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译介|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因驱动报道(2015-2019):对责任的新关注如何塑造科学传播
2022/5/27 22:00:00 科学传播人
引言
基因驱动是一项争议性的害虫防治生物技术。尽管基因驱动研究人员承诺承担责任,媒体在科学技术辩论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关于媒体报道基因驱动的研究很少。本研究(Gene Drives in the U.K., U.S., and Australian Press (2015–2019): How a New Focus on Responsibility Is Shaping Science Communication)采用隐喻和话语分析,探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媒体如何报道基因驱动的科学研究责任,揭示了基因驱动报道如何通过隐喻强调科学研究者的责任担当,进而争取公众支持的话语策略。
通讯作者简介
Aleksandra Stelmach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商学院的研究助理,研究兴趣为科学技术研究与科学传播的交叉领域

一、理论概述
基因驱动是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它的潜在风险、利益和科学责任问题引发很多争论。例如,在预防疟疾方面,基因驱动技术可以使减少蚊虫传播,降低人类感染疟原虫的机会,却也可能使雌性蚊子因无法叮咬和产卵,从而减少物种数量。
作为一个社会开展科技论争并确保科技发展合法化的关键场所,媒体可以塑造公众在技术发展早期阶段的支持、理解与态度。关于科学家如何通过媒体、向公众解释责任,以及媒体在报道中如何使用语言、特别是隐喻,来影响公众对这些技术的理解,当前的相关研究很少。本研究通过媒体报道基因驱动研究的话语分析以填补这一空白。
隐喻可以帮助公众捕捉新的、不熟悉的和抽象的现象,并通过引用日常经验中的概念和对象,协助个体理解复杂问题。隐喻是一种强大的修辞手段,它通过诉诸逻辑论证(logos)、诉诸情感(pathos)、诉诸说话者的良好品格和共同价值观,达到说服的目的。
二、研究设计
研究分析了2015-2019年间,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这三个基因技术领先国家的媒体报道,探究了基因驱动传播使用的话语策略,并探讨责任、风险和利益在报道中的语言特征。本研究在媒体数据库Factica中搜索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主要媒体于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发表的“基因驱动”相关文章,包括美国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英国的《泰晤士报》和《独立报》,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人报》和《堪培拉时报》。删除重复文章后,研究样本共有文章159篇,其中美国67篇,英国78篇,澳大利亚14篇。由于突出的主题通常伴有相关的隐喻和其他话语特征,因此本研究结合了隐喻、话语分析与主题分析的方法。编码者反复阅读这些报道文章,初步观察其主要的修辞技巧,包括一般语气、语言形式、比较、分类和模式,整理成主题。研究以隐喻为语言元素重点,还关注其他话语特征,尤其是流行语如何传达基因驱动研究相关责任问题。
三、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将媒体报道分为四个主题:基因驱动的本质和机制;基因驱动的目标和好处;基因驱动的担忧、风险和意外后果;科学家在基因驱动中的作用。
1
基因驱动的本质和机制:陈词滥调和隐喻
报道主要以“革命”和“突破”这样的“陈词滥调”,来描绘基因驱动技术;通过“进化就是设计(evolution is design)”的隐喻将进化论与新技术联系起来,以解释基因驱动技术对自然的控制和改变整个物种的可能性。此外,也通过隐喻和明喻,将基因驱动描述为一种“传播超强基因”的技术,强调其害处。
媒体对基因驱动表现出矛盾心理,既强调其潜在的优势,也强调其缺陷,并没有传达毫无根据的乐观情绪,而是交叠使用突破和承诺、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两类话语。
2
基因驱动的目标和好处:战争隐喻
各国报道几乎都以战争、冲突和破坏等隐喻,表达基因驱动的潜在应用。战争隐喻突出基因驱动的效率和严重性,既可降低携带疾病昆虫和入侵物种对人类和环境的损害,但也会反过来损害害虫物种。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记者、专家和非政府组织都使用战争隐喻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多数情况下,媒体通过将动物拟人化为恶棍的方式,强调使用基因驱动技术的紧迫性。对抗疾病和物种入侵的战争隐喻,夸张强调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以及基因驱动技术的有效性。但研究也发现,媒体也使用攻击性语言和隐喻,警告公众勿使用基因驱动技术。
3
担忧、风险和意想不到的后果:恐怖隐喻
本研究发现,以核武器威胁和生态灾难的恐怖隐喻,来报道基因驱动技术(gene drive is a nuclear weapon),源自专业术语“诱变链式反应(mutagenic chain reaction)”:比喻描述基因驱动的机制,并强调工程遗传元素在动物种群中传播的速度和效率;但这个专业术语很快被引用来强调基因驱动技术的危险性。
基因驱动的反对者,积极地宣传基因驱动技术是一种生物炸弹,以“诱变链式反应”的比喻进行恐惧诉求,主张暂停这项技术。早期新闻报道将基因驱动描述为“一种可以消灭物种的基因定时炸弹”或“在人群中充当延时炸弹的基因”。晚近报道虽然没有核弹的隐喻,但仍描述基因驱动为“基因灭绝技术”“传播灾难性突变的工具”或“灭虫技术”。
媒体借由恐怖主义的隐喻,表达基因驱动技术的破坏力。美国媒体在前国家情报局长詹姆斯·克拉珀(James Clapper),将基因驱动列为“潜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猜测基因驱动可能被用作“恐怖生物武器”。在英国,蚊子(mozzies)被报道可能成为“新的ISIS武器”。
但是澳大利亚则情况有所不同,灾难性语言和隐喻主导媒体报道,强调入侵物种对本地物种的影响,从而强化使用基因驱动技术的理由。
总体而言,核弹、生物恐怖、秘密军事部署和生态灾难的恐怖隐喻和意象,表明了媒体对基因驱动技术的深深担忧和不信任。
4
科学家的角色:通过流行语将基因驱动合法化
媒体很少用隐喻来描述科学家/界。媒体报道中,科学家的形象总是值得信赖的、透明的。科学家在媒体报道中,不仅对新技术的潜在危险提出警告,还提倡研究要负责任和谨慎。科学家们还展示其社会责任,包括签署公开信、发出公开辩论的呼吁、支持研究保障措施及倡导让非专业公众更多地参与基因驱动使用的决策过程,因为这不仅是道德责任,还是赢得公众支持的务实战略。
四、结论与讨论
基因驱动的支持和反对者都使用情感语言来表达观点:强调“突破”的陈词滥调、“进化”的隐喻,帮助公众理解基因驱动;战争的隐喻,则强调全球健康和保护问题的紧迫性与基因驱动的效率。另一方面,基因驱动的反对者,通过夸张、明喻和恐怖的隐喻和灾难性语言,来传达核灾难、生物恐怖主义,秘密军事部署和生态灾难的威胁,使基因驱动研究失去合法性。
研究发现也展示了“传播”可以吸引公众和建立信任,这在技术发展早期阶段尤其重要。此外,报道科学工作具负责、谨慎、透明的特性,暗示这种具潜在危险的新技术已经掌握在负责任的科学家手中,能够减弱人们对基因驱动所构成威胁的担忧。
本研究揭示基因驱动技术报道的道德策略:通过反复强调科学研究者的责任、谨慎、透明度以及对民主和公众参与的承诺,强调科学研究者的道德属性,激发公众信任基因驱动技术,争取公众的支持。
原文链接
Stelmach, A., Nerlich, B., & Hartley, S. (2022). Gene Drives in the U.K., U.S., and Australian Press (2015–2019): How a New Focus on Responsibility Is Shaping Science Communication. Science Communication, 44(2), 143–168.
https://doi.org/10.1177/10755470211072245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张萌萌
审阅 | 金兼斌 章倩萍
编辑 | 朱姿伊 张萌萌 李晨雨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