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科学传播的想象力
2021/3/17 21:59:00 科学传播人

    

     导语

     在科学技术持续渗透人类社会的背景下,科幻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不断试图超越现实的边界,探求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也叩问人性的未来。然而,科幻作品的虚构特性并不能掩盖“科学”作为其核心这一本质,科幻同样具有重要的科学传播功能。本期“科学传播人”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尝试揭示科幻电影中科学传播的想象力。

    

     《2001太空漫游》电影截图

     01

     科幻电影中的形象与模式

     电影是流行文化的一种体现,科幻电影导演和编剧描绘科学和科学家时使用的形象、荒谬的语言和隐喻,反映了公众对于科学的印象。电影作为最流行的大众媒介之一,它与观众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作为电影描绘的对象之一,科学的形象和身份也在这种互动中被不断反应、塑造和强化(Turner, 1999)。

     Weingart, Muhl, & Pansegrau对横跨80年的222部科幻电影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其再现科学和科学家形象的模式及这些模式如何随时间变化 (2003)。

     他们研究发现,不同学科在电影中出现的频率不同。“医学研究”最为突出,其次是传统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而心理学比生物学和遗传学占有更高的比重。心理学的突出作用,反映在许多以心理治疗师为主角的电影中,这可能是20世纪40到60年代美国社会行为主义的一种体现。令人惊讶的是,电影情节的主题却往往是人文学科。

     在对于科学家形象的描绘方面,前述这项研究发现,好莱坞科幻电影中,典型的科学家形象是白人(96%)、美国人(49%)、男性(82%)、中年人(40%在35-49岁之间):大多有着不起眼的外表,近三分之一是单身,还有超过三分之一未透露是否有恋爱关系。相对的,这些电影中女性科学家不足五分之一(18%),女科学家被描绘为比男性科学家更年轻、更有吸引力的,职业地位相对较低

     大量电影把科学家描述为“仁慈”和“善良”的,而这种善良中也包含了“矛盾”这一特征。“仁慈”体现在科学家在与利益集团打交道时,他们善良的初衷往往被滥用;而“矛盾”则表征为易被操纵,他们逐渐变得愿意为获得新知而违反道德准则。这些特征在不同的学科上也呈现出差异:在医学、物理、化学和心理学领域,观众往往会看到一个“疯狂科学家”的形象,一个为了获得禁忌知识和名声而打破道德界限的“浮士德”;相比之下,人类学、天文学、动物学、地质学和人文学科的科学家,似乎拥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值得信任的形象。这一差异表明,医学研究,包括对心理的研究以及对自然界的物理和化学干预,都被认为是最具怀疑主义的,且最容易与伦理界限发生冲突(Weingart, Muhl & Pansegrau, 2003)。

     此外,科幻电影通常更加强调科学的结果,而非方法。Weingart, Muhl, & Pansegrau分析指出,科学家们实际的工作方法呈现,只有在被揭示为有问题、甚至犯罪时,才会引起观众兴趣。这可能与电影这种媒介形式和科学间的距离相关。而出于同样的原因,使得如何向公众展现科学成为一个问题(2003)。

     科幻电影中,科学常与未知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科学本身常被描绘成一种虚构的发展状态,超越了当代的研究前沿和技术成果。而虚构或半虚构(科学)作品的主题,其对未来的预测大多是反乌托邦的,或者至少是高度矛盾的乌托邦,涉及人工的、超自然的人类,动物或外星生命形式,或克隆、复活和永生(Weingart et al., 2003)。

    

     《星际穿越》电影截图

     02

     影响科幻电影科学传播能力的因素

     有学者研究发现,关于陌生群体的虚构信息,能够影响我们对他们的看法,这种影响甚至可能比非虚构信息更大(Slater & Michael , 1990)。这表明在某些情况下,科幻作品提供的虚构信息,可能比教育提供的知识性信息有更大的效果

    

     《哈利·波特》电影截图

     科学共同体一些成员认为,电影可能包含“科学真理的核心”,能够促进公众对科学的参与或有助于在课堂上教授科学(Dubeck, Leroy W, Bruce, Matthew H, Schmucker, Joseph S, Moshier, Suzanne E, & Boss, Judith E, 1990)。 但也有一些人担心受众可能会受到科幻电影对科学描述的负面影响。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特别指出,媒体“在向公众传播科学时存在错误,有时未能区分幻想和现实,也未能在必要时提供科学依据”(National Science Board, 2004)。

     Barriga等人通过一项实验设计,探讨影片的叙事方式、科学在影片中的角色及观影者性别,如何影响个体对科幻电影中错误的科学信息的评价。被试者观看几段包含不准确的科学事实的电影片段,并对科学信息的感知中心性和被试的卷入程度进行操纵。随后要求被试回答关于科学的一般问题及关于电影中呈现的具体科学问题,测量受试者是否接受电影呈现出的不准确信息(2010)。

     这项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科幻电影中不正确的科学事实是否会被认为是真实的,取决于被试的性别与他们感知到科学处于故事情节的中心或边缘地位。当男性认为科学处于情节中心时,他们倾向于发现更多不准确的科学信息;而女性则在她们认为科学与故事情节无关时,会发现更多错误的科学信息

     此外,Barriga等人的研究还发现一个不具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但十分有趣的结果:男性比女性更可能对电影中不准确的科学事实有信心。这与之前的一项研究一致,即相比女性,男性对自己的科学专业知识更有信心(2010)。

    

     参考文献

     Turner, Graeme (1999) Film as Social Practice, 3rd edi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laudia A. Barriga, Michael A. Shapiro, and Marissa L. Fernandez (2010). Science Information in Fictional Movies: Effects of Context and Gender. Science Communication, 32(1) , 3–24.

     Dubeck, L. W., Bruce, M. H., Schmuckler, J. S., Moshier, S. E., & Boss, J. E. (1990). Science fiction aids science teaching. The Physics Teacher , 28, 316-318.

     Peter Weingart, Claudia Muhl & Petra Pansegrau (2003). Of Power Maniacs and Unethical Geniuses: Science and Scientists in Fiction Film Public.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12(3), 279-287.

     Slater, M. (1990) Processing social information in messages. Social group familiarity, fiction versus nonfiction, and subsequent belief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7, 327-343

     National Science Board. (200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c attitudes and understanding.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2004 (chapter 7).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Retrieved August 21, 2009, from http://nsf.gov/statistics/seind04/c7/c7i .htm

    

    作者 | 宋琳娜图片|源自网络审阅 | 金兼斌 章倩萍编辑 | 于北辰 刘思婧 宋琳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