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译介 | 绘制公众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图谱
2022/12/29 22:00:00 科学传播人

     导读

     Introduction

     ”

     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媒体内容泛滥引发“信息疫情”,不信任和不确定性的暗流仍然存在于不同人群中。疫情之下,公众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如何?科学传播者面临着哪些挑战?

     当研究者开始本篇论文的写作时,新冠疫情大流行已过去一年有余,该研究捕捉了这一历史时刻的认知样本,通过主题分析和概念图谱来揭示公众对新冠的认知和误解。研究发现,参与者的观点主要通过个人经历的叙述来传达,其中,对预防措施的态度、不确定性和混乱的科学传播环境是核心主题。这些主题启示当前科学传播需关注概念的基本解释、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科学实践中的不确定性。

     作者简介

     Natasha A.Strydhorst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科学素养、健康科学传播和环境科学传播。

     Asheley

     R. Landrum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战略科学传播、媒体心理学、儿童与科学媒体。

    

     问题的提出

     持续不断的新冠疫情成为全球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但每个人对它的认知并不一致,且错误信息对公众对这一流行病的理解有何影响尚不明朗。新冠病毒周围饱和的社交媒体环境被称为“信息疫情”(infodemic),传播者需要知道在公众的感知领域中持续存在的错误叙述,才能针对误解制定有效的科学叙述。

     为了捕捉公众对新冠的看法,本研究从美国的三个城市(得克萨斯州拉伯克、新泽西州新不伦瑞克省、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抽取样本群体,并对样本观点进行采集和编码,通过主题分析和概念映射来分析参与者对新冠的理解,揭示美国公众对新冠的认知和误解。

     本研究提出两个研究问题:

     RQ1:样本人群对新冠最普遍的理解和误解是什么?

     RQ2:样本人群对新冠的概念性理解有多完整?

    

     研究方法

     1.半结构访谈

     以科学好奇心、年龄、种族、性别、政治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和教育水平为依据,研究者从美国的三座城市中筛选出27名参与者。每个半结构化访谈都包含五个标准化的初始问题和若干即兴问题,初始问题包括:(1)“你对新冠有什么了解?”;(2) “您听说过哪些您认为可能是真实的新冠相关消息?”;(3)“关于新冠疾病,你最想知道什么?”;(4)“关于病毒,你最想知道什么?”;(5)“关于细菌,你最想知道什么?”

     2.测量RQ1:最常见的认知和误解

     使用NVivo软件按照主题线对访谈进行转录和编码,关键主题分别是:参与者的个人经历、对预防措施的看法、不确定性以及科学传播的环境。

     3.测量RQ2:对新冠的概念性理解

     总结参与者对第一个核心问题(“你对新冠有什么了解?”)及其后续问题的回答,用概念映射和归纳编码的方式进行内容分析,将两名参与者的观点发展为概念图,其中核心问题的回答构成图谱的第一层,后续问题引出其他层次。

    

     研究结果

     1.核心主题

     访谈中最频繁出现的主题是个人经历、对预防措施的态度、不确定性和科学传播环境。

     (1) 个人经历

     大多数参与者 (78%) 共分享了 284 次个人经历。其中,得过脊髓灰质炎的人根据自己的患病经历,表示更相信疫苗的作用,也更倾向于将新冠视为严重问题,对许多人不重视新冠表示担忧。对经历的叙述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这表明个人不仅可以寻找,而且可以重新审视那些证实其世界观、提高其情绪反应并加强群体成员意识的叙事。

     (2) 对预防措施的看法

     在所有提到的预防措施中,接种疫苗是最频繁出现的一项(81%的参与者共提及88次),这或许归因于媒体对疫苗的广泛报道。接种疫苗是误解形成的主要话题,也是最容易引起不信任的因素之一。此外,被提到的预防措施除了洗手之外,都传达了参与者从积极到消极的各种态度,一些参与者以信息的矛盾性作为怀疑主流科学观点的理由。

     (3)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由对新冠信息最知情和最不知情的参与者表达,构成一个广泛的编码类别。一些参与者对社交距离对减少新冠传播的效用表示不确定,还有人对新冠导致的各种症状感到困惑。不确定性可以作为支持群体身份的工具,一些人将不确定性作为不信任科学的理由。对不确定性的更大容忍度会降低人们的不信任,而对不确定性的不容忍会滋生不信任和阴谋论,如当真正的科学正在揭示颠覆先前假设的新细节时,对卫生当局的不信任很容易出现。

     (4) 信息疫情期间的科学传播

     对于媒体在疫情期间的作用,既有正面看法也有负面看法,许多参与者表达了矛盾的心理,认为“媒体是一个大杂烩”,包含着许多新冠错误信息。另一些参与者为科学传播者提供了直接建议,如“关于mRNA技术和新冠疫苗接种的一些简单的媒体解释将大有帮助”,因为缺乏解释会让人们把辉瑞疫苗中的mRNA技术错误理解为基因疗法。

     2.其他主题

     (1)不信任

     不信任几乎总是针对精英机构和专家,如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美国传染病学专家福奇、新闻媒体、制药公司和中国。在佩戴口罩方面,参与者对福奇和CDC前后矛盾的说辞提出异议,甚至怀疑“病毒可能是被故意投放的”。还有一些参与者认为疫苗不值得信任,“因为它们的开发速度太快了”。

     (2)误解

     一些参与者渴望分享他们从朋友和家人那里听到的与新冠疫苗有关的理论,如外星人操纵、基因疗法、微芯片理论等等。有参与者担忧疫苗会杀死免疫系统,这种担忧可能与对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的恐惧有关;女性参与者担心疫苗会对“生殖健康”造成影响。一些参与者对疫苗产生了更普遍的误解,认为“它是可疑的、不安全的,并且它对减缓病毒传播没有影响”。还有参与者夸大了在户外和未戴口罩时感染新冠的风险,认为“接触物体表面也极易感染新冠”。但实际上这些论述被夸大,有相关数据证实,不戴口罩在户外感染新冠的风险低于1%,而从无生命物体感染COVID-19的风险则不到万分之一。

     3. 对新冠的概念性理解

     参与者的概念理解程度存在很大差异,研究者选择Bob和Fred两名参与者分别来阐释宽泛的理解和狭窄的理解。

     (1) Bob对新冠的概念性理解

     Bob 作为一名毒理学家,对新冠有着透彻的概念性理解(图 1)。他知道新冠病毒的特征是刺突蛋白冠,因此能够攻击肺部,它也是一种呼吸道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他还观察到病毒对老年人和青少年的影响最严重,合并症较多的人受新冠影响也更严重;他认为保持社交距离和戴口罩很管用,这些措施广泛实施是住院率下降的原因;他还表示美国现有的三大疫苗都有效。

    

     图 1 参与者Bob对新冠的概念图谱

     (2) Fred对新冠的概念性理解

     Fred 对新冠的概念化更为狭隘(图 2),仅报告基本事实。其中包括:它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传播速度很快,遍及许多国家,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造成经济破坏并伴随发烧、呼吸急促、咳嗽和打喷嚏的症状,然而根据CDC的说法,后者不是新冠的症状。

    

     图 2 参与者Fred对新冠的概念图谱

    

     讨论

     本研究以观点“快照”(snapshots)的方式呈现个体对新冠的认知。而这种观点“快照”的方式也具有内在价值:除了对此时此刻的认知和看法的历史保存之外,当今的传播者可以通过仔细阅读这些小故事来深入了解沟通不畅、传达错误或仍有待传达给公众的内容。

     第一个研究问题旨在探索样本中关于新冠的常见认知,发现四个关键主题突出了最常见的理解和误解:没有任何主题比疫苗接种更容易引起误解,疫苗接种与科学传播是最容易引起不信任的主题。这些误解表明,有必要继续强调新冠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二个研究问题询问参与者对新冠的了解程度,发现参与者之间的概念理解差异很大。这表明,科学传播者有不同的受众,他们对新冠的理解程度各不相同,一些观众成员非常熟悉的内容可能对其他人来说完全是新奇的。

     此外,研究发现叙述是强大的说服工具。叙事型科学传播(narrative science communication)增强了感知的真实性,但叙事效果也可能会支持不可信的来源。由于叙述还可以增强回忆、情感投资和群体认同感,因此包含错误信息的内容可能会继续在群体中传播,使其从中获得保护身份的意义,并且拒绝通过事实和推理进行纠正。

    

     局限

     该研究所选参与者的看法和概念理解不一定能反映美国作为一个多元化整体的理解;

     参与者转述的熟人观点也不一定是他们自己的观点;

     对观点的分析停留在主题提炼上,各主题下的观点内容尚未形成清晰且充实的梳理;

     该研究局限于了解美国公众对新冠的看法,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疫情情况与防疫举措的差异,其结论与建议的可推广性不足。

     原文信息

     Strydhorst, N. A., & Landrum, A. R. (2022). Charting cognition: Mapping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COVID-19.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31(5), 534-552. https://doi.org/10.1177/09636625221078462

     作者 | 林毓菁

     审阅 | 金兼斌 朱姿伊

     编辑 | 贺雨璇 林毓菁 罗心怡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传播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