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啥啥不行,躺平第一名”:为何现在的人越来越“知足”了?
2022/9/9 12:30:00 心理严选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心理严选”,加★星标★

    

    我相信,那些可以变好的自然会越来越好,那些暂时还不能改变的,只要我们暂时接纳它,同时开放未来的可能性,总有一天,它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作者:黄启团ID:nlpteam

    

     我认识一位做导师的朋友,她虽然算不上才华横溢,但也称得上博学多才。我听过她的课,讲得还算不错,可是极少有人请她讲课。

     听跟她走得比较近的朋友说,她经常要借钱开饭,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当年读大学时什么都不懂的我,都可以靠双手养活自己,而满腹经伦的她却要借钱开饭,实在无法理解。

     看她一表人材,总想帮她突破一下,于是试着找她聊天,我问她:“你怎么不主动去开拓一下培训业务呢?”你猜她说什么来着?

     她说:“人要懂得接纳自己,知足常乐,花香蝶自来,干嘛要低声下气去推广自己呢?”听起来很有道理,对吧?她要不是个女的,我早骂粗口了,因为这种道理不骂粗口都不足以表达我当时的感受。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总是满口大道理为他们所处的现状辩解,而且他们的理由都十分充分,让你无力还击。读书越多、学识越渊博的人,理由就越充分,好像他们读那么多书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只能是这样子。

     人们总在证明自己是对的。为了证明这一点,宗教,也能成为他们失败的借口。

     好几年前,公司新招了一位业务同事,他十分好学,可谓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从心理学到佛学,无所不知。一开始我们都十分看好他,可是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他还是毫无业绩。

     负责业务的经理想要开除他,我一向爱才,对于要辞退这样一位有才华的员工有点不舍。于是亲自找他谈话,他的一番话让我无言以对。

     他说:“团长,你我都是学佛之人,干嘛那么执着于业绩?对于收入的多少,我早就放下了。”

     我看着年纪轻轻的他,我知道我的佛学知识不如他丰富,无法与他争辩,但我总觉得他的这番言论是对佛学的一种亵渎。 在教育行业做了二十多年,还算好学的我到过世界各地学习,但一直不敢去印度,因为我认识不少朋友从印度回来就把自己的事业终结了。

     一个个年纪轻轻的就退出了“江湖”,靠吃老本生活,更有甚者,靠家人养着,有手有脚的,却活成了废物,还美其名曰放下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一直误以为印度有某些课程是教人不食人间烟火的。我五十多岁了,才“冒险”去了一趟印度,我发现,原来某些人只是借了某个学问来为自己的逃避找理由罢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则嘲笑心理咨询师的笑话,说某人曾经因为尿床而十分痛苦,后来经心理咨询师治疗好了。

     朋友问他:“你不尿床了吗?”他说:“还尿。”“那你怎么说治好了呢?”“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尿床是可以的,我就不痛苦了”。

     也许你会觉得笑话中的主角很傻,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他们中有不少好学的人,可惜的是,他们把学来的学问都用来证明自己现在是对的,不管他们如何努力,都是在同一个圈圈里打转,仿佛在玩具轮上跑步的小仓鼠,不管如何努力跑,都还是在原来的地方。有一篇著名的祈祷文说: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

     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无法改变的?我也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分辨这两者。但我知道,绝大多数人安于现状,几乎把所有的智商都用在证明自己这样做是对的。

     为了让自己找到一个可以心安的理由,不惜花费巨额的学费去学习,去寻找各种专家,最终像那位尿床患者一样,从权威那里得到一句“尿床是可以的”就心安理得了,还以为自己从此学会了接纳自己,从此知足常乐。 我并不反对“接纳自己”和“知足常乐”,这两者都是修行者的基本功,只可惜被某些人拿去做安于现状的借口。

     那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接纳自己”和“知足常乐”呢? 首先“接纳”不等于接受,“知足”不等于“安于现状”。接纳,是有时间框架的,指对过去及现在的自己宽容悦纳,对未来持开放态度,相信未来可以变得更好并为此努力。

     接纳的是人而不是事,不管过去我的事情做得如何,哪怕一事无成,也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为此所付出的努力。

     但不能接受那些失败的事情,更不能接受自己的某些不良行为,对于没有效果的行为要不断修正,不断优化,不断进步。 知足,是对已经拥有的一切感恩,享受并用好现有的一切资源,让现有的资源发挥它的价值。并不是安于现状不作为,更不能成为固步自封的借口。

     现在拥有的一切是你的基础,是你人生的立足点,所以我们要接纳它、感恩它,而不是否定它、对抗它,只有懂得感恩现有的一切,我们才能拓展自己的疆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如何分辨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可改变的?

     在我看来根本就不需要去区分,因为,现有的一切都是过去你所能创造的最佳成果。

     但请记住,世界是变化的,人也是变化的,我们对未来要保持开放的态度,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它。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要符合张国维博士提出的LOVER原则,我们不需要刻意去改变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自然就会发现生命越来越美好。

     LOVER原则由五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

     Learning:学习,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是成功还是挫败,只要我们抱着学习的心态,你一定能从中学到什么,当你保持学习,能力自然会越来越高; Outcomes:效果,张国维博士说过,一艘没有目标的船,海上吹什么风都不是顺风,只要你知道你要的效果,设定你人生的方向,不管吹什么风,你自然会调整你的风帆,让四面来风为你助力; Value:价值,任何物品都有它的价值,一切行为背后都有它的正面动机,事情的发生总有它有价值的一面。一块石头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全看你把它放在什么位置和如何使用它。意之所在,能量随来,只要你心中有价值,你一定能从外在发现万事万物的价值;

     Ecology:整体平衡,任何事情必须是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整体平衡状态下才能够长远发展,只要有一方的利益没有顾及,一定会招致某些力量的对抗、攻击或破坏,因为大自然会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事情回归平衡状态; Responsibility:责任,人们总是习惯把责任推给他人或环境,一辈子活在被动的状态中。只有主动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时,人才能走向成熟。当一个人开始为自己负起责任,那一刻他已经拿回了人生的主导权,生活自然会越来越好。 如果我们面对未来时,能够做到上述这五个原则,我们又何必去知道什么可以改变、什么不能够改变呢?

     因为,我相信,那些可以变好的自然会越来越好,那些暂时还不能改变的,只要我们暂时接纳它,同时开放未来的可能性,总有一天,它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所以,与其祈祷上帝给你智慧,不如做一名Lover;与其把才华用在证明自己只能这样,不如用宝贵的才华去拓展你的人生。我比你自己还相信:你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END

    *原标题:请不要因为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作者:黄启团,心理作家,壹心理天使投资人、智慧行创始人,25年专注心理学应用,著有《亲密关系》《改变人生的谈话》《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等5本心理学畅销书。来源:黄启团(ID:nlptea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心理严选】,每天陪你一起成长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理严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