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译介|“科研众筹”,是公众参与还是亲朋相助?
2022/12/1 22:00:00 科学传播人

     导读

     众人拾柴火焰高。出资赞助科学研究,公众能够进一步参与并影响科学,科研人员也能够快速募集资金。这一过程中,怎样的群体更愿意资助科研?资助金额受什么因素影响?

     本篇译介分析了瑞士科研众筹平台wemakeit的数据,发现通过众筹参与科研的群体为一小部分不具有代表性的人群,其受教育程度和收入都高于普通公众的平均水平;相比于项目自身的科学价值,公众感知到的科研人员个人吸引力或其与科研人员的联系与捐款规模更为相关。

     作者简介

     Valerie Hase

     慕尼黑大学博士后,研究兴趣为数字新闻生产与消费。

    

     Mike S.Sch?fer

     苏黎世大学教授,研究兴趣为科学传播、环境传播。

    

     Julia Metag

     明斯特大学教授,研究兴趣为科学传播、政治传播、媒介使用。

    

     Mirko Bischofberger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博士,研究兴趣为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

    

     Luc Henry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兴趣为生物伦理和科学传播。

    

     研究背景

     数字媒体拓宽了公众参与科学的渠道,它不仅促进科学家通过社交媒体接触公众,也增加了公众影响科学的途径——而公众通过众筹参与科研就是其中之一。众筹(Crowdfunding),指通过集中多份少量的个人捐款,以支持特定目标的实现,而这一活动往往在互联网平台开展。在众筹科研中,公民可以通过资助决策参与科学研究。对于科学家团体而言,众筹能够提升科研项目的可见性;而对公众而言,科学研究过程将更加公开透明,他们也能够获得更多和科学家互动的机会,例如资助人可以和科学家当面交流。

     现有的众筹科研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科学共同体如何激发公众参与科学,例如,哪些科学家发起的怎样的项目能得到资助,而对公民参与众筹科研的意愿及动机研究较少。

     众筹科研的五要素

     众筹科研包括五个关键要素:平台、项目、发起者、活动和支持者。

     作为用于举办众筹项目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可分为商业化的常规筹款平台(如Kickstarter.com)与科研专用筹款平台(如Experiment.com),以及高校管理的科研专用筹款平台(如Spark.ucla.edu)。

     项目是科学家们寻求资助以实现的具体目标。已有研究并未就公民是否更倾向于资助某个特定学科的项目达成共识。

     众筹行为包括两个团体:“发起者”,即建立项目并通过宣传活动筹集资金的个人或团队;以及“支持者”,即通过捐款支持项目的个人。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起者可以介绍他们的众筹项目、目标资金的数额以及使用计划等相关信息。与传统的通过提案来获得拨款以获取研究经费不同,众筹需要吸引的是公众,而非科学界。

     因此众筹科研的宣传活动更少使用科学术语,而更依赖对公众有吸引力的内容,例如发起者的个人故事等。

     众筹科研相关研究中被忽视的支持者

     由于缺乏数据,已有研究主要围绕众筹科研的发起者开展,对支持者动机的研究较为欠缺,并主要来自对其他领域众筹支持者研究的延伸。研究发现,对项目的兴趣、为融入社群、为支持公益事业或共同利益、与发起者的关联、对奖励的兴趣均可能成为支持者的动机,而这些动机会被某些因素激活,例如支持者的社会人口特征(例如教育程度、收入、职业等)、个人特质(例如此前是否有过慈善捐赠和众筹方面的经历)、与项目的关联以及对项目的感知(例如是否来自发起者所在的社会网络),并可能进而影响到支持者资助科研的意愿和能力。

     另一方面,项目面向支持者的展示情况也会影响支持者对项目的看法:项目价值、宣传活动的可理解性、视觉吸引力、贴近公众的叙事、有趣的奖励均可能加强支持者对项目的认同,并影响众筹结果。

     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瑞士最大的众筹平台之一wemakeit开展,该平台专门设有用于科研项目众筹的一项板块。研究者使用了由该平台提供的众筹支持者的相关数据,同时从社会人口特征、对科学的态度、参与众筹的经验、对发起者的了解以及对项目的认知五个维度,对支持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取来自34个项目的576名支持者的回应,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

     研究发现

     在支持者的社会人口特征方面,为科学相关项目捐款的参与者平均年龄为49.4岁,显著高于该众筹平台用户的平均水平与瑞士公民平均水平;参与众筹科研用户的男性比重高于平台用户中的男性比重;参与科研众筹支持者的教育水平和收入,均远高于瑞士的平均水平;34.1%的支持者本身就是科学家。在上述因素中,只有支持者的收入与其捐款金额存在正相关,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职业均与捐赠金额无关。

     在对科学态度方面,参与众筹科研的支持者,对科学的信任程度要高于瑞士平均水平,但与其捐赠金额间并无相关性。

     在先前相关经验方面,参与众筹科研的支持者比普通瑞士公民拥有更多的慈善捐赠经验、更高的捐赠金额;而支持者过去对慈善事业的捐款越多,对众筹科研的捐款金额可能越高。

     在与发起者的关系方面,44.6%的支持者认识科研项目的发起者,而认识发起者与较高的捐款金额间相关

     对项目的认知方面,支持者大多认为项目具有较高的科学和社会价值。当发起者采用个人故事等贴近公众的叙事时,支持者的捐赠金额可能增加;而项目价值、宣传活动的可理解性、视觉吸引力和奖励则均与资助金额没有相关性。

     讨论

     该研究表明,众筹科研能够促进公众参与科学,但仅主要影响一小部分不具有代表性的人口,目前尚未吸引到更广泛的公众群体。它主要面向对科学有兴趣的公民以及发起者的朋友或家人,这也与众筹“亲朋相助”的特点吻合。

     通过众筹科研来推动公众参与科学仍然存在困难。大多数公众并不了解或对这一科学参与方式没有兴趣,这也是科学传播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公众的捐款金额与其是否认识众筹发起者有关,这意味着公众会以非科学的标准决定资助情况,也导致拥有更大社会网络、认识更多人的科学家更可能获得更多资金。当然,本研究也能够启发科研人员该如何发起众筹活动:可以在与公众的交流中增添个人故事,例如自己最初为何对研究内容感兴趣等。

     Hase, V., Sch?fer, M. S., Metag, J., Bischofberger, M., & Henry, L. (2022). Engaging the public or asking your friends? Analysing science-related crowdfunding using behavioural and survey data.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31(8),993–1011.

     https://doi.org/10.1177/09636625221113134

     原文链接

     作者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李晨雨

     审阅 | 金兼斌 朱姿伊

     编辑 | 贺雨璇 林毓菁 罗心怡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