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快递:2020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发布
2021/1/27 20:30:00 科学传播人

     点击图片跳转观看视频

     ““科学”流言年年有,只是今年特别多。”《科学传播人》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兼斌教授在1月16日播出的“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20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发布會上如是说。

     本次发布活动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主办,北京科技报社承办。金兼斌教授以《危机与机遇:“流言疫情”实践中的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為題,对2020年的”科学”流言传播进行剖析。2020年“科学”流言榜是连续第四年发布的年度”科学”流言和谣言榜单。

     01

     谣言反衬社会的“痛点”与 “痒点”

     金兼斌教授首先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相關的科学、社会谣言大量出现,这种不实、有害信息,堪称“信息病毒”。它们像新冠病毒一般,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杀伤力,引发一波波信息疫情。此外,“科学”流言有大量其他关乎人们的健康、安全、环境等主题的流言和谣言,而且不少谣言似曾相识,几乎每年都会稍微改头换面卷土重来,因为社会和生活本身就是各种谣言滋生的“土壤”。一个谣言但凡能够“横行”,必定是击中或呼应了特定时期人们的某些“痛点”“痒点”,即人们所期盼或恐惧的一些东西。

     他以这一次选出来的2020年度”科学”流言为例,“发现结节要立即切除,否则会癌变”、“医院安检仪辐射非常大,会影响胎儿健康”等,背后的叙事逻辑主要是诉诸恐惧,属于恐吓类流言;而“输液可以预防脑中风”、“吃芹菜可以降血压”等,则属于诉诸希望类流言,迎合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痴念。

     金兼斌教授认为,谣言作为一种信息病毒,在社会肌体中,也有其易感人群。从这些年的“科学”流言看,诸如老年人、孕妇这些特殊群体,最容易被某些量身定做的“科学”流言所击中,这是由其自身状况的特殊性而对健康、营养、保健、安全等方面的信息特别敏感和渴求所决定的。所谓病急乱投医,过分的渴求,有时容易蒙蔽常识和判断力。

     02

     社会化媒体易成“科学”流言集散地

     而社会化媒体和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则让“科学”流言”的生产、传播和消费变得空前便捷和普遍,令人防不胜防。2020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一系列短视频、直播平台快速崛起,使得知识类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主体进一步下沉和多元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有力地推动科学普及的大众化,但另一方面,也使得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很容易成为“科学”流言集散地

     在流量需求驱动下,不少信息发布者会夸大其词,歪曲或枉顾科学事实,发布夹杂着情感化表达、故事性叙述和个人化体验的不实信息,人为制造谣言和话题来博取流量和关注。而对有科学性问题的影视频内容和直播内容进行事实查验和辟谣,难度和挑战很大。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尽管新冠疫情和信息疫情对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广大民众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也在与信息疫情的“战斗”中得到了锤炼而不断提升。

     03

     科学精神作为社会机体应对信息疫情的终极疫苗

     金兼斌教授指出,借助于包括每月“科学”流言榜在内的各种社会化辟谣平台和机制,特别是随着社会化媒体而兴起的各种知识传播科学传播的大众化,社会对谣言的自净化机制已经比较完善,各种谣言的有效存活期和实际感染力得到了大大遏制。具备基本的逻辑判断能力、遇到新奇说法,能第一时间存疑而不是无条件接受的民众越来越多。一言以蔽之,民众整体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近年来都在稳定提升中。

     金兼斌教授认为,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是一个社会对抗信息瘟疫时可以最终依赖的免疫系统,它能有效提升我们对流言和谣言的免疫力。我们固然不能杜绝“科学”流言的产生和传播,但一个社会的整体科学素养的提升,是可以对信息疫情进行有效遏制的,从而实现群体免疫或整体免疫。

     注:更多有关“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20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发布活动的专题信息请参见链接:http://www.kexuejia.net.cn/bianji/commonns/ShowDetailPage.action?type=3&id=10237&uid=35&isappinstalled=1&influence1=550060&code=001zjr100Ewz3L16Tc200fPtDM2zjr1a&state=kxj

    

     审阅 | 金兼斌

     编辑 | 刘思婧 于北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