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妈妈强迫儿子喝19年前母乳,畸形的爱有多可怕?
2022/7/29 6:00:00 心理严选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心理严选”,加★星标★

    

     健康之爱和扭曲之爱,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否真实地活在关系里。

    

    壹心理主笔团 | 非也壹心理-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有句名言:

     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铺成的。

     那通向痛苦深渊的路呢?

     往往是爱。

     你能想象:被逼喝下整整19年前的过期母乳,是什么感觉吗?

     愤怒、恶心、憋屈、抗拒?

     若这个人是你的至亲,口口声声说很爱你呢?

     你会不会觉得,她是疯了吧?

     然而,并没有。

     荒诞的现实总是比珍珠还真。

     超级「好妈妈」苗也在儿子20岁成人礼时,为他精心准备了一份「惊喜」:

     一瓶通过特殊方法封存了19年的母乳。

     她说,儿子小时候最喜欢喝我的奶了,长大后如果还能喝上一口肯定非常开心。

     多么用心「良苦」啊!

     可儿子谅也只觉得,「这真的不是在惩罚我吗?」

    

     面对儿子明显的抗拒,苗也委屈得哭了。

     无奈,儿子只好用小手指蘸了一点放嘴里,表情瞬间凝固成冰。

     她却在一旁,甜蜜地笑了起来。

     看了这个画面,你是什么感受?

     反正弹幕和评论里,齐刷刷的都是这样的:

     恶心变态太扭曲了吧……

    

     的确很扭曲。

     甚至在现实里,类似的「扭曲的爱」也并不少见。

     今天就给大家好好扒一扒。

    

     扭曲的亲子之爱

     让孩子无处可逃

     像苗也这样,逼成年儿子喝陈年母乳的人,还是罕见。

    

    

     但用同样扭曲的方式「爱」孩子的父母,却屡见不鲜。

     前段时间看新闻,有个妈妈为了督促9岁的女儿努力学习,狠心将其绑住。

     整整六天五夜不闻不问。

     结果,孩子被活活饿死。

     在法庭上,她说

     「我从来没有想过杀死她」「我很爱她,真的很爱她」。

     是啊,亲子之间,的确没有有多少伤害,是为了伤害而伤害。

     只是即便是「爱」,若把握不好方式,一样能杀人。

     而孩子,往往无处可逃。

     Netflix 热播剧《妈妈的遥控器》,就将这种「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让读中学的儿子乖乖听话,妈妈干脆定制了一个「人生遥控器」。

    

    

     男孩考砸了,伪造成绩单。她便将那一天无限循环,直到他乖乖交出「真相」。

     儿子「早恋」,她不赞成,就将他的人生调至认识女孩前。

     总之,只要男孩「不听话」,就按下单日循环键,直到得到满意的答案。

     男孩崩溃至极,一次次自杀,却一次次被妈妈用遥控器救了回来。

     无奈,男孩只能变成妈妈眼中「听话」 「懂事」 「优秀」的孩子。

     然后,在做了二十多年提线木偶后,找到遥控器,毅然决然选择与它同归于尽。

     魔幻吧?

     但更魔幻的是,现实中无数父母,都手握这样一个人生遥控器。

     只不过是隐形的,它的名字叫「控制」。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文的不行,就来武的;正常的不行,就来扭曲的……

     不达目的不罢休。

     《母爱的羁绊》一书作者卡瑞尔·麦克布莱将这类人定义为「自私的妈妈」。

     她们一般有以下特点:

     过于关注自己或者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有意无意忽视孩子的真实需求;动不动就指责批评,很少赞美和认同;界限感很弱,孩子几乎没有任何隐私可言。自己也可能什么都跟孩子说。

     自私的妈妈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在于:

     她对孩子的需求视而不见,且把孩子当成满足自我需求的工具人。

     而孩子一旦无法得到足够的关心和接纳,就不能够发展出足够健康独立的自我。

     就像小树苗,得不到阳光雨露的滋养,活着都难,更别提长成苍天大树了。

     当然,自恋的父亲,杀伤力同样可观。

    

     摊上这样的父母,孩子如果无法做出切割或逃离。

     那么在心智层面,就真的死路一条了。

    

     扭曲的两性关系,

     绞死了真爱

     不只是亲子关系。每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爱情故事里,必然也有一个同样自恋的人。

    

     朋友小飞的经历,很多人应该很有同感。

     她曾爱上过一个特有「男人味」的男人。

     看上去干练果敢、孔武有力、见多识广、成熟稳重……

     总之,妥妥霸道总裁范。

     然而在一起后才发现,霸道是真霸道:

     一个电话不接,立马狂打几十个,美名其曰「我担心你出事」。

     去参加同学会,以命威胁不让去。说是「同学会,拆散一对是一对」。

     下班稍微晚点,就质疑她肯定又出去鬼混了,还把她同事的电话都打一个遍。

     为了息事宁人,朋友只能跟所有朋友断了联系。

     可他依然不放心,经常恐吓她:

     你要是敢做对不起我的事,保证杀了你全家。

     恶心的是,在人前,他又表现得体贴又绅士。

     以至于她向他家人求助时,无人相信,反而劝她要对他好点。

     这个男人没有精神病,但做出来的事和《小敏家》中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徐正没差。

     而她,花了整整4年,才认清这个「深情」男人的真面目。

     又花了3年苦苦周旋,才从他身边逃离。

     午夜梦回,还常常被「我肯定会找到你,跟你同归于尽」惊醒。

     经此一遭,对人性都快失去信心。

    

     当然,也并非只有男性会「为爱扭曲」。只是相对来说,女性较少使用暴力。

     经常有男粉丝问我:

     为什么女朋友总喜欢套用网上的「好男人」标准要求我,且经常变来变去的。我真的是凌乱了,总感觉自己怎么做都是错的。

     其实,感情之事,没有统一对错标准,关键在于「自愿」。

     而一旦将自己的意愿凌驾于他人,「爱」也不再是原本的样子。

     此外,两性之爱之所以会变得扭曲,往往还与「退行」有关。

     所谓退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关系一旦深度发展,人就会不自觉地切换到儿童,甚至婴儿的心理状态。于是,在健康的关系里,我们会觉得活力满满,人都变年轻了。

     而在不健康的关系里,却只会觉得心塞,因为伴侣会退行成一个弱小且蛮不讲理的巨大小孩。

     TA看上去是那么敏感、脆弱、任性、情绪化,完全不可理喻。

     更可怕的是,TA比真正的小孩破坏性大多了。

     你瞧,扭曲的爱里,永远都是单方面的榨取和操控。

     它在每一种亲密的关系里遍地开花。

     以至于我们常常会认为:爱本来就是如此。

    

     爱如何被扭曲的?

     于是,爱在人们心里,渐渐变成了洪水猛兽般的存在。

     微博少女大喊着「不要心疼男人,会变得不幸」;

     知乎男孩闻女色变,在一位两性话题下疯狂输出。

     越来越多人笃信「智者不入爱河」,感叹爱不动了,爱不起了,不敢爱了。

     可是,这一切,真的是「爱」该背负的原罪吗?

     有多少时候,只是因为我们将「信念」视为 「事实」,才迷失在哈哈镜一般的世界里。

     所谓信念,就是指我们「对事实的看法」。而事实,则包括人、事、物等一切客观存在。

     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说: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决定着一切。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自恋的父母也好,控制欲过度的伴侣也好,无一例外都是先扭曲了自己的「信念」。

     他们自有一套关于「爱」的理论,并将其视为唯一准则。

     于是,看不到别人的需求,也看不到真实的关系。

     比如说苗也。

     在她看来,最动人的爱就是母子的亲密无间。

     在单亲妈妈心中,爱是为孩子安排好「正确的事」。

    

     可孩子对此怎么看?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她视而不见,也不理解,只会觉得这孩子不明白我的一片苦心。

     小飞的前夫也自有一套关于「爱」的逻辑。

     因此,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只会觉得

     都是因为你「不检点」,我才发疯。

     所以,健康之爱和扭曲之爱,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否真实地活在关系里。

     正如存在主义治疗所认为的那样,我们很擅长自我欺骗,总是不由自主去合理化、无视或低估那些与我们想要相信的事物相悖的证据的意义。以至于,我们总是无法看到真实,而是活在自己的信念里。

    

     让爱,回归爱

     那么,扭曲的爱既然那么让人难受,为什么还能在两个人之间,稳定地存续下去呢?

     后现代主义理论认为:一切问题,本质都是解决方法。正如苗也的母乳,小飞前夫的暴力。

     这些行为,本身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分离焦虑」而生。

     而一旦放出这个大招,对方就会乖乖听话。

     于是路径依赖就慢慢形成。

     而另一方,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我很重要」、 「TA没了我不行」的感觉,自恋大大得到满足。

     于是在「扭曲的爱」里,形成一种施加者和受害者的合谋,甚至像家族诅咒一样,代代传递下去。

    

     那么,如何打破扭曲之爱的轮回呢?

     我建议你:打破「信念」,走进「真实」。

     如果你是受害者,试着放下内疚,重塑边界。

     「扭曲的爱」最可怕之处,在于它让你觉得不接受是不对的。

     你的拒绝,会让TA不开心,甚至可能会被威胁。

     然而事实上,即使你一退再退,不断妥协。

     对方却不会停下。

     最后,两个人只能在你追我逃的关系里共沉沦。

     因此,当你发现自己卷入这种关系中时,自己给自己念念「清心咒」吧:

     没有人该是别人满足欲望的工具,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开心、幸福负责,即便关系再亲密,每个人依然是独立的个体,我应该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判断。

     然后,还要明确地说出自己感受和要求。

     而如果你心里的爱已经「扭曲」了,自己也痛苦万分,想要寻求改变。

     当务之急就是采取一些实际行动,从扭曲的「关系里」抽离。

     比如,若对孩子过分控制,就尽量避免过激行为,一旦发现自己即将失控,就先离开现场,或向可信任的亲朋求助。

     如果条件允许,请一定要尽快积极寻求帮助。

     可靠的朋友、网络支持团体、兴趣小组,或者是心理咨询……都会成为黑暗中握紧你的那双手。

     毕竟,他人和集体的力量,可以给予我们极大的加持。

     最后,但愿你可以找一个真正懂爱的人,并与之建立一段真诚的关系。

     让爱教会你我如何正确相爱。

     你会发现,在关系里疗愈关系的伤,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最美好的事儿。

     毕竟:

     唯有爱,才能让爱,回归爱本身。END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心理严选】,每天陪你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 卡瑞尔·麦克布莱德,《母爱的羁绊》,机械工业出版社。

     2. 帕翠丝·埃文斯,《不要用爱控制我》,京华出版社。

     3. 苏珊·亚克维,卡伦·威克塞尔,《存在主义治疗》,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介绍:非也。公众号:芒来小姐(ydsakyml);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万年轻人的心理进化部落,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

    

    

    

     点个“在看”,收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理严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