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材事件,他们早有预言……
2022/5/31 17:00:00 时代光华出版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公众号, 加★星标★

     添加小助理微信:sdgh2020进群领取福利

    

     作者:刘娜

     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

     当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在孩子们的教材和读物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真相:

     这不仅仅是审美问题,而是思想战争和民族大义的问题。

     01

     人社版数学教材事件,我写过一篇文(点击蓝色字体查看)。

     但,我还想再写几句。

     在广大网友的质疑声,和各路媒体朋友的追踪下,疑似问题教材和问题出版物,正被越来越多地“挖”出来。

     比如,版图不全的中国地图。

     ▼

    

     比如,这个插画中,中国儿童乘坐的,被指是日本编号的战斗机。

     ▼

    

     比如,这个孩子帽子上的英文单词“tame”,是“驯服的”“无主见的”“容易控制的”意思。

     ▼

    

     比如,这张漫画里,说白人小姐姐汗好喝的,是黄皮肤和黑皮肤的孩子。

     ▼

    

     再比如,中国孩子的英文课本里,爸爸和爷爷都是外国人的面孔,而妈妈和奶奶却是中国人的样子。

     ▼

    

     更有人指出:

     儿童绘本的《扁鹊治病》的插画,弥漫着儿童不宜的妖邪之风。

     ▼

    

    

     而这一本儿童读物,更是处处弥漫着杀戮的血腥和暴戾的残忍。

     就连人物的耳环,都是尸体做的。

     ▼

    

    

     ……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我不再一一列举。

     关于给孩子们教材和读物“挑刺”,我觉得不能过于极端、草木皆兵,看什么都可疑。

     但我同时也认为,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坚决反对教材中夹带私货和文化侵略,又是及时必要的。

     我看了网友们整理出来的这些问题,最大的感受,不仅仅是问题本身。

     更大程度上是,苦于“问题教材”和“问题读物”的国人,尤其是老父老母们,对当下儿童图书市场审核不严、把关不严的强烈不满。

     并由此给下一代价值观塑造,已经造成负面影响的深切担忧:

     “国家教育部门,早该管管孩子的教材和读物了。”

     “教育焦虑”,才是人教版教材事件,引起一系列发酵的民心土壤和集体情感。

     早在人教版这套教材面世不久后的2014年,就有负责的老师,不断给教材编委会写信,主要表达两个方面的诉求:

     第一,插画过于阴间,老师和孩子们看了很不舒服,很不习惯。

     第二,这套教材的内容设置,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也不符合层层递进的孩童思维。

     这一章学几何,下一章学方程,下下一章又学概率问题。

     章节和章节之间,知识点过于混乱,缺乏逻辑联系。

     一线老师为了便于教学,很多时候只能跳着讲:

     先讲第一单元,然后讲最后一单元,最后再讲中间。

     但反映的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说出来的中肯意见,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

    

     在一切都跟着考试指挥棒旋转的大环境下,一线师生的呼吁显得如此弱小。

     渐渐地,他们只好沉默。

     直到这一次,人社版数学教材的插画爆上热搜,那些被忽略的声音,再次响起。

     为什么?

     作为教育部所属的大型专业出版集团,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次被人民推到了对面?

     著名童话家郑渊洁的一番话,或许可以从一个小视角管中窥豹,逼进真相——

     02

     人教版数学教材被网友质疑后,知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先是发微博,旗帜鲜明的表达自己的立场:

     人教社某些主编,吃相太难看。

     ▼

    

     而后,郑渊洁又大大方方地接受媒体采访:

     “人教版教材,我一直是有看法的,不止是插画问题,也不止小学教材。”

     67岁依然耿直如初的郑渊洁说,他家孙女正在读小学,他经常翻看孙女的书本。

     他觉得这套教材的问题,不仅仅是插画丑,而是圈子烂。

     “其中有个主编,在主编人教版语文课本的时候,把自己的作品放进去,他本身也是个作家。我觉得这就没有底线了,相当于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郑渊洁说,当启蒙开智的教材,成了圈子文化的玩物,那势必是孩子们的悲哀。

     “儿童文学作家的圈子,谁当主编,谁把自己朋友的作品,一篇不落地全选进来,一人一篇。”

     也有人找到郑渊洁,说这次轮到他了,被他拒绝了:“我自己的书还能卖出去,不用轮到我。”

     看关系,而不是看质量。

     轮流排号入选,而不是作品真正好才入选。

     这,就很悲哀了。

     在郑渊洁看来,靠圈子和人情编写的教材,迟早是要出事的。

     因为,编写教材者的私心大于公心,势必就会夹带私货,敷衍了事,愚弄大众,蒙羞教育,殃及孩子。

     ▼

    

     好的教材,要靠好的文图支撑。

     好的内容,才能培育出价值观稳固的子孙后代。

     郑渊洁是此次事件中,唯一发声的儿童作家。

     其实,性格耿直、桀骜不驯的郑渊洁,不仅是作家,还是慈善家。

     在中国作家中,他是捐款最多者之一——郑渊洁因多次捐助灾学校重建,而被授予“中华慈善楷模奖”。

     他为什么敢发声?

     早在2010年4月,郑渊洁就宣布退出了中国作协。

     他拒绝进入所谓的任何圈子,他靠自己的版税吃饭。

     不受人管,不因人手短嘴软。

     感谢他表达了真实的声音,感谢他说出教材问题的背后,是狭隘的圈子文化,还有自私的关系网。

     但,郑渊洁并不是第一个对我们教材提出质疑的人——

     03

     英年早逝的南开大学教授、著名军事思想研究导师艾跃进,生前曾在多个场合的公开演讲中,提到文化侵略问题。

    

     他很多次提到,“文化侵略”的糖衣炮弹,已经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尤为警惕的,就是我们学生的教材:

     “我们现在的教材课本里,删掉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删掉了《狼牙山五壮士》,大量地删掉鲁迅的作品……

     狗编辑们说,这些作品都过时了。

     混蛋,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有过时的吗?”

     被媒体评为“魅力教授”和“最受欢迎教授”的艾跃进老师,生前最大的隐忧之一,就是我们在大意马虎中忘记血泪教训,步入文化陷阱,再重复百年前国人的屈辱命运。

     ▼

    

     艾教授因胃癌逝于58岁,很多人不愿相信,认为他是被谋杀。

     他多次公开提出:

     我们文化界的某些知识分子,思想上早已沦为了人民和国家的叛徒,是彻头彻尾的文化汉奸,如今还在冠冕堂皇地沽名钓誉。

     赤子之心,令人动容。

     还有。

     资深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在接受采访时,也顶着一头白发,掷地有声地说:

     西方的媒体,说我们中国时,都是负面的。

     而我们有些教材,对西方却是歌功颂德。

     我们有很大的单位,编了中学语文教材,删掉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删掉了《黄继光》,删掉了《刘胡兰》,这3篇都删掉了,却加入西方国家很多无法考证的名人故事。

     实在搞不懂,为什么要把那些关乎民族大义的文章删掉。

     ▼

    

    

    

     用呐喊的方式,唤醒民族的警觉。

     用批评的方式,深爱这片土地。

     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知识分子。

     因为,他们先我们一步,看清了这样的真相:

     相比保护脚下的国土,我们也要保护课本上的民族历史,教材里的情感认同。

     因为,自古以来,欲亡其国,先改其史,后灭其族,而后消其文化。

     万万不可在麻痹大意中,被人洗脑,任人摆布。

     问题教材事件,本质上不是美丑的问题。

     而是关乎家国认同和民族存亡的问题。

     需要国家层面的亮剑和重视——

     04

     人教版教材被推向风暴眼中后,吴勇和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遭到了网暴:

     吴勇工作室并没有实体机构,在工商上没有注册,只是子虚乌有的名头。

     吴勇是人教社教材编写总顾问吕敬人的门生,而海外关系复杂的吕敬人,又是封面设计吕旻的父亲,郑文娟的领导。

    

     背后种种,我们没有调查,先不过度揣测。

     吴勇被骂,是舆情激愤的必然。

     但没有吴勇,就没有张勇、杨勇、赵勇了吗?

     根本的问题,并非吴勇这样的插画设计者。

     而是我们的决策者和公权部门,真正肩负起切实的责任,给我们孩子的教材和读物,站好第一道岗,把好第一道门。

     这样,才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教育”,配得上“出版社”的称号。

     而不是,陷入一言堂的专制和膨胀里:

     教材是“我”编辑的,“我”审核的,“我”发行的,甚至,投诉都是“我”来处理的,那“我”必然会在无人监督的权力膨胀中,祸国殃民。

     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

     5月28日,教育部责令人教社整改,并对全国中小学教材进行全面检查。

     同时,教育部还开设了问题教材反馈的公开邮箱jcwt@moe.edu.cn

     人教社就教材插画致歉:

     深感自责和内疚,深表歉意。

    

     但,人民群众说:

     仅仅愧疚是不够的。

     将功补过,不足以平民愤。

     要问责一批人,才能保护一代人。

     我想,作为普通人,我们要继续关注这件事儿,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今后,我们每个人,也要从自己做起,对孩子们的教材和读物,多些留意。

     最后,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想说:

     感谢互联网,感谢所有为孩子发声的人,感谢警惕文化侵略的所有同胞。

     我们今日的清醒,是子孙未来的从容。

    

     - END -

     ◇ 本文选自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混迹媒体圈十余载,发表文字量百万字,能写亲情乡愁故事,也会写教育职场热点。时代光华经授权发布。

     推荐阅读

     创造奇迹的19条学习方法全力备战新高考“高考战神”王金战40余年教学智慧销量超过100万册他所带的49人班37人考入北大、清华10人考入牛津、剑桥、耶鲁等世界名校

    

     ▲ 识别上方二维码,购买图书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时代光华出版”同名视频号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小助手微信

     进群领取不定期送书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学习哪有那么难(白金版)》!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时代光华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