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学子丨赵彤昕:关系强度视角下朋友圈炫耀性内容的传播效果
2022/7/28 22:00:00 科学传播人

    

     图:金兼斌教授与本文作者赵彤昕

     1

     选题缘起

     2021年“凡尔赛文体”的爆火,使网络中出现了不少关于“炫耀”的讨论,也让我察觉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首先,炫耀本身就是一种传播行为,它离不开观众和传播渠道。其次,炫耀性内容的发布者一般都是希望通过“炫耀”收获认可,然而对接收者来说,炫耀行为却反而容易引发对炫耀者的反感。这种矛盾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本研究尝试选取一个分析视角来寻找答案。

     微信朋友圈作为一个半公开化半私密化的社交平台,兼具强关系和弱关系是其较为鲜明的一个特点。从日常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我们在朋友圈发布炫耀性内容时,给予我们点赞和回应的人往往在关系强度方面体现出某种共性。基于以上思考,本次研究选取关系强度作为分析炫耀传播效果的切入点。

     2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在着手研究之前我需要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1.什么算朋友圈里的炫耀性内容?2.怎么去测量关系强度和传播效果?通过文献,我掌握了炫耀、关系强度、传播效果等概念的内涵和测量方法。为进一步确认它们在本研究中的操作定义,我采取了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进行探测。

     参与式观察从我自身的朋友圈着手,套用现有理论和抽象定义,识别朋友圈炫耀性内容,分析其传播效果与关系强度之间的关联,为设计访谈提纲、选取访谈对象打好基础。

     深度访谈则针对炫耀性内容的传播者和接收者进行分组交流,交流的话题从对炫耀性内容的理解,到炫耀动机的探讨,再由接收者介绍与炫耀者之间的关系、阐明近期对其朋友圈炫耀性内容的点赞、留言情况及对个人点评等,由此提出研究假设,设计调查问卷。

     通过访谈发现,判断朋友圈某一条内容是否为炫耀性内容时,发布者和接收者可能会意见相左。由于炫耀性内容与炫耀动机紧密相关,所以在本次研究中,炫耀性内容的识别由发布者主导。鉴于此,在问卷调查环节,我共设计了两套问卷,第一套问卷筛选出认可自己平常喜欢在朋友圈发布炫耀性内容的炫耀者,第二套问卷则由炫耀者发布给其微信好友,微信好友根据与炫耀者的社交关系和查看其朋友圈内容,填写问卷。

     3

     研究发现及思考

     本研究采纳了传播效果狭义的定义,即炫耀行为满足传播者意图的程度,包括接收者多大程度上认可炫耀的内容,是否会为其点赞、正向评论,是否会因为这些炫耀性内容而对炫耀者给予更高评价、更愿意为本人提供社会资源等。

     调查结果表明,面对朋友圈炫耀性内容,关系强度与传播效果整体呈正向相关。其中,关系强度指标中的信任度、好感度是影响人们对炫耀性内容的识别和态度的最主要因素。即对炫耀者越信任、越有好感时,在接收到炫耀性内容后,更倾向于给予内容和其本人正面评价。此外,互动强度作为首要因素,正向影响着炫耀性内容的接收者对内容的点赞频率,而亲密度和互动强度主要影响接收者对炫耀性内容的评论行为。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推论,如果炫耀者发布炫耀性内容的意图是提高自身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那么平时应注意积极树立自身值得信任的可靠形象,博取他人的好感;如果发布炫耀性内容的意图是获得他人点赞或正面评论的反馈,以此满足自身的“虚荣心”,那么在平时应多积极参与与他人的互动,培养亲密关系。

     沿着当前的思路进一步思考,对于企事业单位甚至国家层面的宣传工作,该推论仍具备可借鉴性。宣传工作的主要思路和炫耀类似,往往也是通过展示集体、组织、国家积极的一面,来获取更多民众的认可和好感,提升自我形象,以期参与更多的社会资源置换。所以依照本文的研究结论,如果相关组织日常能注重提升自我公信力,那么在发表带有炫耀性质的信息时,或将博取更多认同的声音;而日常注重与大众热情互动,可在发布炫耀性内容后,得到民众更多的点赞、评论等实质性的行为反馈。

     论文完成后的感想

     “有趣”是大家对本篇论文最多的评价,也是我最引以为傲的事情。选题的背后藏着我对生活的观察和热爱,能将自己的兴趣与专业相结合,为我们的日常行为提供一点积极的思考,我很知足和开心。

     论文从开题到正式答辩并不是一帆风顺。我遭受过质疑,接受过批评,遇到过瓶颈,也想过放弃。但很庆幸,我的导师金兼斌教授、任课老师沈阳教授等许多师长,以及我的同学、金门小伙伴等,都给予了我很多的鼓励和帮助,促使我克服了重重障碍,较好地完成了这篇论文。在此,我想由衷地向他们表示感谢。

     在论文不停修改、打磨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发现,论文推进的顺利程度总是呈现波动状态,每当你“疑无路”的时候,总会惊喜的遇见“又一村”。所以想通过这次亲身体验告诉学弟学妹,不要因为前进路上的各种障碍而自我怀疑、踌躇不前。在达成目标的道路上,遭遇阻碍是常态,当你采用各种办法跨过障碍时,这些经验就会汇聚成为你论文中最闪光、最动人的部分。相信我,只要不放弃,一定会有乍现的灵感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着你。所以勇敢地前进、大胆地突破,你将成就更棒的自己。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 赵彤昕

     审阅 | 金兼斌 朱姿伊

     编辑 | 张萌萌 李晨雨 朱姿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