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译介|中国“封城”措施对非新冠死亡的影响
2022/8/25 22:00:00 科学传播人

     引言

     严格的防疫政策(strict anti-contagion policies,SAP,即统称为“封城”的一系列政策)有利疫情防控,但同时也对社会的其它方面有着各种影响。在所有的这些影响中,对于公共卫生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标题为《中国严格的抗疫政策对非新冠死亡的短、中期影响》(《Short- and medium-term impacts of strict anti-contagion policies on non-COVID-19 mortality in China》),发表于Nature Human Behavior2022年第1期。

     作者简介

     文章由中国疾控中心的Jinlei Qi和北京大学的Dandan Zhang担任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为中国疾控中心的George F. Gao、香港大学的Guojun He和中国疾控中心Maigeng Zhou。

     共同通讯作者简介如下:

     George F. Gao

     (高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中国疾控中心主任

    

    

     Guojun He

     (何国俊)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

     副教授

     Maigeng Zhou

     (周脉耕)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

     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SAP对于除新冠外的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有何影响?关于这一点,目前人们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反对SAP。这种观点认为,“封城”等措施会在短期内对人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它们会使人们难以获得医疗服务并导致经济运行受阻、大规模失业。

     第二种观点则支持SAP。这种观点认为,从长期来说,如果没有严格控制措施,新冠造成的经济损害会更大,且大量的新冠患者会危害卫生服务供给。同时,严格的抗疫措施还能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好处,比如它们能鼓励保护健康的行为(如戴口罩、重视个人卫生),并降低与商业有关的风险(如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工作、避免交通事故),还能减少其它传染病的传播(如季节性流感)。

     所以说,SAP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说到底是一个需要实证检验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实证数据,回答这个问题。

     数据与方法

     本研究使用了中国疾病监测点(Disease Surveillance Points,DSP)系统所记录的死亡记录作为其核心数据来源。这个系统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的特征,覆盖了来自321个城市、605个DSP区/县的超过3.24亿人样本。作者还从媒体和政府公告收集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间城市实施SAP的数据。死亡记录的数据统计至2020年9月28日,总共包含1,105,928条死亡记录。作者在基线分析中剔除了武汉的三个DSP,因为当时武汉疫情中当地医疗资源不足,死亡报告过程被打断。

     本文使用了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来探究非新冠死亡与SAP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而言,这种方法将没有经历SAP的DSP作为控制组,将经历SAP的DSP作为实验组,通过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别来推断SAP的作用或影响。

     结果

     SAP的短期影响

     虽然作者能够从媒体报道和政府公告中明确找到SAP开始的时间,但往往不能确定它们是什么时候解除的。因此,作者将2020年1月1日各地采取SAP起,直至4月7日(次日,最后一个“封城”的城市武汉宣布“解封”)定义为SAP的实施期。这段时间内SAP对各种原因的死亡产生的影响称为短期影响。

    

     SAP对于非新冠死亡的短期影响

     上图展示了DID分析结果。其中,第一行表示SAP对于非新冠死亡的总人数和死亡率的影响,其后各行表示SAP对于各种非新冠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SAP能够在短期内显著降低总死亡人数和死亡率(total deaths),也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CVDs)、受伤(injury)、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s)、慢性下呼吸道感染(CLRIs)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但对于肿瘤(neoplasms)和其他原因(other causes)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没有显著的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到,SAP对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有较大的降低作用。作者结合相关研究,认为这很可能是由于空气污染的减少。

     SAP的中期影响

     从4月8日起,全国全部“解封”。SAP对从此时到7月31日的非新冠死亡产生的影响称为中期影响。

    

     SAP对于非新冠死亡中期影响的事件分析结果

     上图展示了SAP在中期内对于非新冠死亡人数的影响(a至f分别表示总死亡数,以及心血管疾病、受伤、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慢性下呼吸道感染和肿瘤导致的死亡)。可以看到,除了由肿瘤导致的死亡外,SAP在其结束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降低各种死因导致的死亡。

     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即便SAP结束,人们依旧被鼓励保持社交距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出行。与此同时,经济活动也并未得以完全恢复,所以由于空气污染和受伤所导致的健康风险仍旧保持低位。

     短期影响的异质性

    

     各种因素对SAP与各种死因导致的死亡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短期内,污染更为严重的地方,SAP对由心血管疾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慢性下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死亡的下降作用更大。这佐证了“空气污染的缓解能够减少非新冠死亡”的说法。此外,初始卫生状况更差的城市,SAP更能减少非新冠死亡。

     研究还发现,人均GDP和医疗资源的可得性对于上述影响并不重要。某些观点认为,SAP会对低收入和医疗资源不丰富的地区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的结果并不支持这种观点。

     最终,作者分析了死者年龄的因素。绝大多数死亡的减少来自65岁以上的人群;对于更年轻的群体来说,死亡的减少主要来自受伤死亡数的降低——他们面临更低的工作和交通风险。

     避免非新冠死亡数的估计

     根据现有数据,作者估计,SAP在实施期间可能挽救了54,209条生命,其中主要为由于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死亡(33,569)。在SAP实施之后,大约有293,018条生命因此挽救。所以,SAP在中国总共挽救了约347,227条生命。

     讨论

     本研究展现了中国的SAP在无意中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并指出了一些在疫情后提升人口健康的方向,某些措施(如倡导个人卫生)能够以较低的代价在长期内影响人口健康。同时,在中国语境下,在中短期内,本研究的结果驳斥了各种认为SAP会危害国民卫生状况的论点。

     原文链接

     Qi, J., Zhang, D., Zhang, X., Takana, T., Pan, Y., Yin, P., Liu, J., Liu, S., Gao, G. F., He, G., & Zhou, M. (2022). Short- and medium-term impacts of strict anti-contagion policies on non-COVID-19 mortality in China. Nature Human Behaviour, 6(1), 55–63.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1-01189-3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朱泽宇

     审阅 | 金兼斌 朱姿伊

     编辑 | 朱姿伊 张萌萌 李晨雨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