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译介 | 比较美国和新加坡的知沟假说:以纳米技术为例
2022/4/1 21:58:13 科学传播人

     导读?

     本研究(Comparing the knowledge gap hypothe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ingapore: The case of nanotechnology)以纳米技术知识为案例,对比美国和新加坡的知沟假说差异。研究发现,在美国,学科背景(科学和非科学)比教育水平更有利于预测个人对纳米技术的知识差距,更多的媒体关注和人际讨论会扩大这种差距;而在新加坡,知沟假说并不成立。

     通讯作者简介?

    

     Shirley S. Ho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科学和技术相关的跨文化舆论动态。

     研究问题和假设?

     知沟假说的内涵是:媒体关注并不会使人获得同样多的知识,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个体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个体更容易获取、接收和处理信息,两个社会经济地位群体间的知识差距会越来越大。研究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扩展知沟假说:

     1. 考虑非新闻媒体在塑造纳米技术知识的作用,把线上媒体和纪录片也纳入研究。

     2. 尝试利用学科作为纳米技术知识差距的预测指标。知沟假说研究通常利用教育水平作为社会经济地位的替代指标,进而预测知识差距。纳米技术是复杂且新颖的话题,多数人可能无法在常规教育中获得相关知识。

     3. 比较知沟假说在美国和新加坡的差异。大多数知沟假说研究都是在美国进行,跨国比较研究结果,可能会揭示如何缩小知识差距的一种进路。

     社会经济地位通常以个体的教育程度和收入为指标。过去的研究表明,个人教育、收入和他们的知识存在正相关关系。

     H1.个体受教育水平与纳米技术知识呈正相关。

     RQ1.个体受教育水平是否能调节媒体关注和个人纳米技术知识的关系?

     H2.个体收入与纳米技术知识呈正相关。

     纳米技术是个小众新兴的技术,个人通常在高等教育学习科学相关学科获得纳米技术知识。修习非科学学科者,即使具备研究生学位,可能依然不了解纳米技术。教育水平可能并不能反映知识水平,因此本研究采用学科作为预测指标

     H3.科学学科背景者比非科学学科背景者,了解更多的纳米技术知识。

     RQ2.学科是否能调节媒体关注和个体纳米技术知识之间的关系?

     大众媒体是大多数公众获得关键信息的来源之一,在传播信息和维持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明,关注电视新闻或报纸更多的个体,会获得更多知识

     H4.个体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与纳米技术知识呈正相关。

     H5.个体对报纸的关注度与纳米技术知识呈正相关。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将线上媒体作为他们主要的信息来源

     H6.个体对线上媒体的关注程度与纳米技术知识呈正相关。

     过去的研究发现显示,人们通常从喜剧新闻节目中获取和科技相关的信息,观看娱乐性质的节目(特别是纪录片),可能会在满足娱乐需求同时让个体接触到更多关于纳米技术的信息

     H7.个体对纪录片的关注程度与纳米技术知识呈正相关。

     人际讨论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当个体与朋友、家人或社区组织讨论时,会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H8.人际关系讨论与纳米技术知识呈正相关。

     美国和新加坡的媒体制度不同。美国强调新闻自由;新加坡媒体优先考虑维护社会和谐,专注于公共教育,而非追求西方的新闻自由模式。美国国土面积为 980 万平方公里,而新加坡国土面积仅有 721.5 平方公里。美国不同州的个体可能会观看不同的媒体内容;新加坡民众则可以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相同的内容。

     但美国与新加坡媒体对纳米技术的报道都大多采取中立或支持立场。因此,在两个完全不同媒体制度国家中比较知沟假说,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RQ3.知沟假说在美国和新加坡有何不同?

     研究方法?

     该研究委托调查公司分别于2018年7月、9月在美国和新加坡进行全国性的抽样调查。在美国采用线上调查的形式,获得有效样本1027份;在新加坡则采用上门调查,最终获得有效样本1000份。参与者在回答问卷前,都会被告知纳米技术和纳米食品的简要定义,这有助于他们准确评估对不同新闻媒体中纳米技术信息的关注度。

     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变量,对电视、报纸、网络媒体和纪录片的关注程度,人际讨论程度和参与者的纳米技术知识。

     研究结果?

    

     表1: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

     ?

     01

     主效应

     在美国和新加坡,受测者的教育水平、对线上媒体的关注、对纪录片的关注与纳米技术知识都呈正相关,H1、 H6、 H7成立。

     在美国,收入、科学学科背景、对电视新闻的关注与纳米技术知识呈正相关,但这种关系在新加坡并不显著,H2、H3、H4部分成立。

     在美国和新加坡,对报纸的关注与个体纳米技术知识都没有显著相关性,H5不成立。

     至于人际讨论与纳米技术知识,在美国呈负相关;在新加坡无显著相关或负相关,H8不成立。

     ?

     02

     交互作用

     至于教育水平是否调节了媒体关注、人际讨论与纳米技术知识的关系,在新加坡的分析结果显示无关;在美国的分析结果则显示,教育显著调节了人际讨论与纳米技术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科显著调节了所有变量(对电视新闻、报纸、线上媒体、纪录片的关注和人际讨论)与纳米技术知识间的关系。但是学科的调节效应,在新加坡并不显著。

     在进行跨文化比较时,研究者发现,在美国,媒体关注和人际讨论会扩大知识差距,而在新加坡则无此发现。就年龄、学科、纪录片关注、人际讨论与纳米技术知识间的关系而言,美国和新加坡的研究结果之间有显著差异。但就性别、教育、收入、对电视新闻及在线媒体的关注与纳米技术知识之间的关系而言,美国和新加坡间无显著差异。

     讨论?

     本研究的发现促进了知沟假说的理论进展。首先,知沟假说在不同媒体和教育体系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结果:以新闻自由和媒体内容多样性著称的美国,纳米技术知识差距随着媒体关注增加而扩大,但在新加坡则没有这种情况。其次,本研究重新评估了社会经济地位指标(如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在知沟假说中的作用。第三,研究发现,人际讨论减少了个人的纳米技术知识,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冲突。最后,研究结果证实,纪录片与在线媒体等非新闻媒体在增加个人纳米技术知识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但本研究也有多项限制:无法确定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学科、媒体关注和人际讨论的参与,是否先于或后于他们纳米技术知识获取。其次,本研究没有对美国和新加坡的媒体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无法确定美国和新加坡的研究发现差异与媒体内容的关系,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内容分析加以补充。

     互联网在美国与新加坡都有相当高的普及率,本研究仅考查个人对不同类型媒体的关注,未来研究可以分析不同类型媒体的可及性和关注度对个体纳米技术知识获取的影响。

     原文链接?

     Ho SS, Looi J, Leung YW, Bekalu MA, Viswanath K. Comparing the knowledge gap hypothe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ingapore: The case of nanotechnology. Public Underst Sci. 2020 Nov;29(8):835-854. doi: 10.1177/0963662520952547. Epub 2020 Sep 2. PMID: 32873159.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 李如皓

     审阅 | 金兼斌 章倩萍

     编辑 | 李晨雨 张萌萌 朱姿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