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速递 | 金兼斌教授在第七届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启动会暨“核与公众沟通”专题讨论会上作专题报告
2022/6/9 22:00:00 科学传播人

     6月7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科学传播人主编金兼斌作为特邀嘉宾,在第七届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启动会暨公众沟通专题研讨会上就《公众的核想象及其影响因素》一题作报告。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协、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辐射防护学会、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等单位领导,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42所高校代表,四川省核学会、山东省核学会等10家社团代表共133人参加。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秘书长刘立业主持会议。人民日报和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的微信直播平台,线上直播这场会议。

    

     图片来源:中国辐射防护学会

     金兼斌教授团队首次公开发表《公众的核想象及其影响因素》报告,描摹出我国公众脑海中有关核电事业的图景。报告伊始,金兼斌教授从我国核事业的发展脉络和发展现状引入,而后从时间尺度上回应了我国核事业发展过程中长期面对的涉核舆情问题,通过对我国核电站舆情典型案例复盘与梳理,针对政府与科学主体提出舆情的对应策略。

    

    

    

    

    

    

    

    

    

    

    

    

    

     社交媒体平台是公众发声的主战场和官方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而微博和知乎是我国两个不同风格类型的社交媒体,该报告重点关注了微博和知乎平台上公众讨论核议题的声量、具体话题及整体情绪态度,以此洞悉核舆情的发展态势。

    

    

    

     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该报告从个人和环境两个层面,进一步探究了核舆情的成因和机制。在个人层面,知识、经历时点、地点和距离是较为重要的因素;而在环境层面,政府公信力、平台媒体、媒体新闻框架占据了重要位置。

    

    

    

    

    

    

    

    

    

    

    

    

    

    

    

    

     金兼斌教授作报告

     由于公众对“核弹”、“核事故”等的刻板印象,核能长期被污名化,但不能否认的是,安全利用核能能够极大推动人类社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打造技术及文化上的核安全被放在了紧要位置,而科学传播在为核能“祛魅”,为核能“正名”的过程中,将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朱姿伊 张萌萌

     审阅 | 金兼斌 章倩萍

     编辑 | 张萌萌 李晨雨 朱姿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