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学子丨袁洁:数字媒介中转基因议题态度的代际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8/25 22:00:00 科学传播人

     ABOUT

     数字媒介中

     转基因议题态度的代际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袁洁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届硕士

    

     选题缘起

     这个选题的大致方向来源于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居家的一些观察和感受。正如很多媒体呈现的那样,居家办公,云端网课等,为年轻人第一时间提供了解决应对防疫防控的高效手段,但“老人无健康码遭公交司机拒载”的情况层出不穷,在智能媒体时代处于劣势的中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一道“数字鸿沟”。就疫情而言,在我家里集中表现在:我比长辈们更早看到疫情的消息,并且意识到了其中的风险,一开始他们并不能全然接受,加上停留在当年“非典”的经历,让他们对防护建议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时常会因为“戴不戴口罩”、“出不出门”有一番讨论。

     时值论文开题阶段,也阅读了一些学者优秀的研究,他们从数字代沟与健康传播、风险传播、代际冲突等角度展开讨论,将数字鸿沟和具体领域的研究问题置于“家庭”这一特殊的空间中,讨论子代、亲代和祖代之间的差异以及弥合代沟的可能方式。

     硕士阶段有幸参与到有关争议性科学议题的研究,就希望能够依次为切入点。之所以选择转基因这一特定的议题,主要在于其“争议性”和与生活的密不可分上。我和导师进行交流,思考代际之间由于信息获取上的差异带来对议题的不同认知水平、风险感知和态度取向是否也会和疫情下的健康传播和风险传播有关研究所揭示的一样,存在代际差异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亲子配对问卷方式收集数据。调查问卷分为子代亲代两个版本,对应着同一个家庭中的子女和父母。根据访谈情况,亲代和子代两个版本的问卷都分为五个部分:对转基因知识的了解情况、风险感知情况、态度情况,获取转基因信息的媒介使用情况、家庭关系和个人基本情况。

     基于文献综述,本文从“数字代沟”“转基因议题”两大维度,考察亲代和子代之间的差异。具体来说,研究亲代和子代在转基因议题下的数字媒体使用沟素养沟的差异性,并探究亲代和子代之间影响转基因知识沟、风险感知水平和态度差异的因素。

     本研究提出以下五个研究问题和相应的假设。

     研究问题1:在转基因议题下,亲子间是否存在显著的数字代沟?

     研究问题2:在转基因议题下,亲子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转基因知识沟、风险感知差异和态度差异?

     研究问题3:在转基因议题下,亲代的数字媒介使用、转基因知识、风险感知是否会显著影响亲代的态度?

     研究问题4:在转基因议题下,子代的数字媒介使用、转基因知识、风险感知是否会显著影响子代的态度?

     研究问题5:在转基因议题下,亲代和子代之间的数字代沟、转基因知识差异、风险感知差异是否会显著影响亲子之间态度差异?

     研究发现

     #1

     亲代和子代在转基因议题上存在显著的数字媒介使用代沟

     具体来说,子代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获取转基因信息的频率明显高于亲代,但横向对比其他媒介类型的使用情况,发现在电视、广播和报纸这类传统媒体的使用上,亲代却明显高于子代;在素养沟上,通过测量两代人的信息处理能力表明,子代的素养整体高于亲代。

     #2

     亲代和子代在转基因知识、风险感知和态度上的差异不同

     同一屋檐下,亲子之间在转基因知识和态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在风险感知上则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在主观性知识方面,即对专业名词熟悉程度的自评中,子代对自己的评价要高于亲代;在对事实性知识的考查中,子代的表现要好于亲代,即子代答对的题目数量普遍高于亲代。在态度上,亲代和子代存在显著差异性,换言之,子代和亲代对转基因的态度明显不同,亲代对转基因的态度更积极。

     #3

     影响亲代和子代对转基因态度的因素不同

     结果发现,风险感知水平对亲代和子代的转基因态度,都呈现正向的显著影响,但在其他影响因素上略有不同。对亲代而言,其性别和社交媒体使用,对态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反对转基因,对应在家庭中,母亲比父亲更反对转基因;另外,通过社交媒体获取转基因信息越频繁,其态度也会更积极;但对于子代而言,人口特征和数字媒介使用对转基因态度,并没有显著影响。

     #4

     尝试寻找亲代和子代转基因态度差异性影响因素

     在对亲代和子代态度差异性影响因素分析中,数字媒介的使用沟、转基因知识沟和风险感知差异,显著影响亲代和子代之间的态度差异,即亲代和子代之间在数字媒介使用上的差距越大,两代人的态度差距就越大,但是家庭因素对两代人转基因态度上的差异并不显著。

     论文完成后的感想

     这个论文写作的过程,漫长且艰难,在不断自我否定、自我怀疑和自我放弃中,证明着自己能力上的不足,同时也在不断追赶日程安排,不断试探身体和心理极限中发现潜力。正如我在论文致谢部分提到的,本以为初稿落笔之时,已无半分力气去琢磨我的致谢,但真的回过头来,还是有些感受。

     首先是感谢。感谢金老师对我无限的耐心,在我论文停滞不前和进度缓慢的时候,让我放手做,大胆写,从而没有背负不断催促下的心里负担;感谢金门的师兄师姐和小伙伴在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给我的指点和不断的鼓励;还要感谢未曾谋面的一位师兄,在后期思路上的一些点拨。

    

     其次,论文完成的过程既是一次检验,也是一次学习。它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诚实地面对过去所学的积累,尤其是在“山穷水尽”之时,体会着“书到用时方恨少”。

     最后,这篇论文的完成,也意味着我要告别过去近二十年的学生身份。虽然论文的过程颇为辛苦,但未来这样的机会大概也不会再有,多少有些不舍。感谢学生时代的我所经历的一切,让我有很多机会去满足好奇,尝试可能,并且不断学习,虽然大多是一些“折腾”,但都会有益于我。我也希望自己依然有勇气选择滚烫的人生,不畏将来。

    

    

     作者 | 袁洁

     审阅 | 金兼斌 章倩萍

     编辑 | 刘思婧 于北辰 宋琳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