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译介|作为东帝汶科学传播工具的动画
2018/2/4徐雅倩 科学传播人

     本期“科学传播人”为大家译介的佳作是Chris McGillion于2017年4月发表在《科学传播》(Science Communication)上的《作为东帝汶科学传播工具的动画》(Animation as a sciencecommunication tool in Timor-Leste)一文。

     作者Chris McGillion 是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传播与创意产业(Communication and CreativeIndustries)学院的一位高级讲师。目前他正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University )攻读农业传播方向的博士学位。他关于动画在东帝汶农业传播方面的研究正是他博士研究的一部分。Chris McGillion曾担任《悉尼先驱晨报》(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的评论版编辑,还为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多家报纸和杂志供稿。

    

    

    (作者简介详见链接:https://arts-ed.csu.edu.au/schools/communication-creative-industries/staff/profiles/academic-staff/c-mcgillion)

     研究背景:难以开展的信息传播

     作者此项研究是在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农作物产量相对较低的东帝汶展开的,他想要寻求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收入的方法。

     东帝汶位于印尼群岛最东边,不到六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约有一百二十万人在此生活,其中,七成是依靠简单的刀耕火种方式生存的农民。农民们耕种的是一般的农作物,产量非常低。当地人知道改变目前的种植结构和方法能够提高产量,但想要获得这些新的培育方式,首先需要解决当地的信息传播问题。

     作者在本文中指出了三个阻碍当地信息流通的问题:首先,东帝汶缺乏一个全面的传播农业技术进步信息的体系,农民们获得农业信息往往依靠每村一个的农业信息拓展官(agricultural extensionofficer)。这些拓展官对于新的农业知识和技术也无从了解。其次,尽管大部分人使用当地官方语言——德顿语,但还有一部分人使用自己地区的语言。除了官方语言,还有16种语言在东帝汶被广泛使用。最后,东帝汶的文盲率非常高,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高达36%。

     缺乏统一的语言、受教育程度偏低使得信息难以得到广泛传播。

    

     动画:有效的传播工具

     针对东帝汶这样的传播困境,作者认为以语言和文字为载体的信息传播难以开展,但以动画为载体的信息传播或许可以打破这一困顿局面。

     作者在本研究中指的“动画”是通过描画人物即仅仅通过人物的行为和移动来讲述故事的形式。作者承认,静态的文字、图表的确能够增加信息量,但前提是受众有能力“读”懂他们,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地区,受众们读取文字的能力会受到限制,但这一问题可以由动画来解决。

     动画能够通过动态的、形象化的信息帮助受众相对容易地理解信息,同时还能够加入一些娱乐元素,吸引并维持受众对内容的兴趣。作者也提到视频传播的效果,他认为视频提供了太多额外的信息,受众容易受到视频中“演员”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以及场景的影响,从而降低其对主要信息的关注度和接收度。相比视频,动画的另一个优势是更方便传输和散布。

     作者和其四个学生一起制作将要用于试验的动画。由于这四位同学几乎没有农村生活和农业劳作的经历,第一次制作的动画显得过于理想化,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链。作者适当地向他的学生介绍了东帝汶农业生产的情况,经过不断修改,最终形成了将要投放到农民中的动画。

     作者认为此类动画有三个重点需要凸显:其一,对东帝汶人的尊重以及对女性在农业生产中重要作用的肯定;其二,动画需要抓住受众们的注意力,快节奏地呈现东帝汶农民真实的农业劳作情景,同时要带有一定的幽默感;其三,为了保证信息能被更多的受众理解,动画需要关注“动作”而非“言语交流”。通过这三点,作者希望动画能够对传播农业知识产生良好的效果。

     动画传播在东帝汶的效果

     ChrisMcGillion团队制作的动画一共有四小集,每集一分钟,他们想要传递的主要信息取材于一本农业种植指南。这部动画描画的是一个男性农民因为自己的庄稼产量不如邻居女性农民家高而感到十分苦闷,女性农民就将自己的种植结构以及如何进行播种、施肥、除杂草等一系列知识教给男性农民。之后这位男性农民据此操作,也迎来了自己的丰收季。最后一集是关于种植技术的总结。

    

     动画播出后作者并未获得来自农民们的直接效果评价,因为很多农民不识字,开展问卷调查的难度较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也比较大。作者是在之后的采访中了解到自己设计的动画在农民中的传播效果。作者了解到动画在农民中很受欢迎,他们认为动画比视频教学更容易理解,展示的效果也更好。

     作者通过之后的研究和效果调查,得出结论:动画对于受教育程度偏低地区的受众而言,能够形象化地呈现信息,更加适合当地受众。同时,作者也指出很多东帝汶农民使用的手机还不具备动画播放的功能,并且当地的农业信息拓展官对于如何通过动画指导农民培育农作物的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两点都限制了动画的传播和其产生的实用价值。

     中国的动画科学传播实践

     在Chris McGillion的研究中,动画能够帮助东帝汶农民更加有效地理解农业知识,缩小农民与专业科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能够降低受众对科学知识理解的难度,加强科学传播的效果。我国也有很多动画、短视频类的科学传播实践。比如,2014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制作的原创类科普节目《美丽化学》。

    

    

     《美丽化学》包括“化学反应”和“化学结构”两部分,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展现独特的化学之美。在“化学反应”部分,影片使用最新的4k高清摄影机捕捉化学反应中的缤纷色彩和微妙细节。在“化学结构”部分,则使用先进的三维电脑动画和互动技术,展示近年来在《自然》和《科学》等国际知名期刊中报道的化学结构。

     《美丽化学》的项目负责人在接受果壳网“科学人”专访时表示,拍摄《美丽化学》的初衷是要为公众展现不一样的化学,改变公众认为化学是“有毒”、“难闻”并会带来“污染”的刻板印象,让公众看到它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另一面。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大众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吸引大家了解化学、学习化学。

     除此以外,目前我国既有专门为中小学生制作的动画科普视频,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建立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也有旨在破除谣言、揭露真相的生活科普动画,比如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上的科普动漫短视频、各大卫视的谣言澄清视频等;还有意图向所有人传递科研圈里的新鲜事并解答读者提出的与科学有关的生活问题的有益尝试,如果壳最新推出的“果然知道了”栏目。可以说,以动画为起点、基于图文结合逻辑的传播方式,已经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当我们谈及科学、技术时,通常下意识地用“专业”、“晦涩”、“高深”、“不接地气”等词语来形容,似乎它们遥不可及。而科学传播的意义则在于减轻大众对科学的畏惧感,打破科学的神秘感,缩小大众和科学之间的距离,让科学不仅应用于日常生活更走进我们的心里。人类的生活需要“诗和远方”的人文色彩,也需要富有逻辑的科学理性,科学传播的魅力就在于,能将科学性的事物通过我们更容易接受的充满人文色彩的方式展现出来。动画即是一项重要尝试。

     动画凭借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正在成为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一大有力工具。虽然目前我国还未能生产出可以与BBC、National Geographic、Discovery相媲美的科学动画作品,但前景光明,长路漫漫犹可期。

     原文:Mcgillion,C. (2017). Animation as a science communication tool in timor-leste. Science Communication, 39(2), 278-285.

     原文链接: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1075547017696164

     文中动画视频链接:https://vimeo.com/109073628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徐雅倩

     审阅 | 金兼斌,江苏佳

     编辑 | 施文荻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