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译介 | “密室逃脱”在科学传播中有哪些潜力与作用?
2021/6/9 21:59:00 科学传播人

     导语

     “密室逃脱”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文化现象(一群“玩家”,被“锁”在一个房间内,必须解开一系列线索或谜团才能“逃离”),其创建主体也愈发多元化,包括科学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作为一个新颖的潜在科学传播场域,“密室”能够发挥哪些作用?本期推介 “We had to be very clear that they weren't going to try to break into any of the cases”: what potential do ‘escape rooms’ offer as a science communication technique?”梳理相关研究,呈现部分美国和英国科学主题的“密室”创建者的想法。

     作者介绍

    

     Dr. Clare Wilkinson

     西英格兰大学(UWE Bristol)科学传播系副教授,科学传播部门联合主任。研究兴趣: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科学的媒体表现与公众参与。

    

    Dr. Hannah Little

     西英格兰大学(UWE Bristol)科学传播系高级讲师,西南创新技术网络数据研究员。研究兴趣:语言和文化进化、数据传播、科学传播。

     01 科学主题的“密室逃脱”

     2017 年,伊甸园项目 (the Eden Project) 创建了临时逃生室“外星人救援”(Alien Rescue),该项目吸引科学爱好者之余,也吸引了部分游客与教育团体。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玩家”表示,他们以往通常不会或不确定是否会参加以科学为主题的活动。

     此外,对科学中心、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图书馆在内的104家机构的研究发现,16%的机构尝试经营过“密室逃脱”,其中27%针对成年群体,其余针对儿童、学校团体和家庭等,另外30%的机构对于未来经营“密室逃脱”感兴趣。(MacDonald, 2018)

     以科学为主题的“密室”,通过娱乐化沉浸,为来自不同背景的“玩家”,提供科学参与的潜在场域,同时可观察“玩家”如何协作 “逃脱”。Eukel, Frenzel and Cernusca (2017) 研究证实,“密室逃脱”的形式,会影响情绪享受和知识感知,与参与前相比,“玩家”的知识得分增加25%。

     但以这种形式传播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认为是科学的?如果“玩家”未能逃脱“密室”,其传播的信息与传递的信号,如何影响“玩家”的情绪感知?

     02 与创建者的交谈

     作者对5位美国和英国科学主题的“密室”创建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回忆录为指导,采用归纳主题分析方法,概括得出五个重要话题:“背景”(context)、“设计”(design)、“参与”(engagement)、“玩家”(participants)和“逃脱后参与”(post-escape room engagement)。

     背景(context)

     创建者设计“密室”的动机与背景是多样化的,比如基于现有空间改动、考虑便利程度、多功能性等:

     “这是一个旧的儿童科学展览场所,它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我们利用了该空间中现有的主题,来确定我们的设计思路。”

     ——博物馆A

     “我们不是每天都开放它,而是在有时间或需要举办特定科学主题活动的时候,才会开放。”

     ——博物馆B

     “密室被设计为可移动的,它具有多功能性。我们希望孩子们与密室中的独特元素互动。”

     ——商业密室A

     设计(desgin)

     “密室”的规模各异。一些独立策展人设计的“密室”规模较小;涉及大学和其他博物馆间合作的“密室”,商业公司设计用以运营的“密室”,则规模较大。

     “密室”的设计具有挑战性:

     “玩家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你认为你设计了一个很容易逃脱的场景,但可能不同玩家对难度的感知各异。实际过程中,也会发生超出设计本意的各种状况,比如某些玩家撕碎了一张纸,放在场景中的某个垫子下,而下一个玩家花费很长时间试图重建那张纸,但那实际只是一堆垃圾。“

     ——博物馆C

     参与(engagement)

     “密室”被认为具有吸引成年游客和不同群体的潜力。在团队建设、夏令营、生日派对、朋友社交等多种需求下,“密室”能够引发更广泛的参与。

     “密室把一群玩家聚集在一起。他们在密室中交流、协作与分享各自的理解,最终完成逃脱。”

     ——博物馆C

     玩家(participants

     “玩家”通常基于能否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决定是否参与体验。因此,创建者通常尽力提供多样的形式,包括口头、肢体语言和符号的使用、分享知识和提问等。

     “我们没有将密室作为一个特定的科学内容学习场所。但密室确实为千禧一代、没有孩子的人、企业、家庭、团体等提供了一些选择。这些是没有设计‘密室逃脱’之前,不太容易触及的受众。”

     ——博物馆A

     逃脱后参与(post-escape room engagement)

     “密室逃脱”的叙事维度作用明显,沉浸式体验与团队协作,能够增强“逃脱”后的科学参与感。部分科学主题的“密室”创建者,期望以此过程激发“玩家”对科学的兴趣、揭示科学知识。然而,关于如何设计线索或谜团,拼凑信息,如何有效整合科学内容,创建者们看法不一。

     “我们的理想目标,是传播‘进化科学’的知识,但要通过设计有趣的叙事与情节来进行。因此,最终的‘密室’,可能甚至并不一定能够呈现严谨的‘进化’知识,而是以引导玩家解决问题为主。”

     ——大学A

     03 概述与延展

     作者试图通过与部分科学主题的“密室”创建者的交谈,探究“密室”能否成为一个新颖的潜在科学传播场域。

     访谈结果显示,科学主题的“密室”创建者,在设计动机上背景各异:

     一些较小的团体或科学机构,创建者确实渴望创建一种引人入胜的科学体验;

     一些较大的商业机构,“密室逃脱”主要是以商业模式吸引更多“玩家”,而非更深刻的科学传播意图。

     尽管在游戏背景下,“密室逃脱”的形式可能导致科学知识仅仅被利用,而并不能够被严谨呈现。但不可否认,在情节沉浸、内容传递和持续影响方面,“密室”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使科学参与的形式更多样,也能够有效地吸引更广泛(以往可能并不强烈地认同或关注科学的)群体,从而推进科学交流。

     原文链接

     Wilkinson, C., & Little, H. (2021). “We had to be very clear that they weren't going to try to break into any of the cases”: what potential do ‘escape rooms’ offer as a science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Journal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20(1), C07.

     https://doi.org/10.22323/2.20010307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刘思婧审阅 | 金兼斌 章倩萍编辑 | 于北辰 刘思婧 宋琳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