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译介|信件里的化学:二十世纪的邮票与科学传播
2022/5/5 22:00:00 科学传播人

     “

     导语

     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诸如信件、报刊等纸质媒介逐渐退居社会的角落,甚至被受众遗忘,本文译介的研究是基于前数字时代的重要媒介、20世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邮票开展的。邮票不仅是发送信件的货币,它也是时代的一扇窗口,其图案往往象征了当时大众最关心的议题,公众通过邮票上的图画,认知、交流科学知识。

     在本研究中(Chemistry in the mail: Stamps from around the globe and public science communic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研究者通过分析费城科学历史研究所自1910年到1983年收藏的化学邮票集,了解邮票如何描述化学,从而探究科学门外汉们是如何定义科学、促进科学与公众互动。

     通讯作者简介

    

     Madison A. Krall

     美国犹他大学传播学博士候选人。研究领域为女性健康、医疗公平、社会正义、肥胖研究。

     1

     白话的科学知识与其传播

     研究表明,非专业人士对于什么是科学、科学如何运作、科学界有哪些人士等基础科学问题的认知,有许多信息来源,这些信息综合构成了一种“白话的科学知识”(vernacular science knowledge)。白话的科学知识是公众介于对科学一无所知和掌握专业科学知识之间的阶段,往往与实际的科学实践或科学技术有出入。

     过去研究发现,出版社、展览馆和博物馆等场所及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介的科学传播,有传递大众对于科学的传统偏见——例如性别刻板印象(科学家以白人男性为主)、科学家身份上具有优越性、科学是复杂而专业的——等特定导向。

     此前也有将邮票作为科学交流媒介的定量方法研究,主要以个人收藏的邮票,评估邮政当局的可能意图和科学家的特色表现。研究发现,邮票很凸出男性科学家单独工作的形象,将科学描述为排他性的、科学家是有优越性的,还用烧瓶和显微镜等仪器插图来象征科学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精密度,科学的主流故事倾向于“将抽象概念转换为半抽象表示”,例如 E= m c2或者DNA的双螺旋模型,其功能较少用于解释它们所代表的技术原理,而更多地是“通过将科学思想以熟悉的表示形式赋予其人性化”,如科学传播者试图通过以双螺旋模型代表基因研究的方式,将科学技术符号化、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具象化。

     本研究试图进一步了解20世纪白话科学知识的传播方式,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RQ1:邮票集对化学的描述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频繁出现的化学象征?

     RQ2:邮票集对化学的表述,如何影响非专业公众的白话科学知识、参与化学活动?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修辞分析。研究对象是美国费城的科学历史研究所化学历史档案馆收藏1910年到1983年间, 90多个国家发行的与化学有关的邮票,共430枚(Philadelphia’s Science History Institute’s Witco Stamp Collection)。研究者将这些邮票的印刷年份、原产地、主题、象征意义等信息编码,确认邮票的修辞及其发挥了怎样的科学传播作用。最后,研究者们讨论邮票的分类、解读是否恰当,重新审视每种类别的代表性邮票,进行修辞分析

     这套邮票被称为“邮票中的化学世界(The World of Chemistry in Stamps)”,但邮票的收藏标准并未公开。

     3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这些邮票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三种对化学的修辞方式。

     化学的定义:不可见且抽象

     有132枚邮票提供 “化学是什么”的信息,主要有两种定义方式:

     其一是将化学定义为无形的、不可见的。有些邮票放大原子、分子等微观物体,以便让大众了解原子、分子的构造,但对于原子、分子等物体本身没有任何描述或解释。化学被定义为超出世俗感知的事物,因此显得模糊、复杂甚至神秘。

     有些邮票的设计者,则通过在化学结构或分子式旁边,展示大众熟悉的事物,例如在一棵树的图案旁,绘制从这棵树可提取的药物之化学成分,传达化学与公众生活相关的信息。

    

     图1 1961年的苏联邮票描绘了化学玻璃器皿、电子显微镜、分子和细胞的微观视图

     其二是将化学定义为抽象的。典型代表有多次出现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c2,这一公式是科学技术的象征,公众不理解其原理,也因此认为化学是深奥遥远、值得敬畏的。

     化学的操作:依靠复杂精密的仪器

     在61枚呈现化学操作的邮票中,化学操作被描绘成和精密仪器密不可分、需要极高的技能。这些描绘以试管、烧杯和烧瓶等实验室常见的仪器,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如燃烧为代表。但其中一些邮票呈现的化学容器与化学操作不准确,不被科学家认可。

     在许多画面中,仅有仪器而没有操作它们的科学家,研究认为这表明描绘者以为仪器本身是串联科学操作的关键。

    

     图2 1976年的美国邮票

     描绘了四种装有液体化学玻璃器皿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显微镜成为公认的科学技术仪器象征,许多邮票以显微镜象征化学操作。显微镜具有多种复杂、敏感的部件,需要一定程度的知识和技术训练才有办法使用,也只有通过显微镜这样的精密仪器,才能看见 “隐藏在可见表面下的科学发现”。

     精密的仪器构造和结构,提供了化学操作艺术化的条件,化学操作也因艺术化的描述得以广泛传播。除了仪器外,邮票中还呈现了各类精心搭建的原子反应堆、电离指示器、化学工厂等化学操作场所。

     化学的从业者:

     特权阶级与杰出人士

     除了化学仪器外,有118张邮票展现化学界的代表人物,这些人物大部分带有男性、白人或诺贝尔奖得主等特征。许多邮票的唯一焦点是一白人男性与化学结构、实验仪器等化学象征物产生联系,以此展现人物的社会资本和科学成就。有时则借由加工或强调诸如爱因斯坦凌乱的白发等特征,企图反映科学家与众不同的特征。

    

     图3 1956年的以色列邮票描绘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他著名的质能等式

     虽然有邮票呈现玛丽·居里的图像,但这些邮票以光线和构图,将她衬托得神圣缥缈,使她的科学成就被描绘成是一个独特意象——不仅是伟大科学家,更是唯一取得如此成就的女性科学家,即“她的能力不仅是杰出的、甚至是超自然的”。

     4

     讨论

     研究发现,邮票试图描绘科学概念“白话化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受众:

     首先,强调化学的不可见性和操作复杂性,有意区分开外行人与化学家。尽管一些邮票试图使化学与日常生活产生联系,但这种邮票要么是强调已完成的科学工作,要么是强调普通人无法察觉的科学概念(例如原子、分子)。虽然能够让公众意识到化学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联系,但是对公众理解化学原理或化学概念本身没有帮助。

     其次,强调仪器精密性、化学反应危险性,其中隐含的话语是:非专业人士若参与化学操作,轻则出现差错、造成混乱,重则会酿成事故、造成伤亡,将化学操作和普通公众区分开来。

     第三,将化学从业者描绘成白人、特权阶级、杰出能力等刻板印象,区分开化学家和平民阶级。而特例形象几乎完全仅限于玛丽·居里,她被视为例外,而非化学领域的代表。

     综上所述,作为科学门外汉的公众,尽管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化学产品,但却难以理解、联系或参与化学文化活动。事实上,邮票这类媒介构成的白话化学叙事,都倾向于谈论化学的神秘、对化学的敬畏,而不是与化学互动。这虽然能够提升公众对科学文化的尊重,但不足以创建真正对科学充满好奇心的创新社会。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在于研究资料有限:尽管研究所使用的邮票集,号称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化学主题最全面的邮票汇编,但化学和其他学科的分野难以界定,这可能导致存在被遗漏的邮票;另一方面,许多邮票缺失发行时间信息,限制了纵向考察的可能。

     原文链接

     Krall, M. A., Parks, M. M., Krebs, E., Mann, B. W., Maison, K., & Jensen, R. E. (2022). Chemistry in the mail: Stamps from around the globe and public science communic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31(2), 136–151.

     https://doi.org/10.1177/09636625211032465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李晨雨

     审阅 | 金兼斌 章倩萍

     编辑 | 朱姿伊 张萌萌 李晨雨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