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译介|人类学、共情和对社会科学传播的需求
2021/9/11 9:48:31 科学传播人

     导读

     一般情况下,当说"科学传播 (science communication)"时,指涉的是哪些科学的传播?本译介论文作者认为,社会科学在科学传播研究中相对没有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社会科学家在新闻报道中多数扮演评论的角色而非主角,社会科学、特别是人类学研究的共情特质,相对有助于当下新闻情境式报道的趋势,有助于社会公众彼此间的理解与包容,呼吁科学传播与新闻记者,更加重视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人类学研究发现。

     作者简介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博物馆馆长和文化人类学副教授。致力于人类学的公共传播。

     内容摘要

     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社会科学是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科学的一部分,但是社会科学的方法,更多被用于评估STEM传播,却很少成为科学报道、STEM传播研究与公众了解STEM的主体。呼吁科学新闻与STEM传播,应该重视社会科学、特别是人类学。至于为何特别在社会科学中强调人类学,作者表示,因为她本人是人类学领域研究者。

     提升公众社会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指出,美国民众的同理心不足、公共话语日趋两极化。社会科学对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潜在的“解毒剂”功能。但学术出版物的影响力有限,大众媒体对人类学研究的报道又有代表性不足问题。因此希望有更多的科学传播者和科学记者,了解人类学领域,突出人类学的贡献。

     美国有个热门节目“Radiolab”在2018年时,做了关于美国与墨西哥边界移民问题的三部曲专题,其中介绍了人类学家Jason De León的研究,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让大众得以一窥人类学在大众传播方面的潜力。这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促成,人类学研究需要更加有系统、持续性地进行科学传播。

     “公民必须具有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洞见,以了解国内和国际政策选择,这也是成为一个有用的公共信息消费者的基础。”作者呼吁科学传播者和科学记者,“致力于提高公众的社会科学素养,在报道中加入更多社会科学。”

     新闻报道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现况

     新闻媒体报道社会科学研究时,通常由一般记者而非科学记者进行,作者认为这可以理解为社会科学"不被视为值得新闻专业化"。在新闻报道中,社会科学家通常是新闻的评论员,而不是新闻故事的主要来源。既有研究显示,采用定性研究的社会科学研究与采用定量的心理学、经济学相比较少“被记者认真对待”。

     希望科学传播者和记者,在报道中寻求人类学者加入外,社会科学研究者也应回应新闻记者希望社会科学家交流故事,而非话题或议题的需求。

     "共情(empathy)"是在跨文化背景下,对他人观点的第一人称体验式理解,也是人类学特有的研究模式。人类学研究特色,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志叙事,特别有助于"情境式(contextual)"和"叙事性(narrative)"新闻报道,这种新闻报道提供"在场(being there)"、"共情"与"说故事"的特点。人类学者在形塑公共理解方面,应该扮演领导性角色。

     STEM传播的社会科学研究缺位

     研究发现,社会科学是千禧一代(23-38 岁)继技术之后最感兴趣的STEM 领域,但STEM 传播研究却很少关注社会科学。当公众想到科学研究时,社会科学并不包括在公众的脑海中。STEM传播主要仍集中在生物学和物理科学,忽略了社会科学

     现在亟需"社会科学的公众传播研究"与"公众理解社会科学的研究"。关于民众对社会科学的了解、他们从新闻中学到人类学研究中的内容,我们知之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科学并非美国全国性民意调查的一部分,在公众对科学的态度和理解方面,社会科学是缺位的。此外,针对 STEM 领域公共知识的调查使用,也没有社会科学的指标。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衡量公众对科学的事实知识水平的问题,是美国科学知识趋势的最佳可用数据核心,但关于“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理解”方面,迄今没有任何探究人类和社会动态科学研究意识的问题。

     社会科学传播研究的重要性

     人们对科学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在学校以外的非正式教育经历获得的。研究表明,美国成年人的科学素养优于其他国家,主要是来自数位杂志、公共电视、博物馆和其他自主学习环境。此外,通过关注社会科学 STEM 领域,提高女性和少数族裔科学家的公众知名度,女性和少数族裔就更有可能获得社会科学博士学位(经济学除外)。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 (Kofi Annan) 2014年曾在一个场合说:“宽容、跨文化对话和尊重多样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使科学引起公众注意,有助于提高公共对话水平。这是科学传播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我们提倡将社会科学 STEM 领域纳入这一趋势。”

     人类学研究传播增加,将有助于增加公众的科学素养,培养更知情的公众、提高公共话语的质量。人类学家可以提供更广泛的背景和洞察力,构建新闻报道的内容,提供更广泛的背景和内部视角,让社会成员彼此间能更有效地理解、沟通。

     反思

     作者所提的社会科学传播情况与问题,不独美国,也是目前世界多数国家与地区的共同写照。英国学者史诺(C.P. Snow)[1]早在1960年代就指出,科学与人文两个领域各说各话的现象,是现代世界无法共同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大障碍。

     社会科学不同于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社会是动态性演化的,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很难有放诸四海皆准的一致性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不容易吸引新闻媒体的关注。但网络媒体的崛起,科学传播的"生态系(ecosystem)"在过去20年已经改变了,科学家愈来愈有机会直接与民众交流,不必倚赖新闻记者居中介绍[2]。

     但本论文提出一般公众对于科学的理解与态度、科学素养调查是否涵括社会科学范围,是个相当值得关注的议题

     共情、理解与包容,不论是在哪个社会环境与世界关系中,都是非常值得关注与重视的要素,尤其在后疫情时代的现在,如何增进全体人类的福祉,更需要所有公众的共情与理解包容能力。

     参考文献

     [原文链接] Shannon, J., Quimby, C., Colwell, C., & Burg, S. (2021). Anthropology, Empathy, and the Need for Social Science Communication. Science Communication, 43(4), 529–537. https://doi.org/10.1177/10755470211018812

     [1] Snow, C.P. (1960) The Two Cultures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Hans Peter Peters(2020)科学传播的范畴:是知识散播还是公民参与?《传播研究与实践》10:1, 1-18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 章倩萍审阅 | 金兼斌 编辑 | 于北辰 宋琳娜 刘思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