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号主编金兼斌教授受邀主持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分论坛并出席相关学术交流活动
2018/9/30杨虹艳 科学传播人

     2018年9月17日到19日,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设置了一系列围绕“科学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素质促进责任与担当”、“科学素质促进创新与发展”四大议题开展的分论坛。“科学传播人”公号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兼斌教授受邀主持大会分论坛,并出席大会相关学术交流活动

    

     图为金兼斌教授主持大会分论坛

     据了解,科学节作为跨越国界的科普形态,已经成为科学知识普及与扩散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本届大会为此专门设立了“科学节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分论坛。9月18日下午,金兼斌教授主持该分论坛,向现场观众依次介绍了论坛背景、主要环节和参会嘉宾,并在结束时对嘉宾发言和论坛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巡视员兼科普部陈维成部长首先发言,他向现场观众介绍了北京科普工作的新要求、新思考、新实践,以及在实现科普理念和实践双升级方面所做的工作。俄罗斯全俄科学节项目委员会协调官、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副主任维奥拉·埃格科娃女士分享了自90年代以来举办科学节的历程、挑战和经验,并就参会各国未来如何办好科学节提出了她个人的思路和建议。围绕“怎样动员科学家参与科普”、“怎么向成年人做科普”、“科学节收费模式的可行性”三大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助理研究员王国燕老师配合大量图片,展示了她参加剑桥大学科学节、爱丁堡国际科学艺术节和曼彻斯特科学节时的见闻和思考。最后,国际公众科学技术传播组织(PCST)执委、土耳其哈西德佩大学古尔特金·萨克玛奇教授,作了如何提高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科学节公众参与度的演讲,并介绍了他个人对科学节与科学素养测评两者之间关系的看法。

    

     图为分论坛现场

     该分论坛聚集了来自中国、俄罗斯、德国、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的近30位科学节主办方代表、科学传播行业组织成员、科研工作者、科普教育人士等。在论坛第一环节嘉宾发言结束后,参会人员代表举行了圆桌论坛,就科学节等科普活动举办经验、科学节功能定位、科学节目前存在的局限、未来创新及发展趋势等话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图为金兼斌教授在“科学传播与媒体”子论坛作报告

     作为大会特设分论坛和前奏,9月15日至16日,“科学与你”国际研讨会暨科学文化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该论坛以“理解、分享、参与:多元世界的新思考”为主题,下设21个子论坛,共邀请到国内外350余位顶尖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代表,共同探讨当下科学传播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图为金兼斌教授和国外嘉宾进行交流

     金兼斌教授受邀出席由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Martin Bauer 主持的“科学传播与媒体”子论坛,并作了题为“转基因、纳米、核能技术在中国国内主流媒体上的呈现”的学术报告,同时与英美等国学者围绕争议性科学议题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图为分论坛参会嘉宾合影

     据悉,本届大会是中国首次专门为促进公众科学素质而召开的全球性会议,聚集了23个国际科技组织、38个国家的政府机构、科技类非政府组织、科研院所、科教工商界代表以及境内有关方面代表1500余人,旨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和建立全球合作机制,推动公众科学素质共商共建共享共促,增进人类福祉,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杨虹艳

     审阅 | 金兼斌 江苏佳

     编辑 | 张滋宜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