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纪要 | 2019年农业转基因科普工作交流会
2019/8/26 14:39:02杨婧 科学传播人

     7月26日,由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2019年农业转基因科普工作交流会在京举行,全国来自媒体、高校、研发部门等29家相关单位的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作为“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科普宣传与风险交流”课题组负责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兼斌教授受邀参加并做了题为《探究公众对转基因的态度形成》的学术成果分享。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生物安全管理处副处长刘培磊、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叶纪明出席会议并先后讲话,将当前的舆论环境总结概括为“三多三少”:主流媒体科学报道越来越多,两微一端负面报道越来越少;理性思辨的思维越来越多,无端攻击谩骂的越来越少;科普队伍、科普精品越来越多,铁杆儿反转人士越来越少。同时也提出了转基因科普存在的不足,比如科普工作的机制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和完善,主管部门不明确等。

     本公号主编金兼斌教授围绕转基因争论的历史溯源、转基因的公众想象、公众对转基因的认知和态度、转基因问题上公众与科学家的认知反差四个方面进行了成果分享。金兼斌教授认为转基因的科学传播必须要牢牢抓住民众的关切,面向公众设计相关的科普产品和宣传方式。分层科普、精准传播将是今后可以尝试和推行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兼斌教授做分享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柳小庆博士做了《中国转基因科普的现状与思考》的分享,提出根据谣言的特点和影响,根据关注转基因人群的分类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科普工作。柳博士提议,今后科普的重点首先是那些“三反三不反”人士。通过科普把他们的认识转化,剪掉谣言侧枝。其次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发声多、传播力强的占比很小,沉默的大多数了解科普内容后,不再听信谣言,可以去除谣言滋生的泥土。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柳小庆博士做分享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传媒中心、科发院期刊中心范敬群以《失焦的“争议”:新媒体语境下的转基因传播困境与突围》为题从新媒体语境下转基因传播的主要特征、转基因传播面临的四重困境就转基因科普工作进行了交流。范教授说,华中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传媒中心今后要继续探索移动优先策略,加大作品开发力度,化解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受阻后科学家在转基因问题上的“冷感”和科普工作人员的“无力感”。

     果壳网要明天分享的主题为《转出一个新世界——新时期转基因科普工作的思考》。要明天强调知识在今天这个时代是唾手可得的,要将科普的目标从传递知识转变到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可以理性地思考,理性地沟通,能从良莠不齐的信息堆里把真正的知识挑出来。

    

     果壳网要明天做分享

     作物科学亚洲协会的赵强博士就《科普工作及几点思考》进行了分享。赵强博士认为,虽然面临可传播的内容越来越匮乏、内容缺少多样性、传播影响力不够等多方面的挑战和沮丧,但随着转基因科普工作的不断开展,以及相关知识的逐渐普及,网友对于转基因话题的关注度和讨论度在不断上升,对于转基因正确的认识在不断提升。

    

     最后与会代表就目前社会大环境、宣传策略结合分享交流中涉及到的问题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成立转基因科普联盟(基金会)、建立完善的转基因科普宣传长效机制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努力与食药监局、医药卫生行业和科协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交流,争取得到支持,以不断提高转基因科普工作科学分层,精准传播的针对性、时效性,增大科普工作覆盖面。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杨婧

     审阅 | 金兼斌 徐雅倩

     编辑 | 尚雪芬 袁 洁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