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越懂得麻烦别人,越受欢迎
2022/9/20 12:30:00 心理严选

    

     生活中你是一个懂得麻烦别人的人吗?

     很多人觉得,麻烦别人意味着“软弱”“不独立”,也害怕自己给别人造成负担。

     而今天分享给大家的这篇文章,颠覆了我们过往的认知。

     懂得麻烦别人,不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这篇文章来自公众号【黄启团】,黄启团老师有着25年的心理学疏导经验,公号很多内容都有其对心理学独到的见解。

     如果大家感兴趣,欢迎点击卡片,关注并加★星标★

     以下是正文:

    

    我们公司有个编辑,小姑娘很有才华,文笔不错,文章写得很好。一开始她写文章的效率蛮高的,但是最近这段日子,她写作的效率突然大幅下降,一两周的时间才能写出一篇文章,而且写得还不合格,这与她一开始的表现大相径庭。

     我很好奇,以她的能力不至于会是这样的工作成果,于是主动问她原因。

     她挺为难地说:"团长,我尽力了。有时写到一些心理学原理时我无从下笔,不知道怎么表达。"

     我诧异地问:"那你怎么不问我呢?我们公司除我之外还有那么多专家,你为什么不问呢?"

     她说:"我不敢问你们,怕浪费你们的时间"。

     天啊!她根本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现在是内容为王的年代,我要求公司的公众号每周至少有一篇原创文章,这样才能有效地传播好的学问。

     但她因为害怕浪费我那一丁点回答问题的时间,而导致公司错过了大好的传播机会,这才是最大的浪费。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

     一位父亲让他的孩子把一块石头搬过来,孩子很听话去搬,可石头实在太沉了,超过了他的体力,他无法搬过来,只好跟父亲说自己搬不动。他的父亲问他:"你尽力了吗?"

     "我尽力了",他肯定地说。

     "你真的尽力了吗?你再试试",他的父亲鼓励他。

     孩子在父亲的鼓励下,再次过去尝试了一次,可是石头真的太沉了,还是搬不动,于是又回到父亲身边说:

     "我真的尽力了"。

     "可是孩子,我一直在这里,你都没请我帮忙,怎么可以说尽力了呢?"他的父亲微笑着问他。

     大多数人都和这个小男孩一样,以为尽力就只是尽自己一人之力,根本没有意识到请人帮忙也是一种尽力的方式。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每人每天都有24小时,可是为什么有些人一生碌碌无为,而另外一些人却年纪轻轻就可以拥有巨大的事业呢?难道那些大成就者有三头六臂吗?

     李嘉诚先生曾说过:"假如今日没有那么多的人替我办事,就算我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衬你,乐意跟着你工作,这就是我的处世哲学。"

     李先生这句话道出了效率的真谛,有的人一生靠自己,就算自己是个天才,一个人的力量都是十分有限的。而那些大成就者都是懂得与人合作的人,能用众人之力,集众人之所长,这样哪有不成就大事的道理?

     这个道理也许大多数人都懂,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开口向他人求助时,会那么困难呢?

     国外曾有人在推特上发起调查:为什么你讨厌求助?瞬间收到数万条回复,答案五花八门,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担心麻烦别人:这个原因被最多人提及,不愿意求助是因为害怕变成对方的负担,不想麻烦别人。"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负责,我不想麻烦其他人为我分担"。我们小编就是这一种。

     害怕显得软弱:害怕别人觉得自己很弱。"对我而言,开口求助就是在承认失败。"比起让人觉得自己软弱、不独立,还不如有苦自己受。

     担心对方拒绝:"如果他们说不怎么办?"因为害怕遭到拒绝,或者以前有过求助被拒绝的经历,受伤的感觉仍记忆犹新,不愿再冒险。

     讨厌失去控制:提出需要和请求,就相当于把自己的一部分生活交给别人,这种无法完全掌控的局面让自己很没安全感。

     不想欠人情债:别人在帮自己的时候会感到很不自在,如果帮了,事后也一定要尽快还清。

     无论是担心给别人带去麻烦,还是害怕被拒绝,不难发现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自我价值感太低。

     自我价值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的评价很容易受到自己外在成就的影响,于是你会发现一个死循环:

     因为害怕别人的拒绝或显得软弱而不敢求助,不敢求助的结果只能是凭自己一人之力成就不了什么大事,当一个人成就不了什么大事时必然是更看不起自己,因为看不起自己,自我价值就更低,更不敢去麻烦别人,更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

     这就像一个旋窝,越陷越深,最终变成无底深渊。如何才能从这个困局中走出来呢?

    

    

     要改变这一切,必须先从改变信念开始。在我的《升级生命软件》系列课程中我反复强调:

     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是由他过往的行为所创造的,而行为由信念所主导。所谓信念就是一个人做或者不做一件事情的想法,这些想法主导了一个人的行为,而行为会带来结果,结果的累积就是我们俗语所说的命运。

     不敢求助的人大脑里大概有这样一个信念:"求助是一种软弱的表现",正因为这样一种想法导致了他不敢或者不愿意去麻烦别人。但是,这是真的吗?一个会向别人求助的人真的是软弱的人吗?

     《人类简史》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

     相较与其他生物,人类的身体并没有什么优势,速度比不上草原的狮子,力气比不上大象,不能在天空飞行,也不能在水里畅游,没有毛皮抵御寒冬,也没有爪子对抗野兽。

     但人类之所以能够跃居食物链顶端,是因为人类发展出超强的大脑,能够使用工具,并发展出了语言,透过语言可以与其他人合作。一个人不是狮子的对手,但一群人联合起来,就能把狮子关进笼里。

     合作,让人类站上了食物链的顶端。

     所以,求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恰恰相反,求助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强者的能力。一个善于求助的人,是一个懂得借力的人。

     我读了无数遍《三国演义》,我读懂了一个"借"字:诸葛亮草船借箭,刘备借荆州,孙权借江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借",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也是"借"……

     一个成大事者,都是懂得借天借地借人之力的人,求助,只是借他人之力而已,求助时只要方法得当,并不会让别人感到麻烦,反而会让别人感到有价值,有成就感。

     求助不仅和脆弱无关,事实上,它还是一种勇气和智慧的体现。

     学会借他人的力量,并非只局限在同事、朋友、亲人等范围,有时候你的竞争对手也是很好的借力对象。突破"我"的局限,世界才会更宽广。因为在这个世界生存,你需要的不是孤军奋战的掌控感,而是知道有人并肩作战的安全感。

    

    

     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求助的起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总有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因为你是人,不是神。就算真有神,我想也有一些事情是某些神也无能为力的。

     比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能上天入地,大闹天宫,连玉皇大帝也怕他三分,够厉害了吧?可是,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不是一样会遇到他搞不定的妖怪吗?

     如果连孙悟空都要请观音菩萨帮忙,你请人帮个小忙有什么好觉得丢人的呢?

     当然,请人帮忙也需要有方法,可以从一些小忙开始,一开始就请人帮大忙可能会吓倒对方,同时也会增加自己的挫败感。

     比如,如果你搬了新家,或者就算你在现在的房子住了很久,但是你还不认识你的邻居,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向邻居借点酱油什么的,这样一来二往,你们很快就熟起来了。

     当你能够从这些请人帮小忙的经历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你就会慢慢地敢于从自设的牢笼中一步步走出来,因为良好的体验会改变你的信念。当你不再认为请人帮忙是一种弱者的行为时,你自然就会懂得如何与人合作。

     如果大家都能学会合作,而不是把自己局限在有限的认知范围里闭门造车,无论是对你个人还是对公司,乃至于整个社会,效率都会更高。但愿更多人能从低自我价值中走出来,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不再在个人的有限中纠缠不清,浪费宝贵的光阴。

     我个人认为,人类进化出了语言,就是为了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合作。一个人会说话而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岂不是对人类语言发展的侮辱?

     一个懂得合作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一个能友好合作的社会才是进步的社会。借力不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END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如果喜欢文章,想学习更多实用心理学,欢迎关注【黄启团】。

     *重要提示: 嘿,我们马上要「乔迁」啦!

     因运营需要,过段时间【心理严选】将会乔迁并入【黄启团】,新的公众号将会持续分享更多实用心理学好文,陪伴大家一起成长!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理严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