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产业安全、生态安全:转基因生物技术相关谣言的三大主题
2018/7/22江苏佳 科学传播人

    

     自1974年科恩(Stanley N. Cohen)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质粒上的抗青霉素基因转到大肠杆菌体内,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序幕被拉开。1996年,转基因作物在美国实现商业化生产,转基因食品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转基因技术是否顺应自然规律?转基因是否会改变生态环境?这一系列问题让这项技术从一个单纯的科学议题变成一个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伦理的敏感的社会问题。

     1997年起,我国开始进口转基因大豆。此后,有关转基因的报道始终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报道在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政府信任的焦虑、恐慌与不解。在与官方话语体系平行的民间话语里,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科学素养不足等问题,人们为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转基因技术所涉及的相关议题提供了“集体协作”式的解释,从而衍生出许多科学谣言。这些谣言充当了人们情绪发泄与传播的载体,也为理性、正确认知转基因技术蒙上了一层阴影。

     近年来,果壳“科技有意思”、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以及“科学流言榜”等多家研究组织、媒体机构的传播平台分别发布转基因谣言榜单,致力于发现谣言、控制谣言、粉碎谣言,最大程度降低谣言的负面效应。本期“科学传播人”将对典型的与转基因技术相关的谣言进行梳理,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有哪些谣言在混淆视听。

    

     01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谣言

     谣言

     食用转基因大豆油会增加人体患肿瘤的概率。2013年6月21日,黑龙江大豆协会发表《转基因大豆与肿瘤和不孕不育高度相关》,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认为河南、河北等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集中区域也是我国肿瘤发病集中区,而黑龙江、辽宁、浙江等不以消费转基因大豆油为主的地区,肿瘤发病率较低。[1]

     真相

     肿瘤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跟食用转基因大豆油没有直接关系。

     谣言

     食用转基因食物会导致广西大学生不孕不育。2010年2月,“乌有之乡”的创办人张宏良发文称,广西大面积种植的“迪卡007/008”转基因玉米与广西男性大学生的精液质量下降有关。[2]

     真相

     首先,“迪卡007/008”杂交及其亲本均为非转基因玉米。其次,作者引用的报告《广西在校大学生男性健康,过半抽检男生精液不合格》出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业人员。调查者得出的结论是:“与长时间上网,久坐软沙发,长期吃烧烤油炸食品,吃饮料、罐头食品,以及环境污染等其他多种因素有关。”并未提及与转基因玉米的关联。

     谣言

     “先玉335”导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2010年9月,《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的调查报告称“先玉335”转基因玉米导致山西、吉林等地出现“老鼠减少”和“母猪流产”的异常现象。

     真相

     据调查,“先玉335”不是转基因品种,山西、吉林等地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老鼠数量的减少归因于鼠害的统防统治;母猪流产与当地实际不符。此报道被《新京报》评为“2010年十大科学谣言”。

     谣言

     Bt抗虫转基因作物能杀死虫子,对人体也有害处。

     真相

     抗虫转基因作物中的Bt(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是一种高度专一的杀虫蛋白,只能与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肠穿孔,导致害虫死亡,而其他昆虫、哺乳动物和人类肠道细胞没有Bt蛋白的结合位点,因此不会对其他昆虫和哺乳动物造成伤害,更不会影响到人类健康。

     谣言

     转基因食品影响子孙后代。

     真相

     现代科学尚未发现通过食物传递遗传物质整合进入人体遗传物质的现象。从生物学角度看,转基因食品的外源基因与普通食品中所含的基因一样,都被人体消化吸收,食用转基因食品不会改变人的遗传特性。

     谣言

     转基因大豆浸泡后不会发芽。

     真相

     大豆的蛋白脂肪含量较高,其胚活性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大豆无法发芽是胚活性丧失所致,与是否为转基因品种无关。

     谣言

     圣女果和紫薯是转基因作物。

     真相

     我国市场上所有的圣女果、紫薯、彩椒等都是自然演变和人工选择产生的品种。

     02

     与产业安全相关的谣言

     谣言

     转基因作物不能留种。有传闻认为:转基因种子中含有自攻击基因,会杀死自己的胚芽,播种者即使留种也没用,必须从种子公司买,种子公司就是这样实现对别国农业的控制。

     真相

     从技术上说,转基因作物是可以留种的。更多情况下,目前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专利法保护,在法规上不允许留种。

     谣言

     转基因作物无法实现增产。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佟屏亚在“转基因与国家安全研讨会”上说:“转基因有个软肋,就是所谓‘增产’。报纸上老在说转基因能增产、能高产,这是最能唬人的。事实上转基因不增产,更谈不上高产。”

     真相

     基因生物技术可以避免由于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而带来的产量损失,客观上带来增产效果。目前,转基因技术主要增加了作物的抗虫和抗除草剂特性,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和劳动力投入,减少因虫害导致的产量损失,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除了增产外,转基因的目的还有很多,如耐盐碱、抗旱、抗寒、抗涝等。

     谣言

     欧美不消费转基因食物。中华论坛上有帖子称 ,美国人超市里的转基因食品无人问津,美国生产出来的转基因作物都销往亚洲,而韩国和日本出于贸易保护政策基本不进口转基因作物,这些转基因玉米、大豆都卖到了中国。

     真相

     美国市场上75%以上的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据美国农业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转基因玉米产量的87%在国内消费,出口量仅占13%;转基因大豆产量的54%为国内消费,出口量占46%。此外,除了中国,日本和韩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日本进口的粮食中有一半来自于转基因作物。

     谣言

     转基因大豆正在毁掉阿根廷农业。

     真相

     事实上,转基因技术给阿根廷农民带来可见的利益。2016年,阿根廷仍然保持其全球第三大转基因作物生产国的排名,仅次于美国和巴西,占全球种植面积的13%。

     03

     与生态安全相关的谣言

     谣言

     转基因作物违反自然规律,有机农业才好。

     真相

     人类改变生物遗传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几乎所有农业产品都有人工干涉的痕迹,转基因技术并没有比其他农业技术更违反自然规律。

     谣言

     种植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会产生“超级杂草”。

     真相

     1995年在加拿大的油菜地里发现了个别油菜植株可以抗1-3种除草剂,因而有人称它为“超级杂草”。事实上,这种油菜在喷施另一种除草剂2,4-D后即可全部杀死。其实,“超级杂草”只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超级杂草”的存在。

    

     近年来与转基因技术相关的谣言所聚焦的领域大多为个人层面的食品安全、国家层面的产业安全和全球层面的生态安全。其中最受到关注的是食品安全,转基因食品致癌、绝育等谣言从未休止。以转基因致癌为例,法国“反转”科学家塞拉利尼(Séralini )、赞比亚拒绝接受转基因救济粮等多个事件充当了“证据”。有些“证据”看似言之有理,实则要么经不起推敲,要么本身存在问题,有些甚至是毫无根据的阴谋论。其中,塞拉利尼发表在《食品和化学毒物学》(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上的研究近日已被证实是错误结论。[3]

     此外,令人费解的是,“圣女果和紫薯是转基因作物”、“欧美不消费转基因食物”等通过事实即可辟谣且已多次辟谣的谣言仍反复出现,“果壳网”戏谑地称这类谣言为“月经贴”。可见,虽经过长期努力,治理转基因谣言与调和转基因争议一样,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释

     [1] 大豆协会:转基因大豆与肿瘤和不孕不育高度相关,见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620/225215862239.shtml。

     [2]张宏良:广西抽检男生一半精液异常,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7b7f90100gfpc.html。

     [3] 科技日报:欧洲三项研究旷日持久代价巨大——花一亿元驳斥一篇转基因论文,值吗?见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8-06/25/content_397595.htm?div=-1。

     其它参考资料

     果壳网:转基因谣言top10,见

     https://www.guokr.com/post/556401/focus/0035191030/。

     基因农业网:捍卫真相与细节,一切谣言将在这里被终结,见

     http://www.agrogene.cn/info-1501.shtml。

     基因农业网:2013年转基因谣言全破解,见http://www.agrogene.cn/info-1049.shtml。

     央视网:“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发布转基因十大谣言真相”,见

     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sjzx/201708/t20170803_5768417.htm。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江苏佳

     审阅 | 金兼斌

     编辑 | 杨虹艳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