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译介 | 青年作为气候变化使者: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
2022/6/23 22:00:00 科学传播人

     一、导言

     儿童创作的艺术品可以有效地传达科学内容,特别是类似气候变化等公众普遍关注且担忧的主题。本研究借由一场气候变化青年艺术比赛获奖作品在公交车上的展出,建议通过艺术联系青年与科学,以青年创作艺术让公众参与科学学习,成为科学传播的有效载体。

     二、通讯作者

    

     Jill Hendrickson Lohmeier

     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教育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兴趣为:非正规教育; 教育计划评估;学习理论;跨学科合作。

     三、青年气候科学视觉叙事

     科学界有强烈的共识认为:地球气候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鉴于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紧迫性,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间需要更多合作。虽然正规科学教育可以提高青年的知识,但气候变化很难纳入课堂课程。此外,大多数成年人也没有机会在课堂上或其他正规教育环境了解气候变化议题。

     科学传播者如何鼓励各年龄段的受众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和参与气候科学?孩童与青年可能是一个有效管道。

     研究发现,在某些家庭中,高达 85% 的环境问题意识是由儿童提出的;参加气候变化课后计划的儿童,通过制定减少碳足迹的行动计划,成为家庭和社区的领导者。年轻人则被视为“不具威胁性的讲故事者”或“沟通者”,青年可以提供强大的代际学习机会,青年艺术作品可以成为代际学习的催化剂,为了获得更多关注,青年艺术作品展示在Instagram、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多代人参与的社交媒体账户网站上。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各种环境中接触到青年关于气候科学的视觉叙述。青少年学生创作的视觉叙事往往遵循他们身边的文化规则和画面惯例。

     恐惧和希望是气候变化叙事中经常出现的两个焦点。恐惧信息通常使用深色,呈现栖息地被破坏的世界末日图像及充满烟雾的荒凉干燥景观,如下图。

    

     图片来源:

     https://doi.org/10.1177/10755470211044825

     希望的信息则通常使用明亮多彩的色调、郁郁葱葱的绿色风景、晴朗的蓝天和积极行动的人类来呈现。

    

     图片来源:

     https://doi.org/10.1177/10755470211044825

     除了传达与科学相关的事实外,年轻人也会使用视觉叙述向观众提出棘手的问题,就像下图主题:“孩子们明白了。你呢?”

    

     图片来源:

     https://doi.org/10.1177/10755470211044825

     “像孩子一样思考,帮助阻止气候变化”。要求成年人改变视角,要求成年观察者考虑为什么像孩子一样思考可能更好。这幅作品巧妙地使用了风车这一象征,唤起许多成年人有关童年的美好回忆,以及一个共享的价值观——所有孩子都应该有一个快乐和安全的童年。图中风车的图像,比喻风力发电正成为主要替代能源之一。

     青年显然可以成为气候变化的信使,他们可以创建视觉叙事,激发人们的同理心,吸引多代人参与,并影响大人们对气候科学的看法。

     四、讨论与反思

     如果单纯从科学传播的效果来看待,图像的宣传效果、儿童与青少年作为传播主体,确实是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出发点。但是什么样的科学议题适合用青少年的创作或以他们为主要的传播者呢?科学界有强烈共识的议题就一定适合吗?有强烈共识是否就一定是对的?对于地球环境的未来或宇宙的未来就一定是好的?

     我们对于大自然与我们所身处环境的认识虽多但还远远不够。教育的目的为何?最主要应该还是培养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利用青年学子作为科学传播是有效的,但是不是就是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关键可能在于传播内容是什么以及内容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原文链接:

     Hendrickson Lohmeier, J., Thompson, S. R., Chen, R. F., & Mishol, S. (2021). Youth as Climate Change Messengers: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Science Communication, 43(6), 814-823. https://doi.org/10.1177/10755470211044825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章倩萍

     审阅 | 金兼斌 章倩萍

     编辑 | 张萌萌 李晨雨 朱姿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