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太忙了,忙着成为他自己
2022/5/12 17:00:00 时代光华出版

    

     题记

     诗人纪伯伦在他的诗里说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记得在我孩子一岁多时,有一次出门经过他午睡的房间,看到正在酣睡中的孩子,我过去轻轻地抱着他,良久也不舍得放手······

     突然间,有一个感觉涌上心头:天啊!我抱着的不是我的孩子,而是我自己,我抱着的是我小时候的自己,我对他的疼爱,是我对自己的爱······

     在那一刻,我觉察到,无意识中我把我的自我感延伸到了孩子的身上。暗暗里我提醒自己:仕明,未来不要把你对自己的期待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啊!记得照顾好自己内心的需要,也要祝福孩子成为他自己啊······

     纪伯伦的诗真是很好的提醒:孩子并不是父母的复制品,也不是父母的自我感的延伸。

     在我的咨询工作中,常常发现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的自我感错位——把“自我的存在感”建立在孩子身上,父母的“自我感”随着孩子的“好”或“不好”而变化,于是,这样的“纠缠”让孩子的生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失去了自己。

     选自|黄仕明《停止你的内在战争》

    

     静文的孩子原本非常优秀,但六年级那年,突然因为颈椎问题引起的头痛而休学,遍访名医,都查不出原因,从那以后,孩子就再没有重返学校,一直辍学在家。

     她回想起来,孩子的颈椎可能是因为常常低头数扑克牌,锻炼记忆力而出的问题,她非常悔恨自己的严苛给了孩子造成了太多的压力,每天放学后的奥数班,周末学习大脑记忆方法,填满所有课余时间的补习班,孩子参加了各种比赛,也拿了不少奖项,却不曾想,这些荣誉原来早已经压得孩子喘不过气了。

     她身体紧绷,声音急促地诉说着自己的情况:“我儿子已经休学两三年了,他本来应该是读初三了。可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和老公对孩子的要求太苛刻和操控了,对他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以前担心他不去上学,但现在非常担心他以后的人生了。”

     我一边感受着静文面临的困境、挑战和纠结,一边引导她通过身体调频的方式,回归到身心的中正状态:

     “静文,让身体找到一个舒服的坐姿,允许自己沉淀下来,把注意力从过多的思考转换到呼吸上,放松紧绷的肌肉,让气息流经身体,放松,放松,让气往下,让重量往下沉,放松并让臀部重量往下沉,享受踏实的美好体验,感受更多的宁静,深深地存在于当下。”

     回归到中正状态,可以打开一个比问题更大的空间,抱持生命中复杂的状况,为脆弱或是问题提供一个“安全的家”。

     安定下来,呼吸,慢下来,放松紧张的部分,带着专注的稳定力,在混乱里待一会儿······然后,去好奇如何去连结问题以外更多的资源,去触碰故事以外的人生。

     而在崩溃的状态里,我们会被神经肌肉锁结紧紧锁上了“问题地图”,困在自我的有限历史里,卡在问题里打转,而忘记了真正想要去的地方是哪里。

     拿着“问题地图”没有办法帮助我们找到新的目的地。

    

     我继续引导静文:“静文,我听到了你现在面临的挑战,真的很不容易,但我也忍不住留意到,从开始到现在,我只是听到你谈到了你的问题和你不想要的东西。

     所以我也很好奇,你来找到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一次见面,可以为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不同呢?”

     她愣了一会儿,马上又回到过往的故事里,继续述说着:“以前我带着孩子做了一年的心理咨询,那个时候的意图是让孩子去上学。当时老师用一些脱敏疗法,让孩子慢慢脱敏回学校的恐惧,但最终没有成功,现在孩子很抗拒再做心理咨询,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

     她叹了口气,几秒钟的静默。

     “静文,试一试想像一下,通过我们这一次见面,你最想生命中带来怎样的改变呢?”我又一次问道。

     我在尝试着让静文触碰未来的正向意图和画面,从专注问题的状态里,转变为让意识扩展到未来理想的状态里。

     “我,我觉得我的人生好像要垮掉了,我的人生前半段都比较顺利,没有什么挫折,但这一个挫折真的把我压垮了。”

     静文继续喃喃自语,忽略我的提问,很明显地,她习惯性地一次又一次地掉入问题的崩溃状态里。

     神经肌肉锁结的状态,会阻断了和身体的连接,让我们没有办法得到身体智慧的贡献,也没有办法以一种专注的稳定力,连接到比思考和行为更基础的精妙的能量场,并体验到更深层的潜意识智慧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这往往是让我们的人生没有办法突破的原因。

     生生不息改变的一个指导原则:我们的状态创造出我们的现实。

     如果来访者没有处在高品质状态里,我会尝试不同的方法,确保她能够带着有创造力的状态进行更深入的疗愈工作。

     “静文,你平时的生活里,你做些什么,就会让你放松、平静并感觉和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连接呢?”

     静文马上接过话:“我不断在学习,我现在每个星期都去练习瑜伽,去健身房,来缓解自己的压力,然后去听一些课程,但有时候工作忙起来,耽误了一些课程,我就很自责,认为自己不够努力。”

     “很开心你为自己做这些很棒的事情,但同时,我也能够感觉到你对自己也很苛刻的,是吗?。”

     “嗯,我对自己非常苛刻,害怕犯错、失控,所以我每天都很焦虑。”

     静文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女孩说着。

     “还有,我老公也是很自律的人,他对儿子的要求也很严格,可能,家庭里的紧张气氛也施加在孩子身上了······”

     “嗯,所以,现在你的孩子就跳出来啰,对吗?在他小的时候没有办法,但现在青春期的时候,他有多一些能量去反抗,所以,他跳出来了,用“症状”去表达,为了你们的家庭回归到平衡,用辍学停下来的方式,平衡这个家庭中紧绷的能量,对吗?你听到我这样说,你有什么感觉呢?”

     她静默了好一会儿,喃喃地重复:“平衡,平衡······”

     静文的神情告诉我,刚才或许触碰到了她内在的某个部分,但也超越了她的某些认知。

     我轻柔地呼吸着,看着静文的眼睛,说:“你的孩子或许在用辍学的方式,让这一个家庭、让父母开始回归到内在的觉察,就像你之前提到的,你的人生本来看起来很顺利,以为只要对外在有更多的控制,我就可以保住一切,要更努力,更用力,更强迫自己,更苛刻一点······

     但是,当家庭场域里,这股动力开始过于紧绷、沉重,就在这个时候,家庭里就会有一个人跳出来,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自己,把家庭的失衡重新带回到平衡之中。”

    

    

     孩子是家庭的天平,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其实在喻示着家庭里有某个部分失衡了。孩子把潜在的问题带到家庭的场域里,让其他的家庭成员意识到,并帮助把失衡重新带回到平衡之中。

     当我们把意识的觉察带到没有觉察的潜意识,这将是朝向转化的起点。

     随着咨询工作慢慢展开,我和静文继续更深入的探索。

     静文谈到她孩子在前段时间,把打游戏的攻略做成一个视频,发到网上的平台,几天时间视频点击量就超过一万多,还赚了三十多块钱,孩子很有成就感,她也非常欣慰地肯定孩子说:“真的很开心呀,这是你自己的劳动赚来的第一笔收获啊!”

     我做了一个深呼吸,让静文描述的这个温暖的场景经过我的心。

     “静文,这个画面很温暖,你在做一个妈妈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给孩子支持和鼓励······”

     “嗯,但是,现在孩子辍学在家,我对孩子的未来很担忧,我每天都担心得睡不着觉,孩子这个样子,我觉得我的人生都毁掉了······”

     只是几句话的时间,静文又再次掉入一个古老的负面催眠之中。

     “老师,我,我觉得我人生没有希望了······” 颤抖着的声音从紧绷着的身体里渗透出来,一个“脆弱的自我”加入到我们的关系之中。

     我轻轻地呼吸着,在心口的位置打开一个空间,给这个“脆弱的自我”一个家,静静的和“她”待了一会儿······

     “静文,你的人生?静文,你可以和我一起去想象一下吗?如果没有任何问题拉扯着你,你最想活出的人生是怎样的呢?”

     “嗯,嗯,我最想的是孩子事业有成,健康······”

     “嗯,静文,我的问题是,你的人生······”

     “我的人生······”

     一阵沉默,但在这个静谧的空间里一些新的东西开始流动······

     “也许,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是——父母自己活出绽放的生命,活出自己的人生。”我温柔地看着静文的眼睛说。

    

     接着,我告诉她一个非常让我感动的故事:

     “我的好朋友小健,在小学时有一次数学考试考了30分,在班里被老师点名,当众宣布全班倒数的排名,小健感觉羞愧难当,偏偏老师还规定必须要父母在试卷上签名。

     回家的路上小健战战兢兢,想到妈妈可能的反应,妈妈看着自己的眼睛,他很害怕自己再也不是妈妈眼中原来的那个好孩子了。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终于来到妈妈面前,把试卷递给妈妈,手一直颤抖着的。

     没有想到的是,妈妈带着放松的、信任的状态,毫不犹豫地签名,然后对他说,孩子,你不会因为考了100分,更有资格做我的孩子,你也不会因为考了30分,就没有资格做我的孩子,无论怎样,你都是我最爱的孩子······

     妈妈和爸爸的人生不需要你的成绩来证明,无论你的成绩怎么样,我们都已经拥有自己圆满的人生,同时,学习是你自己的责任,我把这个责任交回给你,加油喔,妈妈相信你!

     小健说,他永远记得这一个场景,因为妈妈的力量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让他知道什么是外在世界,什么是他自己——

     我不需要100分,也可以得到爱,但我依然可以追求100分,因为那是我自己的追求,是我旅途上的风景,这带给我无比的笃定和踏实。”

     静文听着,两行泪水缓缓地流淌下来······我停下来,好让我们一起静静的感受着,在我们之间,一股笃定而又温暖的能量流动着······

     “是的,老师,现在我明白了,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我就很开心,觉得很有价值感;孩子出现问题了,我就觉得自己的人生毁了······

     甚至我对自己也是这样,只有我很努力,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得很好,按照计划的结果发生时,我才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我的自我感总是随着外物的扩展而扩展,随着外在事物的萎缩而萎缩······”

     在几个整合的呼吸后,静文若有所思地说。

     “嗯,所以,静文,这真是很棒的洞见,你自己的生命,你的存在感,你的自我感的延伸,不是在孩子身上。你能够在你和孩子之间创造出一个“健康的距离”,一边连接着你自己的中心,一边连接着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完全的交出去了······

     不再把你的自我、期待延伸到你孩子的身上,你的存在感不是来自你的先生,也不是任何人,而是连接你自己······

     作为成熟的女人,你能够连接自己,爱自己,享受每天的生活,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放松,连接身体的中心,根扎大地,你的地盘,你的存在,从你的中心进入每一天,意识到,进入世界总是从你开始······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意义,就是存在。

     存在的本身就是存在。

     也许,这个存在的体验就是,我享受着当下的呼吸,我的心为当下的一切事物打开,让生命的河流流过我,有悲伤,有担心,脆弱,也有力量、勇气、喜悦······而我也流过生命,带着呼吸,带着好奇,带着正念去与生命之流相遇。”

     静文静静地闭着眼睛,身体放松,轻柔又细长地呼吸着,我想象着我的话语像一缕轻风拂过,吹向静文的周围······

    

    

     我们存在的经验,可以通过觉察和连接身体中心而得到培植。

     存在的意义,就是存在的本身。

     我和静文的旅程要告一段落了,我再次邀请静文闭上眼睛,做一个内在的整合:

     “静文,我邀请你连接自己的身体中心,把手轻柔的放在心的位置,把呼吸带给自己的心,跟这个很重要的地方说,我看见你,我感觉到你,我感受到你的存在,我接纳你,我接纳你存在的任何姿态······你就这样,不需要改变,我就可以爱你,你就这样存在,就是存在的本身,我爱你······

     然后我邀请你,继续连接你的心,想象你站在你孩子的面前,去感受到,你的孩子也连接他的心,去体验到,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不需要为了证明他的父母有多优秀,也不需要证明,自己是否值得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他连接自己的心,和他的心在呼吸,鲜活的心,鲜活的生命,你的孩子连接着存在的本身,连接着生命的原动力。

     然后你感觉到从你自己的心,连接着孩子的心,跟他说,‘孩子我看到你了,亲爱的宝贝,我感觉到你,我接纳你,你不需要改变,你就这样,妈妈就可以爱你,爸爸就可以爱你······

     亲爱的孩子,你就这样,你不需要做任何的证明,妈妈已经存在在这里,有自己的意义,存在的意义······

     孩子,真的很感恩,你的生命透过我们而来,这真的是生命的恩典,我们爱你。’

     从这地方待一会儿,做一个呼吸,为你的内在做一个整合,看到未来的改变——和孩子一起朝向未来,闪闪发光的未来,美好的画面,温暖、平安、享受、自由······那真的是很棒,那真的是很棒······”

     在生命的旅途上,我们常常透过他人的眼睛,透过他人的凝视,形成了某种看待自己的方式,成为了他人眼中的自己。

     但如果,我们总是无意识地将别人,尤其是重要关系中,父母、伴侣、孩子的“好”或者“不好”,无意识地内化等同为“自我的存在感”,我们就无形中把我们的自我交给了其他人。

     那么,我们的自我感就会随着人们看待我们的眼光变化而变化,扩展而扩展,萎缩而萎缩,我们将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也看不见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复制品,也不是父母的自我感的延伸。

     当我们认清这一点,并不断地通过练习回归身体中心,回归到自我的存在之中,那么,我想,我们会在关系中找到更多的和谐、力量、清晰与稳定。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书封购买?

    

     - END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时代光华出版”同名视频号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小助手微信

     进群领取不定期送书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图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时代光华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