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人——告别2021 走进2022
2022/2/28 科学传播人

     《科学传播人》在2021年一共发表39篇文章。在新冠肺炎持续肆虐的2021年,我们在金兼斌教授指导下,创作刊登8篇原创文章;介绍了金兼斌教授团队在国内外发表的6篇论文;译介科学传播前沿论文14篇;报道了4篇科学传播年轻学子的硕博士论文摘要;另外还有4篇相关学术活动报道,2篇书籍推介以及1篇人物专访。值得一提的是,计算传播方法范式文章,是《科学传播人》过去这一年的一大关注重点。

     团队论文发表

     刚结束的2021年,在金兼斌教授带领下,团队的科研成果丰硕,从开年到年底,持续发表多篇论文,其中有6篇中英文相关科研论文在本公众号作了介绍。

     包括在学术研讨会发表《公共卫生危机中政府信任、科学家信任与社会焦虑:基于新冠疫情网络舆论的观察》论文;在《传播与社会学刊》发布"互联网使用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基于CGSS2010数据的研究"成果;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发表"新冠疫情相关社交媒体谣言传播量化分析"研究成果

     点击图片跳转至对应文章

    

     《论文推介|互联网使用对政府信任的影响》

     另有3篇英文研究论文发表,分别是:在《牛津传播研究百科全书(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Communication)》发表“中国城市互联网采纳研究(Adopting the Internet in Urban China)”;在《社会计算社会学刊(Journal of Social Computing)》发表“从符号到嵌入:计算社会科学中的表示双城记(From Symbols to Embeddings:A Tale of Two Representations in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在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与中国科学及技术出版社合作出版的英文专书《多元世界的科学文化:知晓,分享,关切(Science Culture in a Diverse World: Knowing, Sharing, Caring)》,发表“中国科学家群体转基因知识和态度差异的细分研究(Segmentation Disparities in Scientific Expert's Knowledge of and Attitudes Towards GMOs in China)”。

    

     《论文推介|中国城市互联网采纳研究》

    

     《论文推介|从符号到嵌入:计算社会科学中的“表示双城记”》

    

     《论文推介 | 中国科学家群体转基因知识和态度差异的细分研究》

     新冠肺炎相关科学与健康传播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已经长达两年时间,世界各国民众的生活都受到疫情非常大的冲击与影响,关于如何有效且正确传播疫情、防疫相关讯息,不但是每个国家这两年来最重要的议题,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界都无法逃避的共同责任。《科学传播人》过去一年发表的科研成果与科学前沿译介文章,从多方面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传播议题。

     疫情期间的谣言问题,深深困扰各国的疫情管控与世界疫情传播,本团队研究发表“新冠疫情相关社交媒体谣言传播量化分析”

    

    《论文推介 | 新冠疫情相关社交媒体谣言传播量化分析》社交平台是现今大多数人都离不开的媒介,我们译介“社交媒体平台与新冠疫情阴谋论的盛衰:一项基于欧洲17国的实证研究(Does the platform matter?Social media and COVID-19 conspiracy theory beliefs in 17 countries)”,探索各大社交平台的信息管理与阴谋论的关系。

    

    《佳作译介 | 社交媒体平台与新冠疫情阴谋论的盛衰:一项基于欧洲17国的实证研究》疫情传播效果是另一研究热点。本公众号译介了“我们从疫情传播中学到了什么?(What We’ve Learned from Communication Science During Pandemic?)”,分享科学家面向大众的科普心得与要诀。

    

     《佳作译介|科学家分享面向大众的科普心得》还译介“称他们为新冠蠢蛋:探索攻击性沟通风格和心理距离在 COVID - 19 传播中的作用(Call them COVIDiots: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aggressive communication style and psychological distance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COVID-19) ”,探索攻击性的传播风格与感知心理距离对于传播效果的影响。

    

     《佳作译介 | 称他们为“新冠蠢货”:探索攻击性沟通风格和心理距离在COVID-19传播中的作用

     》

     科学传播研究前沿

     科学传播前沿,一直是本公众号的关注重点。过去一年来,我们原创发表“科幻数字时代的开放科学如何影响传播学研究?”“电影:科学传播的想象力”两篇文章外,还译介多篇贴近当前活泼、幽默、视觉取向的科学传播方式、科学电影/科学小说与科学传播关系等主题多样的研究文章。

    

    《数字时代的开放科学如何影响传播学研究?》

    《科幻电影:科学传播的想象力》包括:“密室逃脱"在科学传播中有哪些潜力与作用?(We had to be very clear that they weren't going to try to break into any of the cases: what potential do ‘escape rooms’ offer as a science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当科学家成为喜剧演员:幽默对于理解科学家和科学信息的作用(Scientists as comedians:The effects of humor on perceptions of scientists and scientific messages )”;“科幻电影科学通俗化的话语趋势(If a black hole is an oyster, then . . .:The discoursal trends of popularization in science fiction movies)”;"读者如何看待小说中的科学信息?(Why scream about sound in space? The functions of audience discourse about unrealistic science in narrative fiction)”;“负面情绪在风险感知中有何作用?风险报道配图可能产生反效果吗?(Negative Affect as a Mechanism of Exemplification Effects: An Experiment on Two-Sided Risk Argument Recall and Risk Perception) ”;"受众评价显示科学传播训练效果甚微(Assessment by Audiences Shows Little Effect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Training)”;“是什么驱动了科学媒体的使用(What drives science media use? Predictors of media use for information about science and research in digit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s)”等。

    

    《佳作译介 | “密室逃脱”在科学传播中有哪些潜力与作用?》

    《佳作译介 | 当科学家成为喜剧演员:幽默对于理解科学家和科学信息的作用》

     《佳作译介 | 科幻电影科学通俗化的话语趋势》

    《佳作译介|读者如何看待小说中的科学信息?》

    《佳作译介 | 负面情绪在风险感知中有何作用?风险报道配图可能产生反效果吗?》

    《佳作译介|受众评价显示科学传播训练效果甚微》

     《佳作译介 | 是什么驱动了科学媒体的使用》在比较宏观的视角方面,译介“中国知识共享网络中公民科学传播者的研究(Deconstruction of the discourse authority of scientists in Chinese online science communication:Investigation of citizen science communicators on Chinese knowledge sharing networks)”;“果真如此支离破碎?对传播学分支学科间联系的检验(Less Fragmented Than We Thought?Toward Clarification of a Subdisciplinary Linkage in Communication Science, 2010–2019)”;“人类学、共情和对社会科学传播的需求(Anthropology, Empathy, and the Need for Social Science Communication) ”;“媒介格局的转变:对比娱乐化表达和阐释性网络科普视频的传播效果差异(Transformation of the media landscape:Infotainment versus expository narrations for communicating science in online videos)”。

    

     《佳作译介 | 中国知识共享网络中公民科学传播者的研究》

     《佳作译介 | 果真如此支离破碎?对传播学分支学科间联系的检验》

     《佳作译介|人类学、共情和对社会科学传播的需求》

     《佳作译介 | 媒介格局的转变:对比娱乐化表达和阐释性网络科普视频的传播效果差异》此外,疫情阻挡不了金兼斌教授的师生与同门情谊。2021年暑假,清华大学-南加州大学数据传播双硕士项目第一批十名学生抵达洛杉矶,其中包括金兼斌教授指导的两名硕士研究生。在刚过去的12月初,课题组举办了一场连结两岸、横跨太平洋的线上组会。课题组博士后、博士班、硕士班所有成员,在北京、洛杉矶、台北三地连线,云端汇聚。大家在线上交流学习心得、生活状况。

    

     《活动速递 | 连结两岸,横跨中美:金门本学期第一次线上组会顺利开展》

     展望2022

     从2020年初爆发新冠病毒迄今,全球民众展现了对抗新冠病毒的努力与决心,科学家陆续研发出多种对症疫苗与药物,大部分人都在去年完成两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随着最新变种病毒Omicron的肆虐,大家开始接种第三剂疫苗。病毒不断变种,但是在科学家的努力下,虽然现在还没有办法控制病毒的扩散与传染,但接种疫苗的效力已经开始显现。面对新型变种病毒,感染者的重症与死亡率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

     这一代人恐怕无论如何都不曾想过,会遭遇这样大规模的疫病。所幸中国人民配合政府的各项管控措施,疫情受害程度,相较于欧美日韩等国家而言,已经是微乎其微。

     《科学传播人》不曾忘记自己作为科学传播者的角色,我们希望通过自己微不足道、力所能及的努力,为大时代的抗疫努力添砖加瓦。展望2022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坚守这个小小公众号的初心和使命,努力专心于科学传播,关注科学传播的研究前沿,为一线科学传播工作者鼓劲与加油。

     感谢每一位读者一年来的关心和支持!祝大家新的一年都平安健康,虎虎生威!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章倩萍

     审阅 | 金兼斌

     编辑 | 李晨雨 张萌萌 朱姿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