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博客为什么仍然重要
2018/3/1杨虹艳 科学传播人

     引言

     在科学写作领域,科学博客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伴随互联网的崛起,博客逐渐成为科学从业者解析科学现象、发表学术见解、交流科研经验的空间。然而,近几年来,内容简短、形式多样的微博等社交媒体聚集了大量用户,展现出强大的传播力。相较之下,以刊载网络日志为特色的博客呈现出式微之势,科学博客的关注度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本文综合编译了Nature和Science杂志官方网站上的相关文章,看一看国外研究者如何看待及评析这一问题。

     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网络技术日臻成熟,个人博客随之兴起并蓬勃发展。同一时间,以“科学”为兴趣标签的科学博客也浮出水面,在促成科研合作、传达重要信息和联结科学共同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无需太多时间维护的微博和同类自媒体广受用户欢迎,迫使篇幅较长的博客显得有些“过时”。尽管如此,一些科学家仍然在保持科学博客写作的活力。

     “博客并不适合每个人,但重要的是,人们意识到这是科学家们彼此交谈的众多方式中的一种。”加拿大纽布伦斯威克大学(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的进化生态学家Stephen Heard说。他本人同时也是博客网站“Scientist Sees Squirrel”的作者,并在自己的博客标语中调侃道“很少原创,常常出错,偶尔有趣”。

    

     图为博客网站Scientist Sees Squirrel

     近几年,关于科学博客影响力的研究,使科学博客重新获得了关注。在一份未发表的研究中,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的研究人员调查了1981年及以后出生的865名德国科学家的社交媒体使用和科学推广参与情况,调研对象包括数学家、化学家、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结果显示,15%的科学家开设了博客,但是几乎没有科学家定期更新自己的博客。

     这一调查真实揭示了科学家对博客和其它形式科学传播的态度。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缺乏时间是从事任何形式科学传播的巨大障碍。但几乎70%的人认为,做相关工作有助于促进研究人员的职业发展;近90%的人表示,博客可以帮助招募更多聪明的人进入科学领域

     据Heard估计,他每周在博客上平均花三到四个小时,但他坦言有些帖子确实比其它帖子花的时间要长,有一次他就花了八个小时写一篇文章。尽管如此,他还是找到了一种将博客纳入日程的方法。他说:“我试图在低产的时间段写博客,比如当我在机场休息室或等待开会时。”

     对于瑞士洛桑大学(Université de Lausanne)生物信息研究员Marc Robinson-Rechavi来说,撰写博客的动机之一便是希望用法语创建一个博主和读者的社区,因为包括博客在内的大部分科学写作都是以英语为语言。如今他在法语平台“CaféDes Sciences”上坚持写博客,该博客网站汇聚了欧洲、北美和非洲等地的几十名博主。

     1

     科学博客会被微博取代吗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科学传播专家兼博客网站“From the Lab Bench”的博主Paige Brown Jarreau表示,任何关于博客影响力的研究都会留下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博客通常很难界定,在线科学社交媒体内容的生态系统正在不断扩大,平台正在相互融合。”她说。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新闻研究生院陶氏-奈特创业新闻中心(Tow-Knight Center for Entrepreneurial Journalism)教育主任Jeremy Caplan则认为,网络景观的变化,特别是社交媒体的繁荣,已经淡化了博客的影响力。他说,使用Twitter或Facebook就可完成类似的工作,很少有人愿意再跟踪10位、20位或30位科学家的博客。

     此外,在Medium、Quora和Reddit等社交网站上,科学家、研究人员或他们组成的小组可以不间断发布话题,并开启关于某个话题的讨论,这样还省去了维护个人博客网页的时间。相关平台负责人表示,为了满足读者对平台上新内容的持续不断的需求,他们可以对话题发起者采取严格的纪律管理措施。

    

     图为社交网站Medium

     尽管如此,科学博客的影响力依旧存在。它日渐成为科学工作者的知识管理系统,显现出科学共同体的权威性和传播力,它的交互性也增强了科学传播的活力

     Jarreau在研究成果中提到,43位随机挑选的科学博主中有40位称,一篇典型的博文在几天内可以获得一千多次的浏览量。此外,受访的博客读者中超过40%的人表示,他们已经在从事科学相关工作,另有16%的人表示他们对科学工作感兴趣。

     一些研究也认为,科学博客被其它媒介取代还为时过早,但它们之间的融合和交汇趋势已在科学传播方式的变革中显现。在Jarreau看来,社交媒体平台给作者提供了一个产生和测试想法的地方,之后作者可能会将这些想法合并到一篇更长的博文中去,并引导读者阅读他们想要的详细内容。“社交媒体为科学博客预设了一个窗口。”她说。

     2

     科学博主有何收益与顾虑

     在一些博主看来,博客确实有潜在的缺陷,至少它难以让人变得富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多明格斯山校区(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Dominguez Hills)生态学家Terry McGlynn说:“除非你的读者人数众多,否则不值得通过写博客来赚钱。”他的博客网站“Small Pond Science”拥有超过57万次的访问量,但从来没有投放过广告。他本人也计算过,即便这样做,他每年只会获得1万至2万美元。

     “有些人说开博客和使用社交媒体会使人分心,并可能损害你在就业市场上的名誉,因为它意味着你不够严肃认真。”McGlynn说。Robinson-Rechavi承认,他在2010年开始撰写博客时,因为不确定读者会有何反应,只用自己的姓名缩写来署名。尽管他已经获得终身教职,他还是决定减少风险。他本以为写博客的举动难以获得同事的理解和支持,可没想到他所在大学的管理层认为,他的博客是一个有效的交流想法的平台。“我认为他们认可我的做法。”他补充道。

     在互联网上将自己的名字、相片和想法发布出来,这确实是需要考虑的固有风险。尽管如此,加拿大劳瑞尔大学(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细胞生物学家Allison McDonald一直在坚持写博客,并乐于和读者对话,话题涉及教学、生物学、学术界女性等等。当她参加终身教职评选时,她在申请中提到了她的博客。“这是我在科学多样性宣传和倡导工作中的一部分。”她说。

     Heard则希望通过他的博客向年轻科学家提供信息,并鼓励他们加入其中,他同时也看到了写博客对他自己职业生涯的好处。“开博客并没有让我更轻松地获得拨款或发表论文,我失败的次数和以前一样多,但是我有一个读者群,他们阅读并评论我的博客。”他说:“我手头上的一个研究项目就起源于我的一篇博文。”Heard坦言,他总是听人说博客正在走向衰落,但他无意放弃撰写博客,并将继续传播有关写博客的好处。

     对于Heard和其他人来说,这笔投资是值得的。2017年10月发表在期刊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上的一篇论文里,他和另外七位博主兼研究员分析了他们自己创建的“Science Community”博客的影响,这一系列网站面向专注于研究科学文化和业务的研究员,样本中阅读量最高的博客“Dynamic Ecology”的月均浏览次数超过40,000次。

     此外,文章表明,写博客的最重要的影响是无法量化的。一些完全陌生的读者特地来向Heard道谢,感谢Heard曾写作的一篇博文,让即将在学术会议上发言却不善表达的他们,获得了最中肯的建议。

     3

     读者希望从科学博客中获得什么

     科学博客给已有建树或正在成长的研究员同时带来了机会和风险。那么读者如何使用这些互联网信息?事实上,谁又是科学博客的读者?

     Jarreau针对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博客网24篇博文的上百位读者展开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读者都是活跃的研究人员。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专家关于当前科学问题的评论,对研究论文的深度分析,以及解释性的科学博客

     据内部人士介绍:“尽管博客受到欢迎,研究人员中几乎没有人会在同行评审期刊刊登他们的论文之前,将博客作为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受访者担心,其他研究人员可能会窃取他们的成果,或者拟投稿期刊以成果已刊出为由拒稿。

     2017年1月发表在期刊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上的另一项研究中,Jarreau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曼希普大众传播学院(Manship School of Mass Communication)副教授Lance Porter分析了40篇随机挑选的科学博客的2955位读者。研究发现,这些读者可以被明确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群体。

     其中最大的群体是“单向娱乐用户”,他们阅读科学博客主要是为了娱乐和追求氛围,这一群体中非科学学位读者的比例最高。第二大群体是最有可能追求或仍在追求科学职业的人,是“独特的信息搜寻用户”。他们阅读科学博客,主要是获取在传统媒体上看不到的信息,了解当下发生的时事,并以此为学习渠道。最小的群体是“超级用户”,他们参与在线社区,获取建议,为个人博客或社交媒体帐户寻找创作源泉。

     本文综合编译自

     [1] Eryn Brown & Chris Woolston. Why science blogging still matters. 2018-01-3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1414-6

     [2] Beryl Lieff Benderly. What readers want from science blogs. 2016-06-28.

     http://www.sciencemag.org/careers/2016/06/what-readers-want-science-blogs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杨虹艳

     审阅 | 金兼斌,江苏佳

     编辑 | 张滋宜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