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的互联网影像表达——以《觉者》为例
2017/12/3邢梦莹 科学传播人

     社会化媒体的日益发展,使影像传播的范围逐步扩大:从传统媒介平台逐步发展至互联网,由此而兴起的互联网视频节目成为新的传播形式。其社会化参与程度高、内容多样性、易于传播等特点被更多受众所接受,也为科学传播带来了契机,各类科学性互联网视频节目的出现为科学知识的传播与科学争议的探讨提供了新的窗口。

     本文将以互联网专题系列节目《觉者·生命》第一期为例,分析和探讨科学如何在互联网影像传播环境下正确、有效地进行传播,尤其是如何减少争议性科技所带来的认知偏见。如何“艺术”地、符合媒介表达中影像传播的规律进行科学传播,已经是一个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

     《觉者》是一档专门以介绍各类科学话题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系列纪录片,向公众传播科学精神,对科学问题答疑解惑。

     第一期节目以华大基因总裁尹烨和主持人梁冬进行对谈的形式展开,他们围绕当下比较敏感的争议性科学议题——转基因,从“为什么美国人会接受转基因食品”这一问题开始,讨论了为何转基因技术会产生争议以及如何看待这一技术等问题。

     节目链接:http://www.365yg.com/item/6477769252777493006/

     一、影像传播的要素分析

     制作一档互联网节目,先要确定节目类型,根据节目类型确定分析要素,例如访谈类、脱口秀、真人秀、微电影等,每个类型涉及多个分析要素,使各个要素之间构建平衡、和谐的相互关系,才可能在节目形成之时达到预期目标。互联网节目制作要素与电视有一定相似之处:因为播放平台不同,而形成“互联网+”的模式。

     本文所研究的节目类型为“互联网+访谈+纪录”,一般而言,高水准的此类互联网节目要求与电视节目类似,主持人的综合水准较高,带动嘉宾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彼此达成自然交流而非尴尬生硬的状态,嘉宾在此环境下自如表达观点,能在其中讲述更多的故事,传递有意义的观点,同时结合纪录片式的叙事方法和镜头与画面共同诠释内容主旨。为达成这样的目标,以下这几个要素十分关键:节目的话语样态,叙事呈现,以及技术配合(灯光、摄影、画面等)。技术因素更多依靠视听信息来体现。

     1.话语样态

     话语样态是指在口语传播中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对于节目内容进行有声语言创作时所采用的话语形式和类型。一般包括宣读式、朗诵式、讲解式和谈话式。【1】在人物访谈中,主持人和嘉宾作为访谈的双方主体,其中的话语样态即主持人与嘉宾彼此对话时所采用的话语形式。

     根据科学传播的特点,尤其是争议性科学议题的媒介探讨,在进行大众传播时,对于话语样态的选择和把握尤为重要。不同的话语样态对于大众接受信息的态度及行为有显著差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对于真诚、朴素的沟通式话语样式更易接受。对于科学传播类访谈节目而言,一般采用谈话式和讲解式相结合的方式最为合适。

     2.叙事手法

     叙事学最早由法国文艺理论家托多罗夫(T.Todorov)提出,产生初期是一种对文学中叙事作品的结构分析。经过发展,叙事的含义涉及了对符号、故事、方法、传播、诠释、接收的整体描述与信息展现,是一个和传播内容、方法与过程相关的动态化概念。研究学者认为,叙事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行为,它的基本功能就是传播故事。借助叙事理论去观察和解释传播活动,可加深我们对于传播者、文本、受众互动的理解。【2】

     电视纪录片的本质就是一种叙事,这种叙事不是事件或情节的静态呈现和反映过程,而是叙事者通过某种叙述行为或技巧,运用叙述话语、叙述故事或事件给予受众一种动态双向的交流过程。【3】 科学传播过程中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手法,能够将理性深奥的内容加以感性化转换,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3.视觉诠释

     视觉表达能够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环境,使人们通过感性直观的认识快速接受科学新知,留下生动形象的记忆。观看主体的思维活动与观看行为密不可分,每一次观看就是一次视觉判断。判断有时候被人们误以为是只有理性才有的活动,然而视觉判断却完全不是如此。这种判断并不是在眼睛观看完毕之后由理性能力做出来的,它是与“观看”同时发生的,并且是观看活动本身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4】

     科学可视化是对科学成果进行符号提炼与视觉化形式再现的过程。受众通过视觉符号与结构读取其所传达的科学意义,通过视觉形象增进对科学内容的感受与理解,从而增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二、《觉者》(第一期)案例分析

     ——“转基因就是一个技术。什么叫技术?在过去异想天开,在今天勉为其难,在未来习以为常。”

     ——“技术本身的发展,是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尹烨在题为“梁冬对话华大基因尹烨:为什么美国人接受转基因食品?”第一期《觉者》节目中如是说。

    

     在当下社会舆论中,转基因被视为敏感且具有争议性的科学话题。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呈现较大的分歧。尤其是“反转”人士,常将转基因妖魔化、阴谋化看待,这给科学传播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针对这样的现实背景,尹烨在节目中做出了一系列科学解释,还原“转基因”的本来面目。

     1.语态轻松 气氛自如

     主持人梁冬和嘉宾尹烨在整个节目对话中,始终都是轻松自如的“谈话式”语言表达状态,如同朋友之间对一个话题随意却不失认真的讨论,观众毫无违和感。节目主要以嘉宾尹烨对话题的自我认知展开交谈,主持人梁冬则以“不经意”的“点题”在一旁为其呼应、补充,形成一种“反客为主”的自然交流的现场语境,整期节目时长不超过十五分钟。

     ——“美国人也吃转基因玉米吗?”(梁冬)

     ——“是,吃的,这个我两手两脚地举起来他们一定吃。”(尹烨)

     同时,在整个节目录制的过程中,现场的访谈环境极其简约,即生活化的交谈场景。主持人梁冬和嘉宾尹烨的造型也是自然朴实的,这为观众的视觉印象树立了轻松、无距离的心理感受,超越了传统电视访谈类节目中特有的“仪式感”。这也是互联网传播特有的媒介特点。

    

     2.讲述故事 传播态度

     尹烨对“转基因”这一科学话题进行多层次的解读,清晰而富有条理,在观点输出的同时不断列举人类历史上与此相关或类似的科学技术、科学故事来佐证,为观众提供尽可能多的视角重新认识转基因:试管婴儿技术、克隆技术、移植技术以及疫苗的研制等等,其内在本质与转基因技术并无二致。转基因的本质是一种科学技术。

     ——“试管婴儿这个技术到今天为止诞生多长时间呢?差不多就是四十年。1978年第一个试管婴儿成功了,其实就是把精卵混在一起。出来的时候大家就骂他,这是个恶魔。你干预了这么多年,我们人类自然繁衍的一个规律。可是到2016年,也就是这个技术诞生32年以后,因为他做的第一代试管婴儿变成人父人母了,诺贝尔奖、生理学和医学奖就颁给了(研究)试管婴儿的这个爱德华兹教授,他就瞬间从恶魔变成送子观音了。……四十年,我们可以让一个技术从勉为其难,变成习以为常。”(尹烨)

    

     尹烨讲述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借此来说明转基因虽然在现阶段备受争议,如同当年试管婴儿被世人视为恶魔,但经过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将会如现在的试管婴儿技术一般,被公众所接纳并成为一种选择。

     3.科学图像 视觉传播

     此外,节目中尹烨配合科学画面内容解读转基因本质,使受众在仅有的十几分钟之内对转基因有了初步的认知并形成较正面的印象。在阐述个人对转基因技术的观点以及列举相关案例时,他同样辅助以大量可视化作品,包括科学历史图片、科学动图和相关视频等,经过后期剪辑成为配合节目主题的信息丰富的可视化科学素材,与节目主题的表达共同作用、相得益彰。与此同时,媒介传播中的声音元素,如音响和音乐的辅助配合,与可视化作品紧密结合,强化了节目主题的传播效果。

    

     4. 客观表态 不偏不倚

     除了以上三种重要的传播要素,节目中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就是传者对受者的态度,尤其是面对争议性科学话题时,传者的态度尤为重要。若是“固执己见”,一味“抨击”对方的意见,甚至视其为“无知”、“愚昧”,有时效果会适得其反。即使嘉宾尹烨的目的是对观众进行有关争议性话题的科学知识的传播,扭转公众一定程度上的偏见,但他在争议面前,仍以包容的态度承认其存在的客观性,甚至对于反转人士崔永元的合理观点也表示了理解和支持,例如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不能滥用、不能滥种、人们有知情权等。

     “争议性”的存在具有必然性的原因之一是人们科学素养的差异。尹烨在节目中提到,具备人文学科背景的人可能更多地站在“反转”立场上;而具备理工科思维和背景的人则更多地对转基因技术持支持态度。本期节目对此也进行了解读。

    

     参考文献

     【1】张颂. 回眸播音主持专业30年[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01):113-116.

     【2】刘佳莹,宋向光. 博物馆的媒介优势——结构主义叙事学视角的博物馆展览试析[J]. 博物馆研究,2009,(04):3-7.

     【3】蔡之国.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15(06):8-10.

     【4】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艺术心理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

     人物介绍

     尹烨: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2002年加入华大基因,先后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管理及基因组研究工作。近年来致力于基因技术的科学普及,发表《基因是生命的源头》等多篇演讲,立志“改变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范式”。

     梁冬: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及主编,曾任百度公司市场副总裁。电台节目《冬吴相对论》主讲人,《生命》系列纪录片出品人及主持人。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 邢梦莹

     审阅 | 金兼斌,江苏佳

     编辑 | 施文荻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