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译介丨科学家与传播学者对科学家参与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活动的看法比较
2019/3/3 13:32:36钱丽婧 科学传播人

     导语

     科学家、科学传播从业者和科学传播学者被视为科学传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科学家和学者作为科学传播活动的专业代表,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期“科学传播人”为大家推介的是发表在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上的研究 A Comparison Between Scientists’ and Communication Scholars’ Views about Scientists’ Public Engagement Activities(科学家与传播学者对科学家参与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活动的看法比较)。

     该研究调查了传播学者如何看待科学家参与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活动,以及这些学者与自然科学家和物理学家对这个话题的不同看法。该项研究表明,传播学者与科学家就科学家的表现、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影响因素、传播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共识,但也存在差异。科学家对自身参与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活动持有积极看法,且对自己所起到的作用也有较高的评价。但传播学者对科学家参与线上活动抱以更高的期待。这些发现表明这两个群体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认知存在分歧,并建议可重点关注科学传播培训领域。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Shupei Yuan

     本研究由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的Shupei Yuan,密歇根州立大学的John C. Besley以及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Anthony Dudo三位作者共同完成并发表。

     Shupei Yuan是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系的助理教授。她的研究侧重于影响科学家与公众交流的因素,以及在风险、科学和健康传播语境下的战略传播方式。

     个人主页:

     https://www.niu.edu/comm/contact-us/directory/yuan-shupei.shtml

     邮箱:syuan@niu.edu

     研究背景

     科学界越来越呼吁科学家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更频繁、更有效地与大众进行沟通交流,可能的途径包括:直接面对面互动,通过网络渠道参加活动,接受记者采访等。不少科学家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大众也对此充满期待。与此同时,科学传播领域的学者对科学家与公众交流的形式和效果也有相应的期待。为了有效地帮助科学家设定和实现他们的科学传播目标,业界专门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相关培训,培训内容一般包括沟通技能的习得,如表达技巧、信息提炼技巧,以及如何运用音视频等传播技术。然而,先前研究发现,培训和实践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脱节。

     目前的研究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传播学者已经深入理解使传播有效的方式,但他们并不是参与科学传播活动最多的群体。相反,由于科学家作为新知识创造者的角色以及公众对科学家的高度信任,科学家理应是进行科学传播活动的核心力量。因此,该项研究比较了科学家和传播学者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看法,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群体在科学传播方面的观点异同,其目的是对科学传播领域的培训重点和策略进行修改或调整。科学传播学者和科学家对如何有效地参与科学传播之间的任何实质性差异,都代表着某种调整培训重点的契机,帮助科学家以传播学者认为可能有效的方式来思考传播问题。

     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旨在比较科学家实际的参与度与科学传播学者所期望的参与度。研究者认为,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意味着传播学者对“什么是适当地参与”有独特或正确的认识。然而,了解传播学者所期望的参与度是否高于科学家的实际参与度,以及科学家对传播方式的优先级是否与学者所期望的有所不同,在研究者看来,是很有意义的。

     RQ1:与科学传播学者的预期相比,科学家进行科学传播活动的频率如何?

     先前的很多研究调查了影响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因素,如年龄、经验或性别。与此同时,也有少数研究试图利用理论来探索影响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因素。这些研究主要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研究框架,TPB理论认为有三个因素驱动行为意向,即对行为的态度、与行为相关的感知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按照该理论,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活动可以被视为是一种理性行为。目前的研究考虑了两种类型的基本看法,包括科学家认为他们的同事在做什么(即描述性看法)和他们认为一个特定的参照群体(如他们的同事)会支持什么(即主观看法)。另外,尽管缺乏证据证实社会规范和参与科学传播活动之间存在关联,但研究人员认为理解两者的关系非常重要。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为科学家们参与科学传播的意愿不高是因为害怕被社会规范所绑架。

     RQ2:科学家和科学传播学者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社会规范的看法,存在多大程度的差异?

     先前的研究表明,科学家对自身科学传播的技能缺乏信心。科学家认识到这种沟通技巧的缺乏,也说明了进行沟通培训的必要性。科学传播的形式已经从过去的单向传递,变成了现在的双向互动,因此需要科学家重新思考传播技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所以,研究者提出了关于效果的研究问题:

     RQ3:科学家和科学传播学者对科学家参加科学传播活动的效果的看法,存在多大程度的差异?

     科学家如何看待受众,受众对科学家又抱以怎样的期待?之前的研究表明,科学家认为公众和媒体了解、掌握的科学知识不足,而那些对受众持有负面态度的科学家可能不太愿意参与在线科学传播活动。了解究竟是什么影响了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以及科学家与传播学者之间对此问题是否存在分歧,可能会对改进科学传播领域的培训有所帮助。因此,研究者提问:

     RQ4:科学家和传播学者在公众如何看待科学传播这一问题的认知上存在多大的差异?

     科学传播学者提出了一种有意义的、在科学界和公众之间进行交流的互动模式,其目标是激发受众兴趣,使用便于公众理解的语言进行科学传播。然而,许多科学家更倾向使用他们所习惯的表达方式。过往研究也讨论了促进科学家开展有效的科学传播的挑战。如果科学家和传播学者在科学传播的目标优先级上存在差异,那么就有理由设计培训来帮助科学家重新思考他们的传播优先级:

     RQ5:针对不同的传播目标,科学家与传播学者在优先级设置上存在怎样的不同?

     先前的研究发现,参加过科学传播培训的科学家更有可能与公众展开交流。科学传播训练的重要性不仅得到了科学家的认可,也得到了传播学者的认可,在此基础之上,如何为不同类型的科学家提供相应的传播培训值得思考:

     RQ6:科学传播学者对各种类型的科学传播培训的参与情况如何?

     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和调查设计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者将科学传播学者定义为科学、卫生、环境和风险传播领域的学者。因此,作者收集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科学、卫生和风险传播相关期刊上发表过文章的第一和第二作者的名单。这些期刊是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Health Communication, Science Communication,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Part B和Risk Analysis。研究人员收集了2331位学者的联系方式,最终的样本是1677位。其中,363位学者对调查进行了回复和总结,回复率为22%。

     本研究选取了三个科学领域——综合科学(general scientific society)、生物(biological society)和地球物理(geophysical society)的科学家为样本。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研究者对各领域科学家进行了三次在线调查。研究者给每个领域的科学家发送一封邀请邮件,并附上在线调查的链接。调查从一系列关于过去参与行为和未来参与意愿的问题开始。之后,来自综合科学领域和地球物理领域的科学家被随机分配到一类参与科学传播活动方式的问题中:面对面、通过媒体或在线交流。来自生物领域的科学家被分配回答与面对面交流有关的问题。来自综合科学领域的1064名调查对象(回复率为7%)、来自生物领域的376名调查对象(回复率为6%)和来自地球物理领域的1013名调查对象(回复率为10%)完成了调查。

     针对科学家进行的调查,是为了收集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和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评价;针对科学传播学者进行的调查,主要是评估他们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看法。

     如前所述,调查从过去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行为和未来的参与意愿开始提问,之后集中询问关于科学传播的目标,对科学传播活动的态度,以及面对面交流的效果的看法。最后,研究者会询问面对面交流的目标的相关问题。

     2、分析

     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一系列描述性分析和均值比较。其中包括对过去的科学传播行为(RQ1),社会规范(RQ2),科学传播效果(RQ3),科学家对公众的看法(RQ4)和对不同传播目标的理解(RQ5)的方差分析。频度测试也被用来衡量传播学者的培训参与度(RQ6)。

     研究结果

     1、科学家的公共参与行为与传播学者的期望

     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一年(2015年)科学家们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平均次数为2-5次,生物领域的科学家和其他两个领域的科学家稍有不同(RQ1;表1)。传播学者表示,他们希望科学家能参与更多。传播学者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预期次数远高于科学家实际参与的次数。三类领域的科学家之间也有细微的差别。

     研究结果还显示,传播学者认为在线传播是最优选择,而科学家们更倾向于面对面地与公众交流,结果显示他们花在面对面参与上的时间最多(表1)。

     表1:科学家自我报告的过去参与行为和传播学者的期望

    

     2、影响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因素

     研究者还调查了科学家和传播学者对社会规范的看法(RQ2)。总的来说,相比传播学者,科学家更加相信自己的同事会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研究者还提问了三个关于主观规范的问题。结果显示,相比传播学者,科学家更倾向于相信“同事会尊重那些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科学家”。传播学者更倾向于认为科学家会轻视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科学家。

     为了回答RQ3,研究者询问了一系列关于科学传播效果的问题(表2)。结果显示,三个不同科学领域之间的差异较小,但科学家和传播学者之间的差异较大。总的来说,传播学者看到的科学家面临的挑战比科学家自己看到的要多。例如,传播学者更倾向于认为“进行科学传播对大多数科学家来说是困难的”。科学家们则认为“大多数科学家都擅长进行面对面的科学传播”(科学家群体之间的差异很小,除了来自生物领域的科学家不太相信科学家在参与科学传播方面是擅长的)。

     此外,研究者还询问了科学家和传播学者如何看待公众对科学的态度(RQ4;表2).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家和传播学者都认为公众对科学知之甚少,但他们尊重科学家,愿意倾听科学家的意见。

     表2:科学家和传播学者关于公众对科学态度的比较

    

     3、传播目标

     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家和传播学者在传播目标的优先排序上看法相似(RQ5,表3)。“帮助人们了解科学问题”被传播学者和科学家列为优先级最高的目标,“让人们对科学产生兴趣”次之,“显示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被评为最低优先目标。

     表3:科学家和传播学者对科学传播活动目标的看法

    

     4、传播学者的参与

     针对RQ6,研究者通过提问的方式,使传播学者评估他们在培训科学家群体上所付出的努力(RQ6)。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传播学者在过去一年中没有花时间培训科学家,其余的人只花了很少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学者表示,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与科学传播相关的培训。

     表4:传播学者对科学传播的参与情况

     (培训不同的社会群体)

    

     针对那些曾花大量时间对科学家进行培训的传播学者,研究者询问了他们的培训重点。结果表明,超过1/3的受访者表示“参与公众/公民对话辩论”和“理论培训/沟通模型”是重点培训项目。几乎一半的人(42%)表示,“接受媒体采访”并不是培训的焦点(表5)。

     表5:传播学者培训内容的重点

    

     结论与讨论

     关于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行为和传播学者期望(RQ1)的研究结果表明,传播学者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期望高于科学家的实际表现,尤其是在网络参与方面。

     在可能影响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因素方面,相比传播学者,科学家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首先,科学家和传播学者都有相似的观点,即公众尊重并愿意倾听科学家的言论,但科学家认为公众对科学知之甚少。这一发现也解答了在参与科学传播活动时,为什么科学家会持有缺失模型的看法,一直聚焦在教育或告知受众。

     科学家和传播学者对传播目标的看法相似程度较高。这两个群体都优先考虑传播科学知识,而非着重表达、凸显科学界很强的专业性。一个值得注意的区别是,传播学者比科学家更注重“表明科学界关心社会福祉”。这一发现突出了传播学者强调通过科学家-公众双向对话建立关系的重要性。

     RQ6虽然不是本研究的重点,但它显示了科学家与研究科学、健康、风险传播等相关课题的传播学者之间的联系。这一发现表明,传播学者与科学家的直接接触可能较少,而与记者的间接互动或参与非正式活动可能较多。在培训侧重点方面,公众/公民参与对话/辩论是占比最高的培训内容,基本的传播理论和传播模式也是重点培训内容。

     局限性及未来研究

     目前的研究试图探究科学传播学者和科学家对科学传播的不同看法,侧重于描述性的分析和对比,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学者和科学家不同看法的根源所在。此外,目前的研究只选择了三个科学领域来代表美国的自然科学界。虽然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领域之间的差异不大,但相对较低的回复率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推广。来自其他学科领域或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未来的研究应探讨来自其他学科的科学家或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看法。

     原文:

     Shupei Yuan. John C. Besley &Anthony Dudo(2019). A comparison between scientists’ and communication scholars’ views about scientists’ public engagement activities.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28(1), 101-118.

     原文链接: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963662518797002

     附录:

     该研究的一个发现是:科学家和传播学者都认为公众尊重并愿意倾听科学家的言论,但科学家认为公众对科学知之甚少。研究者认为这一发现解答了科学家在参与科学传播活动时,为什么会持有缺失模型的观点,一直聚焦在教育或告知受众。对于该研究提到的“缺失模型”(deficit model), “科学传播人”找到了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大家,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该项研究。

     补充阅读文章:

     李正伟,刘兵:《公众理解科学的理论研究:约翰·杜兰特的缺失模型》,《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3年第3期。

     链接:

     http://www.sohu.com/a/161441429_472886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钱丽婧

     审阅 | 金兼斌 徐雅倩

     编辑 | 袁洁 尚雪芬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