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不是真的快乐” | 每一句“我很好”背后,都藏着一句“救救我”
2022/9/14 12:30:00 心理严选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心理严选”,加★星标★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即使没有抑郁症,即使不是演员,他们的喜剧戏份却从来没有杀青的一天。但愿这篇文章能让更多强行乐观的人,从乐观的面具中找回自己。

作者:黄启团ID:nlpteam

我一般很少看电视,最近一次出差在酒店里没事,偶然打开,看了一段浙江卫视播出的一个叫"演员的诞生"的节目,演员们深厚的表演功力把一段悲剧演绎得催人泪下。
可是,作为导师的喜剧演员宋丹丹在点评时说的一番话让我惊呆了,大意是:我没有被感动,我看到大家都哭了,我没有哭,这样的悲剧我不喜欢。
宋丹丹是中国著名的喜剧演员,她的作品带给了人们无限的快乐,她背后的故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另一个殿堂级喜剧演员——Jim Carrey (金·凯瑞)的故事。
也许你对Jim Carrey这个名字陌生,但你一定看过他主演的电影《楚门的世界》、《阿呆与阿瓜》,他曾是好莱坞片酬最高的男星,一部影片高达2000万美元,他的每部电影都能让观众笑出腹肌。
对他来说,迎合观众们的趣味实在再简单不过,为满足观众"快来看二货"的心态,他永远都能在电影中自毁形象、搞怪耍贱。
在我们身边总能发现不少像Jim Carrey这样的人,他们虽然并不是什么大腕、名人,但他们随时都能给你带来欢乐和笑声。
以前我非常羡慕这样的人,以为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直到我走进了心理学的世界,才知道,他们阳光的外表,遮蔽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创伤。


乐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声音宏亮、笑声爽朗,鬼马点子多,有她在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欢乐,很多人都喜欢她,这样的乐天派,好像总是能带给人满满的能量。
可是我却很怕她出现在我的课堂,特别是带有疗愈性质的课程,因为当我做个案示范时,需要让案主进入情绪状态,每当这时她都会通过打岔的方式破坏当时的情景,让悲伤的氛围瞬间变得欢乐。
她还对我说:"这样哭哭啼啼的场面,我不喜欢。"我心里想,你总是表现得如此快乐,你的内心该有多悲伤啊!
这样的场面她不喜欢,我也不喜欢她老是给我捣乱,本该我们无缘才对,可是她偏偏经常出现在我的课程。我知道她需要时间,也需要勇气,所以我一直在等待。
直到在一次完形的练习中,她终于嚎啕大哭,哭得那么彻底、那么撕心裂肺。看着平时那个咋咋呼呼的小太阳在班里哭成个泪人,其他同学唏嘘不已。
原来,她之所以努力变得阳光,是不想让自己的世界有黑暗,因为身处黑暗中的感觉实在是太寒冷了。
"从小我就是和奶奶爷爷长大的,爸妈一直在外面忙。我很怕妈妈,她好凶,每次她从外地回来我都很害怕,记得有一次我悄悄拿了奶奶的2块钱,去买一个小东西,被她发现了,她没说一句话,转身就去厨房拿了把菜刀,问:'是哪只手拿的。'那次我整个人都呆掉了。"
她尽情地痛哭过后,开始啜泣着跟我们诉说她的故事。
"奶奶去世后,我觉得这个世界彻底抛弃了我,那段日子我很痛苦,不敢面对,我学会了逃避,不去面对那些不开心的事情,渐渐地,我变成了一个快乐的人,我也以为自己真的变得很快乐了,没想到这些伤心的事情还在。可是,团长,你为什么要我把这些不开心的事情翻出来呢?"
"平时你一个人安静的时候感觉怎么样?"我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
"我哪有什么安静的时候?你知道我是一个静不下来的人,我朋友多,节目多,我会让生活充满欢乐的",她突然好像变了个人似的,由刚才的泪人儿变成了乐天派。
"夜深人静一个人的时候呢?"我知道,最热闹的地方,一定有最多寂寞的人。
"睡觉啊!我会把自己搞得很累,回家就睡觉了",
"睡不着的时候呢?"我没有放过她,继续追问。
"喝酒吧,喝醉了就睡得着了",她的声音开始变低,开始有些难过的神色浮现在脸上。
"这样的生活你真的享受吗?"
"……"她没有回答我,但我知道她已经知道了答案。


黑夜与白天交替,有阳光就会有阴影,有快乐就一定会有悲伤。一个允许自己感受各种情绪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他悲伤时真实地悲伤,快乐时才能真正地快乐。
那些看似永远快乐的人,并不是没有痛苦,他们只是用麻木去屏蔽痛苦,让自己看起来快乐而已。
那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呢?
这与一个人的应对模式有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萨提亚女士认为,人在不同的成长环境影响下,会形成四种不同的应对模式——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
像乐天这样的人,就是典型的"打岔"模式。他们看起来无忧无虑,积极乐观,他们不受规则限制,充满创意,他们是人群中的忘忧草、开心果。面对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他一定会马上转移话题。
你看到的他,永远是一群人的狂欢;你看不到的是,夜深人静时,他一个人的孤单。
如果不是学过心理学,看过无数个打岔的个案,我永远也不会知道,这样看起来永远开心的人,却是离生命最远的人。
每一个人的应对姿态都形成于自己的童年。
在婴儿时期,我们就会通过父母的触摸和语气、声音来理解和传达他们的意思。那时的我们会把父亲强有力的双手或母亲焦虑的言语解读为充满威胁和没有爱心的,尽管父母当时并没有这样的意图。
当童年的成长经历有太多太多的痛苦时,有的孩子会发现,通过遗忘和转移,可以让自己很快不那么痛苦了,于是这种模式就会一直延续在他的生命里。
渐渐地,长大的他们成为了幽默搞笑的高手,常在不经意间转换话题来分散注意力,因为在过往的生命中,有太多太多的痛苦,所以现在不愿意再去感受了。
他们对快乐的追求看上去是一种积极的表现,而实际上则是为了遮掩内心想要逃脱痛苦的挣扎。


人生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如果我们的过往跟乐天一样有一些让我们不堪回首的往事,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让我们回到Jim Carrey的故事。Jim Carrey是全世界最搞笑的演员,但却从来没把自己逗笑过。陈佩斯曾说:"喜剧演员都是把自己当做了祭品奉献给观众。"而对Jim Carrey来说,他的献祭尤其痛苦。
Jim Carrey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为了逗乐床榻上的母亲,他从小就逼着自己变得滑稽搞笑。没有人比他更擅长表演笑容,但与此同时,也没有一个人能体会他内心的痛苦,后来,他被诊断患有抑郁症,从此淡出观众视野。
当人们再次看到他时,他已经从一名演员变成了一名画家。
他说:"你可以从我画作里看到我内心的黑暗与光明。画画让我从过去、未来、后悔以及忧虑中获得解放。"
这两句话让我很感动,毕竟不是每一个深陷"快乐陷阱"的人都有勇气和力量这样解剖自己。
有关负面情绪的处理,团长以前已经写过不少文章,这里我就不再展开细表了。
情绪只是一种能量,各种情绪都有其功能,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
一个不允许自己感受悲伤的人,是不能感受真正快乐的;一个不允许自己感受痛苦的人,也无法感受幸福,因为当你压抑了某种情绪感受的同时,你同样压抑了感受其他情绪的感知能力,慢慢地,你将变成一种只活在大脑里的机器人。
所以,永远的寻求快乐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事情,只是你对痛苦保持麻木罢了。
情绪是属于自己的,不管是"正"还是"负",都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是一种能量,也是生命的资源。面对各种情绪,我们可以接纳它,而不是排斥它,更不能抗拒它、忽略它。
阴阳本为一体,只有我们能与自己的感受合二为一,与自我深深的连接在一起,我们才会充满能量的过好每一天。
同时,只有能善待自己情绪的人,才能够善待他人的情绪,才是一个真正有能量接纳他人的人,也才能从微笑的面具后走出,成为真正温暖他人的"发光体"。
从一些文章中可知,不少喜剧演员,像憨豆先生,卓别林等都深受抑郁症的困扰,我很开心看到Jim Carrey通过绘画表达了一直压抑在他内在的情绪,从绘画中得到了疗愈,他说:"那个强行乐观的Jim Carrey终于杀青了"。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即使没有抑郁症,即使不是演员,他们的喜剧戏份却从来没有杀青的一天。但愿这篇文章能让更多强行乐观的人,也像Jim Carrey一样,从乐观的面具中找回自己。END

*原标题:你可能不知道,这种快乐“有毒”*作者:黄启团,心理作家,壹心理天使投资人、智慧行创始人,25年专注心理学应用,著有《亲密关系》《改变人生的谈话》《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等5本心理学畅销书。来源:黄启团(ID:nlptea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心理严选】,每天陪你一起成长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心理严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