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译介 | 新闻与娱乐并非零和竞争关系:今日头条用户数据研究
2022/6/2 22:00:00 科学传播人

     受众碎片化一直是传媒学者热议的话题。既往的研究往往从媒介层面入手,考察受众分散在不同媒体的情况,却鲜少关注用户在不同内容类型上也可能存在分化。个体对于新闻和娱乐内容的选择,关乎公民政治认知和参与,在算法充当“把关人”的数字媒体时代,用户的新闻行为会有什么变化? “科学传播人”为大家介绍的这项研究“No trade-offs between news and entertainment: Evidence from online engagement data”试图从群体个体信息消费的两个维度回答上述问题。

     作者简介

     黄圣淳和杨天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研究发表时均为在读博士生。杨天博士将于2022年秋季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助理教授。

    

     黄圣淳

     Shengchun Huang

    

     杨天

     Tian Yang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当下多样化的媒体环境赋予用户个性化选择的机会,许多学者担心信息消费者会集中选择几种类型的内容,而具有不同偏好或立场的人们或将获取不同的新闻,这将导致整体层面的受众碎片化(audience fragmentation)的问题。

     此前研究主要关注由意识形态层面的选择性接触(ideologicalselective

     exposure)带来的受众碎片化问题,拥有相似政治观点的人们倾向于从与其观点一致媒体中获取信息,而不同政治立场的媒体所对应的受众间有较小的重叠。本研究指出,受众碎片化不仅可能存在于以信源作为划分的受众群体,还可能体现在以内容类型作为划分的受众群体中。这里所指的内容类型包括新闻、娱乐、体育、生活方式等。一些此前的实证研究也为内容层面可能存在的受众划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上述分析,研究者们提出的第一个研究问题是:

     RQ1:整体受众层面,不同的内容类型之间是否存在受众碎片化?

     本研究关注的另一问题是,对于媒介受众个体而言,新闻和娱乐内容的消费是否是零和竞争的关系。多项既有研究表明新闻和娱乐信息消费之间是竞争关系,且在人们能够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投入更多时间在娱乐内容上。这意味着对那些真正对政治不感兴趣的人来说,娱乐内容确实减少了他们花费在新闻消费上的时间。

     然而本文作者注意到,人们的媒体使用时间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当更多娱乐内容使人们付出更多时间在媒体上,人们也会相应延长用于新闻消费的时间。基于上述研究回顾,研究者们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RQ2: 个人用户的媒体消费行为体现在不同类型的内容中存在怎样的关系?

     RQ3: 个人用户的新闻和娱乐信息参与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研究设计

     本研究关注的媒体平台是中国最流行、也最具影响力的移动新闻应用和信息聚合平台——今日头条。今日头条既提供海量新闻内容(如时政、社会新闻等),也包括非新闻讯息(如科技、运动、健康等)。在本研究中,定义“新闻”为涉及政治、政府和公共社会议题等的媒介内容“娱乐”则指文教卫相关领域的软新闻,时尚游戏等娱乐内容,以及其他无法作直接归类的内容。通过推荐算法,今日头条能够为用户定制符合个人口味的信息流。

     作者通过爬虫自动抓取方式,采集了今日头条2017年10月至11月间首页上展示的文章及其内容类型和热门评论,共收集了约40,000个评论用户的历史评论中涉及的内容类型和共计约250万条评论。内容类型来自今日头条平台上对文章标注的分类标签共计42种。详细数据收集过程参见图1。

    

     图1:数据收集过程图

     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群体与个体两个层面。在用户群体层面,研究者借鉴了受众重叠网络(audience duplication network)方法,来分析不同内容类型间的受众碎片化特点。其中,内容类别被作为网络的节点,当不同内容类别之间有用户同时对属于不同类别的文章发表过评论,则构成网络的边。在对个体层面分析时,研究者通过统计关联性分析考察用户选择增加评论某类内容是否与减少评论其他内容有关。其中,重点研究、用户在新闻内容和娱乐内容相应评论数量上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

     首先,在群体层面,不同内容类型之间不存在受众碎片化现象。如图2所示,在以今日头条文章的内容类型作为节点的受众重叠网络中,网络密度为0.997,传递性为0.997。上述指标说明这是一个连接紧密的网络,即不同节点之间的连接程度极高。

    

     图2: 内容类型共现图

     其次,在个体层面,不同类型内容中的评论互动行为数据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个体发表的新闻评论总数和娱乐评论总数也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个体的新闻和娱乐内容参与行为是正相关的。

     讨论与局限

     总结来说,该研究并未发现证据表明内容类型层面上存在受众碎片化。同时,研究者发现,头条用户在不同内容类型的信息参与,特别是新闻和娱乐内容之间,表现为高度正相关的关系。这一发现为之后研究带来一些启发:

     首先,这项研究从内容类型维度检验受众碎片化现象,相较此前学者集中于媒介/信源层面的研究,提出了研究视角方面拓展的可能性。

     其次,本研究发现的新闻和娱乐评论数量的正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传统的受众分化理论:分众理论强调,信息选择的灵活性会让人们倾向于消费更多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回避不感兴趣的内容。对于本就对新闻缺乏兴趣的人来说,更自由的新媒体环境可能会使人们更加容易沉湎于娱乐信息。然而,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实际投入在媒介中的总参与量并非是固定的;不同内容类别之间并未彼此竞争,反而都在某种程度上吸引着用户的注意力,共同增加了人们的媒体使用总量。

     这项来源于“今日头条”数据的研究结果并不能说明算法驱动的信息平台将导致“信息茧房”或者“过滤气泡”。尽管“今日头条”的推荐算法并不完全等同于其他平台使用的算法,但是这项研究仍然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推荐算法的理解。

     最后,研究者指出,虽然“内容参与”和“内容消费”是两个不同的学术概念,但是通过分析用户的参与行为理解他们的消费行为是切实可行的。评论作为一种可被观测的显式新闻参与行为数据,在本研究中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头条用户的内容参与行为,并为了解该用户群体的内容消费提供了线索。研究者期待未来的研究可以在这一方向继续提供新的实证证据以完善媒介消费层面的结论。

     后记

     在本次译介的写作过程中,笔者采访了论文作者之一的黄圣淳师姐。黄圣淳作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硕士毕业生,她分享了一些从清华到宾大的求学心得:

     “读博是智识的耕耘,更是心态的磨炼。读博士、做研究从来不是逃避社会压力的避风港,也很难让人获得轻松安逸的生活。希望同学们勤于思考,忠于自己。有志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同学,在夯实理论和方法基础的同时,也要打开视野。关注真实的社会和生活,方能捕捉到真问题;追寻内心的好奇和热忱,才能在这条路上持续前进。”

     本文感谢黄圣淳、杨天给出的修改建议。

     原文链接

     Huang, S., & Yang, T. (2022). No trade-offs between news and entertainment: Evidence from online engagement data. New Media & Society. https://doi.org/10.1177/14614448211063899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林微

     审阅 | 金兼斌 章倩萍

     编辑 | 朱姿伊 张萌萌 李晨雨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