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寯先生与南京
2023/3/31 8:57:00 群学书院
2023年3月28日,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近代造园理论和西方现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与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并称“建筑四杰”的童寯先生逝世40周年。
时光流转,让我们以倒叙的方式,来追溯这位建筑大师的一生。
童寯先生与南京
文 | 钱秋睿
来源 | 方志南京微信公号
园林建筑学,追忆四十年
▲童寯所著部分著作(上海久事美术馆群落“西行画录?东南园墅——建筑师童寯(1900-1983)特展”部分板块展出)
2018年,童寯逝世35年,其所著《东南园墅》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再版发行,该新修订版由童寯之孙、同济大学教授童明执笔翻译,以简洁雅致的文笔,重新传达出童寯先生英文原著的真意。
2016年,童寯逝世33年,其所著中外园林文章的合集《论园》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新建筑与流派》再版发行。
1997年,童寯逝世14年,其所著论述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的《东南园墅》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1984年,童寯逝世1年,其所著《江南园林志》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再版发行,增收《随园考》一文并补录了部分图片,共收图片340多幅。
1983年11月,童寯逝世后第8个月,其所著《日本近现代建筑》出版发行。
1983年3月28日,童寯逝世于南京。
▲童寯 晚年时期
1983年2月,童寯所著《造园史纲》出版发行。
1982年12月,童寯所著《苏联建筑》出版发行。
大学者,教育也
1982年7月,童寯重病住院,在病中坚持撰写大百科全书条目,并为教师研究生答疑和修改教师英文讲稿。童寯一生热爱建筑教育事业,他认为:“建设我们这样的大国,仅靠几个建筑师不行,要通过教育培养出成千上万的建筑师。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们对建筑有科学的认识。”
1980年,童寯所著简述西方现代建筑史的《新建筑与流派》,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童寯《江南园林志》
1963年,童寯所著《江南园林志》正式出版发行。作为一本论述和介绍中国苏杭沪宁一带古典园林的专门著作,这也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方法进行测绘、摄影的园林专著。书中述及的一部分园林实景现已残破或者废弃,资料因而尤其珍贵。书中记叙了包括造园、假山、沿革、现状、杂识五篇,论述中国造园的传统特色和一般原则,介绍江南各地著名园林的沿革、现状、艺术特点并作出评价。其记录中涵盖现存园林约104座,已消失园林约122座,大致呈现了江南园林的分布状况。
▲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大礼堂
1952年,童寯出任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童寯于南京大学建筑系任教。
1948年,童寯设计建造南京萨家湾交通银行、江南铁路公司建设大楼。
1947年,童寯在南京秦淮区文昌巷52号定居,住宅为其亲自设计建造仿英式别墅风格的独立庭院。同年,童寯设计建造了南京孝陵卫政治大学校舍与宿舍、南京高楼门公路总局。
1946年,童寯设计建造南京下关工人福利社、南京小营航空工业局。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童寯随中央大学迁返南京,在其建筑系任教,同时往返沪宁两地从事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业务。
1944年,童寯应刘敦桢之邀抵重庆,赴中央大学建筑系任教,彼时中央大学建筑系正处于著名的“沙坪坝黄金时期”,人才荟集,蒸蒸日上。
1938年,童寯接受“资源委员会”技术长官叶诸沛之邀辗转至重庆,后在贵阳开办“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分所,完成省立陈列馆、科学馆、图书馆和清华中学等许多建筑设计。
▲1937年童寯《江南园林志》图片排版设计稿
▲1937年 童寯《江南园林志》手稿
1937年,上海沦陷。童寯完成了《江南园林志》的撰写,作为近代最早用科学方法论述中国造园理论的专著,这部在短短四年间完成的著作,开创了中国园林现代研究的先河。
建筑设计,雕塑与绘画的艺术
1937年,童寯参与设计建造南京地质矿产陈列馆、地质调查所,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办公楼、图书馆,南京白下路原国民政府“审计部”办公楼。
▲南京地质矿产陈列馆旧影
▲南京地质矿产陈列馆新貌
1936年,童寯参与设计建造中山文化教育馆、南京故宫博物院保管库。
1935年,童寯参与设计建造南京金城银行别墅、上海浙江兴业银行。
1934年,童寯参与设计建造了南京卢树森住宅、张治中住宅、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海公寓数幢。
▲首都饭店(华江饭店)
1932~1933年,童寯参与设计建造了南京宁海路的新住宅区、南京原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及官舍、南京下关电厂、南京首都饭店(华江饭店)、上海恒利银行、孙科住宅、上海大上海大戏院。
1931年底,童寯应陈植之邀赴沪,与赵深、陈植合组“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并在此后7年间,利用事务所工作的闲暇时间,遍访江南园林,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记录与照片拍摄。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大学建筑系被迫解散,帮助学生脱离险境后,童寯举家迁住北平。
不负青云志,常怀赤子心
▲1931年 东北大学建筑系师生合影 前排左二为童寯
1930年,童寯赴欧考察建筑后回国,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先后任教授、系主任。
1928年冬,童寯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在费城、纽约两地建筑师事务所实习、工作各一年。
1925年秋,童寯公费赴美留学,就读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与杨廷宝、陈植、梁思成等同窗学习。
▲童寯 1923年摄于清华
1921年,童寯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
1917年,军阀混战。童寯考入奉天省立第一中学,接受新式教育,逐渐将“渴求和平”“建设富强中国”“读书救国”“科学救国”视为自己的理想。
1900年10月2日,童寯出生于沈阳东郊的一户耕读人家。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周志文:人间的孔子|严晓星:漫谈金庸|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毕淑敏读者见面会|徐新对话刘成|谢宇教授系列演讲|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 《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传奇中的大唐》|《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拉扯大的孩子》 | 《子夜》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骆驼祥子》 | 《朱雀》 |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 《南京城市史》(新版) |《被困的治理》 | 《双面人》 |《大名道中》 |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九王夺嫡》| 《乡土中国》 | 《白鹿原》| 《冯至文存》| 《在城望乡》 | 《海阔天空》 | 《遗产的旅行》|《城堡》 |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 《了不起的盖茨比》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群学书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