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译介 | 数字时代的共同宿命:中国大陆中老年人的感觉寻求、孤独和网络过度使用
2022/11/24 22:00:00 科学传播人

    

     随着数字基础设施成为现代生活和共享生活方式的基础,互联网已成为中老年人流行的休闲工具。然而,不恰当的互联网使用会危及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其中,中老年人的过度互联网使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杨恒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候选人,苏黎世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系访问博士生。研究兴趣为:公众参与科学研究;媒介使用和效果研究。

     金兼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为:(新)媒介使用和效果研究;科学传播;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编辑出版。

     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和信息通信技术(ICT)全球化的并行发展,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已成为一个亟需关注的社会现象和学术问题。世界各地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的使用呈指数级增长,他们通过网络进行社交和娱乐已然十分普遍,而也有一些迹象表明过度的网络使用会导致公共健康问题。当无法上网或上网时间减少时,他们会表现出明显的网络戒断反应,如焦虑、不安等,这与网络成瘾的表现非常相似。此外,随着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的持续和复发,中老年人更加依赖互联网,而他们的生活也被互联网扰乱:家人的关心和陪伴被忽视,自身也更容易受到网络电信诈骗的伤害。

     研究问题与假设

     就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这一议题而言,一种广为流传且被认可的观点是,中老年人缺少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充分关怀,由此导致的高水平孤独感使他们将网络作为替代性情感支持,以排遣寂寞。这种观点将孤独感作为中老年人过度使用网络的根本原因,未察觉到老年人网络使用的主动性。且在许多研究中,孤独感往往是作为酗酒、赌博等成瘾性行为的中介因素,而非本质原因。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两个研究问题:(1)中老年人的主动性特征,即感觉寻求对过度网络使用的影响;(2)孤独感的作用力及作用机制,由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感觉寻求是中老年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正向预测因素。

     H1a:刺激和冒险寻求是中老年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正向预测因素。

     H1b:体验寻求是中老年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正向预测因素。

     H1c:抑制解除是中老年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正向预测因素。

     H1d:无聊易感性是中老年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正向预测因素。

     H2:在感觉寻求的四个子维度中,体验寻求对中老年人过度使用网络的影响最大。

     H3:孤独感是中老年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正向预测因素。

     H4a:孤独感在刺激、冒险追求和过度使用互联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H4b:孤独感在体验寻求和过度使用互联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H4c:孤独感在抑制解除和过度使用互联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H4d:孤独感在无聊易感性和过度使用互联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2021年10月,研究者通过在线小组的方式对中国50岁及以上的人群进行了网络调查,共获得446份样本。

     研究发现

     a

     中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

     从对中老年人常用互联网功能的因子分析结果看,社交是中国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交需求不减反增。

     在网络功能使用方面,生活服务、工作学习和休闲活动与网络过度使用呈正相关。生活服务、工作学习和孤独感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休闲与孤独感正相关,这意味着中老年人利用网络进行休闲活动可能会增加他们的孤独感,这反过来又会导致过度的网络使用。

     b

     回归分析

    

     图1 以过度网络使用、孤独感和相关问题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研究者发现合并四个子维度的感觉寻求变量,与过度网络使用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H1被接受。另外,感觉寻求四个子维度对网络过度使用的直接影响均显著,其中,体验寻求、抑制解除和无聊易感性正向预测过度网络使用,而刺激、冒险寻求则为负向,H1a被拒绝,而H1b、1c、1d被接受。在图1的模型3中,体验寻求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大于其他子维度,是中老年人过度使用网络的最具影响的危险因素,故H2成立

     在控制协变量和感觉寻求四个子维度的基础上,孤独感在模型3中正向预测过度使用网络,因此H3被接受利用网络进行休闲活动增加了中老年人的孤独感,进而促进了他们过度使用网络。

     在感觉寻求的四个子维度中,与假设相反,刺激和冒险寻求对孤独和过度网络使用都有稳定、显著的负面影响。也即受访者对刺激和冒险的追求越高,他们的孤独感和使用网络的强度越低

     而以相关公共健康问题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表明,过度使用互联网显著改变了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状况,使用强度越大意味着更大的健康压力和更遥远的现实人际关系

     c

     孤独感中介效应的检验

    

     图2 中介检验结果

     在对变量进行标准化,并控制性别、年龄、教育程度、退休状态、居住地、月收入等协变量后,PROCESS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在感觉寻求与过度网络使用之间,孤独感不是显著的中介因子。研究者对感觉寻求的四个子维度进行了进一步测试,结果显示孤独感在体验寻求、抑制解除、无聊易感性和过度网络使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H4b、4c、4d被接受,H4a则被拒绝

     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聚焦于中国大陆中老年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现象,主要有两大发现:首先,在网络过度使用方面,中老年群体既表现出问题的一般性,又表现出属于该年龄段的特殊性。一般性在于,感觉寻求作为一种遗传人格因素,稳定地影响着各个年龄组(包括中老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群体相比,其特殊性在于:感觉寻求各维度对中老年人过度使用网络的影响机制更为复杂。在感觉寻求的四个子维度中,中老年人受体验寻求的影响最为强烈。青少年更倾向于从现实世界中寻求一个虚拟的环境来释放个人情感,将网络作为现实生活的替代空间,从而导致网络成瘾。而中老年人更倾向于将网络作为现实生活的延伸,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各种体验,从而导致网络过度使用。

     孤独感是对中老年人过度使用网络的有效但相对有限的解释。本研究已证实,孤独感是中老年人在网络上寻求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新奇体验的重要中介。由于他们在不同程度上缺失了社会关注、家庭照顾和子女陪伴,当现实世界无法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时,他们转向网络世界寻求体验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慰藉,这增加了过度使用互联网的风险。随着未来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这一问题将更为凸显。尽管如此,孤独感的影响相对有限,它只是作为一种影响中老年人过度使用网络的心理中介,不能将中老年人过度使用网络完全归咎于孤独。研究者认为,要减少中老年人对网络的依赖,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网络习惯,就必须满足其寻求刺激的需求,而非一味地减少其孤独感。建议引导中老年人多参加现实生活中的休闲活动,如户外旅行、登山等体育运动,一方面把闲暇时间和精力用于锻炼身体,另一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满足刺激和冒险的需求,尽量避免网络的过度使用。

     讨论

     我们的社会憧憬着一个数字乌托邦的存在,在这里,中老年人可以享受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和丰富的生活,而几乎不受到数字技术的负面影响。在社会的刻板印象中,所有老年人都需要拥抱数字乌托邦,这样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使他们在数字时代实现社会平等。但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这种观点是短视和有害的:忽视中老年人是媒介素养方面的弱势群体这一前提,这种无差异的数字包容很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有害后果。因此,研究者和决策者需要充分理解互联网作为现代社会生活基础设施的复杂性,关注它对不同群体的社会影响,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仅靠数字化还不足以帮助中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生活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3390/ijerph192113766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朱励瑶

     审阅 | 金兼斌 朱姿伊

     编辑 | 罗心怡 贺雨璇 林毓菁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