文:人间的孔子|严晓星:漫谈金庸|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毕淑敏读者见面会|徐新对话刘成|谢宇教授系列演讲|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 《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传奇中的大唐》|《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拉扯大的孩子》 | 《子夜》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骆驼祥子》 | 《朱雀》 |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 《南京城市史》(新版) |《被困的治理》 | 《双面人》 |《大名道中》 |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九王夺嫡》|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群学书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