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哪有那么难,做到这几点你家孩子也能学习好
2022/6/10 17:00:00 时代光华出版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公众号, 加★星标★
添加小助理微信:sdgh2020进群领取福利

· 本文节选自王金战《学习哪有那么难(白金版)》
一个人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背负着太多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反而会垮掉。因为学习本身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说学习本身可以给人带来一种非常快乐的享受。
学习效率直接决定了学习结果,所以我们要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把学习效率提高。


01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我发现,很多中小学生对学科的兴趣都源于老师。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印象好了,学习兴趣就来了,他会拼命学;但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印象不好,他就对老师所教的学科失去了兴趣,自然也就不想学了。
正因为这样,现在老师的压力就比较大。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业务修养、职业修养。才华横溢、风趣幽默、性格阳光的老师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信心,带来力量,带来兴趣。反之,老师如果心态灰暗或者缺乏幽默感,死板、教条,甚至用一些过时僵化的理念教育面向未来的学生,就很难被学生接受,最终影响的是一个班的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兴趣。
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我上课只要发现有睡觉的学生,就给学生道歉。我上课,我的学生在睡觉,我不以为这是学生的过错,而以为这是老师的过错。因为老师讲得不精彩,不吸引人,老师的声音竟然成了学生的催眠曲,所以需要道歉的是老师。
这并不只是嘴上说说。我遇到学生睡觉,真的去给他道歉。我这一道歉,搞得他挺不好意思,本来想睡觉也睡不好了,所以在我的课堂上睡觉的现象就比较罕见了。
作为学生,也不要去过多地挑剔老师。因为老师这个群体确实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常人的群体,你不能要求这个群体里的每个人都得是精英,每个人都得具有大家的风范,具有艺术家的气质。老师是不可能都做到这一点的。
一方面,学生要理解这种现实,不能说遇到老师不合你的心意,你就拿自己的前程当儿戏;另一方面,大部分老师还是满腔热情、尽职尽责的,可能有时候,他的教学方法和你的期望值不太吻合,但是如果理解一下他的话,你就能感觉到他的那份爱心、那份责任心。单凭这一点,就应该值得你尊重。
这样一想,你对这位老师就少了一份抱怨,少了一份谴责,多了一份理解,他带来的是你对这个学科的兴趣。有一句话叫“尊其师则信其道”,当你非常感激这位老师、喜欢这位老师的时候,你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也就比较感兴趣了。
我就帮助过一个因老师不合自己心意就捣乱的学生。这个学生当时已经换了三所学校。他在第一所学校待不下去了,坚决要离开。家长给他找了一所新学校。没过多久,他还是待不下去,又离开了。一个高一的学生不能天天待在家里不上学,家长只好又给他找了一所学校,结果 还是不行。
连续三所学校都待不下去,这可把他的家长逼疯了。家长跑到北京,来找我想办法。
一番寒暄之后,家长向我介绍了这个学生的情况。
我问:“你的孩子来了吗?”
他说:“我的孩子就在楼下。”
我又问:“你的孩子想不想来见我?”
他说:“他看了你的书,也看了你上的一些节目,对你很崇拜,一定要见到你。”
我说:“行,让他上来吧。”
我一看那个男孩,他留着一头飘逸的长发,还染得五颜六色的,一看就很有个性。同时,我还发现他眼睛特别亮,而且很阳光,就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着他:“小伙子长得这么帅,这么阳光!这么好的学生还能有什么苦恼?跟我说说,我给你解决。”
男孩问我:“王老师,教师队伍中怎么有那么多不称职的人呢?”
我问怎么了,他就列举了他去的这些学校,老师多么差。他在第一所学校的班主任竟然对他说:“我告诉你,今后我们这个班只要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那肯定就是你。”他愤愤不平地说:“王老师,当老师的能这样说学生吗?说这话的老师,他配当老师吗?”
我说:“老师说这句话,肯定是话赶话闹的,可能因为你的行为影响力太大,你的表现太‘出位’了,逼得你的老师才说出这样的话。如果一名老师凭空说这样的话,他就不配当老师!但要是被你逼得说出这句话,那情有可原,或者这里面可能有隐情。”
他不置可否,又列举了第二所、第三所学校的老师有多差,还说班里有一些同学老是跟他过不去……
我跟他讲了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我说:“就是因为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心态、不同信仰的人聚在一起,才有这个美好的世界。除非你将来去深山老林里过野人的生活,否则的话,只要生活在人世中,你肯定就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既有高尚的人,又有在你看来是小人的人,你永远无法回避这件事情。但是,你不能拿别人的缺点来折磨自己。我告诉你,孩子,生别人的气,就等于拿别人的缺点来折磨自己。你也不能要求别人都是完美的。你要有适应这个环境的心态和能力,否则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到快乐和成功。你不妨利用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锻炼自己对这个社会的适应能力。只要具备了这个能力,就凭你英俊的相貌、一身的才气,学习这件事对你来说绝对不难,你缺的就是心态的调整。你能做到吗?”
他一听,说:“老师,我觉得您说得有道理,我愿意接受您的建议,回学校上课。”
后来,我跟这个男孩保持着比较密切的交流。年后,他的家长告诉我,他在我的引导下,心态调整得非常好,跟老师的感情也越来越好,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我非常为他高兴。
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作为一个学生,你不能要求你周围的人完美无缺,特别是你不能要求你的每位老师都是人间豪杰,这太苛刻了。在这样要求别人之前,你需要先想一想自己,你本身一点儿毛病都没有吗?既然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那为什么要求别人都得完美无缺呢?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理解了这个道理,对于出现在老师身上的一些事情,学生就能够客观地对待了,也就容易对老师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了。
一个学生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一定要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搞好学习的第一动力。

02别让手机干扰学习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在的中小学生周围充满了诱惑,比如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等,这些工具本来都是为人服务的,但是如果运用不好,人就反而会成为这些工具的奴隶。这些高科技的东西,表面上确实比学习好玩,但从深层次上来看,未必比学习有意思。
当一个人全情投入学习的时候,虽然要经历一个比较累、比较单调、压力比较大的阶段,但是每一位成功人士在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之后,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只要坚持下来,最后就都会感到心底的坦然、生活的充实、收获的喜悦与成功的快乐。
但是,如果把精力用在玩游戏等上面,可能当时会感觉很爽、很轻松、很愉快,但是这样浑浑噩噩、不知不觉地过了一个晚上之后,我们就会感到空虚、失落、自责。
所以,对一个处在人生关键时刻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一定要耐得住学习带给你的暂时的寂寞,因为这种暂时的寂寞,将会让你得到未来的成功和辉煌。
我的孩子高中三年一直没有手机,其实我家并不缺手机。我有一次问她:“你的同龄人有手机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你为什么不要手机呢?”她说:“同学有手机是为了跟家长联系起来方便,你们两个都在学校,离我这么近,我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去办公室找你们,没必要非得有 手机。另外,只要我有了手机,同学知道了,肯定会经常跟我联系。我要是不回,对人家不礼貌;我要是回呢,又影响学习,所以我干脆不要手机。人家都知道了,我就少了一份烦恼,也少了一份负担,可以集中全部心思学习。”这是她的主动性选择,她高中三年的学习效率也一直非常高。
我也观察我带的那个班。班里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手机,但是平常他们就把手机锁在自己的柜子里,一般每天晚上才打开看一看,看有没有重要的信息;还有些住校的同学干脆就把手机锁在宿舍柜子里,每个周末才把手机打开看一看,跟外界联系一下(当时,教育部还未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这样用手机就不会对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可是,现在有些学生一刻都离不开手机,尽管教育部已经就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发布了相关通知,他们还是偷偷把手机带进了课堂,时不时偷瞟一眼或滑动几下屏幕,这些学生的学习效率肯定很低。特别是上课还时不时看手机,是一种对自己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一种对班级、对老师极端不尊重的行为,这种现象一定要杜绝。
我的一个学生有段时间学习成绩下滑得很快,可我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异常的举动。我就琢磨,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呢?有没有可能是他的家庭环境出了问题?于是,有一天晚上,我给他家打电话,想找他的家长了解一下情况。结果发现,孩子的爸爸很宠爱这个孩子,给他买了手机、电脑等。孩子很多时候都在网上冲浪,根本没心思学习。
我对孩子的爸爸说:“你想让孩子通过手机、电脑这些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一个中学生要想把学习搞好,是一定要做到全情投入、排除诱惑的。只有达到宁静致远的状态,学习才能有效果。他周围都是这些新鲜好玩的东西,能不受影响吗?”
他爸爸听了,立刻说:“好,我马上就给他全撤了。”
我说:“你这样做又过分了。你要是不跟孩子商量,强行把这些东西全撤了的话,那你在孩子眼里就成了一个‘恶人’。你和孩子的情绪一对立,又会双倍地影响他的学习。”
他爸爸问:“那王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我说:“你应该想办法,既要把这些东西撤走,还得保证让孩子满意。”后来,这个孩子的爸爸想了一个办法,让手机、电脑这些新鲜好玩的东西离开了孩子,也没有引起孩子的反感。由于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他的成绩就慢慢地回升了。

03勤动手才能少出错
很多家长跟我反映:“王老师,我的孩子就是懒得动手,光拿着书看。”我不知道别的学科怎么样,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数学不动手,想学好是不可能的。
光抱着书看,表面上好像看明白了,实际上由于平时不动手,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越来越差,他的解题质量、解题速度这些基本技能就会严重下降。这也是有些学生上课能听懂,但就是不会做题的原因。
还有些学生说:“我看着这道题会做,可是怎么下笔就出错呢?”这也是因为基本技能不过关。基本技能是需要训练的,不是看书看出来的。我们有一句话,叫“看人挑担不觉累,自己挑来累弯腰”。一道题,看着老师讲得挺明白,但是你自己动手试试,可能就不是那回事了。
所以,很多问题不要只是觉得听明白了,就不动手了,其实听明白了不是真的会做。你应该做的是听别人讲,听明白之后,自己再独立动手做一遍。好多技巧,好多精彩的地方,好多遗留问题,往往都是在动手的过程中才发现的。

04错题千万别放过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学习中不要怕出错。可怕的是,学习中出现了错误,出现了问题,却采取一种漠然视之的态度,这样学习就很难有高效率。
一些成功的学生在谈经验的时候,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有错题本。很多老师要求学生整理错题,其道理在哪儿呢?整理错题是提高你自己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当错题出现的时候,你应该停下匆匆的脚步,把这道题认真分析一下,到底错在哪儿,究竟是因为基本概念不到位呢,还是基本公式没记住,或者是基本技能不过关,基本方法掌握不到位。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反思,甚至是顺着这个问题,往它的根源上去想。这样的做法看上去虽然好像耽误了时间,但绝对是值得的。这样的付出一定是高效的。
有些学生做完作业交给老师,老师认真批改完了,第二天把作业发下去,他们竟不以为意。我觉得这种做法太可惜了。
我是教数学的,有时候会带三个班。这三个班的作业,经常要批改到夜里12点。而且,我是很用心地批改,我付出了这么多的精力和心血批改作业,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觉得学生平常的学习时间太紧,有些题甚至不知道对错,我付出心血帮学生把问题找出来,节省了他的时间。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把这个问题认真地分析一下,在之后的学习中就会抓住重点。
有两类题目,必须引起学生的重视:一类就是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另一类就是考试或者课外练习中遇到的一些自己不会做的题目。
如果你钻研一道题目,一直找不到思路,我建议:既然用心思考还想不出来,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别再钻牛角尖了,停下来看看答案和相关的提示,一旦看明白了,自己再把它独立地做一遍;或者有不会做的题目,就请教同学,人家一点拨,你只要找到思路,就别让那位同学讲了,应该自己接着那个思路,进行认真的独立思考。这样学习,才是非常有效果的。通过这道题目的铺垫,你的学习成绩就会悄悄地上一个台阶。
但是,有些题目,你看着非常陌生,甚至连答案都看不懂,说明你的水平与它的差距太大,你应该敢于放弃。
推荐阅读
《学习哪有那么难(白金版)》
创造奇迹的19条学习方法全力备战新高考“高考战神”王金战40余年教学智慧销量超过100万册他所带的49人班37人考入北大、清华10人考入牛津、剑桥、耶鲁等世界名校

▲ 识别上方二维码,购买图书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时代光华出版”同名视频号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小助手微信
进群领取不定期送书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学习哪有那么难(白金版)》!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时代光华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