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酸背痛,为什么按摩一下就好?
2021/10/20 18:30:00 科学辟谣

     划重点

     ★肌肉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平常的肌肉拉伤都是骨骼肌受损。

     ★肌肉疼痛有三个原因,分别是乳酸堆积、结缔组织损伤和炎症。

     ★按摩能加速肌肉细胞修复,并缓解受伤肌肉组织的炎症。

     ★直接物理刺激能促进骨骼肌再生,迅速清除炎症。刺激的力量越大,再生的肌肉越强壮。

     按摩用于治疗酸痛和受伤的肌肉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当今很多人在运动后或轻微拉伤时会选择按摩来缓解肌肉疼痛。很多研究都在调查按摩和其他机械疗法对身体的有益影响。最近哈佛大学研究人员使用设备给老鼠按摩后发现,按摩原来可以通过清除干扰组织再生的免疫细胞来促进受伤的肌肉愈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按摩是怎么产生这种神奇的功效吧。

     01什么样的肌肉会受损要想知道肌肉为什么会受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肌肉都有什么样的。人类肌肉和所有脊椎动物的肌肉一样,通常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心肌

    

     图虫创意

     平滑肌存在于血管壁和膀胱、肠道、胃等结构;心肌则负责心脏有节奏的收缩。这两种肌肉类型处于非自愿控制之下。而我们日常提到的肌肉拉伤或受损,其实指的都是骨骼肌。 骨骼肌是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组织,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发挥功能。这些肌肉也被称为随意肌,因为它们受身体神经系统的控制。骨骼肌由一束肌肉纤维即肌束组成,这些肌肉纤维被血管和许多层其他组织包围着。 02肌肉为什么会疼痛 任何日常活动的过程都可能给肌肉带来损伤,比如我们很久没运动时突然参加一些运动。多年来,人们认为肌肉酸痛是由于锻炼时肌肉中乳酸的积聚造成的,而现在我们了解到事实不止如此。实际上,包括乳酸积聚在内,有三个因素在肌肉受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是我们最熟悉的乳酸积聚。当我们很久没运动时突然参加运动或者一次运动量过大,肌细胞就会产生大量乳酸,而乳酸积累过多就会导致肌肉酸痛。不过,当我们的肌肉习惯了这种特定的运动,乳酸就不易积聚,也就不会经常感到疼痛。

    

     结缔组织 | 图虫创意

     二是对结缔组织的损伤。剧烈运动后,身体结缔组织会出现微小的撕裂,这种损伤会导致疼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突然开始锻炼之后的几天,四处走动时会感觉到疼痛,甚至夸张到“下不了床”。

     三是受伤部位的炎症。所有的损伤都会导致炎症,这是身体处理损伤的方式。身体会增加免疫细胞的产生,而这些细胞会释放影响身体神经末梢敏感性的物质,从而导致肌肉酸痛。 03治疗性按摩或可促进肌肉修复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例如冷敷、热敷、按摩、药物治疗等。在这其中按摩是最常被用到的缓解肌肉酸痛和康复手段。治疗性按摩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治疗性按摩目前在运动康复领域是一个热门研究方向。近年来有更多的高质量的实验研究正在对按摩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和评估。

    

     图虫创意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分子信号层面对引起肌肉酸痛的原因分析发现,通过按摩可以有效降低肌肉组织中炎症化合物的含量。按摩还能提高肌肉细胞新陈代谢速率,缩短受损伤的肌组织修复时间,降低我们身体的疼痛感。2014年的一项研究还发现,通过每周进行2-3次、每次60分钟的治疗性按摩,持续4周,比不进行按摩或按摩次数少或时间短更好地缓解了慢性颈部疼痛。 04

     按摩与机械驱动疗法

     哈佛研究小组在对动物进行了电刺激之后,使用按摩疗法来促进肌肉修复。他们用通过直接物理刺激促进骨骼肌再生的机械驱动疗法发现,两周的实验按摩治疗组比未按摩治疗组的老鼠肌损伤纤维数量明显减少,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施加的力量越大,受伤的肌肉变得越强壮。机械驱动疗法可以大致理解为一般的按摩的“大力版”。

    

     中性粒细胞 | 图虫创意

     在进一步的评估中发现,机械负荷能迅速清除严重受伤肌肉组织中称为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这一过程还清除了肌肉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炎症细胞因子,增强了肌肉纤维再生的过程。这说明机械刺激和免疫功能之间有明确的联系。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做出这样一个推断,认为按摩是一个无毒、非侵入性的,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治疗方式?迄今为止,大多数关于按摩的研究都是小型的、初步的研究,所以还无法明确说明按摩到底多有效,但现有的实验研究均指出了按摩疗法所具有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be8868.

     [2] J.D. Crane et al. Massage therapy attenuates inflammatory signalingafter 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Volume 4,February 1, 2012, p. 119ra13. doi: 10.1126/scitranslmed.3002882.

     [3] https://www.annfammed.org/content/annalsfm/12/2/112.full.pdf

     [4]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3/6/1534.abstract.

     作者 | 祝叶华

     审核 | 武东明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责编 | 江 帆

     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来自版权图库的图片,不授权转载。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辟谣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